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永连忙举起杯子,向梁嘉亮邀酒,免得他不停喷下去。

喝了酒,李永就向梁嘉亮保证,如果这次鲜贝反响比较好,那么今后就争取正常地定量供应。

梁嘉亮就举起杯子要他干杯:“李子,这话可是你说的,小雪都听到了,你可不能食言而肥。”

李永杯子一端,突然明白上了梁嘉亮这货的大当,丫是故意开了大车过来,故意一阵乱喷,设了套让他钻。

真是……无奸不商啊!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李永只好笑了笑:“话是我说的,做不做在我,你要是有诚意,杯子里的酒干了,我随意。”

“没有问题!”梁嘉亮杯子一端,表现出山东人的豪爽,咕噜咕噜一大杯啤酒喝了下去,亮了亮杯底。

“喝酒你随意,不过鲜贝的事情,一定要放心上。”

李永也喝了半杯,冰镇啤酒,透心凉,超级爽。

“放心吧,我尽力就是,”李永懒洋洋地说道。

梁嘉亮拿了酒瓶给两人的杯子满上,很直爽地说道:“李子,你这话说的,让我很不放心,这样,我再喝一杯,你随意,但是这个鲜贝,一定搞到,行不行?”

梁嘉亮经营饭店这么久,之前做业务,也是天南海北的胡吃海喝,自诩能吃、会吃。

桌上这几道菜,火候、菜色、外形未必最好,但是味道都是绝佳。

特别是河蚌炖羊肉,蛤蜊炖蛋两道菜,梁嘉亮都吃出了“陶然鱼”通透的感觉。

梁嘉亮敏感地意识到,李永说的那些鲜贝,就和这些河蚌、蛤蜊一样,与“陶然鱼”是一个系列的。

“陶然鱼”意味着什么,梁嘉亮清楚得很。

今个儿就算喝趴下,也得将这件事搞定,梁嘉亮已经在心里做出决定。

咕噜咕噜!一大杯酒喝下去,都不带换气。

李永忍不住竖了竖大拇指:“阿亮,纯爷们,这事就算定了……不过呢,眼下的数量也不多,刚起步……”

“只要能正常供应就行,”梁嘉亮高兴地端起杯子,咕噜咕噜又是一杯。

这种情况,他也早有心理准备,好东西不常有,限量是肯定的。

鱼味馆限量以后,生意非但没受影响,赚的钱反而更多,限量这玩意,梁嘉亮玩得很熟。

“过两天,淮海路的私房菜馆开张,就用这鲜贝做招牌,鲜贝数量不多,专供私房菜馆那边,一天就一道菜,两三桌,应该有吧?”梁嘉亮说出他的计划。

李永想了想,一天一道菜两三桌,最多五六斤的样子,一个星期不到五十斤,不算太多,可以承受。

猛然意识到梁嘉亮再说私房菜馆,惊讶地问道:“新店这就要开张了?”

“嗯!”梁嘉亮瞥了李永一眼,忍不住又要喷他:“你也算是公司股东,连自己赚不赚钱都不关心,新店开张也不管……”

李永连忙叫停:“那需要的鱼虾是不是更多了?新开的这个什么私家饭馆,也有我的份?”

李永这会儿也没心思关心自己赚不赚钱,他就紧张一件事情:会不会向我采购更多的鱼,变得更加麻烦?

李永总觉得让他来供应鱼味馆的鱼虾,有些不太着调,要是有人仔细调查,就会发现中间的破绽,鱼味馆那边要的量越大,暴露的可能性就越高。(奇*书*网。整*理*提*供)

再说,要得越多,他也越累、越麻烦。

梁嘉亮这会儿也不喷了,毕竟,李永是“陶然鱼”的独家供应者,鱼味馆能不能持续经营,私房菜能不能成功,全都指着他了。

“私房菜馆、鱼味馆都属于陶然居餐饮公司,你们都有股份的,”梁嘉亮指了指李永和宁小雪,按照当初的协定,梁嘉亮在公司占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李永是百分之二十五,宁小雪和宋妮娜分别占百分之十二点五。

鱼味馆、私房菜馆相当于餐饮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两家饭店的权益,还是按照上面的比例,由四人分享。

梁嘉亮这会儿也挺无奈的,宋妮娜的鱼塘公司和鱼味馆还有些合作,李永跟宁小雪这两口子,加起来也占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五的股份,对于公司的经营情况向来不问。

甚至,赚不赚钱,赚了多少钱也不管。

话说,李永几次想分红,都拿不到钱,他也就不惦记了。

倒是卖鱼的钱,之前听说有十几万,现在就挺上心的,一直给记着

“对鱼的需求,肯定会多一点,但也能控制,每天两三道菜,五六桌左右,”梁嘉亮只好临时解释私房菜馆的运营模式,每天就做几桌,都得事先预定,要比鱼味馆好控制很多。

“当然,多一点更好,数量不足,就限制,只要能保证正常、独家就行。”

李永松了口气,放心地点点头,忍不住感慨:“还是私房菜馆比较好,要不以后都做私房菜馆好了!”

