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错穿三国-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放下了茶碗轻叹:“娘子在这里经营了多年,又不是不知道。益州这地方水土好,只要没有碰上大的天灾人祸,收成总是不错的。唉,这战乱刚结束,才过了两天的安稳日子,有些人的心思又开始火起来了。”这段时间,告法正状的、不满新法的人暴增。

其中不乏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骗阴风、点鬼火。没想到,经济复苏了,管库有了盈余,益州的人心却隐隐的有些不稳了。诸葛亮很是烦恼。

黄硕愕然:“怎么会这样呢?按道理,民众的日子越红火,政局应该越稳定才对啊。”

诸葛亮苦笑:“为夫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我们怎么做,总是难满益州大户们的意,他们要么就是说法正行为不检点,难以服众,要么就说我们荆州的将士们太骄横,搞得民心不安。”

“我看他们根本就是不满意。”黄硕笑道:“换做是我,心里也不会舒服。以前,在刘璋手里和他们两股势力说了算。而现在,最有话语权的却是夫君你们这些从荆州过来的外来户。这些益州大户们的利益还不如原来的在刘璋手里的分得多。夫君你说,他们怎么会满意?夫君难道忘了,在荆州的时候,荆州的大户们是怎么对付刘备他们的吗?”

诸葛亮觉得她确实言之有理,坐直了身子,索性把公文暂且放到了一边,认真的和她聊了起来:“那依娘子之见,我们应当如何?”

这可难住黄硕了。摸着后脑勺,她讪笑道:“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自古这人心就是最难测得了。亲兄弟之间为了争夺家产打得头破血流的还大有人在呢,更何况这里面牵涉到三种政治势力。”

诸葛亮摇着扇子连连颔首:“娘子所言即是。”说罢,重新拾起笔,准备继续工作。

看着诸葛亮像染了霜一样的两鬓,黄硕轻叹:“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我只知道家和才是万事兴。在我们现代,很多的国家都是由多个党派共同执政的,他们就是最注重各个党派之间的利益的平衡了。”

由党派而不是君主来统治一个国家?头一次听到这种离奇的事情,诸葛亮觉得很有意思,提着笔询问:“他们要是有一天做不到平衡了,那又会怎么做呢?”

黄硕的脑子里像是划过了一道亮光,兴奋的叫道:“那就转移,对,就是转移矛盾。”

“转移矛盾?”诸葛亮的眼神开始变得深邃起来了,“怎么个转移法?”

“最常用的方法上发动战争。在现代,一旦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政府摆不平了,他们就会对外发动战争。先煽动民族情绪,然后找机会跟别的国家打仗。这样所有人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了战争上来,国内的社会矛盾就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像机关枪一样的说完了这一长串之后,黄硕发现诸葛亮手里的扇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顿住了。他提着笔,眯缝着眼睛望着笔尖像尊雕像一样的定了格。

看到他像是听进去了,黄硕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心里难受得很。他真的不喜欢战争。尤其是在亲自经历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事之后。

探过身子,她轻轻地摇了摇诸葛亮拿着笔的手:“夫君,其实,就算是在现代,这也只是政府很不负责任的作法。战争对民众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真的不可取啊。”

诸葛亮放下笔,反握着她的手柔声说道:“娘子放心,为夫知道,兵者,乃凶器也。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就算是我们不想打仗,别人也会找上门来跟我们打。与其说是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进攻。”

话说到了这份上,黄硕心里堵得慌。长长的吐了一口闷气,她起身收拾茶具,准备离开。

装个两走到她的身侧,轻轻地拉住她的胳膊:“娘子,如今大汉的天下是三足鼎立。你认为这样的局面会长久的维系下去吗?为夫以为合三为一是迟早的事情,可是这三人当中,谁又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打下的领地拱手让与别人呢?所以,无论如何,战事都是不可能避免的。娘子,谁叫我们身处在这样的一个乱世呢?生于乱世,以武止戈,这就是我们的命,为夫只恨自己的手段不够,不能早些结束这场战乱,让天下的民众重新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

黄硕双手端着托盘,转过身来淡笑:“夫君说的道理是没有错的。我也知道的,不动刀枪,光是用嘴皮子谈判,是谈不来和平的。只是,我……,唉,不说了。赶了这么远的路,我真的累了。夫君也早些歇息,不要熬的太晚。”

诸葛亮站在原处,默默地望着她渐行渐远,慢慢融入到了无边的夜色当中。

这一夜,书房的灯又亮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上午,诸葛亮和往常一样去府衙上班。

法正老远就迎了上来。

诸葛亮却抢先对他笑道:“我正想去找法大人呢,没想到在这儿就碰上了。”

法正心中一惊,暗道:难道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吗?

第二百零三章 征兵令(粉红四十加更)

诸葛亮请法正去自己的办公室小坐,并屏退左右,亲手给法正倒了一碗茶,笑道:“今日请法大人过来,是亮有一惑想向法大人请教。”

法正双手接过茶碗轻笑:“诸葛大人言重了。正才疏学浅,指教不敢,但愿闻其详。”

诸葛亮回到主位上坐下,羽扇轻摇:“曹操得到汉中之后,一连两年都没有像主公发难。不知法大人对此有何高见?”

