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旱码头-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在省城里也不多见。桌上还整齐地放了一中一洋两条香烟,一条是软盒中华,另一条是英国原装的三五,每条都扯开一盒,每盒都在锡纸处距离不等地伸出三四支香烟,好像是随时等待检阅的士兵,更好像是从一个歌舞厅里找到的几个高低不一但胖瘦相同的小姐,随时在等待客人的选择。如此这般看着,郝智感觉到偏远的路山其实很繁华、很时尚、很不简单。

郝智惦记着昨天那两拨上访群众的事,就悄悄出了宾馆。这里离地委大院不远,沿着一条僻静的林阴大道走过去大概不足三百米,如此的近距离也可以想来当时选择修建宾馆时,决策人为考虑如何满足领导方便的苦衷。郝智信步走了几分钟到了地委,大概因为今天不上班,地委大门紧闭,只留了一米宽的小门通行。见里面一切都很平静,更不知道自己进去到什么地方去办公,他一时竟进退两难,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小刘秘书正从传达室里取报纸出来,一见他,腰挺着问了早上好,还没等他询问,赶忙汇报说,昨天那些上访的农民大概感到事情弄得太大了,连面条也没有吃,连夜都赶回家了,估计最近也不会再来的。小刘停顿了一下,看着他的脸上若有所思的神情,接着说:“其实,我们路山的群众是很朴实的, 要不是事情逼迫到没有退路的那一步,没三分奈何的话,大家也不会轻易出来上访的。”

“是吗?”郝智笑眯眯地问,岔开了这个话题。知道小刘的夜班值完了,就约他陪自己登高去看看路山古城。

或许是昨天强劲的西北风扫荡过的缘故,早晨路山的天空十分灿烂,站到西城墙的制高点上眺望路山古城,在一抹朝霞中,从北到南十座造型迥然、气度不凡的城楼一字排列,在城的四角都有四座高大的塔楼,宛如勇猛无比的武士在扼守着古老的城池和安详朴实的百姓。在城墙庇护下的路山城是个大矩形,无数的四合小院又将矩形网织起来,袅袅炊烟从这些院落里冉冉腾起,十分的舒展平缓,像一幅山水画,或者说是一首高山流水、和风细雨的音乐。

路山城有悠久的历史,追溯起来可以到西汉时期,在唐代初期这里已发展成与蒙、回等少数民族群众皮毛交易最大的市场,繁荣的商贸活动促进了该城的飞速发展,使其初具了规模,到明清时城市又进行了几次拓展,才有了现在的雏形。

其实,路山地区在远古洪荒时代,还是一片汪洋。后来,又是一个气候温暖湿润、水草茂密丰美的好地方。郝智去年还在中央电视台里看到这样的报道,路山地区的古港县发现了一块不规则长方体竹子化石,石上一棵主干长近40厘米、宽3。5厘米的竹子清晰可见,竹叶、竹枝和竹节都保存完好。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发现的竹子化石。在干旱少雨的路山发现竹子化石,足可见在久远的地质年代这里的生态状况还是十分良好的,而古港县大概是因为和历史联系起来得名的。一潜入历史的瀚海,郝智情不自禁地开始浮想联翩,透过古老的城池,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条扬起高高风帆的商船,从路山这个繁忙的港口出发,驶向世界的景象。

其实,路山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有旱码头之说,因为在路山城外专修了一座古城堡,相当于现在的农贸市场,是蒙、汉、回族群众进行皮毛、丝绸和生活用品交易的地方。这样说来,今天的路山又何尝不是一座内陆地区的旱码头、内陆港啊!从交通上说有两条国道在这里交汇,从资源上说这里是国家少有的能源富集区,随着国家开发重点的西移,这里有理由成为一座真正内陆地区的旱码头,也成为国家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郝智想到这里,信心倍增。

走下了城墙,他们沿着一条小巷道出来转悠到了青石铺砌的老街,由于此时还早,再加上又是星期天,街上的行人很少,他们悠然地行走着,像一幅动画图案。街道两旁大都是些古色古香的老式铺面,此刻那些做了多少年、多少辈的商人们,方才打着呵欠开始卸下厚重的门板。从店门望进去,里面多是些瓷器、铜器之类的小手工艺品,不过,倒也出现几个时装店,店里五彩的衣服颜色和灰色的铺面搭配很不协调,不伦不类的,像是西装配短裤。隔不远就见龙飞凤舞“跳舞”的大字招牌,还时不时的听见轰然而起的音乐,踢哩哐啷的声音与安详平和的气氛极不协调。看来,又到了全国人民一起舞的时间了,这样的情景郝智在省城里也多次遇到过,黑舞厅像一颗颗地雷不时在那些胡同里爆响。一路谨慎的小刘看他笑对舞厅,就问对路山的感觉和前几次来相比较,有没有什么不同?他微笑着说:“以前来了多次,但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觉无从谈起,但今天就不同了,可以说是初识路山真面目。客观地说路山不像一座城市,更不像一个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所在地,倒是一个充满儒雅文气的小镇,还是一幅清亮典雅但同时又时尚喧闹的《清明上河图》。”

“郝书记说得就是深刻。”小刘敬佩地说,脑子里却在体味郝智的话,这是对路山的欣赏、称赞呢,还是对路山处在这样一种难以名状的尴尬局面的遗憾和叹息呢?

