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准备这次出访,尼克松真可谓费尽了心机。他知道到了中国后免不
了要使用筷子。为了到时不致于在众人面前出洋相,保证能熟练准确地使用
筷子,尼克松在出发前下苦功认真练习了一番。
    2 月 21 日,尼克松一行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设盛宴款待来
自大洋彼岸的贵宾。在餐桌上,尼克松风头出尽,他轻松自如地运用筷子夹
取食物,还兴致勃勃地让记者给他拍照。不少人都对此感到惊奇,那些随行
的美国人也对尼克松羡慕不已。宴会刚一结束,还不等众人走散,一位加拿
大的年轻记者就捷足先登地飞奔过去将尼克松用过的那双筷子揣在怀中拿走
了。开始人们还迷惑不解,等到醒悟过来,筷子早已成为那人的私藏珍品,
再也没有第二双了。据说后来曾有人愿出 2000 美元的高价收购这双不同寻常
的筷子,可那记者就是坚决不答应。

       意想不到的“处分”
                     
    195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一天在前苏联机场上飞机准备起
飞时,突然有一个引擎发动不起来了。这时,在场的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
夫又气又急,指着满头冒汗的民航局长问尼克松:“我应该怎样处分他呢?”
尼克松宽容地一笑:“提升他,因为在地面上发现故障总要比在空中好得多。”

             巧守秘密
                   
    1972 年 5 月下旬,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 4 个协定刚刚签署,美国国
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就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
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了。
    “苏联每年生产导弹的速度大约是 250 枚。”基辛格微笑着透露这一信
息。并幽默地说:“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
谁啊?”
    敏捷的记者们立刻接过了话头,探问美国的国防机密。
    “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
‘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一个记者迫不及待地问。
    基辛格耸了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和‘民兵’导
弹有多少。至于潜艇嘛,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这是不
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听后,方知“上当”,只好“嘿嘿”一笑。

         最佳录音奖
                 
    美国实行两党轮流执政制,即两党竞争议会的席位。竞争的结果,席位
多的那个党产生总统,再由总统去组阁。因此,这两个党在争夺议会的席位
时,真是使出了全部本领,有时为了竞争,还使出不光彩的手段,致使丑闻
迭出。
    尼克松当总统的时候,在一次竞选时,他为了摸清对手的内情,便指使
人在反对党的开会处安装了窃听器,把对方的开会情况录了下来。
    不想这一不光彩的事情暴露出来,于是全国大哗。这就是有名的“水门
事件”丑闻。
    “水门事件”发生的时候,正赶上美国第 46 届电影奥斯卡金像奖颁奖。
当时发奖大厅里热闹非凡。突然,人群中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标语牌,上面写
着:“最佳录音奖和剪辑奖应授予尼克松!”
    人们一见,顿时大笑不止。

           诚实的孩子
                   
    前美国总统格兰特大约 8 岁时,看到邻居有匹小马,他非常喜欢,就央
求父亲把它买过来,他父亲出价 20 块钱,可邻居却一定要 25 块。
    格兰特要马心切,他恳求父亲无论如何也得把马买下。他父亲说,那马
最多只值 20 块钱,但对方如果实在不卖,他可以出价 22 元 5 角;如果再不
卖,就给他 25 块钱。
    小格兰特是个诚实的孩子。当他来到邻居家买马时,说:“我爸爸说了,
你那马最多值 20 块钱,如果你不卖,我们可以出到 22 元 5 角;如果你还是
不卖,我们可以出 25 块。”

             反比例
                   
    美国第 28 任总统伍德曼·威尔逊是个非常擅长演说的人,为此,许多人
都认为他有什么绝妙的窍门。
    有一次,一个采访者问他:“请问您准备一份 10 分钟的讲稿需要多长时
间?”
    威尔逊非常轻松地答道:“两星期。”
    采访者钦佩得不得了,又接着问道:“那若是准备一份一小时讲稿呢?”
    “一个星期足够了。”威尔逊非常自信地说。
    采访者很是惊异,又追问道:“那两个小时的讲稿呢?”
    “用不着准备,马上就可以讲。”威尔逊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如果殡仪馆同意……”
                 
