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会的第一个字是“不”。而日本人,一定是先教会说“妈妈”两个字。由此可见,日本人的亲子关系是何等密切,父母是何等娇宠孩子。
    但在美国有所中学内发现了毒品携带者,校长知道后便立刻报了警。如果此事发生在日本,一定是先通知家长,把家长叫来一同商量对策。而在美国,则抛开父母,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单独承担责任。我可应该学习美国的育儿法,也就是从婴儿期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把学习变为“游戏” (一)
    日本人似乎都讨厌“游戏”,自古以来被称为“玩耍的人”是指不受人喜欢的人,也就是说在日本“玩耍”变成了“工作”或是“诚实”的反义词。
    确实,“玩耍”存在逃避现实、消愁解闷、过分地为无谓的事消耗精力等不受欢迎的一面。但是,多湖辉却发现了其另一方面,即玩耍之中也存在唯有其人所能知晓的喜悦和快乐。玩耍之中,也有不受仪式或习惯所影响的精神上的自由。这虽然称不上是创造性活动,但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与其相酷似的一种体验吗?甚至可以是说孩子所有的学习都来自于玩耍之中也不为过。〃奇+………書……………网…QISuu。cOm〃将学习与玩耍明确地区别开,将其加以限制,这是大人的想法,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玩耍是没有区别的。
    例如,美国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芝麻街道”,其主要创意就是从电视广告中得到启发的。孩子们对广告特别感兴趣,马上就能记住广告中的歌曲,并能马上记住广告中的词句,将其运用到日常会话中。
    既然如此,如果运用广告的手法,在电视台上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孩子们不是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在娱乐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吗?“芝麻街道”就是由这种思路产生的,结果如所预想的那样,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日本也颇受欢迎。
    开发孩子的智力,首先要使孩子感兴趣,并采用使他们快乐的形式进行。从这种观点出发,重新探讨今天的孩子所喜欢的游戏,会根据创意的不同而取得意外的不同的结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以在地面上写英文字母,一边玩着踢石头的游戏,一边让孩子们学习英文字母拼写简单的单词的方法教育孩子,结果获得了成功。借鉴此经验,多湖辉在幼儿开发协会教育实验中,让孩子们使用小道具,轮流担任剧中的角色、恰到好处地作各种姿势和手势、讲英语台词,结果表明,孩子借此都能自然地掌握英语的发音,并理解台词的意义。
    这样,老师又能让孩子一边进行娱乐,一边就能轻易地掌握英语会话。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付出同样的辛苦,但是对任何人来讲以工作的形式与以娱乐的形式,感觉都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如果是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数人都觉得很艰难。但是,同样的10公里,如果说是旅游、打高尔夫球,平时那些总是坐车的人也会高高兴兴地去走,而且对疲劳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孩子们能在娱乐中做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表现。多湖辉认为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我们在学习中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从自己主动地想学开始的。
    然而,在心理学中,常常把赏与罚的作用看成是这种动机形成的原因,即对成功者给予奖励、对失败者给予处罚的强制方法。由于赏与罚都是从外部用诱饵和鞭子来促使动机形成的,因而称之为“外部动机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抱有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称之为“自发的动机形成”。
    母亲们经常说:“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玩电脑,一点也不学习,叫人为难。”的确,目前在孩子中间形成了一股电脑热。为什么孩子那么热衷电脑呢?回答只有一个,即“因为电脑有意思”。把这件事反过来说,孩子不热衷于学习,这与学习无意思有关。只会像背台词一样说“你给我学习”的母亲,大概没有注意到孩子这一点。
    过去的刑罚中有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就是把这里的石头搬到那边,运完之后再搬回原来的地方,几十年让其连续进行这种单纯操作。许多对这种工作感到无聊的犯人因过于痛苦而发狂自杀。对于人来说,被迫做“无趣”的事情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许多厌学的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的工作”,或许其中也有的孩子认为,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刑罚来惩罚我呢?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来考虑,医治孩子厌学的妙方就是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为此,首先着手做的事应该是把学习变成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把学习变为“游戏”,是去掉学习原来的形象,使其变得有意思。学习的本来形象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努力。而游戏与学习完全相反,乍一看是无用的工作。但对于头脑的训练却也是有益的。把“摆脱了辛苦学习的、具有有趣形象的”游戏变成学习,在这方面多湖辉做了许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押考题游戏”就消除了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把学习变为“游戏” (二)
