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呢?一千多年来,文人墨客到此,无不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她的一生
武则天 623 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14 岁入宫。
也许是缘份吧,在她孤寂与世隔绝的宫廷生活中,偶然相识了皇太子李
治,也就是以后的高宗皇帝,并且和他有了一段至今不为人知的暖昧关系。
26 岁时,唐太宗去世,按照规矩,她到感业寺中当了尼姑。高宗怀恋旧
情,将她接了出来,从此,她便卷入了漫长的宫廷政治斗争。这是一场生死
存亡的斗争。
高宗有正妻王皇后,也有宠爱的萧淑妃,武则天为了战胜这两个对手,
使出了浑身解数。她利用王、萧之间的矛盾,先对王皇后恭顺有加,很顺利
地被册封为“昭仪”,排挤了萧淑妃,接着便把主攻目标转向了王皇后。
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皇后前来探望,皇后一走,她便亲手扼死了女儿。
待皇帝来看婴儿的时候,她装着大惊小怪的样子,悲痛万分。皇帝追查有谁
来过,自然怀疑是王皇后所为。公元 655 年,高宗废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不久,武则天派人把皇后和萧妃手脚砍掉,丢在酒里浸泡,让她们痛苦而死。
尽管她曾是先皇的才人,尽管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联名反对,她仍然
以她的才干、机敏和阴毒,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之位,她绝不
宽恕自己的对手。褚遂良被贬爱州(今越南清化),老死于此;长孙无忌被
诬企图谋反,先贬黜州,继而又赐死。
高宗多病,不大管事。660 年开始,武后就帮着批阅奏章,674 年,正式
参预政事。683 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684 年,武后废李显为庐陵王,
立李旦为睿宗。690 年 9 月,她宣布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自此,她达
到了权力的巅峰,她正式在位 13 年,主持朝政则达 40 年之久。
武则天是极富心计而又有几分霸气的女人,她在总结她一生功过的墓碑
上为什么不着一字呢?
或者是她傲气十足,认为她统治的几十年里,功德大得无法用文字来表
达?或者于垂暮之年,深感自己罪孽太深,无法下笔,也无颜为自己树碑立
传?或者她聪明绝顶,深知她的一生功过相杂,会引起后人议论,干脆留下
一无字墓碑,功过由人评说?

章怀太子与永泰公主
从乾陵再往东南行 3 公里,就可看见几座陪葬墓,其中两座便是章怀太
子李贤和永泰公主主李仙蕙的。
李贤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在他哥哥李弘死后,被武则天立为太子,
称章怀太子。武则天有个宠臣称明崇俨,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说:“太子不能
承担国家大任。”而且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宫闱之中义有小道消息传得沸沸
扬扬,说太子贤不是武后的儿子。而是武后之姊韩国夫人所生。武则天疑心
甚重,而且做事不择手段,因此李贤心里也惴惴不安,他还写过一首寓意深
微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
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
三摘尤尚可,
四稿抱蔓归。
他是在暗示武后,不要把自己的儿子都杀光。因为他哥哥李弘传说是武
则天毒死的。
时隔不久,明崇俨被暗杀,武则天就怀疑是李贤派人干的,就借机把李
贤废为庶人,流放巴州。681 年,武则天又派丘神勣去巴州将李贤杀害。
可是,大史学家郭沫若却反对武后杀子,还赋诗说:“乾陵陪葬思殊渥,
母爱深浅莫漫猜。”他认为李贤死后陪葬乾陵是莫大恩典,而不可能是武则
天下令杀害李贤,他还认为,武则天派丘神勣去巴州,实则是请李贤回京,
而李贤之死,则是死于中书令裴炎的篡位阴谋。
李贤到底被谁杀死?如果是武则天,她为什么杀害李贤?至今没有准确
的答案。这也许是武则天立“无字碑”的一个原因吧。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武则天的孙女。她虽出身皇族,但红颜薄命,命运多
蹇,17 岁就死于非命。
据正史《唐书》记载,大足年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得宠于武则天。
他们独断专行,横行霸道。对此永泰公主的哥哥懿德太子李重润愤愤不平,
他常与永泰公主和妹夫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凭什么在宫中横行?”因
而触犯了武则天,九月壬申逼令儿子李显将李重润、武延基、永泰公主杀害。
可是,1960 年,《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却推翻了这铁定的历史事实。
“……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诛胎毁月,……”
意思是说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被杀后,她孤苦伶仃地活着,怀有身孕,最后
患病而死。
事实证明,李显从来都不想伤害他的母亲,这可不可能是一篇“为尊者
讳,为长者讳”的文过饰非的虚词呢?
千秋功过
武则天在位 13 年,以参政算起,前后近 50 年。她作为一代女帝,其功
过是非,自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她自立为帝后,是勇担重任,还是利欲熏心?
武则天废唐改周,自尊女帝,有些人认为是因为她的魄力与才能。
当时的情况是:高宗无能,中宗昏庸,睿宗病弱,武则天以她杰出的才
能,掌管着兵马大权,治国安邦,没有她,唐王朝是难以为继的。武则天称

