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第1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国家虽缺乏优秀人才,但并不缺少像王本立这类人!陛下为何爱惜有罪的人,从而损害王法。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作为将来忠贞之臣的鉴戒。”王本立终于被治罪。从此朝廷严肃有法度。

  '2'庚戌,右仆射、太子宾客道恭公戴至德薨。

  '2'庚戌(二十九日),右仆射、太子宾客道恭公戴至德去世。

  '3'二月,壬戌,吐蕃赞普卒,子器弩悉弄立,生八年矣。时器弩悉弄与其舅麴萨若诣羊同发兵,有弟生六年,在论钦陵军中。国人畏钦陵之强,欲立之,钦陵不可,与萨若共立器弩悉弄。

  二月,壬戌(十一日),吐蕃赞普去世,他八岁的儿子器弩悉弄继位。当时器弩悉弄同他舅舅麴萨若去羊同国征兵,他六岁的弟弟正在论钦陵军中。吐蕃人畏惧论钦陵拥有强兵,想让他弟弟继位,论钦陵不同意,与麴萨若共同拥立器弩悉弄。

  上闻赞普卒,命裴行俭乘间图之。行俭曰:“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乃止。

  唐高宗得知赞普去世,命令裴行俭乘机进攻吐蕃。裴行俭说:“论钦陵掌权,大臣团结和睦,不能进攻。”于是没有行动。

  '4'夏,四月,辛酉,郝处俊为侍中。

  '4'夏季,四月,辛酉(十二日),郝处俊任侍中。

  '5'偃师人明崇俨,以符咒幻术为上及天后所重,官至正谏大夫。五月,壬午,崇俨为盗所杀,求贼,竟不得。赠崇俨待中。

  '5'偃师人明崇俨,依仗符咒幻术为唐高宗和天后武则天所器重,官做到正谏大夫。五月,壬午(初三),明崇俨被盗贼杀死,搜捕盗贼,竟没有捕到。唐高宗追赠他为侍中。

  '6'丙戌,命太子监国。太子处事明审,时人称之。

  '6'丙戌(初七),唐高宗命令太子监理国家政事。太子处理事情明白周密,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7'戊戌,作紫桂宫于渑池之西。

  '7'戊戌(十九日),唐朝在渑池之西营建紫桂宫。

  '8'六月,辛亥,赦天下,改元。

  '8'六月,辛亥(初三),唐朝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号。

  '9'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连和,侵逼安西,朝议欲发兵讨之。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审礼覆没,干戈未息,岂可复出师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洹师为质在京师,宜遣使者送归国,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上从之。命行俭册立波斯王,仍为安抚大食使。行俭奏肃州刺史王方翼以为己副,仍令检校安西都护。

  '9'当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同他的别帅李庶匐与吐蕃联合,侵逼安西,朝廷讨论想发兵讨伐西突厥。吏部侍郎裴行俭说:“吐蕃侵扰,刘审礼全军覆没,现在战事还未停息,怎么可以再出兵西方!现今波斯王已死,他儿子泥洹师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长安,应该派遣使者送他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统治区时,见机行事袭取他们,可以不经激战而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裴行俭的意见,裴行俭上奏要求任命肃州刺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职,并充任检校安西都护。

  '10'秋,七月,己卯朔,诏以今年冬至有事于嵩山。

  '10'秋季,七月,己卯朔(初一),唐高宗下诏定于今年冬至封嵩山。

  '11'初,裴行俭尝为西州长史,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余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阿史那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诸胡酋长谓曰:“昔在西州,纵猎甚乐,今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者?”诸胡子弟争请从行,近得万人。行俭阳为畋猎,校勒部伍,数日,遂倍道西进。去都支部落十余里,先遣都支所亲问其安否,外示闲暇,似非讨袭,续使促召相见。都支先与李遮匐约,秋中拒汉使,猝闻军至,计无所出,帅其子弟迎谒,遂擒之。因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执送碎叶城。简其精骑,轻赍,昼夜进掩遮匐,途中,获都支还使与遮匐使者同来;行俭释遮匐使者,使先往谕遮匐以都支已就擒,遮匐亦降。于是囚都支、遮匐以归,遣波斯王自还其国,留王方翼于安西,使筑碎叶城。