不过,限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只能在自然条件下,养殖出同样品质的“陶然鱼”。

这事儿,似乎挺不容易的。

上回给了“海天”公司一些“云梦鱼苗”,也就是水空间里产卵,水空间里孵化的鱼苗,长到一两寸的夏花苗。

反馈过来的情况有喜有忧,喜的是“云梦鱼苗”很健康、很活跃、成长很快,但是,品质退化也比较严重。

一开始,“云梦鱼苗”的品质要超过“天池鱼”,随着养殖时间增长,一两个月以后,“云梦鱼苗”长大的鱼,品质已经不及“天池鱼”,虽然要比“陶然鱼”还好一点,但经不住不停的退化。

海天公司与水产大学一起在做这个养殖项目,李永先后提供一千余尾“云梦鱼苗”,每个星期,孙海宁都会将最新的检测报告发过来,目前为止,“云梦鱼苗”长到四两左右,还能保持优于“陶然鱼”的品质。

海悟生认为,如果长到半斤大小,没有退化得太厉害,那么这批鱼就能够出塘上市,虽然小了点,但是不亚于“陶然鱼”的品质,不会缺少市场认同。

如果再小,那就只能做更细分的市场,无法成为“陶然鱼”的补充。

“云梦鱼苗”越到后期,退化速度越快,等它们长到半斤会是什么情况,谁也不敢保证。

孙海宁教授还担心另外一件事,以“云梦鱼苗”的退化速度,本身的品质都无法保持,二代苗延续“云梦鱼苗”品质的可能性也很小。

可以说,几乎没有。

这一点,李永当然不担心,水空间里育苗就是,他还指着这个赚钱。

不过,和海悟生、孙海宁就不能这么说,还得想别的法子遮掩。

如今就看“云梦鱼苗”退化到“陶然鱼”的品质时,个头能长多大,自然是越大越好。  

第九十四章 好消息(中)

 吃好饭,得到李永口头保证的梁嘉亮带着几种贝类离开,宁小雪收拾碗筷以后,将中午吃下来的蛤蜊壳、河蚌壳用水洗干净,拿到天台上晾晒。

河蚌壳表面呈青黑色,好像泼墨的画一般,里面却是月白色,阳光一照,五彩缤纷。

宁小雪没事就围着那些贝壳打转,琢磨怎么设计、做出漂亮的贝壳工艺。

李永对宁小雪投身贝壳工艺不置可否。

说来,他很赞同宁小雪搞搞艺术创作,正所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漂亮的贝壳做成工艺品,也得其所哉。

问题是,宁小雪前两天还说要搞园林模型,话犹在耳,这边又开始弄贝壳工艺。

不知道贝壳工艺又能坚持几天。

倒是养了足够时间的鲜贝滋味不错,李永想着弄一点给老爸老妈、宁父宁母尝尝鲜,再去买一点补充进水空间。

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依然说是宁父宁母赠送的,老妈不停说感谢,又抱怨李永不懂事,以后少些让“亲家”花钱。

李永“嗯嗯啊啊”忽悠过去,老妈嘴上这么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果然,接下去在电话里,老妈的情绪就很好,聊了会,说起小舅上次来,吃了家里的菜,赞不绝口,就想承包一块地,种些绿色蔬菜,想让亲家那边张罗点种子。

李永一听,小舅要种绿色蔬菜,这是个好事情。要是种成了,也能帮他遮掩空间菜的来源,老爸老妈他们要吃,也更方便。

送往家里的那些绿色蔬菜,都是水空间里长的,宁父他们也没有种子。

李永看了看水空间,萝卜、大蒜等一些最早种,种得比较多的,他特意留了些做种,如今已经结出花蕾,过段时间就能收些种子。

这些种子性状如何,能不能保持“空间菜”的品质,还很难说。

参照“云梦鱼苗”的情况,品质有改良,但是会退化的可能性最大。

具体如何,还要等种了再说。

李永答应下这件事,反正,“空间菜”的种子,应该要比普通菜种更好,可以种种看。

每天早上,李永依然要到梅园跑步、练拳、吹箫,陈老头那套“正宗”的四明内家拳,他已经学了七七八八,一般的曲子,用箫也都能吹了,技法基本掌握。

几个月坚持,晨练已经成为习惯,所以他还是每天都去。

打拳、吹箫、跑步,感觉身体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

跟老头们在一起,也不会觉得枯燥,相反,老头们都挺乐呵,让他学到不少东西。

杨大炮他们那个小群体,如今又多了一个人,就是续租了李永他们房子的王芷瑶父亲。

这些日子,王父的身体情况逐渐稳定,每天也到梅园转转,调理身体。

老头自己挺乐观积极,加上李永不断提供的“绿色蔬菜”,似乎正在创造一个奇迹。

用老头的话来说,他现在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已经没有什么遗憾。

周六早上,王父拉着李永,说是中午请他们吃饭。

李永就挺奇怪,因为宁小雪每个周末都要去陪王父说说话,李永有时候也会一起去,偶尔就在王家吃饭,像这样郑重的邀请,倒是第一次。

“王叔叔,不用这么隆重吧?”李永笑着说道。

有关王父的称谓,李永也挺纠结的。王父每天跟杨大炮他们在一起,按说,应该都是“爷爷”辈的。

偏偏他和王芷瑶比较熟,王芷瑶的年纪比他大不了多少,只能平辈论交。

反复权衡,还是称呼王父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