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未来同行-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他的精彩华章,不由得好生郁闷,造物主真是偏心眼,造出这般聪慧绝顶的天才,映照出我侪的人生,何其平庸苍白。
  天才果然是天生的吗?
  且慢,有一个值得书写的细节。采访时,震惊中国的马加爵案爆发未久,记者问道:“你知道马加爵吗?你一直强调‘情商与智商’,如何看待马加爵事件?”
  我以为李开复会像国内的一些专家一样,雄辩滔滔,引经据典,他的反应让人意外,那是一副茫然的表情:“马加爵是谁?我不知道啊。”记者讲清此案的来龙去脉之后,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件事很特别吗?美国每天都有关于暴力事件的报道,每次我来中国,也会听到类似的事件,前几年不是还有大学生泼熊吗?”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李开复答得坦诚。
  故事还没完呢,一个月后,再次登陆李开复的中国学生网站,记者惊奇地发现,他写下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这封信情真意长,鞭辟入里,写下了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思考,并告诉年轻人,“成功”不是拥有名声财富,更重要的是“做独一无二的、快乐的自己”。
  一个月前,李开复对“马加爵”还一无所知啊,谁也不知道他认了真,留了心,闷声不响地“做起了功课”。他完全可以视作过眼云烟,每天包围他的技术的、商业的……都是一流而棘手的问题。从最初的“茫然”到“思考”到“奋笔疾书”,“认真”已经成了李开复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 28 */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11)
  这也许正是天才何以成为天才的原因。
/* 29 */
  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1)
  引言
  2004年6月“开复学生网”开通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发现,除了我在前三封信中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以外,大家问得最多也最关心的主要是和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相关的话题。例如: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虚度了光阴该怎么办?毕业时是选择出国还是选择就业?如何学好专业课程?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该怎么办?等等。
  此外,在那段时间里,我有机会参加了一些教育部举办的研讨会或类似的活动。通过与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接触,我逐渐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时存在不少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例如,许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都只把课程内容当做书本上的知识来学习,很少想到要联系实际,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有的学生只重视与就业直接相关的知识,如具体的语言、平台等等,而不重视那些真正能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算法、数据结构等等。
  基于这些考虑,我认为自己有必要给大学生们写一封讨论学习方法,介绍学习经验,引导大家顺利度过大学时代的信,这就是《第四封信》的由来了。
  这封信写好后,我曾请我认识的一位很优秀的大学生帮忙看一下,提提意见。他看了以后对我说:“开复老师,我觉得您在这封信里讲到的内容都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和方法,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学生都应该懂得的。您觉得,真有必要在文章中反复强调这些大家都知道或明白的东西吗?”我想了想,然后对他说:“其实不少学生可能知道这些东西,但只有部分同学才能在大学四年里自觉地实践它们,其他的学生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缺乏将这些道理、方法付诸实践的毅力和勇气。我用我的真实感受和亲身经历再一次强调这些道理和方法的重要,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给那些缺乏勇气和毅力的人送去最真诚的鼓励!”
  果然,《第四封信》在《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杂志、《中国青年》杂志等媒体陆续发表后,无数被信件内容打动了的学生或是发来充满感激的邮件或留言,或是在“开复学生网”的论坛上主动地参加关于学习方法的讨论。甚至有人告诉我说,一位母亲曾把我的每一封信都亲笔抄下来,送给她的孩子——这样的事让我十分感动,也坚定了为广大青年学生们继续写信的决心。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警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 30 */
  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2)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庭生活,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第一次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础。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描述大学四年在人一生中的地位和价值: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是一生中学习能力转变最大的时候,是把“基础学习”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四年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境界,让自己成为一个擅长终身学习的人。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奇''书+网',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