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和傅氏看了请柬,问道:“怎么会请起咱们来了?咱们的级别也不够呀?况且素日又没有来往。”
  “可不是这话,我也不知是好意还是坏意,这文家的门槛,实在是有些高,你说,咱们的孩子们去了,也没几样正经拿出手的东西,岂不是光让人看笑话了?还是人家原本就是想看咱们的笑话?”子晴愁道。
  不是子晴小心眼,而是子晴从文家接触过的那几个女人,还真没一个好说话的,文三的妻子孟青菲还算好的,看着还比较和气些,就是有些琢磨不透。
  其实子晴还是不了解这些大宅门的女人,这次请子晴几个,还真是孟青菲的主意,主要是孟青菲见罗家都邀请了子晴一家,罗家的身份不低,罗家是武将出身,文家是文臣,这一文一武都是大风国的栋梁,皇上对谁家也不偏倚的。如今罗家都对子晴示好了,文家自然要考虑到罗家的面子,故而,这孟青菲便对老夫人提议了。
  况且,这孟青菲跟子晴接触了两次,对子晴的坦荡和随性还真有几分欣赏,她身边的朋友还真没有子晴这样的,不因自己的身世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即便是身处低处,低处也能开出清芬的花来。
  文老夫人还记着子晴呢,那赵姨娘的这口气还没出,这文大奶奶又告了一状,正想着怎么找回面子,岂有不依之理?到时净等着看笑话了。
  子晴想了想,说道:“正好,明日咱们不是要搞一个活动吗?不如,咱们教孩子们唱几首歌,让书睿弹琴,可惜没有会吹箫的。”
  子晴的话刚说完,小翊进来了,说道:“姑姑,我会。”
  文星彧也说道:“姑姑,我也会。”
  罗浩炎说道:“好像谁不会似的,我也去。”
  “姑姑,我们唱什么歌?”小翊问道。
  嫣然说道:“娘,我知道了,我会唱,长亭外,古道边。。。”
  子晴一听愣了,因为林康平的远行,子晴没事就哼这首歌,没想到这嫣然在一旁居然学会了,而且,这孩子的声音听起来,真犹如天籁之音般的纯净。
  傅氏听嫣然唱完,居然抹了一把眼泪,说道:“姐姐这歌叫什么名字,还真好听。”
  “这歌名叫送别,是林康平从别处听来的,我也跟着学会了。”
  既然要唱,子晴让她们几个好好学,刘氏把永莲几个喊来了,跟着一块学,书睿弹琴,小翊吹箫。永松、永柏书彦等还有罗浩炎和文星彧也跟着站进了合唱的队伍,说是也要参加明天晚上曾家的聚会。
  子晴看了一眼刘氏,毕竟,永莲几个已经不小了,而罗浩炎和文星彧也有十二岁了,刘氏笑着同永莲几个说话,看来,她并没有在意。子晴想着,也都是几个孩子呢,素日又跟书睿几个走的近,便没推了他们出去。
  子晴根本不懂这个时代的乐谱,是书睿几个听了歌曲翻译过来了。
  次日,子晴去子福那,路过后花园,见永莲几个正在练唱,还有嫣然也在,便笑道:“有这般用心,当年学什么没学好呢?”
  永莲说道:“姑姑,我们当年也没个好先生教,我们也只知道学针黹,哪里会想得到今天,想到会上京城来?”
  这倒是实话,子福做知县时,永莲五六岁,那会家里的状况还不是很好,子福也一时没想到这么远,光忙着公事了。刘氏也没想到会有一天在京城安家的,想着孩子们在县城或府城,也算拿得出手了。
  子晴看到永菱、永萱、永芩几个小的也在,跟着几个大的学儿歌,便笑道:“人还真齐全。”
  “娘,我在和姐姐们学唱歌呢。”嫣然扑了过来。
  子晴一听乐了,笑道:“是吗?娘听听,你们学了什么?”
  “可是,我还没学会。”嫣然歪着脖子,有些懊恼的神色,让子晴忍不住抱着她亲了几口。
  这天下午,曾家刚吃完晚饭,小翊他们三个便进门了,今年没有烧塔,倒是在水塘边的空地上烧了一堆篝火,一共有十多个孩子,围着篝火,曾瑞祥和沈氏一干大人则坐在了蒲团上,等着看孩子们的表演。

    第四百五十四章、中秋夜

  嫣然一身桃红色的缎子夹袄,夹裙,小包子头,和永萱、永芩三个同时出场了,手拉手唱着永莲教她们的江南小调采莲曲,“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飞飘香袂空中举。。。”
  子晴一看,三个孩子,除了一开始永芩有些紧张,嫣然有些跑调外,居然也有模有样的,边唱边跳,忙后悔不迭。早知如此,自己还教他们唱什么《送别》,这时空的曲子也有的是,只是子晴不接触罢了。
  原来是永莲几个上次去罗家的赏荷会回来,新交的几个朋友在一起,说起她们都在家学些什么。为此,刘氏特地请了一个女先生来教永莲几个弹琴,哪怕只练好一首曲子,到时也有可拿得出手的。
  学琴的同时,也没忘了学围棋,另外还有书画,古诗词鉴赏等,除了永莲三个,连子禄家永萱和子寿家的永芩都一块进学了,拘了几个月,也算是有点成绩了。
  子晴自然不知道自己在乡下二个多月,家里居然开了私塾,说到学琴,嫣然还真没什么天赋,那个罗楚楚曾经来教过嫣然两回,可这孩子根本坐不住,再说,子晴看着这么小的孩子拨弄琴弦,即使带着指套,也是有几分不忍心的,便没让孩子学下去,想着过两年长大了再说。
  书睿一见子晴走神,忙道:“娘,该我们了。”
  说话间书睿几个走到了场地中间,他们几个是琴箫和曲,书睿、书彦、永松、永柏弹琴。小翊三个吹箫,演奏了一曲《平湖秋月》倒也应景。子晴抬眼看去,皎洁的秋月清辉直泄,晚风轻拂、一潭微皱的池水。波光闪烁;花草、 树木,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飘逸而柔美,整个园子显得格外的平和。
  子晴不禁想起去年的此时,自己和林康平依偎着赏月的情形,想来此时此刻,林康平也会在同一轮圆月下,遥寄着对子晴的思念吧?
