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忠诚与背叛-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名杨袁锋,1962年在重庆出生后。为了纪念“11·27”烈士袁尊一伯伯,妈妈把我默默地送给袁尊一烈士为义女,以替代1952年病死的袁伯伯和谢以思娘娘的亲生女儿晓华姐姐,继承袁尊一烈士的革命遗志,将我取名杨袁锋。袁尊一烈士,他是我妈妈的引路人、党的领导同志、亲密挚友、战友。袁尊一烈士的爱人谢以思娘娘是地下党员,她对我妈妈很好,也很爱我,曾给我讲过袁伯伯的斗争故事,袁尊一烈士的妈妈孙道清婆婆和袁伯伯的寄养儿子袁继武哥哥,在重庆市市中区(现为渝中区)八一路烈属敬老院居住,由人民政府供给生活费用。我出生后,每逢假节日妈妈都带我去烈属敬老院看望袁婆婆、继武哥哥和其他的烈属爷爷婆婆,他们非常的喜欢我。我几岁时,他们就给我讲烈士的故事,袁婆婆很慈祥,最爱我,常给我讲袁伯伯小时候的故事。文化大革命中烈属敬老院的生活条件没有原来好了,我妈妈还接袁婆婆和其他的烈属婆婆到我们家里做客。这样,她们更加爱我,因此我自小能听到烈士的故事。当然,关于袁尊一烈士的事迹,更多的是通过我妈妈所讲的袁伯伯的事迹……

袁尊一烈士,自小过着贫苦的生活,他的老家是四川巴县文峰区(即重庆市南岸区老厂文峰塔)。但祖辈亲人一个也找不着了。父亲袁子舟,是一个邮局的小职员,袁尊一才几岁时父亲就死去了,留下不满30岁的母亲孙道清,和俩个儿子,一家三口毫无生活来源。全靠母亲孙道清给人做针线活和帮人劳动维持生计。为了能活命,袁尊一在小小年纪的时候就走街串巷到茶馆、酒店卖瓜子、纸烟等。旧社会很黑暗,国民党的兵痞地方上有钱的阔人,可以任意欺侮穷苦人。不到十岁的袁尊一,常常受到那些恶人的欺凌,有很多次,国民党的兵痞、阔少爷、买了东西少给钱,有的干脆不给钱。从小就有斗争性的袁尊一,对那些恶人扭着不放,要他们给买东西的钱,但他一具瘦小的儿童,怎能斗得过那些恶人呢!最后反而遭到恶人把提栏用脚踢翻,瓜子倒满地,纸烟被踩烂,有时还遭到兵痞恶人的拳打脚踢,伤痛难忍,连小本钱也被赔进去了。生活的重压,社会的黑暗,使小小年纪的袁尊一就饱受了人世间的沧桑。他非常痛恨万恶的旧社会,痛恨国民党的兵痞,也就痛恨国民党的统治、压迫。他从小就最同情穷人。

袁尊一见着与他一样大的孩子早就到学校去读书了。他也很想去读书。希望能挣些钱交学费上学读书。他硬着头,不怕恶人欺负。更加早出晚归去卖瓜子、纸烟。袁妈妈见儿子很渴望上学读书,对儿子感到很心疼,就白天晚上拼命的干活,多挣钱,好让儿子能上学读书。袁尊一上小学时已经过10岁了,比别的同学大了几岁,而且他还要一边读书,一边挣钱,但他每天的功课必定做得很好,因此往往学习要到深夜。由于他学习刻苦,人又聪明,成绩很优异,一连跳了几个班,而且每学期都是班上前一、二名,所以当他升入初中时,年龄还是算小的。

在南岸中学读初中时,袁尊一就喜欢读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书籍,并且异常很崇拜这些人物。他又聪明机灵,很受老师器重。老师中的共产党员(地下党员)特别喜欢袁他,经常对他进行教育,使袁尊一的阶级觉悟提高很快。因此1937年袁尊一实足年龄只有16岁,可他就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后的袁尊一就开始为党工作。在铜梁正谊中学读书时与学生中的地下党员蒲世隆、张金城组成党支部,袁尊一任党支部书记。后袁尊一考入重庆社会大学政治系,开始成为党的职业工作者。他从1943年至1948年被捕前的几年间,曾先后以商号会计、报社编辑、小学教师、中学职员等社会职业为掩护做党的工作。

袁尊一作为中共地下党四川省川东临委和临委书记王璞的交通员,他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的头绪很多,范围很广,接触地下党的负责同志很广泛;工作的机密性,负责同志们的安全等,因此要求他的工作讲究艺术性和纪律性都很高。袁尊一除了做交通员的工作之外,还负责一些党的组织工作,每个工作都需要他单独一人去做,去完成。特别是1948年4月份党内出了叛徒后,很多地下党员被捕,这时的袁尊一的工作担子更重了。他只得放弃社会职业,终日奔走于各地秘密联络和组织共产党员们。他常常起早摸黑,他对自己的爱人(地下党员)这样说过:“你我要学着饿肚子,至少也要能饿上三天顶得住,不然完成革命任务是很困难的。”

