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统内幕-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向蒋介石报功请奖,同时也由中美所向美帝去汇报〃成绩〃,请求增补武器炸药
等物资。梅乐斯多次受到奖励和不断得到升级,与这个组的工作〃成绩〃也是分不
开的。当时军统一些在敌后和前线工作的行动单位,除了经常搞一点破坏铁路和公
路的交通工作外,还经常在上海等地刺杀一些像上海伪市长傅筱庵等汉奸的活动,
也同样列为中美所的成绩。中美所有时竟把成绩夸大到每月毙伤敌人两千多人。
交通运输组:组长黄荣华,为一侨居美国多年的华侨,兼任财政部战时货物运
输局运输处处长。当时中美所运输方面最紧张的工作,是到昆明去接运由美国海运
到印度后再空运到中国的物资。这些物资中占吨位最多的是武器弹药和装备,其次
是美帝特务们的生活日用品。一九四四年后,中美所有十轮卡车二千辆,实际上经
常出动的只有一千辆左右。由昆明运出的东西,一部分存放贵阳,以便转运东南地
区;一部分存放沪州兰田坝,以便转运西北各地,而大部分则是运到重庆。这个组
在昆明设有接运站,在沪州、贵阳、西安、建瓯。。。。。。等地都设有转运站。当时运往
东南地区的武器最多,回时则装货运局从沦陷区购进的物资,所以货运局与中美所
的运输业务几乎是相互配合起来的。这个组也是第一次合同签订后才成立的。在没
有成立这个组以前,中美所的物资都是由军统局汽车大队代运。从中美所成立起,
一直到结束后的一年多,美帝供应的武器、弹药、炸药、刑具、电讯器材。。。。。。等都
还没有运完,最后就地处理了一批。
经理组:这个组在一九四三年以前原为会计组,扩大组织以后改为经理组,先
后由毛宗亮、刘君实任组长,周浩良为副组长,组里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军统特务,
除主管财务会计工作外,以后还兼管物资账目。美方自己有它单独的经理机构。
医务组:这个组是一九四三年以后,中美所扩大组织时才成立的。组长原为张
约翰,系军政部军医署长林可胜介绍给戴笠的。但张发现中美所是一个美蒋特务合
组的特务机关,便不辞而去,后来由军统医务所所长戴夏民兼任该组组长。这个组
主要工作是主管医务行政,专门接受美方供应的医药器材和设备,并计划向美方要
求这方面物资。它领导一个由中美所与军统合办的四一医院,院长也是由戴夏民兼
任。这个医院专门为两个单位的特务和家眷诊治。美方另外还有它自己的诊所和一
个设备很好的牙医室。当时美方的这些诊所是不替军统特务看病的,甚至连替美特
们搬运日用品而中暑倒在这些诊所前面的搬运工,美特们都是叫人抬到四一医院去,
只有极少数大特务得到梅乐斯或贝乐利的准许,由他们事先通知后才能去看病和检
查。我曾得到他们的准许去检查过牙齿,那些美国医生傲慢的神情,使我也不敢再
去领教。
总务组:这个组由一开始有中美所便已成立,也是一开始便忙到结束为止,又
始终是美方意见最多、最不满意的一个组。戴笠把军统局办总务最有经验的郭斌派
去当组长。这个在香港开过客来门旅馆和在军统局当过总务科长多年的事务工作专
家,在任中美所总务组长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被美方提出口头和书面的意见达五十
多次。戴笠只好把另一个两度任军统局总务科长的杨隆抽调去换了郭斌。一九四三
年,中美所扩大组织后,戴还专为办好中美所的总务工作成立了一个管理人员训练
班,把军统局及所领导的公开单位中最好的事务人员选调了四十多名去受三个月的
专门训练后才派到这个组去工作,希望在生活招待上能满足美国主子们的要求。他
虽然费尽心力去讨好巴结,美特们还是不满。到一九四五年,又将杨隆枯撤换而改
调美国留学生罗杰去担任这个职务。要不是抗战胜利中美所结束,还不知要更换多
少人。
这个组的主要工作是为美特们生活方面服务,从洗衣服、吃饭到住房子,几乎
无一不和美特们直接打交道。由于抗战期间的物资供应困难,美特们总认为是由他
们自己出钱而交给中国人代办一下都办不好,要想买的东西不能马上买来,吃的东
西不合胃一口,都要大发脾气。当时虽然专为美特们盖了很好的饭厅,在重.庆几
处大餐馆搜罗了二十多名懂得一点英语的服务员,每天派出几辆专车四处去采购鸡
肉鱼鸭菜蔬水果之类食品,美特们还是天天有意见。中美所美特最多时有四五百人,
除了吃的问题使他们不满外,更使他们不高兴的是住的房子太少,临时赶修赶建的
房子不合他们的生活习惯。戴笠虽曾下令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大量搜购抽水马
