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用刀把一个圆萝卜切成一片片薄片,叠在一起,成为一组同心环那样。底
片经冲洗后,放到原来的位置,再用拍摄时那束发出平面波的激光,以拍摄
时的角度照到底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放置微小颗粒的位置上有一个亮

点。注意!这个亮点在空间,而不是在底片上,我们看到的光就像是从这个
亮点发出来的。所以,全息照片记录下来的不仅是一个亮点,还包含亮点的
空间位置,或者说记下从亮点发出的整个光波。全部奥妙就在于这种新奇的
拍摄方法,在于这一束平行(平面波)激光束。这一激光束,我们称之为参
考光束。
    因此,任何物体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无数个明暗不同的亮点组成的立体
图像。用上面的拍摄方法拍成的全息照片就是无数个同心圆组成的复杂图
形,看起来也是灰暗的一片。同样,这张全息照片不仅记录了物体各点的明
暗,还记下了各点的空间位置。当用参考光束照射冲洗后的底片时,我们看
到的光就像是从原物体上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它记录了有关物体发出的
全部光信息,全息照片的名称就是因此而得来的。不过激光全息照片只有在
激光照射下,眼睛看上去才有立体的形象,而激光器是一种价格较贵的设备,
一张照片要配备一架激光器,除了科研部门、专门的场所中有可能设置外,
要普遍、广泛地应用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个缺点。科学家不断研究,终于发
明了一种在白炽灯光下也能看到全息景象的全息照片。称为白光全息或彩虹
全息。
    激光全息照的底片,可以是特种玻璃,也可以是乳胶、晶体或热塑等。
一块小小的特种玻璃,可以把一个大型图书馆的上百万册藏书内容全部存储
进去。
    如果留心一下报纸上的照片,就能发现它们是由一个个小点子组成的。
每一个小点子叫做一个像素,它的密度大约是每平方毫米内有几个点。而全
息照相用的特种玻璃膜层厚约 10 微米,像点密度每平方毫米内在 2000 个点
以上。在这种底片上,每平方毫米的地方内,可以装下一张 310 平方厘米的
大照片。在一小块 5 毫米见方的薄膜上就能装下一本 200 页厚的图书。
    全息照相机的发明,主要意义不在于照相,它作为激光技术的一个方面,
在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从照相方面讲,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因为全息照片有逼真的立体感,
用它来代替普通照片有独特的效果。在国外,已有人用全息照片做成书的插
页,做成商标,做成立体广告;博物馆用它来代替珍贵文物展出。国外有一
家机床制造公司,到另一个国家开商品介绍会,就用全息照片代替实物办了
一个机床展览会。展览厅里全部是各种机床的全息照片,这些全息照片看起
来和真的机床并没有什么两样,反而更加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构思精巧的全息照片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美国和法国等国家都
有全息照片博物馆,集中了全世界最精美的作品。
    全息照相还可以将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下来,万一有文物古迹遭到严重
破坏,即使荡然无存,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全息照相重建。比如像北京圆明园
那样的名胜,当年被八国联军焚毁,现在虽然打算重建,因为不知道整个面
貌,就难以完全恢复。如果全息照相提早 100 年发明的话,事情就好办了。
    从立体景象的全息照片得到启发,科学家想到了全息电影和全息电视。
实验性的全息立体电影已经在前苏联出现。放映这种电影时,观众看到的景
象并不在银幕上,而是在观众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至于全息
电视,因为它涉及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还在研究。1982 年,德国的电
视台播送的立体电视,并不是激光全息电视,它的原理和普通立体电影一样,
观看时要戴一副特殊的眼镜。预计到本世纪末,电影和电视又要换代了;到

