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梅钢来说,参与市锻压厂的债务解决,除了想借市锻压厂的债务链在整个产业集群里渗透、扩大影响力之外,也是看中市锻压厂在锻压件上的生产潜力……

除了一些相对精密、要求较高的专业设备外,整条炼钢线上,有很多技术含量不那么高,使用量恰恰又非常大的设备及构件,交由市锻压厂组织生产,能相当大的节约成本。

当然了,无商不奸。对杨海鹏来说,他到年尾挤出四十万的资金,从其他债权人手里收购对市锻压厂的债权,就没有那么客气。

卡着其他债权人急缺资金,他上午经赵益成,联系了几家小债主,提出六折收购的条件,也就是打算拿四十万的现金,想收购市锻压厂总数达六十万甚至更高数字的债权。

不过杨海鹏提的条件比较苛刻,离年关还有几天时间,小债主也没有容易就松口。

将晚时,郭全拿镇置业公司的材料过来找沈淮签字,给沈淮揪住,一起讨论市锻压厂的债务问题——在这方面,郭全也是专家。

市锻压厂的债务问题能解决好,不仅能叫市锻压厂的经营困境有所缓解,也同时能叫多家因市锻压厂的三角债问题而陷入泥淖里的中小企业得以脱身。

东华市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外部厂商的吸引力不大。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更需要加倍用心的扶持本地企业——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看上去规模不大,但经营灵活,只要能获得一定的扶持,更容易形成集群规模,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沈淮在梅溪港工业园里,正专门划出一块区域,打造中小企业园。沈淮考虑在中小企业园里,预先建造一批的厂房,出租给还没有能力自建厂区的中小企业使用。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工业园的整体规模,二方面是为了更加有力的扶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故而,沈淮还是希望梅溪镇政府在协助中小企业解决债务问题时,要更主动、积极一些。

到将晚时分,孙亚琳打电话过来,唤沈淮过去。

孙亚琳算是正式从业信银行辞了职,专门打理她自己的公司,也是为梅钢搭建更专业的海外筹资平台。

现在要鸟枪换炮,孙亚琳也需要在梅溪镇有专门属于自己的办事机构。

她之前委托朱立帮忙在梅溪镇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她这次第一天回梅溪镇,也就是为这事忙碌。孙亚琳这时候打电话喊沈淮过去,也是要他参谋一下,办公室要怎么布置。

第三百一十四章众信

孙亚琳她们就在裤子河桥那边,沈淮直接走过去,看到六七人站在路边说话,穿着玫红色风衣的朱仪赫然跟孙亚琳并肩站在一起。

面对朱仪,沈淮毕竟是做贼心虚,陡然觉得从北边刮过来的寒风钻进脖子里刺骨的冷,他翻起衣领子,恨不得将头都缩进领脖子里去,蹙着脚走过去。

“朱总啊,这一年来叫你们乱折腾,整个唐闸的劳力价格都给搞乱了。你们现在一个工开二十五、三十,害得我手下的工人也整天嚷嚷着要涨工钱。我们从年头忙到年尾,辛辛苦苦一年,到手的钱都剩不了几个在自己的袋子里,都帮工人打工了。”

有个面皮子黑黢黢的中年人,背风而站,跟朱立抱怨梅溪镇的诸多工程给工人们的开价高,引起连锁反应,害得他们的利润空间给压缩。

沈淮走过来,跟朱立点点头,知道他们聊的是唐闸区建筑行业里的劳动力价格问题。

九三年之前,东华地区的普通泥瓦匠工价一天仅有十元左右,九三、九四年通货膨胀厉害,劳动力价格有大幅上涨,但也多在十五、二十元之间。

梅溪镇的情况特殊,诸多工程,需要大量的熟练建筑工人参与建设,渚江建设、市港建、市路桥建设公司,只能高价从外面招揽施工队及熟练工人。

由于梅溪镇建设的工程量巨大,路桥等基础设施以及新建住宅,几乎占到整个东华市区的一半,新增加大量的用工需求,自然也使得东华市整个建筑行业的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扬,倒也惹来不少抱怨。

那个中年人看样子以及他跟朱立说话的口气跟姿态,也像是个建筑商,他颇为时髦的在西服外还披着一件毛料大衣,敞开着,脖子又不伦不类的围着一条米黄色的围巾。

中年人看到沈淮走过来后,朱胖子长得跟天仙似的女儿以及众信那身材高挑、冷艳若霜的女老板孙亚琳都对他点头而笑,心里莫名的不爽,脚横踩在路牙,就没有收回去,将沈淮挡在外围,眉头一挑,有些不客气地问道:“小伙子,有什么好往前凑的?”

朱立忙介绍道:“老李,这位就是沈书记。”

中年人脚一软,差点栽在路牙子上,他翻脸跟翻书一般,瞬间从冷漠不屑翻脸成讨好谄媚,抽出手热情的伸来:“原来是沈书记啊,你好,你好,我是久仰沈书记的大名,真是没认出您来,得罪得罪。”忙不迭地让沈淮站到人圈子里来。

沈淮笑了笑,说道:“在厂子里接到电话,就懒得换衣服,我这样子是挺不受待见的。”他也不是头一回给人家冷眼相待了,也没有自尊心受不受挫的感觉,凑到孙亚琳的身边,问道,“不是说要看办公室吗,怎么都站这路边吹冷风?”

