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传-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映下,莹之发光,见者无不为之感叹不置。①

发生在西安事变前三天的西安爱国青年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与中国共产党西北特别支部的领导、以及西安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还有西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广泛支持分不开的。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关于人民大众是如何痛恶内战、拥护抗日的情景,有亲身经历的李连璧也有感人的介绍。他说:

游行示威队伍在南院门大街集合。那天,汇合起的各路游行队伍和自愿加入的市民不下两万人。当时西安市区仅有十余万人,竟有那么多的人响应参加。这里值得一提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广大士兵和一些下级军官对爱国青年示威游行的同情和支持。当上司命令他们阻拦游行队伍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愿尽力,洪流一般的游行队伍很容易冲过去。最明显的是游行队伍准备向临潼进发,冲向火车站时,沿路阻拦的国民党宪兵和特务都手持武器,气势汹汹。而在这同时,一些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士兵也跟随着游行队伍前进,手里同样持着武器。这些宪兵、特务面临这一情景,怎敢放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游行队伍冲锋向前,夺路而去。

在西北军守卫的中正门(以后的解放门),由于早已得到命令,城门上了大锁。学生们就跑上城楼,找军官士兵们讲理,并找到了拿城门钥匙的军官,当学生打开城门铁锁时,许多士兵还帮着搬开顶门的千斤闸(大木杠),奋力推开城门。从西安到十里铺这一段路,游行队伍遇上了蒋介石下令调来的东北军骑兵,企图驱散队伍。

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东北大学和东望小学的学生大都是东北沦陷后迁来的,他们连哭带喊:“你们还是不是中国人?还有没有中国人的良心?”“你们不要东北的家乡,东北的父老乡亲了吗?”感动得很多东北军官兵也流了泪,许多士兵勒住马缰往后退去,有的干脆转过马头放游行队伍过去。

另一件感人的事情是在游行结束以后,队伍返回时。

那时天已黄昏,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由于同学们奔波呼号了整整一天,又几乎粒米未进。虽然情绪仍很高昂,但年小体弱的学生已经精疲力尽,支持不住了。大家互相搀扶着走,有时走几步就倒在路旁歇息,有的很难走动。正在同学们焦急的时候,忽然大家眼前一亮,都高兴地喊叫起来,原来几十位人力车工人拉着蒸馍、烧饼和开水给同学们送来了。同时,几位东北军士兵冒着风险,自动开来了几辆运送弹药的卡车来接同学们,并帮着把幼小体弱的同学扶上汽车和人力车。这一切,给游行队伍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大家一鼓作气赶回城内,沿途还不时用嘶哑的嗓子唱救亡歌曲,整个活动,没有一个同学掉队。事后,我们才知道,馒头烧饼是一些爱国的中小学教职员、新闻界人士和爱国市民捐赠的。……②

曾参加过这次游行的老同志谈,这天因为去临潼请愿的学生回来得晚,看看天快黑了,都还没有回来,西安居民家家户户都挂起了门灯,以迎接爱国青年的归来……

人民群众的热情关怀与支持,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感染了东北军、西北军的官兵,对张学良将军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后来在一次民众大会上,他坦率地说:“在‘一二·九’那天,我曾向参加请愿的同学讲,关于抗日问题,一星期以内有事实答复。想诸位还记得,那天的事情,真是给我一个绝大的刺激。……”③

张学良是讲信义的,也是正大光明的,他不同意或者办不到的事,他都把话说到明处,但他答应了的,就决不食言,回去后他便立即向蒋介石作了诤谏,可是却受到蒋的申斥:“你到底是代表学生还是代表我?你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还是站在国家大员的立场?”指责他不该为学生辩护。

“不,不是这样的。”张学良尽量心平气和地说:“我没有为他们辩护。据我了解,他们只是要求政府抗日,并无恶意。我曾亲自到现场查看了,他们不是捣乱,都是纯洁的爱国青年。”

“什么?爱国青年?”蒋介石冷笑道,“我看结论还是不要下得太早吧,爱国不爱国,不是光看唱高调,而是看行动。当学生的,不好好读书,动不动就干预国事、示威游行,有的还破坏交通,冲击政府,甚至聚众殴打政府官员,试问,这是什么爱国行动?唵?!”

“不过,这次示威游行,秩序还好……”

“不,不!这个我不管。今后不许再胡闹,今后不管在哪里,凡发现有搞示威游行而又不听劝阻的,就坚决镇压,就用机关枪扫射!”

蒋介石如此敌视爱国青年,在抗日问题上如此固执己见,张学良还能再说什么呢!