  一曲完毕。掌声如潮,傅氏的弟弟傅嘉远笑道:“还是京城的书院好,的确比安州的强多了。”
  子晴早知道,这边的书院跟白鹭书院似的,琴棋书画都教。书彦这半年也跟着书睿进了文山书院,加上原来在安州也学了点底子,倒也没太费力跟上。
  可巧傅氏说道:“咱们这还有两个从白鹭书院出来的,听说,白鹭书院也是琴棋书画的什么都教,不如也叫他俩演奏个什么曲子。”
  刘氏笑道:“他们都是大人了,你作弄他们做什么?”
  “谁说是大人了?还没成亲就不算吧?”陈氏笑道。
  “没成亲,四弟妹家的嘉远也没成亲呢,不如也一块上吧?”刘氏也是个爱看热闹的。何况,也没有外人,不过自己一家娱乐。
  傅氏笑道:“我弟弟也不是白鹭书院出来的,我的意思是白鹭书院的来一个,跟文山书院的比试比试,看看到底哪个更强一些。”
  子晴笑道:“既如此。大哥也上,大哥也是白鹭书院的,可不要给白鹭书院的跌股啊?”
  沈氏推了下子晴,说道:“你也是个淘气的,你大哥都多大年纪了?”
  “横竖也是玩,不过是一家子凑趣。”子晴笑道。
  “我可真不行,我都有十年没摸这些东西了,哪里还能捡的起来。”子福摆手。
  没想到刘氏的弟弟也是好热闹的,一把拉了子福起来,笑道:“姐夫,今日中秋,玩个热闹而已。曲子你挑,乐器你挑,这总成了吧?”
  子福走到琴旁,坐了下来,试了试弦,叮叮咚咚的声音响起,试了不到一刻钟,子福说道:“好吧,陪你们几个玩玩,就来一首《阳关三叠》吧,这个还简单些。”
  子晴一听这三个的水平,真不如那几个小孩呢,想必也是很久没有练手的缘故,这两年生疏了,尤其是子福,弹着弹着居然忘调了,跟箫声没合上,自己先撑不住笑场了,原本是浓浓的离别的哀伤,居然让他整出了喜剧的效果,让大人孩子们哄堂大笑,子福倒也不恼,笑道:“我原说我忘了的,你们非不信。”
  刘氏笑道:“你快下去吧,别耽误了旁人,还是听听咱家几个女孩子的歌声吧。”
  这次,是永莲和永蓉两个弹琴,永菱和永萱、永芩以及嫣然主唱,她们唱的是《送别》,因为不光这曲子好听,歌词也很有美,很有意境,“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等,让永莲和永蓉两个小小的年纪,也体会到一种别离的无奈和忧伤,莫名的便喜欢上了。
  这歌,子晴没想到童音唱起来会有这样别致的效果,仿佛更能把人带进那样的空旷、辽远的地方,夕阳、长亭、古驿道、执酒劝进、挥手送别等,童生唱完了一遍,子福嫌没听过瘾,书睿几个男孩子也凑了上去,要来一曲合唱。
  子禄说道:“也没吹笛的,还是不要弹琴的,人家不是说了笛声残吗?还是来个笛声吧?”
  子福看了一圈,夏甘永说他会吹笛,跟着和了两遍,便说会了。
  可是,这曲子一吹,沈氏和曾瑞祥也不禁想起了远行的子喜和林康平,也不知他们这会在哪里?可是也有一轮明月同照?常言道,月是故乡明,出门在外的人,最怕的就是团圆日,不然,也不会有那些思乡的千古名篇了。
  散场前,为了逗曾瑞祥和沈氏开心,子晴提议孩子们站一排,玩一个游戏,就是来一句古诗词,古诗词中必有月字,输了的人罚下场,最后在场上剩下的那个人,就是今晚的才子才女,奖一个子晴做的荷包,外带纹银五两的零花钱。
  孩子们一听便兴奋了起来,因为不光书睿他们,连永松他们也是每个月有固定的月银了,一个月才二两,小孩子们在外头念书,哪有不想要零花钱的?
  书玮最小,子晴让他排在了第一个,其次是永菱,她虽然比书钰大一岁,不过,她是女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