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沙尘暴-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悔当初没有听石头的,跟了他种美国红辣椒多好呀,于是就想着到下一年一定要看石头的,石头种啥就种啥。

入春后,村人一看石头的合作社都种了红辣椒,大家都跟了种。石头也不保守,就给大家提供了种子,还讲授了种植方法。这种植方法,和传统的种植方法完全不一样。种植前,必须先打起一条条的土棱子,然后在土棱子护上塑料薄膜,种植时,在塑料薄膜上戳一个洞,把籽种进去就行了。这样可以保温,也可保湿,有利于辣椒的早熟与生长。到了夏天,辣椒成熟时,远远地看去,整个红沙窝,就成了祖国山河一片红。

其实,这美国红辣椒的信息还是富生提供给石头的。胡富生是从网上看到美国的红辣椒销路好,价格高,销路广,便让他们种。别人不敢盲目种,只有石头率先种了。没想一上市,果真卖了好价,而且都远销到了外省。今年,红沙窝村一下跟风。辣椒是丰收了,大家的担心也随之而来了,这么多的美国红辣椒,好销不好销,价格怎么样?富生说,请大家别担心,网上早有订货的,你们有多少,我给你们销多少,保证销出去就是了。

大家听不懂富生所说的网上是个什么意思,只知道富生是个文化人,富生说行一定能行。富生大学毕业后,本是分到了省农科院,他却放弃了,主动要求回到了他的家乡镇番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追求,他的这种特殊出身,决定了他的理想和追求与他人不同。大学快毕业时,他才从舅舅石头那里听到了他父亲的死因。他的心一阵刺痛。父亲的死,使他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生命传承中的自私与博大,父亲的卑微与崇高,人格的渺小与伟大,生存的可怜与无奈。父亲是悲哀的,也是渺小的,但是,从父亲的身上,却折射出了人性的伟大,他第一次深刻的领悟到了贫穷对人性的扭曲,对人格的伤害。如果不是因为贫穷,父亲就不可能去背煤。如果不去背煤,也不会得上矽肺病,如果不是怀了那种病,父亲也不可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的学费。这是多么昂贵的代价,这又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现实!父亲的悲剧,何尝不是红沙窝村的悲剧?何尝又不是许多生活在贫穷中的中国农民的悲剧?他无力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但是,他却绝不放弃尽他的一份绵薄之力。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镇番县,想尽自己学到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也想尽一个儿子的孝心和责任,照顾他那不会说话的妈妈。妹妹大了,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里来劳动。但是女孩子,毕竟是要出嫁的,作为儿子,他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儿子所要承担的责任。他没有选择。其实,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分到县农科所后,他很快就创办了一份《农副产品信息导报》,将搜集整理的农作物培育,耕作,以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信息刊载在上面,印发到了各个乡镇,为农民决策起了不少指导作用。美国的红辣椒栽培技术以及供销信息就是由他提供给农民的,去年种植的人,都尝到了甜头,一下也提高了县农科所的声望。看到了由他提供的信息带来的效益,他自然高兴,但是,一看到大片大片被撂荒的土地,他的心情又十分沉重。日益严重的荒漠化,使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过度的开荒,疯狂的土地掠夺,导致的后果已经凸现了出来,但是,遗憾的是,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设备推动了生产力,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高超的打井技术运用,使人们一味地从地下掘取水资源,却不知道这是水资源的透支,更不知将来枯竭了怎么办。人们只看到暂时的效益与利益,却毫不顾忌长远和将来。这种行为本身,造成了对自然生态极大的伤害,打破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自然反过来又要报复人类。虽然这种报复现在还不太明显,还比较含蓄,但是,已经露出了端倪。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后,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绝不能再盲目的加之破坏。必要时,要政府下令,关闭一些深井,废弃一些荒地,以求生态平衡。他将这些思考,融进了一篇题为《不可忽视的荒漠化》的文章中,发在了《农副产品信息导报》上。他渴望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要扼制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可是,他的这一理论性很强的文章不但没有产生什么社会反响和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反而有人竟然指责这是痴人说梦!投了那么大的资金,开荒打井,还没有收到回报,却要废弃荒地,关闭深井,这不是说笑话么?

无可奈何之下,他给了凉州市的开顺哥写了一封长信,付上了这份导报。希望通过他能让书记市长看看,能够引起他们的重视。很快,他就收到了张开顺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富生:

好!来信及《不可忽视的荒漠化》认真看了,那是一篇颇有见地的好文章,我深有感触。每次回家,当看到长湖、东柴湾都被开成了荒地,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难过,那是我们红沙窝村的屏障呀,失去了它,会不会造成生态失衡?说实在的,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找不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这样做的不可取。感谢你,让我获取了这方面的知识,也找到了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我已向市政府政研窒的《政策研究》做了推荐,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决定要在下期刊发,一旦刊发了,市领导都会看到,这样比我拿给他们看效果更好,还免去了瓜田李下之嫌。

很想你,有空上凉州来,咱们好好聊聊。

祝工作愉快!