桶等卫生设备,几乎到了罗掘俱穷的程度,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在中美所范围内和
附近一些较好的房屋,只要美特们看中了便立刻腾出来,连军统局一所白公馆监狱,
美帝认为很好,也要去做了宿舍。戴笠只好在渣滓洞另外建立一所新的监狱,把白
公馆改成第三招待所。
这个组除了办理事务方面的工作外,还负责保管武器弹药和物资。不过每一粒
子弹每一寸电话线的处理,都不是由组长可以作主,而必须通过美方的副组长或美
方的管理人员批准,才能从仓库中发出来。
中美所内部组织除了这些主管业务和事务工作的九大组以外,还设有一个总办
公室,由主任秘书潘其武兼主任。这个总办公室下面又有几个组。联络组:这个组
在中美所没有扩大以前是直属主任副主任领导的。一九四三年以后成立总办公室才
划归总办公室领导。组长刘镇芳,是戴笠和梅乐斯的翻译,也是他们两人中的桥梁。
他了解到戴、梅的意图,便先向双方面示意,所以在商谈问题时,很少弄成僵局,
因此戴、梅都器重他,而成为中美所中最走红的人物。这个组主要的工作是担任口
头上的翻译与双方人员的联络。在有美方人员参加工作的单位中,都派有若干联络
员(也叫翻译官)。这些联络员大都是军统所举办的外事。外语人员训练班毕业的
学生,与刘镇芳都是同学,其中得到戴。梅两人信任的有潘景翔、周关铝、潘子硕
等人。每遇到刘镇芳有事不在中美所时,只有这几个人才有资格临时充当一下戴、
梅两人之间的翻译。
总办公室下面还设有文书、人事、译电等三个组,其中除人事组有美方人员参
加工作专主管美方的人事行政业务和办理卡片登记等外,译电与文书组没有美方人
员参加。因为这两项工作,他们自己还另有组织,情况不了解。
总办公室设有秘书两人,一个是李逸云,一个是温万生,均为潘其武的亲信,
又是潘的福建同乡。总办公室在职权上不能直接领导九大组的工作,但由于军统方
面是主任秘书潘其武负责,潘兼总办公室主任,所以对其他各单位总其成的工作都
无形中归总办公室来主持了。
一九四四年夏天,由于业务一天天扩大,原来一些文件翻译的工作是由联络组
与派在各单位的联络官担任,经常忙不过来,积压的东西很多,又成立了一个总翻
译室,由刘镇芳兼主任,专负责文字方面的翻译。当时军统自己培养的翻译人员已
赶不上需要,特别是十几个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先后在各地成立后,大量需要翻译
人员去担任美方教官讲课时的翻译和联络工作,戴笠便向军委会外事局局长何浩若
要了一百名当时由外事局在中央训练团主办的译员训练班的学员。这些受训的学员
都是当年应届毕业的各大学学生,被征入伍,准备予以短期训练后派往有美军顾问
的各部队各军事机关去担任翻译的。这一百人派到中美所后,戴笠又成立了一个临
时性的训练班。
这个班当时叫做军统重庆训练班译训队,费了一个月时间,向学员们讲述中美
所的业务和统一翻译名称等工作。因他们在中训团译训班只受了一些军事术语方面
的统一翻译课程,而中美所是美蒋特务合组的机构,对一些特务工作方面的常识和
术语弄不清楚。同时也要他们全部先办理好参加军统特务组织的各项手续以后,才
能正式叫他们去工作。这一百人中有几个女学员。她们在总翻译室工作不久,便为
美特们发现。他们对这几个能操英语的女性感到很大兴趣,便在她们上下班时几十
人列成队伍在办公室通往宿舍的路上等候,找她们纠缠。后来给梅乐斯和戴笠知道
了这一情况,便马上把她们调走,并规定中美所内的职工不准用女性,怕这些美特
们因争风吃醋发生问题。
这批学员一下子派在中美所后,又感到人太多了点,戴笠便把其中一些学化学
工作的派到军统所办的贵州遵义植物油炼代汽油的工厂去工作。到一九四四年底,
有些人不安心于这个特务机关的工作,戴笠怕出问题,便送了一批回外事局。到一
九四五年底中美所工作刚一结束,便全部把他们遣送回去。
中美所里还有一个工程外,一九四四年成立,由沈觐康任处长。当时由于房屋
缺少,戴笠自作聪明临时赶建的一些房屋因设计和工程质量不断发生问题,梅乐斯
一再向戴笠提出书面备忘录,叫他注意美方人员安全,这样才成立这个处,专门负
责房屋修建工程。在此以前,所有中美所房屋的修建一向是由戴自己设计,由军统
局丝厂办事处工程股兼股长侯桢祥负责雇工兴建。一九四三年以后因大批美帝人员
不断涌来,戴本人工作也很忙,往往只随便指手划脚地说上几句,侯便完全照他所
指示的去办,结果不断发生房屋倒塌,石堡坎下陷等情况。到一九四四年又因要成
立重庆中美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戴想在美国人面前显示他的力量,要盖一所比重
庆所有的大礼堂都要漂亮的房子。这样才决定不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