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期伦敦泰晤士报上的一则广告说:“为裱糊寝室墙壁,本人欲购入大量的
一便士盖销票。”而英格兰的一位妇女搜集邮票是为了装饰自己的灯伞。最
令人遗憾的是这把精心用邮票装饰的灯伞没能留存下来,否则,不知将令多
少集邮家们为之倾倒。那时,曾经有一位姑娘不肯和父亲为她选中的青年结
婚,而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合。愤怒的父亲,提出条件刁难女儿,要她收集
到以天文数字计的邮票,方才同意这桩婚事。同情姑娘的人们得知此事后纷
纷相助,终于帮助姑娘收集到了她父亲规定数量的邮票,这对有情人终成眷
属。
    随着岁月的流逝,集邮人数不断增加,邮票种类也日益丰富,现在集邮
组织和集邮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
                     
         最大和最小的邮票
                    
    1840 年的英国邮票之所以堪称典范,是由于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邮
票,做工精美,可供欣赏,而且大小和形状也比较理想,适合贴用,成了与
其他邮票进行比较的标准。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小的邮票产生于古典时代的 1856 年,德国北部的
梅克伦堡·施普伦贝格(当时是一个大公国)发行的邮票,规格是 9×9 毫

米。因为太小,使用不便,此后世界各国都没有再发行比这枚尺寸更小的邮
票,所以这枚邮票所创下的记录已保持了 120 多年。
    太平洋上的岛国马绍尔群岛在 1979 年 10 月 30 日发行的一枚纪念邮
票,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邮票。这枚邮票长 160 毫米,宽 110 毫米,
比一般的信封还要大。它的面值为 75 美分,图案为马绍尔群岛的主要岛屿—
—马吉罗珊瑚岛的鸟瞰图。邮票上还印着一行文字:让和平来到地球上。
                    
              邮戳趣闻
                   
    “邮戳”的含义很广,现在集邮者多集中注意“纪念邮戳”、“临时邮
戳”、“宣传邮戳”及“风景邮戳”等,其实,总而言之,举凡一切出现于
邮件上的戳印,莫不具有邮趣。邮趣即史趣,西方有一句名言:“今日之邮
戳即明日之历史。”意亦在此。
    邮戳的主要任务是用来盖销邮票,使之不能重复使用。但追根溯源,邮
戳远较邮票诞生得早,在没有邮票之前,邮戳就已成为缴纳邮费的表记,其
功用与邮票相同,英文里 Stamp 一词,其一译义为“戳记”或“图案”,至
于把它转化衍生为“印花”、“印纸”和“邮票”,倒是后来的事。英国罗
兰·希尔于 1840 年发明的“黑便士邮票”,叫做“可以粘贴的戳印,用以有
别于先前直接盖印在邮件上的邮戳。
    邮戳通常是圆形,内容有地名、日期以及时刻。1969 年,加拿大一名集
邮爱好者收藏了一枚世界罕见令人叫绝的邮戳印记,在集邮界引起轰动。这
枚戳记是盖在本世纪 20 年代初期由渥太华一家邮局发出的一封电报上的,戳
面是发报的详细时间,由 9 个“2”组成。可以看出,这封电报是 1922 年 2
月 22 日,22 时 22 分发出的,收藏者把它视为珍宝。
    邮戳的大小形式,历来多有变化。国际邮件所盖的邮戳,还须有“罗马
文字”,以便联邮各国识辨。我国邮政初期的“八卦戳”、英国早期的“马
耳他十字戳”以及美国早期的一些销票戳,专门以盖销邮票为专职,被称为
“邮票的刽子手”。一直到今天,机器销票的“波纹戳”犹存有“刽子手”
的寓意。
                    
              高空邮局
                   
    在闻名遐迩的埃菲尔铁塔高地面 57 米的第一层平台的西南部,有一个用
条型玻璃镶就,装饰华丽典雅,宛如一座水晶宫般富丽堂皇的邮局——巴黎
埃菲尔铁塔邮局。它是本世纪 70 年代末对铁塔大修时新建的。
    凡在这一邮局投寄的信件,一律盖有特制的纪念邮戳。一枚法国 1982
年发行的邮资明信片,图案为修葺一新的埃菲尔铁塔,明信片上盖有铁塔邮
局开业首日邮戳,戳上方文字为“巴黎埃菲尔铁塔”,正中是巴黎市的地图、
铁塔和塞纳河,下方是矩形日期框,框内只有年、月、日的字样而无钟点。
对于国内外广大游客来说,能在这座邮局里给亲友寄张明信片是件十分荣幸
的事,因而,邮局虽然很高,但每天都要接待千名左右的顾客,十分繁忙。
                    