友:开顺

看了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的认识,总算得到了别人的赞同,这是他所期盼的,也是他渴望的。他并不是想以此出什么名,他只是不忍再看那片生于他养于他的土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后来,他上凉州去开会,抽空拜访了一次开顺。两人相见,真是掏心掏肺,无话不谈。这两个从红沙窝走出来的大学生,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不可能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当他们学有所成,离开了家乡,再相聚,彼此的知识水平,思想见解都达到了另一个层面,自然是亲上加亲。他们谈到了他们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谈到了锁阳、酸胖,又谈到了杨天旺。开顺说,你知道天旺哥的消息么?富生就讲了天旺与他爹、酸胖在祁边山煤窑背煤的事,后来他爹出事了,酸胖回来了,天旺去了广东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开顺听了,一阵感叹,自然又想起了他们上学的路上,也想起了他的姐姐,如果没有那场天灾人祸,天旺就是他的姐夫。许久才说,天旺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富生说,开顺哥,我上大学期间,曾经收到过四笔汇款。因为汇款单上没有寄款人的地址和姓名,我不知道是谁给我寄出的。那时候,我非常窘迫,每天只吃稀饭馒头,菜都吃不起。那笔汇款的确帮了我很大的忙。我非常感动,心想我一定要找到他,找到这位好心的人,即使我暂时无力回报,也要知道他是谁,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的来报答他。我从邮戳上看出是来自广东的,想来想去,我在广东没有一个熟人和亲戚,怀疑肯定是天旺哥给我寄的。可是,我一直想不明白,他为什么给我寄钱,为什么又不留姓名?开顺嘘了一口气说,竟有这事?那多半就是天旺哥了。也许,他与你爹一块儿背过煤,你爹出了事,他活下来了,觉得有义务帮帮你。富生说,我猜想,是不是我爹在临终前给他说过什么,他为了一个承诺,一个信誉,才坚持这么做。后来考虑也不是。无论怎样,我想要给他去封信,表示一下起码的谢意。可是又不知他的地址,后来上他家,想从他给他家的来信中获得地址,可是,他给家里的来信,也从不写详细地址,信封上只写内详,而信的内容中,也不说他在哪个单位。这真是一个谜,让人想不透。开顺听了,慨叹再三,才说,既然他不给你留姓名,他就没有想到让你感谢他。既然他也不给家里留地址,他自有他的道理。富生知道天旺是因为叶叶姐的事而出走了,怕说多了引起开顺的伤感,想起奎叔来凉州在他这里住,就掉转话头说,大叔到这里习惯不习惯,他身体还好么?天顺说,身体还可以,他就是在这儿住不习惯,急着要回去。你晚上别去吃会议餐了,干脆到我家来,一来认认门,二来,我爹也在,跟他聊聊,他实在要走,就等你会议结束了,随你一块儿回去算了。富生听了,也不推辞,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老奎是入冬上来的,上来呆了半个月,就急得实在不行了,想回去。在沙窝窝里习惯了,突然来到这繁华的地方,不习惯,一点都不习惯。

儿子分了房子,娶了媳妇。到了冬天,地上的庄稼收拾干净了,儿子就来接他们,让他们老两口上去享两天清福。他们两人一块是去不成,去了,家里的猪呀鸡呀谁伺候?老奎让老伴儿先上去看看,老伴儿却让他先去转转。两人推让了一番,老伴儿说,等叶娜有了身孕,需要有人照顾时,我再上去。他觉得也是个理儿,就随儿子上来了。

看过了儿子的新楼房,确实好,像在天堂一样。儿媳妇对他也很孝敬,她虽然是电视上的人儿,可回了家,该做啥照样做。看了,住了,也就放心了。一连呆了几天,就急了。他本想给儿子帮忙干干活儿,可是家里啥事也没有可做的,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突然闲了下来,还真不习惯。白天,儿子媳妇都上班去了,他一个呆在家里,就像个犯人一样。心里便犯起嘀咕,儿子是想让我享福,可这哪里是福?分明是坐牢。儿子让他带了一把钥匙,说在家里呆着闷了,也可到外面走走,到街上遛达遛达。他就出去走,也上街去遛达过,转来转去,都是人,这密密麻麻的人中,没有一个熟人。回到家里,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