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永也将唐晓勇这件事落实下来,不过他也没急着走,这边距离黄海的海边已经不远了,既然来了总要去看一看。

黄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之一,从长江口往北,直到韩国的南海岸、日本的西海岸,这一片的海域,可以说都是黄海的范围。

长江口以北的海岸线蜿蜒曲折,长江、淮河、黄河几大水系均从这里入海,几大江河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然后沉淀下来,淤积成滩,形成广袤的沿海滩涂。

据说,这里的滩涂每年都以五十到两百米的速度,不断像大海中扩张。

黄海之所以叫黄海,或许就是因为人们在海边看到的海水,都是富含泥沙的黄色,这样的大海虽然没有蓝色的海洋看上去漂亮,但也显得特别粗犷。

对于这条海岸线上的城市来说,虽然守着宝贵的海岸线,不过长江口以北,淮河口以南,泥沙淤积,并没有什么条件优越深水大港,只有大片大片的滩涂湿地。

黄海市的经济在整个江宁省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不但无法和挨着长江两岸的县市比较,与江宁省最北面的海州、彭城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位于南北之间,距离华东经济中心的申城不远也不近,地位有些尴尬。

经济发展上的滞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这里还有大片大片的农田,海边的滩涂湿地,也并没有被开发殆尽。

有人将湿地成为地球之肺,而在这里,拥有大片的滩涂的湿地,这片湿地上,还有国家级的丹顶鹤和麋鹿保护区,不失为旅游的好去处。

更为难得的是,这里的景区名声并不大,前来游玩的很少,完全不用担心“看人还是看风景”的问题。

有这样的机会,李永当然要带宁小雪去看一看这片“神奇”的滩涂,要知道,李永当初为空间鱼找来源的时候,就是借了这里的名字呢!  

第一百八十八章 滩涂湿地

 “现在来这里,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唐晓勇土生土长,自然成为当仁不让的导游,其实从唐家的鱼塘往东,摩托车开不了多长时间,就已经看到茫茫一片的芦苇。

李永和宁小雪倒不是没有见过类似的场面,金山那边的海边,也有大片的芦苇地,不过这些年搞开发,这样成片的芦苇地已经很少见了。

之前在西藏的时候,也曾看到过广袤的荒原、雪原和雪山,俊龙村的水泽那里,也有成片的水草,不过这时候看到,还是觉得很震撼,心旷神怡。

黄绿色的芦苇比人略高,一眼望不到尽头,在风中起起伏伏,人的耳朵里,只能听到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还有风中的芦苇撞击形成的,潮水一般的“哗哗”声。

习习海风吹在身上,感觉很舒服。

唐晓勇将摩托车停在一户村民家的院子里,唐晓勇并不认识那户人家,不过他将车子停过去,说了唐德峰的名字,对方就同意了。

并不是唐德峰的名字有多么地响亮,而是本来就一个乡镇的,多少有些印象,加上乡下的人还算比较淳朴,乡里乡亲的,很好说话。

放好摩托车以后,唐晓勇就领着李永和宁小雪翻过防波堤,那边还是一望无际的滩涂和芦苇海。

“现在这里还是滩涂,不过再等几年估计就不是了,”唐晓勇一边走一边说道。

李永对这话倒是并不奇怪:“是要搞开发吗?”

现在经济发展,所谓人多地少,沿海这里不像西藏,西藏因为高原和交通的关系,不好开发,沿海这里相比起来就要方便得多。

只要人能够到达的地方,迟早都得给开发,人类的改造世界的能力,从来都是无与伦比的。

唐晓勇点了点头:“嗯,北面的河口已经在围垦了,据说规划已经出来了,沿海这边的滩涂都要开发,除了自然保护区,还有几块特意保留的湿地。”

唐晓勇带他们来的这个地方,看不到围垦的痕迹,不过李永能够想象围垦的画面和规模,让千里滩涂变作田地、工地,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情。

不过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呆的时间长了,李永对这种热闹的建设场景,已经提不起兴趣,反而对充满了自然气息的原始滩涂湿地,更感兴趣。

“那我们这次还真的来对了,或许以后就看不到这片美丽的滩涂了,”李永从宁小雪手上拿过数码相机,招呼大家找背景拍两张照片,留下来珍藏,说不定这里以后就成为历史陈迹了。

虽然说还会有保护区,还有保留下来的湿地,不过当周围都开发起来的时候,保留下来的地方,环境多少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太可惜了!”宁小雪有些惋惜地说道:“这些天然的环境,破坏了可就很难恢复呢!”

