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然数到一万二千五百三十四个数,都没有乱。为创造了这项“新纪录”,他高兴了大半天。他常常追求创造更高的纪录。

他不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事,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也不知道哪天是几月几号,更不知道星期几。他和外界完全隔绝。可是每过一天,他早晨就在墙壁上画一个道道……时间就这样流淌过去了。

他也经常问问:“什么时候审判我?”

看管人员只是狠狠地训斥他两句话:

“你老实点!”

“不准乱说乱动!”

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他的“罪行”的法律文件,监狱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只负看押他的责任,连一次谈话要他交待问题也没有过。原来住的监狱,他已经记不得住了多少天。据说是因为武斗,后来他又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监狱。他仍然每过一天在墙壁上画一道。可惜他不记得在以前的监狱中,画了多少道道了。好像“断代史”似的,这真是一大遗憾。

令他想不到的是:形势急转直下了。

有一天,两个军官模样的人突然向他宣布:“张敬怀,你可以回家了!”

事情来得太突然,他一时反应不过来,问:“怎么回事?”

“我们也不知道,叫你回家,你回家就是了。还问什么?”顺手递给他一个释放证。

张敬怀迟疑的问:“我到哪里去呀!”

“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张敬怀不再多问。他来监狱的时候,两手空空,现在出监狱,仍然两手空空。

那床破被褥,还是监狱借给他的,从来没有拆洗过。他没有可以向谁告别的,他惟一的一件事是要再数一数墙上画的道道。他数了好几遍,才清楚:啊!二千九百二十一道杠!是八年,八年抗战呀!八年,我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我在这里数了八年数!这八年,他好像被世界忘记了。他这个“大案”,“要案”,就这样不了了之?

张敬怀出了牢房,向门外走去,他这才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内有几十座平房。一圈很高的大墙上,绕了电网。他走出大院时,把释放证给警卫看,警卫一点头,表示认可。他通过狭窄的小门,走出院子。他回头。又看了一眼那院子,忽然想起,凭印像,这是座早年他也带领部队参加修建过的监狱,那时哪里会想到,自己要在这里住八年呀!

他走了一段路,站定脚步,往上一看,天怎么这么蓝呀!难道天是蓝色的吗?不,天并不总是蓝色的。他有时会阴云密布,有时会电闪雷鸣,暴雨瓢泼。但现在天上飘着几片白云,分外美丽。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白云。空气怎么这么新鲜呢?他深深呼吸了几口。怎么也呼吸不够。

“总会过去的。”这是八年中鼓励他活下去的默念的口号。

监狱的大门外是一条小街。他见墙上贴着许多标语:“沉痛悼念毛主席!”

“庆祝粉碎四人帮!”

“打倒王、张、江、姚反党集团!”

“哦!形势已经大变了!”他想。那些标语,经风吹雨淋,已经斑驳不清,可见这些形势的大变化已经发生好久了!

他不知道在这八年,外面世界发生的这些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怎样一个过程。

中国政坛演出了怎样的悲剧,喜剧或闹剧。

他问了过路行人,才知道自己是在顺阳市和省会海天市之间的郊区。这里距省会不到五十公里。过去是有长途汽车的,可是他从来没有坐过。他又问过路行人,打听到汽车站,他身上还装有以前每月发的几十元生活费,买票上了公共汽车。汽车向省会海天市驰去。

汽车进入海天市区,他在长途车站下了车,看着那纵横交错的街道,穿梭般的车流,张敬怀像进入迷宫那样,连方向都辩认不清了。从他参加解放这个城市起,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他从来没有坐过公共汽车,甚至不知道怎么买票,也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法。他问了过路行人,才明白回到他家要换两次车,到一座大商店往右拐,走一段胡同,然后就是他的家了。

他按照人们的指点,果然看见了他住过的四合院。然而却面貌全非了。

院墙已经破败不堪。隔着不高的院墙往里看,四合院已经一分为二,在正当中,砌了一道墙,门也分成两个。房子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修缮过了,房顶的瓦楞上长满了草。他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回应。原来过去为了保卫张敬怀的安全,附近五十米内没有盖房子,也就没有邻居。他回头走到五十米开外的一座平房门前,敲开一家老百姓的门。他忽然想起来了:他刚搬进小院的时候,有两三次吧,在春节时,他去向邻居拜年。有秘书,警卫员陪着。他没进屋时,人家热热闹闹的,他一进屋,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官,便十分拘谨,大家都忽地站起来,像一群塑像似的,纹丝不动,他觉得尴尬,以后也就不去拜年了。

随着轻轻的敲门声,那个他曾经拜望过的近邻的门打开了。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一见他就认出来了:“呵,……是你,你回来了?进屋坐,坐!”

