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命是在不断追求融洽和共性的。为此,就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优秀的教师。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生命就会去追求与恶劣的环境、恶劣的教师的融洽和共性了。
    因此,铃木认为:“要十分重视旺盛生命力及其活动,从小就要开始不断努力把这种生命力转化为能力。这样一来,人的生活道路才不会中断。”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石器时代培养不出贝多芬
    有人问:“能力能培养到什么程度呢?”铃木认为能达到当时那个时代文化能力的制高点。他说:
    爱因斯坦、歌德、贝多芬这样的人物,若出生于石器时代的话,大概只能被培养成为具有石器时代文化能力的人。
    与此相反,若石器时代的幼儿由现在的我收养教育的话,大概不需要多长时间,那幼儿将会被培养成为能演奏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的青年。若把今天出生的孩子拿到5000年以后的社会里进行培养的话,那么就会变成5000年以后社会的人了。
    从广义上讲,时代的文化环境是所有人共有的。若从欧美或东方或从国家、地区、市县村和家庭方面来看,围绕个人的文化环境是各种各样的。不论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获得良好的文化环境。说的极端点,现在的日本人即使居住在山区里也可得到那样的文化环境。
    人与大自然间的协调,不单纯是与自然间的交流。正如有石器时代的自然、古代的自然、农业的自然、工业的自然那样,对人类而言的自然环境也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
    我们都已知道,关于狼孩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吧人的孩子就是具有如此大的可塑性。因此,出生在西方各国的孩子、出生在东方各国的孩子以及出生在非洲各地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分别适应各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文化。铃木还坚信,即使在这些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里,由于每个孩子父母的情况千差万别,所处环境好坏不同,其成长结果也将千差万别。
    任何事情,没有因就没有果。人的形象的好坏、心灵的美丑、感觉的不同等,全都是生命力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铃木反复强调一点,就是不能根据孩子长大后的情况来谈论“这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必须丢弃这种思想。要懂得一点,孩子被自然所赋予的是个未知数,他们身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论先天的优劣,都要精心培养他们。只有如此,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幸福,给人类带来明天的希望。
    当然,并不是说一切文化性的自然环境都好,其中有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有公害、自然破坏之类的东西。重要的是社会上的那些英才们已从过去那种昏迷状态中清醒过来,为文化性的自然环境贡献了力量,增加了新的光彩。
    因此铃木先生劝告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们接受现代最高文化水平的机会。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环境影响能力
    从古时候起,日本就有使黄莺发出优美叫声的训练方法。这对铃木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从野生的莺巢中捕捉幼莺回家,当幼莺会吃食后,让它练习啼叫。日本人的做法是将能发出美声的黄莺借来,放到被捉回的幼莺的旁边,用一个月的时间让幼莺听黄莺每天啼叫。并让幼莺模仿那个黄莺的叫法,尤其要注意不要让它听野马的叫声,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这是最初的训练,也是最重要的训练,是以后的训练中不可缺少的。
    在一个月之内,黄莺在幼莺的旁边每天叫,幼莺则默默地听着黄莺发出的优美的音色。幼莺在这样的顺应过程中,其生理上、机能上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幼儿顺应环境的能力强得惊人,顺应环境而产生的生理反应、生命机能反应乃是一切生物所具有的本能。因此,趁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大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教育内容将会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中,终生难忘。
    通过黄莺的例子,我们看到了生物形成能力的规律,说明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依赖生命力发挥作用,使自己适应所处环境来逐渐形成并掌握的。
    人的孩子在狼群里被狼养育着,并在那儿长大,因而形成了狼的生态习性。这都应证了适应环境而生存的自然法则。
    这一事实,给我们以许多启示和教益,即地球上的所有孩子们,是如何保持并延续各自生命的,每个人是如何发展成长的。它深切地告诫我们:应该丢弃以往我们一直认为不管人的思想、灵感、智慧还是行为都是先天决定的这样一种观念。
    作为人来讲,形象确实至惨至悲。人们把由狼的生活世界回归人类社会的“狼孩”判定为白痴。这种认识是把她们与人类社会中的孩子相比较而言的。实际上,狼孩身为人类的孩子却适应了狼的生活,这从作为人的孩子的角度看,她们却又确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天赋。她们作为人要是处在文明社会的良好环境里,无疑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成长。
