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俗眼看史记-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句话就把他骗到了宫中,吕后已埋伏下武士,韩信一来便遭到五花大绑,接着便是灭顶之灾。高祖听说,心里的那块巨石终于放下了,为感谢萧何,又给他升了一级,拜他为相国,加封五千户,还给了他一支相国卫队。

萧何计诛韩信,又是无可奈何之举,耳边还回响着韩信死前对他的呼救,已经感到唇亡齿寒、内心酸楚。许多同僚却来道贺,惟有召平一人独来哀吊,他说:〃相国,你的祸患就要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那么辛苦,你守在后方又没有生命危险,他还给你配置卫队,这不是在试探你吗?显然是韩信造反,他把你俩物以类聚了。你和韩信同为开国功臣,又是有过交情的。他在怀疑你呢。〃萧何听了,轻轻摇了摇头说:〃为臣忠心耿耿,只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高祖却这样反复试探我,叫我如何是好,都说伴君如伴虎,如今我是骑虎难下了啊!〃召平说:〃你不用急,你只需婉言谢绝封赏,并把全部家产用于资助军费,皇上自然就高兴了。〃这不是〃裸捐〃吗?若为一己之私而走到今天,萧何根本就走不下去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还是听从了召平的建议,进行裸捐,这样的事情在当今是可以成为重大新闻的。

第二年秋天,又来了一个鲸布反叛,旧戏重演。高祖出征讨伐叛军,仍时不时慰问萧何。萧何有过前车之鉴,再也高兴不起来,更加卖命地裸捐以求太平。谁知仍有一说客提醒萧何说:〃你灭族之日不远了。〃萧何惊愕地问道:〃何以出此言?〃那说客解释道:〃你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已经没有前进的路了,再往前就是皇上了。而你又这样孜孜不倦地为民办事,身受百姓由衷的爱戴,高祖已经闻见你在民间的声誉比他还好呢,他不高兴了。〃萧何说:〃天那,那些都是我身为相国应该做的呀,做好了却惹来祸端,这可如何是好呢?〃说客献计道:〃高祖忌讳的就是你的名声比他好,如今你不如强买百姓田地,放些低利贷款以玷污自己的名声,高祖也就释怀了。〃

萧何就算有千万个不愿意,也不想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险。毕竟是学法律的,理智胜于情感。名声和性命这两样东西都很重要,他选择了后者,可是心里很痛苦。就像他觉得自己出卖了韩信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样,这一肚子的冤屈和苦水谁人了解呢?处于一人之下——压抑,处于万人之上——孤独,这位老者的处境多值得同情。他这一生收获的名和利不少,但也没听说他生前过得多么享受。他总是那么谦卑,忙碌却仍然遭到刘邦这只老虎无情的怀疑,可悲可叹!真是〃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一身的遭遇向谁诉……〃

第五节繁华过后成一梦

萧何入狱了。在高祖平定鲸布叛乱之后,回长安的路上遭遇民众拦路喊冤,他们告发萧相国强迫百姓贱卖土地和房屋,数额达到了数千万。刘邦表面上大义凛然地答应民众,回去一定治萧相国的罪,心里却偷着乐呢。回京以后,萧何拜见,刘邦笑着对他说:〃干得好,相国这才利民嘛!〃于是把民众揭发萧相国的控告书拿给他看,还说:〃你自己想办法向百姓谢罪吧。〃萧何面露难色。其实他一直为此事耿耿于怀,贪污强夺本非他的本性,为了解除高祖对他的怀疑,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谁知高祖竟然说这样的风凉话,相国的心里像决堤似的,顿时将胸中真实的想法吐露了出来。他道:〃皇上,长安地区本来就缺乏土地,被我抢去一些后,百姓所得的就更少了,如今您的上林苑有许多空地,不如开发出来让百姓种种粮食,收割剩下的麦秸和稻草还可以堆在林里,作为禽兽们的饲料呢。〃谁知刘邦听后大怒道:〃萧何,你是收了商人的贿赂才来帮他们求我的上林苑吧?〃萧何有口难辩,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还被囚禁了起来。

第三部分 第57节:管仲:相国中的极品(1)

好在萧何平日有个好友,人称王卫尉,他趁侍奉刘邦之时上前问道:〃萧相国犯了什么罪?陛下要拘禁得如此严厉?〃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的时候,有功劳都推给主上,有过错都自己揽着。如今相国一定是受了奸商的贿赂才来求我的上林苑,他这样献媚于群众,要是被百姓知道,还以为他胜过我呢。所以我把他铐了起来,治罪于他。〃王卫尉说:〃皇上,为民请愿是丞相份内的事,怎么能就怀疑是他收了商人的钱财呢?况且陛下过去与项王交战了数年未归,陈豨、鲸布叛乱时,您亲自率军去平叛。萧何留在关中,若是稍有私心,一摇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属于您了。他那时不图利,现在还来图这种蝇头小利吗?况且秦始皇正是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才失了天下,李斯那样又有什么好效法的呢?皇上不会怀疑相国到如此浅薄的地步吧?〃高祖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赦免了萧何。相国已是上了岁数的人,一向谦虚谨慎,含冤入狱今遇赦免还赤脚认罪。看得刘邦都于心不忍,于是自骂为桀纣一样的暴君,称相国是贤相。

