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途-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小雨也不想再理小倩了,但回头想,等李向东回来,小倩又不知给李向东添多少麻烦?想自己说怎么也不能只贪图一时痛快,让李向东受累,于是,就主动打电话给小倩,问她什么时候有时间,说哪天有时间,他去地级市接她回来看房子好不好?

小倩就笑了说:“你不是很凶吗?不是很清高吗?你现在看看你像什么?就像一条狗!”

陈小雨恨得牙痒痒的,真想自己就是一条狗,什么也不顾,猛扑上去把那小倩往死里咬!

后来,小倩提出三十万不够,还要陈小雨包装修包家俱。陈小雨说,你如果这样,我就作不了主了。她问,真不行了?陈小雨说,真不行了!小倩还不心甘约陈小雨第二天去老板光的公司看房子。

然而,小倩才不去呢,她是耍陈小雨,让他在那干等!这时候,她已经拿定主意,等李向东回来再谈这事,既然李向东要陈小雨办这事,她就要李向东最大限度地满足她。

第二天陈小雨去等小倩了,只是没像小倩想的那样干等。他和小刘在一起聊天。两人都跟过李向东,所以,要聊的话题很多,谈李向东的为人,谈李向东的处事,谈李向东的能力,都觉得能跟这样的领导是自己的福气,总能在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总让你在他那里得到许多好处。

但是,陈小雨觉得李向东有时太软弱,太多顾虑,比如,在处理小倩的事上,就显得一筹莫展,总是受小倩的气。依他的性格,小倩这么送上门,他早就推倒了。

小刘就笑,说:“李书记要推倒她,麻烦事就更多了。”

陈小雨说:“有什么麻烦的?她又能怎么样?不就是谈恋爱吗?谈得来就谈,谈不来就拉倒,谁又奈何得了谁?他说,不放倒她,她也一样这么缠人,还不就放倒了,能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便宜。”

小刘笑了起来,说:“你觉得李书记会那么干吗?”

他想起以前,李向东当市长助理的时候,小倩就缠得李向东躲藏不及。他说,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一物降一物。这小倩就是来降李向东的,就是要李向东日子过得好好的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让小倩来搅局,搅得李向东鸡犬不宁。

后来,小刘就问陈小雨,小倩买房子,为什么一定要拖着李向东呢?陈小雨当然不能把小倩和张志东的事告诉小刘,只是婉转地说,漂亮的女人,你真说不出她有多大的威力。他忙又补充,这跟李书记没关系,是对李书记有恩的人。小刘虽然没得到明确答复,不知道小倩的威力从何而来,却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他突然说:“你既然能帮小倩办这事?为什么就不帮帮李向东?”

他就把那天,小倩硬拉李向东来看房子的事告诉了陈小雨,又带陈小雨去看老板光想要送给李向东的那个复合式单元。他说,像李书记这样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从来不会占公家的便宜。有时候,我们这些做手下的就应该为他着想。他说,他跟李向东那会,手里什么也没有,除了帮他干活外,便什么也帮不了他。他说,你现在既然能帮小倩买房子,为什么就不也帮李向东买一套?

陈小雨心里的确动了动,想自己从地级市那会就跟李向东办这事,后又到了临市,现在来市县,手里经过的钱也不算少了,怎么就从来没想过也帮李向东弄点呢?他觉得,自己真是白让李向东对他那么好了,白得李向东那么多恩惠了。

毕竟,这不是个小数目,陈小雨自己也不敢作主,就回去请示黄。这可让黄为难了,说心里话,黄是很想要陈小雨这么干的,但是,李向东会不会接受呢?如果等他回来请示他,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把房子装修好,布置好再交给他,他总不会反对吧?

黄问:“挪用这笔钱安全吗?”

陈小雨说:“应该没问题。在市财政这几十万是个小数目,左腾右挪的,很容易就能抹掉。”

黄在城郊区当区委书记的时候,也曾这么玩过,也觉得这办法可行。他说:“你一定要做得好好看看,不能露出破绽。”

陈小雨说:“你放心,我会一直跟到底。”

黄问:“这事,还会有谁知道?”

陈小雨说:“局长是一定要告诉他的,没有他点头,这帐也挪不动。其他人,可以不用告诉他们那钱的用途。”

黄说:“我们还是小心点。最好,连那局长也知道这钱的用途。”

他说,你就说,挪出来给我用。我一个市委秘书长,用钱的地方很多,上面有人来,包个信封什么的,一些不便于公开的开支也不少。

他说,你可以分成两部分,数目就没那么大了。李书记的办公室不是在装修吗?你把一部分钱挪到这边去。这样分散来,会更好处理。

黄考虑清楚后,就打电话给财政局局长,说他急等一笔钱用,说具体的事,让陈小雨回去向他汇报,他说,具体该怎么操作,你是行家了,我就不多说了。

那局长当然知道黄的话无异于李向东的话,连连说:“你让陈小雨去办就行了,让他去办就行了。”

