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底部,雌蕊比雄蕊成熟得早。瓶子里有蜜汁,瓶口生满了毛,昆虫在瓶口
嗅到了又香又甜的蜜,就会渐渐地从瓶口爬进瓶子里,但是进去以后再出来
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瓶口的毛都是尖儿向下的。这时候,贪吃的小虫“着
急”了,便在瓶内乱撞乱蹦,这么一来便把别处带来的花粉粘到了雌蕊上,
雌蕊受精以后,花还不把小昆虫放走,一直要等两三天以后,雄蕊成熟了,
粘了小虫一身的花粉,这才把瓶口打开,让昆虫逃出去。这些昆虫一会儿就
将这段“关紧闭”的经历“忘记”了,又钻进另一朵花里去吃蜜,结果又被
关住了,在被“囚禁”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生物延续发展的本能确实是天地间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有一些植物的雄
蕊和雌蕊长在一朵花上,雄蕊上的花粉很容易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叫“自
花传粉”。由于这种植物的雄性细胞和雌性细胞的遗传性是一样的,所以生
成的后代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生活力较弱。马兜铃类的花经过长期的自然
选择形成了雌蕊早熟,雄蕊晚熟的特性,使得昆虫在传粉过中程既带来了异

花的花粉,又带走了晚熟的雄蕊的花粉,这种异花传粉,使它产生的后代获
得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力,造化之巧妙,不能不令我们惊叹!


年轮里的科学


    年轮,年轮,一年一轮,年年有轮。它记录了树木度过的多少春秋的脚
印;它反映了树木跟大自然进行搏斗的艰难历程;它告诉你树木经历的气候
变化;它向你汇报了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它又向你报告了大气污染的状况。
    年轮是部天书,它告诉你历年气候变化的情况和规律。年轮的宽窄疏密,
不仅反映了树木生长的速度,木材的年生长量和质地优劣,而且记录了气候
变化的情况。气候温和,年轮则宽疏均匀;气候持续高温,年轮就特别宽疏;
气候寒冷,年轮则狭窄;气候特别寒冷,年轮更为窄密。通过对年轮的分析,
可以获得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气候变迁规律,依据它可以预测未来气候的变
化,作长期的气候预报。如对西藏高原树木年轮的分析,初步知道在本世纪
西藏有过两次大的降温,本世纪 20 年代前后,西藏降雨量特别丰富,以后又
显著下降,目前又稍有增加的情况。通过对年轮的分析,还可以初步掌握气
候变化的规律和变化周期,大约 200 年为一周期,110 年、92 年、72 年、33
年为不等的小周期变化。年轮真是一部天书。
    年轮汇报了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当太阳出现黑子群时,对气候的影响
很大,可以使无线电波中断,可以使气候无常,并常常有暴雨或飓风出现。
这都说明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增强,辐射出的光和热比平时更多。树木受其影
响,生长特别快,年轮就宽。我们可以从年轮宽窄的变化中推测太阳黑子活
动周期为约 11 年 1 次。
    年轮又向你报告了大气污染的状况。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年轮里就贮藏
了污染的物质。如在开采各种贵重金属矿床时,在大气中就飞扬着这种金属
的尘埃,被树叶吸收了,落到土壤中也被树根吸收了。有的金属冶炼厂或加
工场附近的大气中,飞扬着它们产生的金属尘埃,被周围树木吸收了。这些
金属尘埃被树吸进去是跑不掉的,它被输送到年轮里积累起来。我们通过光
谱分析,可以测知年轮里历年积累下来的重金属的含量,就可以测知该矿厂
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有,当硫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污染大气时,被松
树、杨树、夹竹桃吸收,也会在年轮上很快留下被它腐蚀的烙印。根据烙印,
人们可以测知空气污染程度。大气污染的罪证在年轮里都完整地保存了下
来,它告了大气污染的状,想赖也赖不掉。
    年轮里大有学问,近年来发现年轮还能为冰川学、水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资料呢。


植物中的活化石——银杏


    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刹残垣,常常能看到一株株参天大树,枝干挺拔,
扇形叶片郁郁葱葱,夏末秋初,枝头结出一簇簇如杏子一样大小的果实,剖
开后种皮雪白。这种树就叫银杏树,也叫白果树。银杏树的历史,从挖掘出
来的化石看,它至少已有 3 亿多年的历史了。在 1 亿多年前,由于北极冰川
大规模南移,埋葬毁灭了不少当时的物种,少植物种类,当时欧洲和北美洲
的银杏就遭到了灭顶之灾。幸好从地形上看,由于中国的山脉大多是东西走

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北极冰川,因此这种 3 亿多年前的古老植物才得以
保存下来。到了唐朝,银杏传到日本,后来又从日本传到欧洲和美洲。由于
银杏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和这样不平凡的经历,所以生物学家称它为植物中的
“活化石”。