帝,是顺应历史潮流,武则天一直心向唐室。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多
次想当太子,都被她严词拒绝,她始终坚持立唐李宗室为太子,因而也就谈
不上野心。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称帝,只是她个人野心与权欲的暴露。实际上,她
从来没有交实权给她的儿子,怎知他们昏庸、无能?她从进入朝廷起,就使
用极残忍的手段开展夺权斗争,怎说她没有政治野心?她杀皇后,杀淑妃,
杀儿子,杀女儿,杀孙儿、孙女,杀宫室,杀旧臣,杀得天昏地暗、万马齐
喑。李唐的宗室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然后,她踏上他们尸骨垒起的宝座,
怎说她是心向唐室?事实上,武氏集团只是她权力天平上的一颗砝码,她既
不为“武”,也不为“李”,她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她为的只是自己。宫
闱斗争,乃至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历朝都有,只不过武后以
她特有的机敏和阴毒,开展得更为残忍罢了,这种斗争,并不包括改革与反
改革的内容,因而也没丝毫的进步意义。
(二)用人的优劣。有人认为:武则天的确在“唯才是举”上做过贡献。
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自举”“武举”“试官”,等举措,使揽才之
门大开,只要有真才能,能实干,即可委以重任,如姚元崇、狄仁杰、裴行
俭、徐有功、李昭德等。正是有这一批文臣武将,唐王朝才得以继承和发展。
有人也认为,武则天任人唯亲,如武氏一族,并无真有才干之人,皆因
血缘关系被封爵升官。而且,武则天为铲除异已,任用了许多酷吏,如来俊
臣、万国政、索元礼、周兴,并屡获升迁。相反的,先朝名臣名将,偶有猜
忌,即驱杀殆尽,这不是什么“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为我所用,
顺之则存,逆之则亡”的路线。即如姚文崇、狄仁杰等人之所以能够保全,
也只是因为在主要方面能顺其所欲、为其所用罢了。
社会是否发展?有人认为,武则天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使
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执政前的贞观末年,全国人口只有 380 万户,而她死
时,已达到 615 万户,没有安定的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的。
有人则认为,尽管武则天颂布过重视农业的诏令,而实际上没有付诸实
施。高宗在世时,一方面是贞观之治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是她的行
为还受着宫室元老、社会舆论的制约,社会经济尚能向前发展;而一旦即位
之后,她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诛杀异己及迷信活动,浪费奢侈,实则是激化了
社会矛盾,延缓了经济发展,在她当政时期,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
了国家统一。唐初经济发展呈马鞍形,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
武则天执政时期,正处于最低点,哪里说得上社会发展?
孰是孰非,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下定决心,立
下那块不著一词而又耐人寻味的“无字碑”吧!

古代散文欣赏

荀  子

劝  学

(节选自《荀子》)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青②,取之于
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④,揉(róu)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⑥,不复挺者,輮使之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⑦,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⑧,则知明而行
无过⑨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q)⑩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ì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11)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12)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13),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14)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
生焉;积善成德(15),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kuǐ)步(16),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17)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18),功在不舍。锲(19)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lòu)(20)。螾(21)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

跪而二螯(22),非蛇螯(23)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无前 313~
前 23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
字卿,后世也称荀卿。赵国人。为战国后期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游学于齐国和
楚国。晚年教授弟子并从事著述,李斯(秦
代政治家,对秦始皇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