但蒋介石并不就此善罢甘休,他认为张、杨已不可相信,遂于当日给邵力子写了一封密信,企图为撤换张、杨造舆论,以期使这一计划迅速实现。

蒋介石用毛笔在红格的十行纸上向邵力子作了如下的秘密指示:

力子主席勋鉴:

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它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

中正十二月九日

所有这一切,迫使张学良不能不认为在抗日问题上,他与蒋介石不但完全没有共同的语言,而且显然已经发展到非摊牌不可的地步了!所以,自此以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在秘密地调兵遣将,积极进行兵谏的准备工作。

就正在这个当儿,因为误会曾发生过一场虚惊,如果不是杨虎城沉着冷静,以“军事演习”为名巧妙地掩饰过去,还会闹出大乱子呢!

原来,12月9日晚,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著名的易俗社请随蒋来陕的国民党军政大员看戏。晚上九点左右,十七路军的宪兵营长宋文梅到西安城东门楼去找张学良卫队营营长孙铭九,主要是近日广大官兵情绪激动,而对于张、杨二将军将要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他们也都略有所闻,所以对形势特别敏感,还生怕有人告密或暗地里进行破坏捣乱呢。但这晚很不凑巧,当宋文梅来到城东门楼附近时,正值孙铭九带领一部分士兵乘汽车出发去临潼,他们荷枪实弹,行色匆匆。宋文梅本想过去问一声,可是几辆大卡车顷刻开走,一阵风似的,很快就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了。

宋文梅把这事与他掌握的军事机密联系起来,误认为他们是到临潼去捉蒋了,当即返回向王菊人(杨虎城的机要秘书)报告了他在东城门楼看到的情况,说是捉蒋的车队已经出发,我们要配合行动才好。王菊人立即到易俗社向杨虎城转报了这一紧急情况,杨信以为真,命令十七路军有关部队,立即隐蔽开赴指定地点集结待命,作好一切战斗准备,只待临潼方面打响,他就下达作战命令,届时将正在看戏的蒋系军政官员一网打尽,西安市其他反动军警部门,也将立即加以控制,并解除他们的武装。

但是,等了很久,眼看戏都快演完了,临潼方面仍然没有一点动静,心急如火的杨虎城才开始对宋说的情况产生怀疑,他一面请人临时点戏,加演精彩节目,以延长演出时间,一面让宋文梅再去打探。宋文梅急驱车到金家巷去找孙铭九。这时,孙铭九已从临潼返回多时,并已上床就寝了。他好不容易把他叫起来,才终于得知,原来是张学良傍晚虽然把游行学生劝回城了,可心里仍不踏实,不放心,怕学生晚上再去临潼请愿吃亏,所以特派孙铭九以巡逻名义,再前往临潼察看,并无其它任务……

宋文梅离开金家巷,急忙到剧场向杨虎城作了报告,并检讨了自己的冒失。杨虎城虽然有点生气,但没有再责备他什么,而是让他立即通知部队,解除紧急戒备状态,一场虚惊很快烟消云散了。

不过,这事也给他们敲了个警钟,当张学良和杨虎城在第二天见面议论起昨晚的这场误会时,他们一致认为:现在,人心浮动,反蒋情绪强烈,捉蒋的时机已经成熟,事不宜迟,故商定12月10日和11日两天全力以赴地作好一切准备,12日凌晨发动兵谏,并作了具体分工:“东北军方面,以一○五师师长刘多荃为临潼行动总指挥,一○五师第一旅两个团在华清池周围较远地带警戒,防止蒋介石的卫队突围;一○五师第二旅旅长唐君尧率孙铭九的卫队第二营两个连和王玉瓒的卫队第一营守卫华清池头道门的一个连(二道门以内由蒋介石带来的卫队守卫),担任扣蒋任务。此外,还调回驻甘肃固原的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和在长安军官训练团受训的骑兵第六师第十八团团长刘桂五参加行动,因二人枪法准确,必要时可以有效地对付蒋介石卫队的反抗。十七路军方面,以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为行动总指挥,特务营营长宋文梅所部主要担任扣留住在西京招待所等处的蒋系军政要员的任务;孔从周的警备第二旅和李振西的教导营负责解除宪兵一团、省保安处、警察大队、省政府常驻的宪兵连和飞机场驻军的武装,并占领飞机场,扣留作战飞机,以及担任西安各街巷口的警戒;炮兵团负责车站方面的警戒。为保证行动的准确、迅速,孔从周部还在西安城内按蒋系军、警、宪、特驻地的位置,进行了军事演习。以上所有准备工作都是高度保密的。张学良每天照常到华清池去晋见蒋介石,保持着内张外弛的局面,避免引起蒋介石的怀疑。”④

那时,西安事变已到一触即发之时,但张学良仍几番出入华清池,与蒋见面,与蒋的侍卫官聊天,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有一次,张学良亲自开着汽车从华清池送几位军政大员回西京招待所,当车行至激流滚滚的灞桥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