萧何早已把功名看得淡薄,如今再得到称赞已没有喜悦。他身陷囹圄时,四面徒壁,黯然回想过去,觉得不过是繁华一梦,堪愁。后来他搬出了王府,专挑那种偏僻的地方购置房子,而且房子建好以后也不筑围墙,生活过得极为俭朴。比起以前的庭院深深,锦衣玉食反而让他舒坦了许多,不必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江湖浪险,如今能够远离风波,实属万幸。于是他常告诫后代:〃如果你们有贤能,就一定要学习我的俭朴。如果没有贤能,那么也不用愁会被强势人家抢夺了去,相安就好。〃完全没有个性锋芒的老好人,应该算是〃三杰〃当中心底感到最悲哀的一个。

孝惠帝二年,萧相国逝世,谥号〃文终侯〃,幸而他的后代可以承袭其侯爵的封号。然而有四代因犯罪而被黜资格。但是每次断绝了继承人时,天子们总是要再寻找萧何的后代,续封为酇侯。萧何创立了家族品牌,是其他功臣都无法相比的,就算他晚年觉得浮华若梦,然而这梦也是令人欣慰的。

第十章

管仲:相国中的极品

从《史记·管晏列传》的结尾可以看出,司马迁是管仲的忠实读者。他拜读过《管子》中的一些精彩篇目之后,便产生了编写此人生平事迹的念头。《管子》是管仲在春秋时期浇灌成的一朵奇葩,素有〃论高文奇〃之赞。管仲戴上这朵花儿,站在相国们中间,格外惹眼,许多人都被他比下去了。

从家庭背景来看,他不占优势。虽然祖先曾经是名门望族,但是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然而,他日后取得的成就,却彻底打垮了〃有什么,不如有个好爸爸〃一派。

若论人气指数,他也很吃亏。齐桓公要是像选拔超女一样选拔相国,采取场外观众投票的方式,票数最多的就是冠军。那么,管仲恐怕也要哭着离开他梦寐以求的舞台。齐桓公也别想称霸一时了。

再论人格魅力,他也不及好友鲍叔牙。《史记》中明写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见鲍叔之更具震慑力。齐桓公本来也是要请他当国相的,但是他却主动将这一升官发财的好机会让给了管仲。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又是什么使得管仲能够在桓公身边站稳脚跟,并且成为红人的呢?要知道桓公跟管仲可是有一箭之仇啊!第一节幸得一〃铁瓷〃

〃铁瓷〃就是〃关系很铁的朋友〃,就是〃知己〃,所谓千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世难求。这〃铁瓷〃可不是从前就有的。

那么,管仲的铁瓷是谁呢?读过一点历史故事的人,都应该知道〃管鲍之交〃这个成语。此中〃鲍〃所指鲍叔牙,就是管仲的铁瓷,这位铁瓷的名声比起管仲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两人并称〃管鲍〃。瞧瞧,铁得都合到一起去了,使人耳边不禁响起张信哲的一句歌:〃两个人相互辉映,光芒胜过夜晚繁星。〃

第三部分 第58节:管仲:相国中的极品(2)

那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铁法呢?前面说过管仲的出身并不好,轮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史记》中没提及他还有其他的亲戚,只说还有一个老母亲。这样的话,管仲他们家简直成了一个典型的困难户。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管仲确实年纪轻轻就出外谋生了。所谓〃人不经磨难不成材〃,就在他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之时,社会这所大学的门已经不知不觉地为他敞开了。各种课程纷至沓来,比如〃公共关系与礼仪〃、〃市场营销〃等等,设想如果管仲家里很有钱,从小衣食无忧,整天六经六艺。就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未必能像下文所说的那样不羞小节,以成大事。因为历来读书人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爱面子的,常被人奚落为〃迂腐〃、或者〃书呆子气〃。这还多亏了社会大学教了他许多在学堂里学不到的东西。

大概得益于社会这所大学的持续熏染,管仲已全然没有那股子〃书呆子气〃他积极地投入了社会的怀抱,收获了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鲍叔牙。据说鲍叔牙是山东临淄人,有着山东大汉的共同特点: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豪爽仗义,正直豁达。除此之外,他个人还十分懂得经商之道,又会挣钱又会理财?并且独具慧眼,善识豪杰,能于众婢女中点出秋香。可谓上得厅堂,入得银行。为什么说〃入得银行〃呢?想想他拥有大笔存款时,银行自然对他格外欢迎。学才,身材,钱财,一个都不能少,这简直就是女人心目中的完美男人。鲍叔牙那是一个了得。

管仲初与他在南阳见面时,便擦出了火花。当然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火花,而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两个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来自颍上,一个来自临淄。背井离乡到了南阳,都是为了做生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许多机会互相接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