  '11'当初,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等到他奉命出使,路过西州,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声称天气正热,不适合远行,等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阿史那都支侦察到这一情况,于是不加防备。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镇的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现在想寻求往日的欢乐,谁愿意同我一起打猎去?”胡人子弟争相要求随行,又召集到将近万人。裴行俭佯装打猎,整编队伍,数日后便兼程迅速西进。到距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派遣与他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安,表现出安闲无事,并非要讨伐袭击他的样子,接着又派使者急召他前来相见。阿史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相约,到八月时一起抗拒唐朝的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只好率领子弟出来迎接,于是被擒获。接着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属下诸部的酋长,一起押送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李庶匐。进军途中,俘获阿史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说阿史那都支已经就擒,李庶匐便投降了。于是裴行俭拘押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长安,打发波斯王自己返回他的国家,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

  '12'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十万,遣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将兵讨之。嗣业等先战屡捷,因不设备;会大雪,突厥夜袭其营,嗣业狼狈拔营走,众遂大乱,为虏所败,死者不可胜数。大智、景嘉引步兵且行且战,得入单于都护府。嗣业减死,流桂州,大智、景嘉并免官。

  '12'冬季,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两部一起反抗唐朝,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一起反叛,响应他们,拥兵数十万。唐朝派遣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率兵讨伐他们。萧嗣业等开始时作战接连告捷,因而不注意防备;遇上下大雪,突厥人乘夜偷袭他们的军营,萧嗣业狼狈拔营逃走,部队于是大乱,被突厥兵打败,被打死的士兵很多。花大智、李景嘉率领步兵且战且走,得以退入单于都护府。萧嗣业免除死罪,流放桂州,花大智、李景嘉都被免官。

  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命开门偃旗,虏疑有伏,惧而宵遁。州人李嘉运与虏通谋,事泄,上令元轨穷其党与,元轨曰:“强寇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是驱之使叛也。”乃独杀嘉运,余无所问,因自劾违制。上览表大喜,谓使者曰:“朕亦悔之,向无王,失定州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上多密敕问之。

  突厥人侵扰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放下旗帜。突厥人怀疑有埋伏,畏惧而乘夜间天黑撤走。定州人李嘉运与突厥人暗通,事情败露后,唐高宗命令李元轨彻底追究他的同党。李元轨说:“强敌临境,人心不安,如果过多逮捕人,会逼使他们叛变。”于是只杀李嘉运,其余的都不追究,并上书说自己违反了命令。唐高宗阅读他的奏表后很高兴,对使者说:“朕也后悔了,假使没有霍王,便失去定州了。”从此,朝廷有大事,唐高宗多下密诏征询他的意见。

  '13'壬子,遣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屯井陉,右武卫将军崔献屯龙门,以备突厥。突厥扇诱奚、契丹侵掠营州,都督周道务遣户曹始平唐休将兵击破之。

  '13'壬子(初五),唐朝派遗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屯兵井陉,右武卫将军崔献屯兵龙门,以防备突厥。突厥煽动诱惑奚、契丹侵掠营州,都督周道务派遣户曹始平人唐休领兵将他们打败。

  '14'庚申,诏以突厥背诞,罢封嵩山。

  '14'庚申(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因突厥违抗朝命不受调度约束,停止封嵩山。

  '15'癸亥,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论塞调傍来告丧,并请和亲,上遣郎将宋令文诣吐蕃会赞普之葬。

  '15'癸亥(十六日),吐蕃文成公主派遣大臣论塞调傍来长安报告赞普的丧事,并请求和亲。唐高宗派遣郎将宋令文去吐蕃参加赞普的葬礼。

  '16'十一月,戊寅朔,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高智周为御史大夫,罢知政事。

  '16'十一月,戊寅朔(初一),唐朝任命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高智周为御史大夫,罢知政事。

  '17'癸未,上宴裴行俭,谓之曰:“卿有文武兼资,今授卿二职。”乃除礼部尚书兼校右卫大将军。甲辰,以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兵十八万,并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总三十余万以讨突厥,并受行俭节度。务挺,名振之子也。

  癸未(初六),唐高宗宴请裴行俭,对他说:“你兼有文武才能,现在授予你两个职务。”于是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甲辰(二十七日)

  ,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八万,会同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总共三十余万兵以讨伐突厥,他们都受裴行俭调度指挥。程务挺就是程名振的儿子。

永隆元年(庚辰、680)

  永隆元年(庚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