陈小雨没帮成小倩忙购房的事,却帮李向东忙起来了。

这天,李向东和杨晓丽离开那家日本料理店在街上走着,突然就想买份中文报纸看看,正说着,就见前面不远有一个书报店。也可能,是远远看到那书报店才激起要看报纸的欲望吧?每天都要看报纸的人,这些天没看报纸,怎么说,心里总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那书报店面积不大,在一个店铺偏角的地方,下面摆着各式报纸,上面就挂着各种类型的杂志。李向东随便选了一份中文报,问,多少钱?那店主也不说话,藏在那些杂志后做着手势,杨晓丽没看懂,又问要多少钱,那人就说,拿回去看吧。于是,两人都愣了。

杨晓丽醒过神来,对李向东说,不用钱,叫你拿回去看。

李向东不相信,问,有这么好的事?

杨晓丽说,我应该没听错吧?他是这么说的。

李向东就拨开那杂志,要看清楚那人是谁。这一看,就笑起来了,说,原来是你在卖报纸!他说,我就想,这资本主义国家真就这么好吗!看报纸竟然不用钱。那人也“嘿嘿”笑,说,你拿回去看吧,有什么合适的,你尽管拿就是了。

这人六十几岁,曾是李向东在国土局时的同事,李向东当科长的时候,他也是科长,但他是老科长,人很随和,见谁都嘻嘻哈哈的。李向东当局长后,他就退休了,几年不见,却在这美国唐人街碰面了。

第六二二章非法移民

李向东便问他什么时候移民过来的,他说,有好几年了,退休不久就过来了。他便感慨,市县有这么一句话,说是多年不见的熟人,突然有一天,就会在美国见面,果然,这就验证了。而且,这些天,李向东在这唐人街见的熟人已经好几个了。杨晓丽告诉他,她以前高中的同学,有一半都移民到美国或加拿大了。

从市县移民到美国来的,多都住在唐人街,至少,这第一代移民是愿意住在唐人街的。毕竟,这里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有着适合新移民生活的环境,像那位老科长这般年纪过来的人却是怎么也不愿离开唐人街了,一旦离开,就觉得自己是哑巴是聋子。偶尔出去一趟,也要有人陪着,否则,真不知那路怎么走。

市县这种源源不断的移民潮,时时刻刻都诞生出第一代移民,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唐人街才这么繁华,经久不衰?

当然,也有例外,一移民过来就不愿呆在唐人街的。

杨晓丽那位亲戚不仅是新移民,且还只身前往美国,她就不让自己呆在唐人街。她说,感觉唐人街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市县的城区,地方就那么点大,到处都能遇到熟人。她说,她刚来的时候,竟发现许多多年不见的同学街坊甚至老师都在这里遇见了。她说,在这种环境里,你很难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她说:“到这来为什么?不能只是想着比家里好,最低的要求,你也要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吧?否则,真还不如就呆在市县。”

她说,她的这种想法,很多新移民都嗤之以鼻,说她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于说她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她说,她就是要离开唐人街,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告诉那些人,她的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是可以实现的。她说,现在,她回到唐人街,感觉到的就是一种乱,一种肮脏,说得不好听,就是没有素质!

李向东觉得,她这些话很伤那些新移民的心,甚至于居住在唐人街的华侨们的心。然而,他又觉得,她并没有什么不对。每一个人不希望自己融入居住地的主流社会吗?只是有时候,不是你想要融入就能融入的。

杨晓丽告诉李向东,她叫阿华,是她的亲戚,也是她的“挂友”。亲戚是那种很疏远的亲戚,拐十弯八弯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亲戚关系,总之,就是亲戚,自小说一起玩到大的,说好姐妹,说“挂友”似乎更好懂一些。

“挂友”是一种昵称,类似于一起当过兵的“战友”,一起下过乡的“插友”。为了培养年青干部,近些年,机关单位都挑选一批批年青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她们就曾一起到下面镇挂过职。

李向东说:“这也就几年前的事吧?”

杨晓丽说:“是呀!五、六年的时间。其实,她移民才三多年。”

李向东说:“不简单,三年就能离开唐人街。”

杨晓丽说:“她一直就没在唐人街呆过。”

李向东问:“那她的英语很了得吧?”

杨晓丽摇摇头说:“刚来时,比我好不了多少,现在倒是很了得了。”

阿华笑着说:“还不行,我经常会犯一种语法上的错,用中文的修辞说英文,美国人听了别扭,但还是听得懂。”

杨晓丽告诉李向东,阿华是属非法移民来美国的,是迫于无奈的。她说,前几年,她们在下面镇挂职的时候,阿华很懂得在官途,女人的优势,处处都很突出。她说,我能当副市长就是因为女人的优势,如果,阿华不出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