这老太太没有像造反派那样对他“怒目金刚”,令他十分感动。他没有进屋,急切地说:“我们家里的人呢?”

老太太说:“都下乡了,听说是走’ 武器(五七)道路‘。你那房子,在夺权时候,两派头头,还发生过武斗。吓得我们不敢出门。你喝水,喝水。”试着很麻利地为他倒了一碗水。

他觉得这位老人家不会知道很多情况,喝了碗水,便告辞出来。他想,既然监狱释放我时,让我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我当然是应当先到省委机关报个到。问问确切情况再说。

他走了有三十分钟的路,到了省委机关,门外挂着“革命委员会”的大牌子。

两个卫兵分立两旁。他向卫兵询问,卫兵示意他到收发室。

收发室老头认识他,也很热情:“你回来了,请稍等,我给单主任挂电话。”

不多时,单主任出来迎接了。好像十年中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一样,他热情地说:“啊,你回来了。张主任知道你今天回来,叫我在这里等你呢。跟我来。”

“张主任?哪个张主任?”他问。

单主任说:“就是以前的张环友书记,建立革委会时,结合’ 进革‘ 的。现在是省革委会的副主任。”

张敬怀明白了。这位张环友同志,是原来一位副书记。因为对一把手有意见,“文革”前,长期不上班,基本上是处于“靠边站”的状态。“建革”时,原来主持工作的省委领导人凡是有水平有能力的,都被打倒了。按照“建革”的“三结合”原则(造反派、解放军、老干部),总要有一个老干部参加。对于原来的当权派,到底结合谁,各派难于达成协议。张环友这些年没有工作,当然也没有错误。有人还说:张环友是受旧党委迫害的好干部。他在“文革”中又没有参加任何派别,有人一提出他作为结合对像,各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张环友便捡了个“新生红色政权”省革委会的副主任。

单主任领着他往大楼里走,有许多认识他的干部,有人感到惊奇,有人走到对面,却转过脸躲着他,也有人问:“你出……回来了。”

单主任把他领到一个大办公室。原来的张副书记,现在的张副主任,正在批阅文件,一见他就问:“你回来了?好!”很热情的样子。又接着问:“身体怎么样?”

“还可以,还可以。”他随便答。

单主任马上给他倒了一杯茶。

张主任告诉他:“敬怀同志”

这位现任革委会的领导,居然称他为“同志”(自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没有人这么称呼他了)这使他甚为感动。

张环友诚恳地说:“你的问题不归咱们省里管。上边叫放人,我们就放人。

至于以后的事,只好等上边下了文件再说。你先住在招待所等吧!你到财务处把工资领出来。我这就给你开个条子。还有,最近要开’ 三种人‘ 的批斗会,你可以参加。”张主任回头,向单主任交待,“给敬怀同志一张门票。”

张敬怀沉吟了一刻:“我的问题,……怎么个说法?”

张主任说:“现在问题一大堆,你的专案材料也不在省里。耐心等着,看上边是怎么个说法吧!”

“我爱人和孩子呢?”

“艾荣同志和孩子走’ 五七道路‘ 了,现在都在乡下。我们已经做了安排,先让她们回来。我估计,一个星期就到。”

办公厅单主任说:“走吧!咱们先到财务处把工资领出来。先解决吃饭要紧。”

张敬怀便和单主任一起到了财务处。现在的财务处长,是原来的一个老会计师,姓孙。张敬怀过去从来没有和财务处的人打过交道。但孙处长认识他,一见面也问:“你回来了?”

张敬怀点了点头。

他又想,在“文化大革命”中,无论开什么会,每次都要读语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可是十年过去了,到底什么是“走资派”,也没有定个政策界限。他糊里糊涂被“打倒”,糊里糊涂被关押,又糊里糊涂被“释放”,现在对自己是什么问题,仍然没有个说法……不要想了,正如张主任说的“回来就好”。

这是最主要的。

孙处长说:“我们补发你的工资。过去每月只发给你三十元的生活费。这么多年,扣除每月的生活费,你存有三四万元呢。按政策得给你补发。”

孙处长想了想又说:“你现在连个家也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存放呀!我们的意见,你先领一万元。原来的家也没有了。总得置买一些生活需要的东西吧!其余的钱,我们先给你存着,你什么时候需要,再来领,好不好?”

张敬怀首先感到亲切,一听那个钱数吓了一跳。张敬怀没有想到,他被打倒这么多年,还能补发工资,说:“可以。”

于是他从孙处长那里领了一万元,分别装在内外衣两个口袋里。单主任把他送出大门。他拿着住宿证,按照单主任指示的方向,向招待所走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