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浪金三角-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向丁先生学习,并指示部队优先解决丁先生的运输困难。汉人军队不像那些无能的土司,即使答应的事也常常出尔反尔不能兑现,他们说到做到,一面替丁先生武装护商,一面出动军队剿匪。土匪强盗原本是无秩序或者秩序混乱的产物,一旦确立新的秩序,强大的汉人军队以铁腕手段进行整治,一时间金三角匪患绝迹,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安定局面。
一年之后,丁先生一跃成为金三角最大的鸦片走私商人,他实际上已经成为国民党军队的贸易代理人,他控制的鸦片份额占到仰光黑市的一半。将近五十年后我在泰国美塞(夜柿)见到华侨丁先生的儿子老丁,老丁有五十多岁年纪,开着一家不景气的贸易商行。他告诉我丁老先生早已谢世,生前赚了不少钱,后来几经曲折,他现在的小商行就是继承的遗产。他还说父亲那位不走运的朋友杨老四下场很悲惨,他固执地选择了对抗公告和逃避纳税的冒险道路,因此在一次不成功的走私活动中遭到汉人军队拦截。马帮试图抵抗,但是军队几乎毫不费力地就将他们消灭了,首犯杨老四被打死,尸体吊在路边大树上,后来还是丁先生出面替朋友收尸。

4
将近五十年前,李弥野心勃勃如日中天,一个全盛时期的国民党帝国占据了整个金三角版图,所以有人称他为“金三角之王”。用历史眼光看,李弥统治金三角就是对这片异国领土实行一种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占领,也可以称为侵略或者开发。在他实行的许多重大举措中,给当地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建机场,另一件就是办学校。
金三角自古为土司领地,学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将学校办进金三角象征文明入侵野蛮,启蒙驱逐蒙昧,人为状态改变自然状态。李弥在金三角前后创办了两所小学,一所大学。小学是为汉族孩子办的,一所在孟萨,一所在小孟捧,后来毁于战火。大学则是专为军人创办的,属于政治斗争产物,校名叫做“反共抗俄军政大学”。
据说李弥创办军政大学的初衷是摹仿“黄埔军校”。中国的事情,推而广之世界上的事情,大都是由枪杆子来决定的,所以枪杆子必须掌握在忠于校长的学生手中,这是一条经验,也是颠扑不破的治国之道。黄埔军校校长是蒋介石,军政大学校长则是李弥。军政大学最初匆匆落成之际,只有两排草房和一片空旷的操场。
李弥在一大群高级将领陪同下前来视察。
“我相信这所学校一定能够成为反攻大陆的‘黄埔军校’。”副总指挥柳元麟察言观色地说道。他是浙江慈溪人,是蒋介石小同乡,马刀脸,瘦个子,因在总统府当过多年副侍卫长,养成看人说话的习惯。“……国父有言,革命之人先学习革命,是达到革命成功之保证。大总统说,黄埔军人是国民革命之魂,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民政府,这话一点不错。再过一二十年,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李主席创办的军政大学,就没有金三角的反共复国事业。”
李弥虽然脸上没有表露喜色,心里却觉得很受用,就像被按摩师恰到好处地按摩穴位。一个参谋军官匆匆赶来报告:“孟杯方向有些情况,一股数目不详的缅军从大其力进入河谷区,经我部强行阻拦后退去。”
李弥皱起眉头问:“他们要有行动?”
李国辉回答:“根据情报,近来缅军调动频繁,也许仰光有什么动作。不过没有那么容易,他们占不到便宜。”
李弥还是不大放心,他指示说:“要提高警惕,你派一团人向大其力方向警戒,如果缅军强行进入就消灭他们……”
那一天刚好下过小雨,地上湿漉漉的,空气也湿漉漉的,绿色的风像波浪一样掠过山坡。在亚热带高原的天空下,在重重叠叠的山影之中,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军校学员持枪受阅。校长李弥全身美式军服,胸佩彩色勋标,手握一根精致的镶银短马鞭,肩章上两颗银色将星闪烁在这片色调灰暗的土地上。李弥威风凛凛,当他走向鸦雀无声的军人方阵,所有军人“咔”地立正,向长官行注目礼。李弥像所有统帅一样高高在上,今天他是金三角的伟人,光芒四射,他的意志和信心照耀着辽阔的金三角大地。
“稍息!今天我要特别地讲一讲,什么是军人,你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军人呢?”李弥严厉地环视部下,为了突出讲话效果,他有意停顿下来,威严地清清嗓子。
“……我提出两件事来,供你们研究学习。嗯,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两本书。一本是蒋大总统的不朽之著作,《中国之命运》,坚定反共抗俄的政治方向。另外一本,是我们敌人写的,《论持久战》。你们也许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敌人的著作呢?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人暂时在大陆取得了胜利,我们作为革命军人,研究敌人是为了打败敌人。据我所知,当年共匪只有几千人,他们就是靠了这种打持久战的精神,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大总统在台湾说,国民党要检讨自己的过去。