    当然,这不过是个假定。但不管多么顽固不化的“天生论”者,他都不可能把狼孩四肢走路、用嘴叼东西、喜欢吃生肉、夜吠以及虽为女孩但其肩部、胸部却长着长毛的这些事实说成是天生的。
    现在,世界上的多数孩子并没有被扔进狼群。但从孩子们的能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由所处环境造成的这种角度看,那么现在世界上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同被扔进狼群的孩子一样,生活成长上都受到了损害。而当人们看到他们这种受损害的形象后,却把它说成是天生的,这可谓是天大的错误。
    世上没有特定的素质,许多事实都证明,环境的好坏,严重影响着能力的高低。更何况,如果孩子长到五六岁以后,就更没办法去测量先天素质的高低了。
    把人的素质归结于先天的高低,这是非常荒谬的。从铃木多年来对众多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经验来看,世上不存在诸如音乐素质等的所谓特定素质。所谓人的先天素质就是既可以把人培养成音盲,也可以把人培养成狼。
    所有文化方面的能力,完全不是靠遗传因素从人体内部产生出来的,而是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后,在人体内部培养起来的。如果说因遗传而造成人的素质优劣的话,那只是获得能力、形成能力水平的高低,即适应环境的水平和速度的快慢而已。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性格就是能力
    人们常常议论:这个孩子性格直爽、开朗,那个孩子性格孤僻、阴郁等等。铃木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性格就是能力。
    孩子一生下来,根本不存在什么直爽或孤僻的性格。所谓的性格,很明显是在孩子们的生命力顺应环境条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换句话说,性格是孩子的生命力作为生存能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直爽性格和孤僻性格的人,在现实生活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直爽性格的人,易被他人所接受,社交活动范围广泛,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若性格孤僻,社交活动范围就狭窄,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别人直接配合处理,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走向人生道路的可能性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由此看来,性格也是处理一切事情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孩子直爽,有的孩子孤僻的现象呢?这些不同的性格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孩子独创出来的。
    当孩子的生命力作为现实生活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时,孩子就会总觉得自己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很难去适应。其结果就是孩子原有的那种直爽、乐观、开朗、温柔和刚强的性格得不到体现,反而出现了与原有性格不太一致的不良性格。
    所以说性格本身多少都会有些改变,而且会不断地改变。例如,生活环境一旦变化,你的性格也有可能变化。这种性格的变化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
    一般说来,父母都指责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并希望他改正。但如果不反复正确地加以引导,其坏习惯就不易改变。另外,当能力还未培养出来时,不管怎样告诫他也难以纠正过来。
    对与现实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孩子来说,应该采取使孩子心情舒畅,易于接受的办法来进行教育。如母亲对孩子说:“不妨再来试试看,多反复几次就会适应的呀!”这种办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对孩子的优点要予以表扬,只有发扬优点才有利于克服缺点,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有了此基础,其他事情当然也就好办多了。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从容易的事情开始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从简单的会做的事做起,不断反复训练,总有一天孩子会感到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是自信心的培养。铃木把初级阶段的指导方法要点做了如下的归纳:
    ——从少量的、会做的内容开始;
    ——经过训练,内容达到运用自如;
    ——把运用自如的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纠正为正确的;
    ——注意不断培养能力;
    ——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内容;
    ——完成的速度出现差异能力开始萌芽;
    ——要把前面学过的内容和新内容结合起来训练;
    ——要不停地训练,使前边的内容学得更好,新的内容得到纠正;
    ——前面的内容要学得更加熟练培养能力,新内容达到灵活运用;
    ——在实现的基础上,再增添新内容。
    通过上述指导方法反复训练,就会使孩子总感到一点儿也不难,随之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已经掌握的能力,进入新的阶段时,并不是说不需要了。例如,人的身体能自由操纵自己的手足,而手足则能进行更复杂、更微妙的动作齐書网。孩子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它与人的发育过程一样,是逐步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