“嘿嘿,记得以前的课本上说,咱们是发展中国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拥有后发优势,其中之一就是避免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不过现在看来,咱们在这条路上是走得越来越远啦!”李永笑着说道。

唐晓勇道:“那也没有办法,大家都要吃饭啊,要是不污染环境,经济哪里发展得起来。”

“是啊,有时候明知道是毒药,也会吃下去,何况环境的问题一直都争议很大,而且看上去又很遥远,”李永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他并不是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不过现实中发生的一些变化,还是让人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这就好像二十多年前,乡下都是直接取用河里的水,放在水缸里沉淀一下,就能拿来饮用,其纯净程度,或许要比现在的自来水还要好。

那个时候,到了夏天,傍晚的时候,河边的大人小孩都会跳进水里,畅游、洗澡。

到了现在,河里的水已经没有人敢吃了,虽然说要比臭水沟还好些,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在河里游泳了,因为河里的水实在太脏。

至于城市,很多原来是一汪清池,一曲流水的地方,逐渐就成了臭水沟,有的渐渐填塞,到到最后消失不见,如今看到水都是稀罕物,那叫“亲水家园”。

要知道,在南方,水本来是很常见的,曾经是她的名片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陶然居的小区鱼塘,才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原因无外乎城市里的水太少了,就算有,也满足不了人们观赏、休闲的需要。

小区鱼塘算是给城市带去了一泓清水,但是却无法改变城市的面貌,同样的,李永虽然缅怀往日的自然环境,也无法阻挡人类开发世界的步伐,不用说黄海边的这片滩涂,哪怕是西藏的雪域高原,不会很久的将来,恐怕也会被开发成为“宜居”的地方。

李永无奈地抬起头,只能用手上的数码相机,记录眼前的这片绿色滩涂,留下来的,或许就是遗迹,就是纪念。

一望无际的滩涂,靠近陆地的地方,长着的是大片大片的芦苇,再往海边走,就是低矮但是生命力特别强盛的蒿草。

唐晓勇边走边道:“黄海没有什么资源,位置也不是很好,自然要挖掘一切资源发展经济。”

“其实,就算不搞围垦,很多地方已经在开发了,”唐晓勇指了指前面,果然有人为的痕迹,滩涂上的蒿草七零八落的,地面都是挖掘的痕迹。

“用乡里的话来说,这片滩涂上,可谓到处都是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就吃海,这些年,不少人因为这片滩涂发家致富,也有人靠着这里养家糊口。”

李永无奈地摇了摇头,经济发展就好像魔咒一样,让华夏大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也让这片土地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到底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反正就目前来说,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是必由之路。

先污染、后治理,虽然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资源,但是没有经济发展的话,咱们还是一穷二白的状态,虽然守着美好的自然环境,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处处都是风景,也恐怕没有人会去消费。

也只有经济发展起来,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年才开始热衷于旅游,要是放在以前,谁也没有那个闲心,更没有那个经济能力。

当然了,也不是说发展经济一定就要破坏环境,特别是华夏的经济发展到了现在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是该考虑环境的问题了,而且也已经有这个能力考虑这个问题,不能再一味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

李永点了点头,接着唐晓勇的话道:“嗯,其实有的时候,有序的开发,要比无序的滥用,对环境的保护更加有利,听说县里还搞了黄海公园的?”

“搞很多年了,不过县里市里的实力有限,这边来旅游的游客也不多,投资商不感兴趣,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发展不起来,”唐晓勇摇头说道。

李永点了点头,突然之间就想了解一下黄海滩涂的开发情况,或许也能够在这片距离申城并不远的家乡滩涂上,承包一块地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开发,甚至是保持天然的风貌。

当然了,以他的能力来说,包不了多少地方,更无法保护整个黄海滩涂,不过弄一块“自留地”,感觉还是不错的。

李永正想跟唐晓勇说话,前面的蒿草丛中,突然传出一阵嘤嘤的哭泣声。

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边挖沙蚕

 唐晓勇看了李永一眼,上前拨开蒿草,看到一个**岁的小女孩,身上都是泥泞,蹲在那里哭得很伤心的样子。

“小妹妹,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啊!”宁小雪连忙走了过去,蹲在小女孩身边,柔声问道。

这种场合,当然是宁小雪这样的女孩子出面更好。

李永抬头看了看周围,似乎没有看到别的什么人,疑惑地看了唐晓勇一眼。

唐晓勇摇了摇头:“是来挖沙蚕的。”

沙蚕是滩涂上生长的一种野生生物,外形类似蚯蚓,所以也叫海蚯蚓,不过个头更大一些,而且还有触手,也很像蜈蚣。

这种小东西一般都生活在海边的滩涂上,据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沿海有的地方也有居民食用,不过这东西受欢迎倒不是人吃,而是因为很多鱼虾喜欢吃,所以是很好的饵料,有着“万能钓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