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翔苍穹-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当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统治者的时候,欧亚大陆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势力兴起并开始了他们的征战。蒙古人的攻势同样迅捷无比,他们于1221年征服花剌子模,1237年越过伏尔加河,1241年越过多瑙河直抵亚得里亚海岸。1243年罗姆苏丹国战败;1258年巴格达陷落,阿拔斯帝国灭亡。

冒险家帖木儿和他的后代

突厥各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又吸收了所到之处各种较高形态的文化,他们虽然受到蒙古贵族的统治,却对蒙古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使许多蒙古贵族突厥化。而且,蒙古人也犯了与阿拉伯人同样的错误,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入伍。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这些突厥人立刻占据了显著的地位。14世纪后半期在中亚登上历史舞台的帖木儿,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冒险家。

帖木儿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他于1370年推翻撒马尔罕的蒙古统治者,建立帖木儿帝国,将突厥各部组成强大的军队,在30余年间,他消灭伊利汗国,打败金帐汗国;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向西侵入小亚细亚,与奥斯曼帝国展开激战,俘获奥斯曼苏丹。1404年(明永乐二年),帖木儿踏上进攻中国的征途,但次年在途中病逝。

帖木儿帝国不久就灭亡了。但他的后代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了功业。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打败印度的十万大军,攻陷德里,建立莫卧尔帝国,这个帝国在17世纪~18世纪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是当时欧亚大陆上的强国,并且最终使伊斯兰教在次大陆站稳了脚跟,帝国直到185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废除,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斗争直到现在仍在激烈进行。

奥斯曼帝国——三大洲的祸患,当巴布尔在德里巩固他的统治的时候,突厥人的另一支后裔——奥斯曼土耳其人已经把他们的星月旗插到了维也纳城墙下。他们本是一支游牧的突厥部落,随塞尔柱人定居在小亚细亚。

到14世纪中期,整个小亚细亚都已处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下。1354年,他们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在此后一个世纪里,他们对欧洲人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占马其顿、攻克索非亚、剿灭塞尔维亚帝国,并于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距离他们的突厥人祖先第一次向这座伟大的首都派出使团已将近900年。然后他们渡过多瑙河、击败匈牙利、围攻维也纳,对欧洲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巨大压力,到1683年最后一次围攻维也纳惨遭失败,其后这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就开始了漫长的解体过程。

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在黑海海峡西岸的伊斯坦布尔(即君士坦丁堡),但它的领土中心在小亚细亚。这个帝国地跨三洲,西部伸入东南欧,向北达到克里米亚以北及外高加索地区,向东直抵波斯边界,向南伸入阿拉伯半岛和埃及,并沿北非海岸向西延伸。它的衰落过程漫长而痛苦,饱受欧洲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但它在愚昧、落后、野蛮和垂死挣扎状态下的霸权野心也令人痛恨。内忧外患之下,帝国统治者祭出了种种法宝。18世纪后,帝国苏丹把在伊斯兰世界实际上已经废弃了几百年的哈里发的桂冠戴到自己头上,并在境内推行“奥斯曼主义”的观念,强调所有民族、所有臣民对一个帝国、一个朝代的忠诚;后来,他们又看到了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可资利用的价值。

泛伊斯兰主义是19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强调所有穆斯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欧洲列强的入侵。泛突厥主义则是此时处在沙皇俄国残酷统治下的一些突厥语民族中的知识分子,为联合境内外突厥语各族共同反对沙皇俄国而提出的一种主张,他们的领袖因遭到沙皇迫害而逃到土耳其。他们都错误地把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寄托在了奥斯曼苏丹的身上,而帝国当局立即把这些思想变成了推行反动政策的工具,既迷惑境内外穆斯林和突厥语各族群众,又借以抵抗西方列强,维持其帝国的梦想和统治。即使190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上台的“青年土耳其党”,也依然继承了历届封建统治者的内外政策,并把帝国拖向了与欧洲列强争霸的战场,使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之一。

