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制中最高只有中郎将而没有将军这一阶。
    当然,说是借鉴了龙武军的成功范例,但其实是。防备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随着一个个按。照阶级和班次上来见礼和自报家门,其中一些名字让我再次感叹起来,是金子就会光啊,不管你怎么改变历史,
    比如我眼前这位。
    “良器见过总府大人……”
    新任的神策左郎将李晟,李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和卫伯玉一样的将户世家。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是陇右的裨将。自小家学善于骑射,喜欢读孙子兵书。他18岁时就按照传统,投奔时任河西节度使名将王忠嗣,从击吐蕃。战就射死吐蕃悍将(“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王忠嗣抚背亲许“此万人敌也”。
    可惜立场不同,出身的背景又多少有些对立,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或者说我的主角光环,还没强到可以撬的动郭子仪、李光弼这样在役军人集团的墙角(事实上我到现在为止,撬过最高级别的现役军人,也就个在军中不讨人喜欢的段秀实)……
    已经是号称朔方五虎之一头号番将,铁勒族浑部出身的朔方留后浑释之帐下,与同样十余岁入朔方军,战绩累累的浑释之长子浑碱,并称武锋军双牙的这位“万人敌”,虽然一度在哥舒老帅和北军的名号和待遇前犹豫了下,但还是以不敢负公恩果断的拒绝了我的橄榄枝。
    现在重新看到他站在我面前,成为我名义上的部下,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所谓的朔方五虎,仆固怀恩、王升、陈回光、浑释之、李国贞等五将,除了个别早亡外,后来几乎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同样让人感触的,还有曲环,这也是我的一大遗憾,他本是陕州安邑人,客居陇右。据说少喜兵法,资勇敢,善骑射云云。天宝中,从哥舒翰讨吐蕃,拔石堡,取黄河九曲洪济等城,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从南阳节度使鲁炅守邓州,等我想起哥舒帐下曾有这号牛人,派人去向鲁炅讨。
    结果去人回复说完了一步,因为曲环刚刚在邓州与贼将武令珣战尤力,被路过前往河北督战的太子小白看中,特加东宫左清道率,从太子小白先屯河阳,战泽州,破贼锐将安晓思,又参加了邺城突围战,于是我更加没指望了。后来太子遇刺时他正在留守洛阳大内,侥幸逃过牵连,现在被转任为羽林军都虞侯,他也少数是带着部下来上任的。
    虽然因为我提前结束了安史之乱,导致他们在历史上的军功和业绩都大为缩水,某些人还在部将的位置上仰人鼻息,没能独当一面,但是一旦有机会,他们还是会比别人更加的显眼和出位。
    “神武中郎将长孙冉,参见枢密大人……”
    “又一个长孙的……”
    我有些头痛的,夸张摸摸额头,这些历史久远的勋贵世家郡望大族就是神话中怪物,九头蛇许德拉啊,砍掉了一个脑袋,却不知道那个旮旯角里又给你冒出一个来。不过想想,连号称心狠手辣的武则天,也只能把当权的太尉长孙无忌给族灭,却无法消灭整个长孙氏族的影响,
    “伏法的长孙全绪,正是属下的同宗叔长……”
    他面不改色,依旧欠身道。
    “不过在下一门是分家旁出,自高皇帝始,就是羽林常从卫士……某蒙上皇赏识,添为东宫左卫率府典长,曾受东宫指派,受讲过武学……汗颜以末微功,圣上晋为神武领军……”
    “这么说,你还是羽林军族啊……”
    我打断他道。
    曾经在我手下打工的现任左羽林将军,北军副检校皇甫皋也是羽林军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父子兵,他们在羽林军中的位置,几乎是时代相承,虽然地位不高,却守卫这相对重要地方,但也因为常常不可避免,接触到宫廷内部的一些东西,因此经历了历代宫变和政乱之后,能够硕果仅存至今的,其实也不多了。
    这也是那些亲附皇室的世家大族的另一个传统优势,一般嫡系正出的子女,可以与皇家联姻,或者成为朝廷的重臣,旁支远系的子弟,则在远房族人的担保和举荐下,进入北军或者宫内官中,从下层获得一个不错的起点,默默无闻或低调的继续为皇家效力。但是如果有机会,他们有族人为援应,也比别人更容易出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是皇家的将领后备,虽然未必有多大的才华和功绩,但某些方面,要比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北军大头目更加可靠。