    伍德鲁·威尔逊担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时,他的好友、新泽西州参议员
病逝在华盛顿,他得到这个不幸消息后,非常悲痛。
    不料,在参议员尸骨未寒、葬礼未举行时,本州一位政治家给威尔逊打
来这样一个电话:
    “州长,”那人吞吞吐吐地说,“我希望接替他的参议员位置。”
    威尔逊对权欲熏心的人一向很鄙视,这位政治家在人家还没发丧时,就
急不可待了,他更加反感和讨厌,他把满腔的气愤化做一句辛辣的嘲讽:
    “好吧,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完全赞成。”

     “合乎逻辑”的推理
                 
    美国的两位参议员威尔逊和贝尔克里一见面就喜欢辩论,每次双方都唇
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一次,威尔逊似乎找到一条足以令对方败下阵去的论
据:“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攻击我,你也攻击我,所以,你是共产党人。”
    贝尔克里不愧是逻辑学家出身,他马上就察觉出对方话中的漏洞,立即
回答说:“您这个推论实在是太妙了。从逻辑上看,它同下面的推论是一回
事:所有的鹅都吃白菜,您也吃白菜,所以您也是鹅。”

                     里根总统与“0”的突破
                    
    1980 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为此,美国的一个名叫威廉·奥斯卡·约
翰逊的作家写了一部小说,叫做《零因子》。据他统计,自从 1840 年以来,
凡是在末位为“0”的年份中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离任,不
是病死,就是遇刺身亡。他列举了如下事实:
    哈里森:1840 年当选,1844 年死于肺炎;
    林肯:1860 年当选,1865 年遇刺;
    加菲尔德:1880 年当选,1881 年遇刺;
    麦金利:1900 年当选,1901 年遇刺;
    哈丁:1920 年当选,1923 年死于中风;
    富兰克林·罗斯福:1940 年当选,1945 年死于脑溢血;
    肯尼迪:1960 年当选,1963 年遇刺。
    约翰逊在这部小说中,曾暗示里根将被一个古巴流亡分子暗杀。事隔一
年,里根果真被一个患有精神病的青年行刺。不过,看起来里根毕竟“吉人
天相”,打中他胸膛的枪弹和随后一再出现的癌细胞都没能夺去他的生命。
里根终于打破了美国历史上 140 年以来的一项纪录:在末位为“0”的年份当
选的美国总统中,他是唯一位活着离任的。

          趣语解尴尬
                  
    有一次,里根总统与夫人南希应邀参加白宫的钢琴演奏会。里根在发表
讲话的时候,身旁的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子一起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
众们发出一片惊叫声,人们不知所措地呆呆望着里根夫妇。正在这时,南希
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在 200 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里根扭头看看夫人并没有受伤,就俏皮地打趣说:“亲爱的,我告诉过你,
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该这样表演。”

     总统开“国际玩笑”
                   
    有一次,里根要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在即将开始正式讲话前,播音室
的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准备。
    “里根先生,请您再试一下音响,几分钟以后就要正式播音了。”
    里根坐在话筒前,用一种庄重的声音说:“美国的公民们,我很高兴地
告诉你们,今天我签署了一项毁灭俄国的法令。5 分钟以后我们将开始轰击
俄国。”
    这句话刚刚说完,播音室里马上就乱了套,有人怀疑音响发生了故障,
有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一位工作人员战战兢兢地问:
    “总统先生,您不是正式宣布吧?”
    “当然不是,只不过是个玩笑而已,就像倒数 9—8—7—6—5—4—3—2
—1 一样。”
    “还剩下两分钟,您不想再试一次吗?”
    “不想试了。”
    “请无论如何再试一次吧?”
    “为什么?”
    “现在音响控制室里的许多人已经放下了手里的工作,跑出去给自己的
太太打电话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要告诉家里早早做好对付俄国核攻击的准备。”

      英国王室的特殊规矩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却保留了古老的英国王室。
有意思的是,英国王室成员不但享有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王室中还形成了
一些特殊的规矩。
    王储查尔斯虽然和女王是母子之亲,但他要和慈母共膳,一定要事先提
出申请。
    储妃戴安娜每次拜见家姑陛下,一定要吻女王两颊和右手,然后行屈膝
礼。
    被邀到苏格兰“巴摩尔行宫”做客留宿的人,要等女王陛下及王妹玛嘉
烈归寝后才能睡觉,而女王是在晚上 11 点 30 分时就寝,王妹却常常到第二
天凌晨 2 点才就寝。所以,贪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