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一尽自己的地主之谊。如果我去印尼,我也不会跟他客气。十多年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真的不需要再去计较输赢了。职业生涯中,我们无可避免地做了这么多年对手后,难道就不能做一辈子的朋友吗?

注释:

'1':“四大天王”争霸赛是为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暨李永波羽毛球学校落成而举办的一场邀请赛,邀请了林丹、陶菲克、李宗伟、盖德这四位十年来羽坛最具影响力的男单高手参加,冠军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亚军和四强分别为40万、20万。

目录加书签收藏

第三十章 “挚爱林丹,完美待续”

12年国手生涯,不仅我的教练、我的对手教会了我很多,一路伴随我走到今天的丹迷们,更是给予了我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还没有微博,甚至还没有手机。每次在天坛公寓传达室的桌上发现“中国羽毛球队林丹收”的信件,都能高兴上好一阵子。那时候每封信我都会拆开看,然后用鞋盒一封封地装好。现在想来,这样古朴的方式,传递的才是最珍贵的情谊。

曾经,我经常在赛场遇到这样的球迷——他们会拉住我,让我帮忙转交信件或是礼物给小鲍,他们用一种非常虔诚的眼神看着你说“帮帮我吧”。他们忘了,我可能也会吃醋,也会心里不舒服。但是球迷都是很单纯的,小鲍也是我非常好的队友,事实上我都出色地完成了“邮差”的使命。久而久之,随着我在国际赛场的表现越来越好,写信给我的球迷也越来越多。公寓里的鞋盒越堆越高,后来这些信件连抽屉里都塞满了。虽然传达室里,给小鲍的信永远是最多的,但每次能收到球迷给我的信,我依然会感到小小的满足。

在这些丹迷中,有一部分是与我同龄的人,他们几乎陪着我一道成长。他们不只是欣赏我的球技,收集我的比赛信息,他们甚至感受着我的喜怒哀乐,他们是真正“看着我成长”的一群人。在彼此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里,我是多么幸运地得到了他们的眷顾?为了我,他们放下自己,因为我的每一次成功,他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因为我的失意伤心,他们感同身受、黯然神伤。这是我的幸运。

我一直很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可爱的一群人,直到2007年我生日那天。那次,大家帮我办了一场生日会,听说林丹全国球迷会的会长也会来。我早就听说过她,但从没见过面,甚至没有直接沟通过。当时她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就是这样的素昧平生,但是她却拿出自己的课余时间,帮我把球迷会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说,是靠着我的鼓励,才闯过了学业、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关卡。如果真如他们说的那样,我会非常欣慰。人生路上,比奥运会、比高考更严酷的考验还有很多。庆幸的是,我们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无穷的力量。

在那以后,我陆陆续续地见过不少“丹迷”。不管他们来自哪里,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我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们中有的是我的前辈,有些比我还小,特别是一些学生,非常单纯。只要我有时间,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寄照片给他们,还有纪念T恤、LD的纪念服饰等。想象着他们拿在手中的那种欣喜,我也会感到开心。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感情。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点真诚。这么多年走过来,无论是曾经支持我,还是不看好我,这都不要紧,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无论是对我好的,还是攻击我的人,都在让我成长。我需要这样的环境,让自己成熟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决赛场上,我非常感谢当天晚上从世界各地赶来为林丹加油的所有球迷。除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里的8000名球迷,还有电视机前无数为我祝福的人。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我也在感受着作为一个运动员的存在价值。我把我的球衣、球拍甚至球鞋都送给了他们。后来有朋友问我:“你当时为什么要扔球拍?其实这些东西你可以留着自己珍藏,或者将来拍卖。”但我觉得,这个真的无所谓,这些东西对我不是不重要,但它只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那是我对球迷的一种感激。这真的没什么。

20092011年苏迪曼杯前夕夺冠后,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栏目来到国家羽毛球队青岛集训基地录制节目。那期节目的主角是我们的李永波教练,我们去现场本来只是当后援团。结果,突然有球迷说有样东西要送给林丹。那是一件T恤,上面写了一个“十”,记录了10年间我们共同经历的大赛,一起拿到的冠军。他们说:“你打了10年比赛,我们也陪你走过了10年,而且还会有将来的下一个10年。”我当时很意外,也很惊讶。因为球迷真的很用心。10年来,虽然我打出过很多好球,但依然有人对我不满,指指点点。与此同时,却有这样一群球迷,这样的爱护我、支持我。我知道,每一次出发,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家人以外,我最愿意把心交付给的人就是我的球迷。