              邮戳风波
                   

    邮戳曾引起诸多集邮者的热心关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 1987 年 8
月为纪念第十届泛美运动会在该市举行,邮局刻制了 35 个纪念邮戳,供集邮
者在各比赛场地用手工加盖,引起集邮者的极大兴致而欣然前往。然而,1988
年英国邮政总局却因邮戳引起一场风波。
    英国邮政总局为了增加收入,接受私人或民间团体请求,在信件上加盖
宣传性邮戳,但要付相当数目的劳务费。1988 年 3 月,全英国的国内信件和
寄往国外的信件上出现了“耶稣活着”字样的邮戳。这是一个叫“英国祈祷
者”的团体付出相当于 88500 美元劳务费的结果。这个团体的负责人斯伦涅
特先生说,加盖这个宗教性邮戳为期 6 周,其间将包括 4 月 1 日和 3 日,即
耶稣基督的“受难日”和“复活日”。斯伦涅特还说,他所属的基督教团体
打算利用在信件上加盖邮戳的办法来庆祝复活节,向信徒们昭示耶稣的存
在。英国各地邮局每天处理普通信件 5200 万封,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方式,说不定有些人会将信封珍藏起来。
    可是,这个邮戳却引起一些反基督教和不信仰宗教人士的反对。全英人
道主义者协会的发言人马丁·霍伍德就认为,不应将这种思想强加在每个人
头上。他说:“试想,如果我们要求在每个信封上加盖一个‘耶稣已死’的
邮戳,那不是同样也会使许多人愤怒吗!”一场唇枪舌战久久未平。
                    
           邮票上的广告
                   
    在邮票上作广告可谓既经济、又实惠。因而很多国家都这样做。最初的
邮票广告是美国一家地方邮政服务公司做的,他们在一枚面值 10 美分的邮票
上印着这么一行字:“蒙特哥梅利街 418 号,加利福尼亚州信件快递公司豪
克斯办事处、麦迪逊房地产代理和收租处,为君传递结婚请柬、各种通知和
收发信件。”
    由国家发行的广告邮票则始于 1882 年的新西兰政府,广告印在邮票的背
面。本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邮政亏损,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小戈特华特提议
用广告邮票弥补赤字,经测算在邮票上印广告每年可净增收入 12 亿美元。
1986 年这个意见被政府接纳,美国出现了广告邮票,其结果令人满意,邮票
的售价比面值还低了 23%。
    除了在邮票正面和前面印广告外,邮票副票和边纸也常常被利用。德国
在 1981 年首先做了副券广告的尝试。这种做法比将广告直接印在邮票上更易
为人接受,因而很多国家争相仿效。这种邮票的边沿印有 2~3 英寸宽的彩色
商业广告,寄信时需剪去广告使用,而在剪去广告时人们总会看一眼,并不
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
                    
         稀世珍品归故里
                   
    毛里求斯岛位于印度洋马达加斯加以东 885 公里,早年为英国的一个殖
民地。1847 年,英国驻毛里求斯的代理总督梅纳德·戈姆爵士的夫人决定举
办一个化妆舞会,并把日子定在 9 月 30 日。为了邮寄请柬,戈姆夫人一时心
血来潮,她模仿起英国本土绅士的做法,自己设计了一幅维多利亚女王像的
邮票画稿,委托当地一位名叫巴纳德的钟表匠雕刻制版。不料这位半盲的钟
表匠将“POST PAID”(邮资已付)错刻成“POST OFFICE”(邮局),并印

成面值 2 便士和 1 便士的邮票各 500 枚,被称为“蓝色毛里求斯”和“桔色
毛里求斯”。当戈姆夫人发现邮票上的错误时,绝大部分请柬均已发出,其
中有少量被邮往欧洲和印度。现在查明,这两种毛里求斯的错版票,已成为
世界上极珍贵的邮票之一,尤其是面值 2 便士的“蓝色毛里求斯”,世界上
现存只有 12 枚,每枚目前售价约 1500~2000 万马克。
    20 世纪初,德国邮局用大量殖民地邮票从一位美国收藏家手中换得蓝
色、桔色毛里求斯邮票各一枚,收藏于德意志帝国邮政博物馆。1945 年,纳
粹德国灭亡后,这两枚邮票与另 6 枚珍邮下落不明。
    这 8 枚珍邮再次露面是 1976 年美国费城的邮票展览会上。它们的主人,
一位前美军上尉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帮助一对德国夫妇从苏军
占领区跑到美军占领区,作为谢礼,那对夫妇将这 8 枚邮票包在牛皮纸里赠
给了他。
    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干预下,这批珍邮被交到美国海关。美国海关则表示
愿意将这 8 枚邮票归还德国政府。但当时东德和西德在继承权上发生了争
执。直到两德统一后,邮票继承权争议终于结束。美国海关把封存的邮票移
交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这两枚稀世珍品飘泊 45 年终于重归故里。
                      
           壁炉隔板裱珍邮
                     
    19 世纪 90 年代,一位到德国克尼斯坦城旅游观光的英国学生,发现在
城堡的壁炉隔板上,裱糊着一大张德国萨克森 1850 年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中的
3 芬尼红色邮票,一共 20 枚。这位学生是一个集邮者,他知道这 20 枚邮票
很珍贵。
    不久,一位维也纳的邮商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