那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可能会由于激光全景立体电影和激光立体电视
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全息照相的另一项重要应用是制作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代替玻璃的全息
光学元件。这种特殊的光学元件具有加工方便、小巧、轻、薄等优点。一个
凹透镜可以使光束发散,一束平行光波照上去变为球面波;我们前面谈到的
用小颗粒拍摄的全息照片也会把平行光参考光束变为球面波;这样的全息照
片也就是一个特殊的凹透镜。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制作出凸透镜、柱面透镜等
光学元件。这种元件和纸一样薄,一样轻,还不会碎。现在已经有用全息光
学元件做成的望远镜,它的厚度和一般近视镜片差不多。还有人报道用全息
光学元件做成窗玻璃。这种奇异的窗玻璃不会影响人的视线,却能反射大量
的阳光,兼有窗帘的功能;更有趣的是,可以把它反射的阳光集中到装在窗
檐下的一排太阳能电池上,转化为电能,供室内使用,真是一举三得。
    全息照相技术有明察秋毫的本领。因为全息照片能精确地再现原来被拍
摄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它作标准检查原物有没有变化;事实上只要有 1 微米
的变化,就可以用全息照相技术检查出来。科研生产部门,还让激光全息摄
影来担任成品内在质量的“检验员”。检验时,给被检物加上一点压力或加
点热;如果物体内部有裂痕、微孔,它的表面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尽管这
种变化的程度极为细微,肉眼根本无法觉察,但在全息摄影这对“火眼金睛”
下面,所有这些瑕疵、隐患,统统暴露无遗。这种方法除了可以精密地检查
内在质量外,还有对被检物丝毫无损的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贵重物品,例如
珍贵文物、古代雕塑品的检测。希腊科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查出古代塑像受风
化的程度。生产上用这种方式检查精密零件、飞机蒙皮、飞机轮胎的内在质
量。在国外的飞机轮胎工厂里,已经起用了激光全息照相“检验员”。这种
方法还被用来作生物学研究,比如研究脑壳受力时产生的形变,研究蘑菇的
生长速度等等。
    还在发展当中的是全息存贮技术。我们在谈全息照相特点时提到过的存
贮信息,也就是记录信息的能力。从理论上计算,用光盘存贮信息,每平方
厘米可以存贮的信息约为 106位,而用全息存贮,每平方厘米可以存 108位,
高 100 倍!而且读出信息的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
    现在,已经可以把信息存到材料里面去,全息照相用的材料不是一薄层
底片,而是整个一块晶体可以存入 10 万册图书,一个图书馆只要保存几块记
录晶体就可以。这看来带有一点幻想色彩,然而是有希望做到的。更重要的
是全息存贮的发展将会促进计算机的发展、换代。
    一般的全息照片,只能一张一张制作,价格也很高;除了科研上的使用
以外,只能当作高级艺术品。80 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压印全息技术。用这种
方式制造全息照片,先要做成一块金属的微浮雕板;把它当作印板,在镀有
金属膜的特殊纸张上压出全息照片。这比印邮票还要方便,可以大批生产,
成本大大降低,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这种全息照相不仅有立体感;在阳光或灯光下呈现多种色彩,衬在银白
色的金属背景上,显得更为绚丽。人们用它来装饰书刊、玩具、旅游纪念品,
很具魅力。
    这种全息照相也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完全取决于制作时采用的景物
和拍摄方式,就像加了密码一样。没有原始印版,无法复制。因而,它成为
防止伪造的有效手段。已经在纸币、信用卡、磁卡及外交签证等凭证上出现

各种全息标识以防伪造。在我国,也已有不少厂商采用全息照相商标来防止
有人伪造商标,欺骗顾客。
    值得一提的是,全息照相这项重大技术成就,却是在与普通摄影毫不相
干的科研领域内发明的。发明者加伯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想要提高电子显
微镜的分辨率。他设计了这种新的成像方法,并于 1948 年公开发表在科学杂
志上。但是,当时没有激光这样好的单色光,技术上也有一些困难,加伯并
没有取得成效,他的论文也没有人重视。
    直到十多年后的 1964 年,因为出现了激光器这种理想的光源,全息照相
技术才开始发展起来。很快,全息照相术便成为一种用途十分广泛,并且具
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技术。加伯因为首创全息照相的理论,荣获 1971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他本人由此而被世界公认为“全息照相之父”。
                   
           激光艺术宫
                  
    在全息立体显示中,激光和艺术开始发生关系,互相渗透。1970 年前后,
激光大摇大摆地进入艺术之宫了。它进入了音乐、歌舞、电影、雕刻、绘画、
摄影等艺术领域;它以出类拔萃的“特技”紧紧地扣住了艺术家的心弦;它
与艺术的结合,甚至产生了新颖的“激光艺术”。
    1973 年,美国洛杉矶天文馆的天象厅里,举办了一场“激光音乐会”。
场内用人工天象放映机在天棚上映出月亮、星星。伴着优美的乐声,空间出
现了瑰丽多彩、瞬息万变、富有幻想色调的激光图案。它们所具有的独特艺
术魅力,给观众留下了久久不能忘怀的印象,就像游历了一个神话中的艺术
宫一样。
    激光音乐会演出获得成功后,群起仿效。英美两国的艺术团都演出过激
光歌舞剧,日本国家管弦乐队也运用了激光产生的幻象背景来增强演出效
果。法国的激光电子音乐还到我国来作过短期演出,整台表演全部用电子计
算机控制。1993 年春节,上海电视台播出的“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