价值极高的低级植物——地衣


    地衣约有 500 个属,26000 种左右,它是一种真菌和藻类合作的绿色共
生体。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它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依靠这个特殊的本领,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从南北两极到赤道,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沙漠,
甚至搪瓷、铁器、纺织品上都有它的足迹。许多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它却
能安家落户。地衣分布得那么广泛,它的妙用也是多方面的。
    中国人自古就把地衣中的松罗用来医治肺病,石耳用来止血或消肿。李
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石蕊的药用价值,说它有和津润喉、解热化痰
的功效。近年来从松萝、石蕊等地衣中提取抗菌素,做成的药膏用来治疗烧
伤和外伤,效果比青霉素还要好,而且没有青霉素的副作用。
    地衣可以食用。地衣中的石耳一直是名贵的山珍。庐山所产的石耳更是
驰名中外。南方的一些城市,把地衣中的扁枝衣和树花,经过草木灰的处理,
可作凉菜拌食。不同种类的地衣在世界各国还是土产食品的原料。例如,冰
岛人用地衣磨成粉加在面包、粥和牛奶中吃。法国人用地衣制造巧克力糖和
粉糕,也有些国家用地衣发酵酿酒。
    地衣可以用作饲料。地衣是饲养鹿和麝的良好饲料,特别在寒带、亚寒
带地区的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冬季,驯鹿吃不到杂草、嫩枝、嫩芽,就以
地衣作为主要饲料。如东北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把地衣像割草一样收割起来,作为饲养动物的冬季饲料。据说北欧国家还用
一种有毒的地衣作为杀灭狼群的毒饵。
    地衣还可以用作化工原料。早在 13 世纪,希腊和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就用
地衣作为染料了,现今地衣可以作多种染料。地衣中的石蕊,用它制成的试
剂,对酸碱度反应灵敏,做成的石蕊试纸,迄今仍是化学工业和实验室常用
的测定纸。地衣还可提取芳香精油,作为香精的原料。在法国和南斯拉夫,
很多化妆品与香水就是以地衣为原料,很受大家欢迎。我国也开始生产以地
衣作为原料的香精。
    由于地衣生长缓慢,产量不多,目前各国正在走人工合成地衣中的有效
化合物的道路,以使地衣更好地发挥它的妙用,为人类服务。
                     
                     附:植物中的“世界之最”
                     
    自然界中的植物五花八门,变化多端,数不胜数。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
植物界中,无论是植物生长的快慢,寿命的长短这是植物茎的高矮,花的香
臭,果实的大小,种子的轻重等各个方面均不相同。因此,在植物界中也有
“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植物界都有哪些世界纪录呢?
    树干最高的植物世界上树干最高的植物是澳洲的杏仁桉树,最高的一棵
高达 156 米,树干直插云霄,有 50 层楼那样高。如果有鸟在树顶上唱歌,那
么在树下听起来,就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第二高的是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

亚洲的巨杉,它以百米以上的雄伟身姿闻名于世,号称“世界爷”。巨杉的
“胸围”(树干的周长)可达 30 米,树龄高达 3000 岁以上。19 世纪人们在
修筑公路时,发现一棵巨杉正好挡住去路,于是就打穿树干,修出一条隧道,
汽车竟能穿行无阻。100 多年来,这条隧道成了当地的一处名胜,不知吸引
了多少过往的游客行人。而且这棵巨杉是在森林火灾中幸免于难而存活下来
的。为什么它能“绝处逢生”呢?原因在于它的树皮厚达半米以上,而它的
导热性又极差,从而未被大火化为灰烬。比“世界爷”稍“矮”一点的是我
国台湾省阿里山上生长的红桧,也是世界闻名的高大树木,其中最大的一株,
高达 60 米,树龄为 2800 岁,被人们称为“神木”。
    树干最矮的植物  在植物界中最矮的一种树叫矮柳,生长在高山冻土
带,高不过 5 厘米。如果拿杏仁桉的高度与矮柳相比,一高一矮相差 1500
倍。生长在北极圈的高山上的矮北极桦也很矮,高度还不及那里的蘑菇。
    茎最长的植物  世界上茎最长的植物是产于热带雨林的白藤,它的茎从
根部到顶部可达 300~400 米,从长度上看,比世界上最高的杏仁桉树还长 1
倍多。据说最长的一棵白藤的茎竟达 500 米。因白藤的茎直径只有 4~5 厘米,
不能直立,故显不出它的高度。它用茎尖和往下弯的硬刺攀援在别的大树上,
这条带刺的“长鞭”攀到树顶后,无处可去,那越来越长的茎只好往下坠,
形成无数怪圈套在大树周围,因此人们称它为“鬼索”。这是陆地上茎最长
的植物,海洋中茎最长的植物是巨藻,它的茎长达 300~400 米,可谓海中“巨
人”。
    茎最粗的树  世界上茎最粗的树是生长在地中海西西里岛埃特纳山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