其实,袁尊一的家庭生活一直很清贫。他入党后,为了干革命工作方便,与他哥哥各住一方。他和母亲单独住在重庆市区千厮门小河顺城街的贫民院条件十分艰苦。我听妈妈讲;袁尊一伯伯和袁婆婆解放前的家,虽然住在又脏又臭的窄巷内贫民院楼上一间墙壁有缝、楼板有洞的小破楼里,但他们的家里很清洁整齐,充满生气。从1946年起,我妈妈常到袁尊一家里去,她和袁尊一及袁婆婆相处得非常好。袁家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无下顿,天天吃稀粥度日,但袁尊一伯伯身上确实常常藏有黄金,这些黄金是他为党筹集的党费,是专门缴到组织给游击区支援武装斗争用的。他们家里老小饿肚子,却从不动用分文的党费,而且自己还要千方百计想法多给党组织集经费。

袁尊一的爱人谢以思,原是何忠发烈士的弟弟何泽民的妻子,何泽民也是共产党员。但谢娘娘与何泽民结婚不久,丈夫何泽民就患伤寒暴病死了。何忠发为了解除亲媳的痛苦,把她从宜宾带到重庆,托袁尊一继续培养她入党和介绍工作。1947年2月,袁尊一正式介绍谢以思加入了地下党。为了便于掩护和抚养好王璞与左绍英烈士的女儿小凯渝,党组织要求他们结婚成家,这样在这年的4月,袁尊一与谢以思成婚。袁尊一新婚后仍住在贫民院,虽然他们的生活还是那样清贫,但为了抚养好烈士后代,夫妇俩尽力尽力,妻子谢以思还把前夫何泽民同志的一大笔存款交给了党组织,作为支援游击区武装斗争的经费。1948年8月12日那天,袁尊一就是到重庆临江路占家巷解中公寓去与华蓥山武装起义负责经济工作的何忠发同志(烈士)接头交党费而被叛徒出卖遭逮捕的。那天,他身上带了一两黄金的党费。不幸被特务搜走了。

被捕前的袁尊一,除了做共地下党川东临工委和临委书记王璞的交通员外,他还是一位优秀和杰出的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的组织者。1946年初至1948年8月,在袁尊一被捕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他领导了江北县明月、统景等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当时的重庆是国民党的老巢,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特务遍布,军警林立之区,敌我之间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和激烈,也很残酷。由于袁尊一牢牢掌握党的“统战”法宝,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党性强,地下斗争艺术高超,不断壮大了明月、统景等地区的党组织,狠狠打击了当地敌人的嚣张气焰。被捕后的袁尊一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地保护了党,保护了同志,使明月、统景地区的党组织,党员平安无事。尤其是袁尊一掌握了一批川中共东临工委留下的经费和电台等设备,使得这些经费和通讯设备在后来迎接解放军解放重庆起到了积极作用。

袁尊一烈士是一位党性观念强、政治素质高的党员。他在被捕前的两年中直接发展的6名党员个个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和坚强的共产党员,其中有一个还被打入到敌人“中统”特务机关的某地区负责人,该同志后来为重庆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袁尊一烈士平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年轻的生命践行于忠诚党的事业的真实写照……

袁尊一,让我们铭记这位烈士的英名及其他的革命事迹吧!让我们以同志的名义,同时也记住因他而早逝的3岁女儿袁晓华及蒙冤病逝的妻子谢以思的名字。



薛传道,又一位28岁牺牲在“11·27”大屠杀的革命志士。因为他生前有个非常特殊的公开身份——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所以关于他的“革命烈士”身份屡受置议。

发生在薛传道身上的事,有不少“红白”巧合颠倒:1949年7月27日,他在监狱里得知自己已被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开除的消息。当时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上还刊出了开除他的新闻报道,指出“中央候补监察委员薜传道在重庆组织‘活力社重庆分社’从事反文化活动,参加共党,鼓动学潮,经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查明属实,应如何议处此案,决议薜传道永远开除党籍。”4个月后的1949年11月27日,薛传道与其他100多名渣滓洞难友被凶残的国民党特务们杀害于监狱之中。

1949年12月12日,香港《大公报》特意刊发了《薜传道先生烈士事略》的“代悼词”。全文如下:

薜传道先生,生于公元一九二一年,原籍上海,父经商,家本小康。薜先生已家道中落,故先生之历世,无异为一部奋斗史。六岁受书,十六岁时,国立中央工校成立,杜沪招生,乃考入土木科肄业。抗日军,入学一月即只身随校西迁。时先生在同学中年最少,天资聪慧,为一校师生所爱重。以家境清寒,复沦战区,生活异常艰苦,师友均乐为之助。先生愈益奋发,半工半读,孜孜不倦。肄业三年,考入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复攻土木,课余并发起组织活力社,互以革命救国相淬励。又二年,以经济情形过于艰窘,被迫休学,暂到云南滇缅路工程处及贵州农工学院服务,前后两年,公余读书,未常稍懈。一九四二年转入交通大学土木系肄业,一九四四年冬,投笔加入青年军,迨日寇请降,以青年军日趋腐败,乃慨然退伍,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