小刘的手机响了,是地委值班室的。小刘递给郝智,说是姚秘书长的电话。他接过去听了,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是下午几点?接着表示自己到时参加!

十一

郝智要参加的是给中央新闻采访团的汇报会,是以地委、行署的名义向记者采访团汇报的。这样的会议他原本不想参加,主要是刚到路山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但他又不想错过这样的一个机会。有人说过这年头记者比毛驴还多,但所谓多的都是些骗吃骗喝、滥竽充数的记者甚至是假记者,真正的大牌名记者比如像廖菁那样的记者还真是凤毛麟角,这些人那是请也请不来的!虽然是这样的记者团,他决定还是去会会。有人说过,你想进天堂吗?那就去找记者吧!你想下地狱吗?那就去惹记者吧!

当郝智和姚凯歌到了新建的路山第二宾馆时,富丽堂皇的会议室里,记者们的“长枪短炮”都支楞起来了,大家都坐在长条状的桌边等着他呢。正在埋头看汇报材料的吴帆看到他,肥胖的脸上立马浮现出很灿烂的笑容,来不及套上笔帽就伸出宽厚的大手,和他温暖地紧紧握在一起,不住地说:“郝书记,我们早盼望你来路山啦!”随后,又像捧着一堆棉花似的,轻轻地把他搀扶到正中的位置上落座,“郝书记,昨天我和记者们半夜才到路山,所以没有打扰你。先汇报后采访的事情也是他们今天定下的。”吴帆说着等待他的指示,看他很随和地摆了摆手,就探询般地问道,“郝书记,那我们可以开会了吗?”见他颔首微笑后,吴帆清了清嗓子,道,“现在开会!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央新闻采访团的记者朋友们!”当掌声的高潮还未完全消退时,他又提高嗓门说道,“今天,我有幸在这里非常欣喜地给大家介绍一位年轻有为的领导,昨天才上任的中共路山地委书记郝书记、郝智同志。”掌声中,郝智站了起来:“既然吴帆同志隆重推出,我只好闪亮登场了!不过,我和诸位记者同志一样,对于路山也是陌生而新鲜的,所以,我的闪亮登场到目前也还只能算是以观众的身份。”他的话马上引来一串串朗朗的笑声。融洽的气氛里,吴帆挨着把路山地区常务副专员魏有亮、宣传部长黄劲、电视台台长果东和地直其它有关单位的负责人逐一给记者、也给郝智做了介绍。

中央部里的平头处长按照记者坐的顺序给大家介绍,每介绍一位,大家就一同鼓掌,郝智也礼节性地微微点头,其实脑子里没有他们一点影像。“接下来介绍的这位是——世界著名通讯社新华社国内部的名记廖菁女士。”

“廖菁”两个字,像一颗能量巨大的原子弹,在会场上引爆了,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边,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索性就站起来,要看看这个在路山掀起过“地震”的人物究竟是何等模样。

听到廖菁的名字,郝智的脑海也“轰”地一下给炸裂开来,他的心狂跳不已,仿佛要蹦出来,厚厚的嘴唇也惊乍得屈成了圆圈,抖着眼皮穿过人头望过去,几乎在长条桌子的最尽头,一个羸弱的身子慢慢地从人丛里升起来,齐肩披发,匀称的身材,脸庞不大但眉清目秀,特别是两个大眼睛顾盼流连地流放着灼灼光芒,加上像蛋清一般白嫩的皮肤、高雅的气质逼迫得在场的人旋晕还带点喘息。

廖菁站起身环顾了一圈,向大家躬身微微点头,笑眯眯地没言语就坐下了,其实她那火辣辣的目光早在郝智身上就停留住了,但这种停留就像铁锅和锅贴一样的关系,只有他们两个才感受得到。许久,那束光芒像激光般地刺激着郝智,烙着他,令他旌旗摇动……

地区汇报完后,紧接着就是记者们的提问,由于是中央部委组织的采访团,所提问题大都也是围绕那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涉及面小了许多,甚至还很狭窄,都是些常规的事情,比如说这些工作你们地区是如何开展的?党委、政府是怎样重视支持的?等等,这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没有一点新意,这样的记者汇报会从来就是如此乏味,因为大家知道,到晚上的时候地委宣传部就会提供一个写作手法和新闻稿完全一样的“材料”,有了这个通稿,再等待的就是这个地区的土特产了,当然如果把红包也当作土特产赠送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我提两个问题,请新来的郝书记——书记是姓郝吧?请他回答。”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言不发的廖记者开了腔就与众不同,好多人已知道她就是那位前不久来过路山的大名鼎鼎的写内参揭露梁怀念一次提拔400多干部的记者,都屏住呼吸倾听她究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