    多湖辉曾教育过一个孩子,虽然还是幼儿,却几乎已经知道了车的各种型号,令周围的人非常吃惊。当然,这并不是父母强迫其学习的。父母带他驾车去旅行时,孩子在车里感到无聊而哭闹。于是,母亲就与其一起进行“押宝”游戏,让他猜遇到的车的种类和颜色等,使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专业”知识。
    这件事使多湖辉深切地感到,只要孩子认为有趣,即使是很简单的游戏,他也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比如,大人向孩子提议说:“你猜一猜明天会从哪里出考试题呢?”孩子为了多猜,就有可能尽量扩大“学习”范围。如果其觉得这种游戏有趣,接着还会继续猜,这就是孩子的心理。如果在孩子之间进行竞猜,不仅猜的内容更具体,也会萌发竞争心理,效果将会更大。并且,孩子们还会在研究是否猜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复习的任务,这很有可能使孩子从猜谜走向喜欢学习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说明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多湖辉对玩耍与学习是如何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普通的机器越使用越受到磨损,性能越变得落后,人的头脑却完全相反,通过对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知,人的大脑几乎是可以无限制地延长使用的。
    甚至有人说,人的大脑大约有140亿个脑细胞,其中能够使用的仅仅是5%左右,剩下的约95%处于睡眠状态。常常有人担心给孩子的脑子里塞入过多的东西会引起爆炸,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与此相比,更令人担心的是因为不使用大脑,而使大脑的活动减弱。想一想如果我们因为得病半个月卧床不起,腿脚突然变得软弱无力的事实,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脑细胞也与此相同,一不使用,当然就会适应这个环境,产生类似停滞和老化的现象。因此,我们丝毫不应该有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想法,而应该采取许多愉快而主动地锻炼大脑的方法教育孩子。
    孩子的玩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只要母亲在孩子娱乐的时候,稍微动脑想办法,做一些努力,把理论基础知识融于娱乐之中,单纯的玩耍也会马上变成使大脑变聪明的工具,可以说父母的义务就是掌握这种方法。
    平时大家常说“好好学习,好好玩”,多湖辉教授则认为,从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来说,不如改说成“好好玩,好好学习”,因为玩的比重正在扩大。即孩子们实际上是通过玩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的。一说“玩得发疯”,在大人的世界就很可能受到谴责,可是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则与“拼命地学习”是一致的。
    此外,玩耍对于身体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说这是使孩子大脑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英国,一放暑假,老师就要这样与孩子们作短暂的告别:“到今天,学习就全部结束了。从明天开始,不要再想学习的事情,尽情地玩吧。9月份咱们再见!希望那时,你们都被阳光晒得黑黑的。”英国的孩子们用不着担心暑假中会被围在补习班、测试、作业的牢笼里。
    对此做法,有些母亲肯定会担心:“这样的话,好不容易学习的东西,不就全忘光了吗?”而欧美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暑假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换换脑子,充分做好吸收新知识的各种准备。”也有许多人觉得:“对孩子来说,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要学。希望孩子能利用漫长的暑假去学习并掌握这些东西。”
    书本知识,只有同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活的知识,才能衍生出生存的智慧。因此,我们说游戏和玩耍是孩子生活体验的一种尝试。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教导孩子思考
    使孩子的头脑变聪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让其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因为大脑不运动就会生锈。
    那么如何做才能使孩子动脑筋想问题呢?多湖辉认为应该寻找机会迫使孩子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
    人的大脑本来是很好用的,带有节约思考的组织。比如,如果今天以与昨天相同的方法顺利度过,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动脑思考什么,只要以与昨天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处理今天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大脑之所以开始活跃,是因为今天遇到了用昨天的方法解决不了的事情。照这样考虑,不知这个“节约思考组织”平时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如果每人每天从刷牙开始到吃饭,对每件事都从头到尾一一进行思考和处理,那么即便有几个脑袋也装不下。因为对于习惯的事情不需要特殊考虑就可以做,所以可以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