看着朱仪歪着头看过来,沈淮心虚的朝她笑了笑:“学校放假了?”

“都放假有两天了。”朱仪手插在手兜里,长发垂肩,白皙的脸蛋仿佛洁白无瑕的高贵瓷器,静幽深邃的眸子仿佛深泉,跟孙亚琳站在一起,就身材稍矮一些,五官还要精致明艳上半分。

“沈书记,这位是景华建筑公司的李裕福总经理。”朱立这时候接着介绍那个无意间对沈淮小小冒犯了一下的中年人,说道,“以前我做工程,有两三年都是跟着李总混,李总恰巧今天到梅溪镇来拜访我,我就陪他参观一下梅溪镇的新镇建设。”

“哦。”沈淮点点头,说道,“那行,你就陪李总吧。我跟亚琳去办公室看一下,有事我们再联系。”

现在事务多,沈淮要是参加所有的商务应酬,三头六臂都不够使唤——沈淮也无意跟太多太复杂的人接触,挤占他宝贵的时间,跟李裕福握了握手就告辞离开。

孙亚琳也是凑巧遇到,不便驳朱立的面子,心里早就对这个看她眼睛色迷迷的李裕福看不顺眼,这会儿正好跟着沈淮一起往路边新建的大楼走过去。

学堂街南段的改造,随裤河汊子河桥、渚园一起建设。

路西侧在路牙与渚园之间,七八亩的空间建公共绿地;路东侧,夹于学堂街与渚溪大道之间,差不多也有六七亩大小的空间,与梅钢的北大门相对,新建了一座不到六千平米的办公楼,以满足梅溪镇不断增加的办公用房需求。

此时的梅溪镇,还没有建设高楼大厦的需要,也没有必要。除了一些工业炉塔无法限高外,梅溪镇镇区规划方案里,对新建建筑有都限高的要求,以保证梅溪镇的建筑风格能够统一。

这座新建的办公楼也只有四层高,最大的好处就是沿街临河,呈回字形布局,当中围出一个中庭来。

大楼东侧是停车场,西侧及南侧沿街的部分,给建设银行以及中行拿去做营业厅,孙亚琳占了北面临河的部分,从学堂街有条小岔道下来,四层楼也就一千四五百平方。

都快过春节了,门厅都还没有装修好,黄沙、水泥什么的建筑材料,就堆在门厅里。沈淮与孙亚琳往里走,一时间也看不出装修好之后的风格会是怎么样子。

不过这片楼北临裤衩子河,西北侧就是梅溪老街,等学堂街改造完成,周围的风景倒不会太差。

之前的众信投资,只是孙亚琳父亲名下的一家私人公司,最初成立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更方便的进行避税。

这样的私人公司,孙亚琳她父亲名下还有好几个,财务、税务等等公司事务,都是委托其他专业公司代理,本身并没有什么员工,压根儿就是一个空壳子的皮包公司。

当初孙亚琳也是为了向梅钢注资方便,才将外汇资金通过这家公司的账户汇到国内来,顺便把这家公司的控制权,从她父亲手里拿过来。

如今要在众信投资这家海外私人公司的基础上,搭建梅钢在海外的筹资平台,也就需要招募一些员工,把这家海外私人公司真正的做起来,自然也要在梅溪镇成立正式并且专业的办事机构。

这时候朱立与女儿朱仪也走过来,看到沈淮跟孙亚琳站在空阔的四楼办公大厅里研究装修图纸,很抱歉的走过来说道:“李裕福这个人倒是不坏,但手里有几个钱,多少有些忘乎所以,害孙小姐陪了这么久。”

孙亚琳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就问朱立这办公室什么时候能帮她整出来。

“还得要两个月,赶着春节,这半个月给再多的工钱,工人都不会有心思干活。”朱立说道。

“那个李裕福走了?”沈淮问道。

“他是意识刚才对沈书记你不礼貌,没好意思再留下来,先走了。”朱立苦笑道。

沈淮笑道:“没什么,做生意不谈好恶,只要彼此都守规矩,能做好事情就成。这个李裕福要是想做梅溪的工程,照着正规程序走就行。”

朱立点点头,表示知道。

四楼也才开始做装潢,但整层楼只做了五个隔断,朱仪凑过头来看设计图,图纸上标出的总裁室空间格外的开阔,差不多占了半层楼,惊讶地说道:“好大的办公室啊!”

“还行吧。”孙亚琳说道,她倒没有觉得两百平米的办公室有多夸张,跟朱仪说道,“你建筑公司里面都是糙老爷们,工作地点不是这个工地,就是那个工地的,孙亚琳横以后毕业了就到我这边来工作,专业也对口。”

“咳。”沈淮忍不住咳嗽了一下,打断孙亚琳,说道,“老朱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女儿,准备拉到公司帮忙,你抢过去合适吗?”

了沈淮一眼,把朱仪拉揽过去的心思才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说道,“到我公司来,时不时到香港巴黎出个差什么的,购物也方便。”

“是嘛,是嘛,我真的可以进孙小姐的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