浴火重生的土耳其,瓜分解体中的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是欧洲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战中的失败,使奥斯曼帝国终于分崩离析。境内各被压迫民族纷纷摆脱帝国的统治,而战胜国英法等国乘机企图进一步瓜分土耳其本土。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际,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他们联合民众,组建革命军队,经过艰苦奋战,终于驱逐协约国列强支持的希腊入侵者,赢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随着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重新滋长。凯末尔坚决拒绝了这些思想对革命的侵蚀和影响。他反对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和统治的想法,坚决主张建立独立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废除苏丹制,建立共和国;他提出“亚洲的新口号不再是泛伊斯兰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废除哈里发制度,建立了世俗的而非伊斯兰教的政权;他拒绝那种“建立包括从爱琴海到中国海的各个突厥民族和鞑靼民族在内的新的大突厥帝国”的主张,认为其他地方的突厥族兄弟可以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友谊,但他们必须自行确定各自的政治前途。在凯末尔主义指导下,一个现代的土耳其国家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成长起来。建国后的土耳其,基本上一直遵循了凯末尔为它确立的方向。

当今世界的突厥语民族及其分布

从历史上可以看到,突厥汗国在唐朝打击下灭亡后,突厥后裔并未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民族,“所有突厥人组成的统一国家”在历史上从未存在过,“泛突厥主义”也早已被历史抛弃,“独立的东突厥斯坦国家”更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神话。

“突厥人”包括的民族及其分布:目前,突厥诸民族这一群体包括了多少民族,还没有见到准确的材料,只能从该语族包含的语言种类推测出大概数量。按突厥语言学家的一般说法,全语族包括了30余种语言,主要有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维吾尔语、乌孜别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鞑靼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雅库特语、阿尔泰语、土耳其语等。与此相适应,现在正在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都应该算作突厥各民族。多数情况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的现象。

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阿富汗、蒙古等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中国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裕固、撒拉、塔塔尔以及新疆蒙古族中的一部分,人口近千万。这些民族的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在一些民族已经形成的时候,另一些民族可能还只是众多部落或部族中的一个,或还处于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些民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很早以前有过共同的血缘关系,或是不同的民族因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在语言、风俗习惯上确实有了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而且在伊斯兰教征服这些地区的时候,操突厥语的各部落、部族和民族大多被迫或自愿皈依了伊斯兰教,使他们又有了新的共同特征。当然,在伊斯兰教影响没有到达的地区,一些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依然保持了原来的信仰或状态,如我国的裕固族、俄罗斯的雅库特族、图瓦族等。

现在出现的“突厥语国家”这个概念则是指主体民族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现在有五个,即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五个国家中,土耳其建国时间较长,1923年10月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其他四个国家都是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宣布独立的。

“突厥”和“土耳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现代突厥语民族的名称看,和Turk一词有直接联系的民族一个是土耳其,一个是土库曼。不过,这两个民族自从形成之后一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发展的,和一般人们在泛指突厥诸民族时使用的Turk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和历史上的“突厥”、现代语言学所称“突厥语族”中的“突厥”以及被一些人称为“突厥斯坦”地名中的“突厥”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操其他突厥语的民族,不论是在民族形成之前的各部落族和部族时期,还是在民族形成之后,都有自己的专门的名称,根本不会用“Turk”来称呼自己。

“土耳其”和“突厥”两个词,因为在一些语言中形式上相同或相近,给人们造成了相当大的混乱。英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Turk一词既可以解释为“土耳其人”,又可以解释为“说突厥语,居住在从巴尔干到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突厥人”。现在绝大多数语言在指“土耳其”这个国家时一般都有固定的词(如英语的 

Turkey),但在有的语言里涉及到“突厥人”和“土耳其人”这两个概念时常常无法区分,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这种混乱往往会使人们错误地得出“突厥人就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就等于突厥人”,“使用突厥语族其他语言的民族也是土耳其人,都是一个民族”这样荒唐的结论。

突厥各民族有共同的来源吗?操突厥语族语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