    更何况他还是东宫卫率府出身,当年太子小白监国河北,受困邺城之乱,这些东宫卫率与拱卫太子的其他部队一起,奋死拚杀战至身边每一个人,但战场不是拼勇气就能解决问题的,其中以这些未经战阵的卫率府勋贵子弟损失最重,能活到最后的都不简单,这个长孙冉,显然是其中之一地位还不低,更兼在太子身边见习过军务,他的末微之功,其实应该也不会小的。
    据说那些东宫卫士,因为不肯阿附阉党,在太子遇刺案上攀咬更多的人,被折磨死了好些人,活下来的也被流放,直到小白火登基,才被在配的半路上重新召还,他显然就是其中的代表……
    打走这些人,府上又通报说,来了一个意外的客人,拿着我的信物请求会见,却是许久未见的希伯来人约书亚,自从他成功的取得可萨突厥与大唐的贸易,一晃已经是两年多的光景了,满面风尘的颜色,粗燥而暗的皮肤,昭示着他这一路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祝贺大人,再次成为这个伟大的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难得他饶舌的吧这么大一段话给一起说完。
    “为此庆贺这个让人鼓舞的消息,我正好带来了与大人荣耀和身份相称的礼物……”
    所谓的礼物,除了投我所好,用车载马驼的一些域外珍奇之物,还有小半车的古典书籍,据说都是已故安息国,流失在民间的,既有古老的医典药书,也有宗教和历史的记事卷轴,还有一些古老民族的诗歌叙事文他从哪里收罗出这些东西来,不过真的是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特别在现今伊斯兰教大兴,那些宗教人员到处查禁搜焚异教文典的,而现任的那位哈里大君,又是对知识有异乎寻常重视的情况下。
    最后才郑重其事的抬上一个大箱子,却是一大捆分类齐全的书册图卷,从旧到新,标注着葱岭以西,沿途的绿洲水源城邑人口的分布,描绘着大食帝国境内的所见所闻,四通八达的道路和驿站分布,大食军队的各种铠甲人像,甚至还有一幅神赐之地——巴格达新都营建的草图。
    按照他的说法,光这一幅涂改潦草的规划废图,就花费了他几乎整整一驮骆驼的金沙,才从贪婪的安息人工程总管手中换回来。
    虽然我让他寻找的是一道通往大秦的商路,并记录一切所见所闻,按照价值付给报酬但是这条道路,未尝也不能成为一条未来进军和作战的道路,显然他做的相当出色。
    “我还遇到底米里塔残存的巴鲁黑(佛教僧侣)们和他们的秘密追随者,”
    “也带来了他们对来自老子遥远东方古国的共信者的问候和口信”
    “还有沃教反抗者齐德孙的后裔,对于大人不吝支持的感谢和回礼……”
    他也带回了同族阿罗罕主持下基地组织的最新消息。
    现在位于西域拔那汗国内的基地组织最盛时,武装人员多达上万,象磁石一样把周边国家,反对大食人的地下势力,都吸引过来,经过短暂的训练和武装后,这些游散四方各自行事的部族反抗者,就变成那些边疆埃米尔和行省总督们最头痛的存在。
    在朱邪部等具有东方特色的游牧军队教导下,他们学会了利用骆驼和马,来去如风的抢劫官方背景的商队和驿站、仓库,暗杀和袭击大马士革和巴格达派遣来的官吏,从税吏到驿官到执法者一个都不放过,把他们的尸体联通护卫倒拖在马背后,用血腥和破坏,威胁和恐吓任何告他族密者,然后在每年冬天来临前躲进山区,春天的时候再赶着骆驼和马匹,带着战利品出山,越过广阔的东部边境,去换取需要的东西。
    按照最新的比价,一个附带完整身份证明的大食贵族头皮,至少价值一匹丝绸到一匹好马,一个正统割礼过的阿巴斯族人,也能够换取一枚唐式小银饼,如果是一个埃米尔的家族成员,至少也价值一小袋的安息银币。
    虽然真正成功的范例并不多,只有一些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才愿意铤而走险,(大部分都是越过边境的小姑东方游牧部落军队的杰作),但是大食人的东方诸省,还是一度陷入血色的恐慌中,喜欢割真主信徒头皮的地狱妖魔传说,也流传在边境部落之间。
    在远离城邑的大路上,人们不得不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怀疑和远离每一个所遇到行迹可疑的路人,直到总督们不惜血本,为每位贵人和官吏加强了护卫,又在地方城镇驻留更多的军队,残忍的镇压和捉拿一切可疑的人,将为数不少强盗、小偷的嫌疑人杀了一批后,才有所缓解。
    但是猜忌和怀疑的裂痕,已经弥散在各个不同的信仰和部族之间。而一些偏远的地区,按照古老的部落法则和传统,残忍的血亲复仇,却还在以反阿巴斯人的名义,持续扩散着。
    然而受到打击最大的,还是大食境内的商路贸易,没有等到足够大队的规模,大食的商人们宁愿卷缩在城邑里,也不肯轻易上路。因为,借助埃米尔和部落领们的军队,同样需要价值不菲的付出。
    这种骚扰行为,也间接打击了可萨人在香料大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因此随着官方关系的建立,又有大量附庸于可萨汗国的阿瓦人山地骑兵,以雇佣的身份加入了基地组织,成为破坏大食人在中亚列国统治的重要力量……
    “我很满意……鉴于你所面临的危险,以及这一路的艰辛。”
    我放下手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