居然不是向自己发难!法正暗自惊讶,放下茶碗,身子不由自言的倾向诸葛亮:“难道孔明兄也认为这里面有问题?”

诸葛亮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请孝直兄赐教。”

法正的眼神都亮了:“正也觉得不太正常,思量了许久,以为曹操没有乘着主公在益州立足未稳之际,一鼓作气拿下益州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他刚刚被封为魏公,引起了曹营内许多拥汉派的愤恨和不满。荀公之死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传闻他久久未立世子,他的儿子们明争暗斗得很厉害。此两点为曹操之内忧也。其三,北边的匈奴、南边的孙传一直和他纠缠不清,这是曹操的外患也。在内忧外患之下,曹操焦头烂额,故而无暇西顾。”

诸葛亮频频点头:“孝直兄所言极是。不过,亮以为,曹操之所以久久没有主动攻打益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法正坐直了身子:“请孔明兄赐教。”

“亮以为,曹操同时也在等待进攻益州的最佳时机。”

法正愕然:“最佳时机?难道孔明兄以为主公初定益州之际不是最佳时机吗?”

诸葛亮轻轻摇头:“非也非也。初定益州之际,正值我将士们士气最盛之时。曹操兵法娴熟,自然不会冒此兵家之大忌也。其二,主公与孙传刚刚定下盟约,双边关系正是比较稳定的时候。是以,孙传才没有后顾之忧,敢大胆的举兵进犯中原。曹操此人最为奸诈。亮以为,他此时最担心的应该是主公和孙传从西线和东线联合攻打他才是。只是可惜,主公才初定益州,分不出兵来。否则,这将是我方攻打曹操的大好时机啊。”

“若不是益州的大户们隔三差五的闹事,周边的夷民们又迟迟不肯臣服,主公哪能这般的放不开手脚!”法正轻轻地捶打自己的大腿,连叹“可惜了。”

诸葛亮秀眉轻皱:“益州的大户向来都是最为刁钻的。而那些夷民们更是化外之民,不服管教。一旦两者勾结起来,必定是主公的心腹大患。亮观眼下,益州大户们动作频频,正似有此意。兴许曹操不会等得太久。”

原来诸葛亮是这样看待益州的世家们的!法正总算是明白诸葛亮为何会一直帮他按下大户们的状子了。都怪自己多心,误会人家了。

法正心里泛起了阵阵愧意,诚恳的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兄既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想必心里应当已有了对策吧。”

诸葛亮但笑不语,用手指在茶碗里蘸了茶水,在几案上写了一个“战”字。

“战?”法正挑眉问道。

“正是。”诸葛亮摇着扇子,微笑道:“既然益州本地的民众和我们不能一条心,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把他们强行绑到我们的船上来。”

法正看着那个慢慢消失的“战”字,陷入了沉思。

诸葛亮也不多言,只是悠闲地坐在那儿端着茶碗喝茶。

突然,法正兴奋的大叫:“高,果然高。”他也学着诸葛亮的样儿,用食指蘸了茶水在几案上龙飞凤舞的写了一个“兵”字。

诸葛亮心中了然,摇着扇子哈哈大笑:“孝直兄真乃妙人也。”

法正神情激动,冲他拱手作揖:“多亏了孔明兄一语点醒梦中人。只是,这征兵的细节还需要谋划谋划啊。”

诸葛亮指着自己身边的蒲团:“孝直胸不妨移席详谈。”说罢,放下扇子,亲手研磨。

而法正也大大方方的与他共用一案,展开了案头上的一卷空白的竹简。

不知不觉,日移中空。两个人浑然不觉,相谈甚畅。

而刘备也终于听闻益州世家对法正有诸多的不满,派了贴身去请法正前来问话。不想,侍者很快就独自回来了:“君侯,法大人不在治所。侍卫们说,法大人一大早就去找诸葛大人去了。”

刘备暗道:糟了,孝直怕是跟诸葛亮自辩去了。来不及细讲,刘备连忙带了随从往诸葛亮的办公室赶去。

府衙不是很大,诸葛亮办公的小院就在隔壁。不过,刘备走出几步,头脑立马冷静了许多。据他所知,诸葛亮虽然和法正相交泛泛,但是这些年来,却对法正从来没有过微言。

“兴许是自己太敏感了。”刘备喃喃自语道。说实在的,他现在很矛盾,既担心自己的两个大谋士窝里斗,又担心他们暗地里结成一派。

走到诸葛亮的小院,他摆手示意侍卫们无需通传,又让侍者留在门口,独自走了进去。

“主公。”马稷、蒋琬和费祎从东厢房里疾步走出来迎接。

刘备眉头轻皱:“孔明呢?”心里不免猜测:这两个人到底在商量什么?竟然要屏退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