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这两本书,才能发扬光大我们的事业,使我们的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件事,就是刻苦钻研山地丛林作战的军事技术。你们知道,从前我们国军是正规军,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行军坐汽车,走的是公路,打的是阵地战进攻战。现在形势一变,这一套行不通了。虽然我们还是国军,但是我们的敌人已经占据优势,我们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我们面对的是森林和大山。条件变了,我们该怎样去适应新的环境,怎样去打赢新条件下的反共战争?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去研究,去转变和学习的内容。上个世纪有本很著名的科学书籍,大概是叫做《天演论》吧,那里面提出一个很有名的观点,叫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国军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我们就必然地要被淘汰。所以我赠送你们八个字:‘坚韧、忠诚、团结、勇猛’,莫忘国耻,发奋图强……”
检阅结束,校长亲自来到学员班视察。学员分为两个大队:军官队以中、下级军官为主,主要进行政治信仰、三民主义、国际时事和军事理论、战略战术的系统学习。士官队则是从老兵、战斗骨干或刚刚入伍的华侨青年中选拔出的优秀人才,经过半年学习培训,成绩优异者回部队担任下级军官。
李弥满意地看到,尽管学习条件简陋,学员精神状态依然饱满,士气高昂。在学兵第二大队四小队,他看见学员正在进行武器分解的训练科目,十几个人被黑布蒙住眼睛,熟练拆卸和安装步枪轻机枪。关于这个历史细节,向我提供素材的老人言之凿凿地说,当时他在场,亲眼目睹李弥认识和提拔人材的全过程。第一个完成科目的学员仅用时一分十一秒,这是个非常年轻的士兵,一双眼睛很亮,显出一种机警和从容。他看上去最多只有十七八岁,面孔不像通常士兵那样黝黑而是比较白皙,因此显得有些斯文。他站在长官面前,大声报告名字和军阶:
“报告,我叫张奇夫,第八纵队上士班长。报告完毕!”
李弥打量他说:“嗯,张奇夫,不错。是汉人吗?”
第八纵队司令李文焕在一旁介绍说:“他是缅甸华侨子弟,有一半中国血统。他还有个缅甸名字叫坤沙。”
李弥点头说:“哦,坤沙,你为什么来当兵,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坤沙立正回答:“坤沙离家已经三年,家里情况不大清楚。坤沙喜欢当兵,一定要争取做个优秀军官。”
李文焕补充说:“坤沙父亲原来是莫奈山寨的土司,后来土司相互仇杀,坤沙出来当兵避难。”
李弥与其说赞赏不如说同情地拍拍土司后代的肩头,他当场宣布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从今天起,我宣布将上士班长张奇夫提升为少尉军官。祝贺你,坤沙先生,从现在起,你就是一名军官了。”
当金三角的最高指挥官在一大群将军随从簇拥下离去时,缅甸莫奈土司家的年轻后代坤沙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天是他人生中一个终生铭记的日子,他同一位大名鼎鼎的国民党陆军中将谈了话,而且被当场提拔为军官。
“……他是我年轻时候见过军阶最高的将军。”许多年后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大毒枭和新闻人物的坤沙对人回忆说:“我崇拜权力,他是我的榜样,我的偶像。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像将军那样的大人物。”

5
美军上校史密斯给人的印象是个冷静沉着的职业军人,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不大像性格外露的美国人,而像那种机械刻板的德国佬。他带来助手和电台,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视察金三角。说是视察,不如说是侦察。因为这些美国佬无孔不入地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对金三角的一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李弥以中国农民的狡猾同美国人展开一场捉迷藏的智力周旋,他感兴趣的是援助,而不是被控制。他把部队到处调来调去,反正金三角地域广大,从这里到那里,此部队到彼部队往往要走几天路程。美国人在深山老林里不辨方向,被牵着鼻子转来转去,时而清晨,时而傍晚,让他们看到遍地都是士气高昂和训练有素的队伍。美国佬果然上当,他们在给上级的报告中称:“……有大约六到八万游击部队,预计在今后两到三年中,还可以继续招募到相当于这个数量的新兵。”
史密斯上校渐渐表现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意向,他不像盟军情报官,任务也不仅仅来视察,仿佛代表某个神秘的官方意志。对这一点,所有人均感到纳闷不解。比如有次谈到反攻大陆,李弥为讨好美国人,一个劲表态今后如何反攻大陆,占领昆明,不料史密斯连连摇头说:“NO!NO!你们占领不了昆明,我们比你们更清楚这一点。你们是这个。”他向主人伸出小拇指。
李弥尴尬地问:“那么请问上校先生,我们该做什么?或者盟军希望我们怎样做呢?”[小说下载网…wWw。QiSuu。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