也正是从那以后,“挚爱林丹,完美待续”成为林丹全国球迷会的口号。他们制作了一面巨大的横幅,随我南征北战,走过了不少地方。2012年在武汉举行的汤尤杯上,球迷会再次自发地组织了不少丹迷前来为我助阵。我给他们送去了一些全满贯纪念T恤,我们约定好每场比赛都要穿,这样我就能很容易地看到他们。

我做这些,只是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喜欢的林丹离他们并不远。如果你是丹迷,当你看到这里时,我要告诉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全满贯、所谓的外星人,我只是个普通的小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

第三十一章 这些年,那些城

丹麦·童话没有完结篇

我无法断言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但时间来到2012年,我们真的走到了各自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这样的现实,让人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来面对。第一个说要离开的,是我年少时的偶像——“丹麦金童”皮特·盖德。年初在伯明翰,他向我发出邀请,说他将在2012年12月的丹麦精英赛后宣布退役。在告别赛上,他只邀请了我。没有邀请李宗伟,也没有邀请陶菲克,这是我的荣幸。那么,让我再去看看哥本哈根,带着不一样的心情,为我的前辈送上最后一程。

一头金发、飘逸的球风、坚毅的性格、灿烂的笑容,这是盖德留在球迷心中永恒的画面,也包括我。即便他已经35岁,人们还是愿意称他“丹麦金童”。这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盖德。

他21岁就世界排名第一,差不多有15年他都保持着男子单打的顶尖水平,这不是随便哪个运动员能做到的,包括我、陶菲克、李宗伟,没有谁敢保证我们35岁时还能有盖德这样的竞技状态。

在实现全满贯之后,我曾经把成为盖德那样的选手、一直打到35岁作为我的目标。但后来我发现,那真的只能是我的一个理想。

中国的国情不一样,中国需要不断地培养年轻的冠军。而我的竞技状态随着年龄增长,一定会越来越差,也会开始有心无力。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不能胜任队伍的重要位置,完成不了重大赛事夺冠任务的话,我一定要给更多的年轻人让路。

在一切以夺冠为前提的大环境下,不要说队伍是否同意,可能我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不给这么多年轻人机会?他们那么努力,他们需要舞台。如果我始终占着这个位置,却又没有华丽表现的话,我只能选择退出。

【文】我不知道12月的哥本哈根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每年我们全世界地飞,去过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城市,却还从来没有停下脚步好好地欣赏过它们。在欧洲,唯独丹麦令我情有独钟,而且那里也是谢杏芳所喜欢的。

【人】如同我们小时候读到的丹麦童话一样,在这个国家,走到哪里都是一幅画。它和法国巴黎的艺术、浪漫气息不同,这里可以没有很棒的酒店,没有繁华的百货公司,有的只是自然而然散发出的一种优雅、经典的美。就像这15年来盖德在世界羽坛留下的隽永故事一样。

【书】盖德跟马丁'1'曾分列男女单打世界第一,被称为“金童玉女”。他们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2004年盖德升级当上爸爸时,孩子的母亲却不是马丁,而是他在医院进行膝盖手术期间,同一病房的病友霍格的女儿、丹麦著名手球运动员卡米拉·霍格。每年丹麦公开赛,卡米拉都会带着两个女儿去现场观看盖德的比赛。当人们都还在羡慕这幸福的一家子时,2011年中国公开赛期间,盖德却坦率地承认:“我离婚了,这不是秘密。”我也是通过媒体才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我甚至察觉不到生活的种种变故给一个35岁的男人带去了什么。除了脸上多了些岁月的痕迹,我们认识的盖德,似乎15年未变。就算童话会结束,盖德还是盖德。

【屋】生命就是一场与自己的赛跑,即便最后总要跌倒,也要留给世间一个美丽的姿态。世界羽坛应该感谢盖德,而我们也要感谢还能赶上盖德的这个时代。多少次,他在一场场看起来必然会失败的战斗中没有畏缩,没有懦弱,没有害怕,哪怕用尽最后一丝气力也要阻止对方顺利得分。我想,对于这样的运动员,连他的对手也会为他起立鼓掌。他配得上“伟大”。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我拥有超能力,能回到过去,我最想改变一件什么事。我的回答是“没有”。我不想回去,因为我不需要改变。想穿越回去,只能说明你有太强太多的欲望。有些事情一开始看似不好,但经过很长时间,没准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