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1939之海狼-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耳其是一个约有二千万人口、工业不发达的国家,位于三个大国集团的会合处,西面是轴心国势力笼罩下的巴尔干半岛,北面是苏联,南面是英国及其盟友占统治地位的阿拉伯世界。此外,土耳其还扼制着这些集团之间的交通要道。

自从十八世纪俄罗斯崛起成为一个强国以来,关于爱琴海和黑海之间水路的控制权问题,一直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为把巴尔干半岛与中东联接起来而建造的巴格达铁路,曾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基马尔革命以来土耳其所经历过的一党制政府,其独裁程度并不比过去奥斯曼帝国差多少,不过这个政府成功地唤起并集中了占这个国家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强烈民族感和纪律性。但阿塔图克的人民共和党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还是消极的承认,是很难讲的。主要的情况是,它毫不含糊是土耳其人的,撵走了外来入侵者,并使国内的少数外国商业巨头在政治上俯首帖耳。

虽然土耳其军队还无法应付一场机械化战争,但是在捍卫国土顽强抗敌方面却早已闻名,再加土耳其国内的交通线漫长,质量又差。这些情况加在一起将使任何一个交战国在发动入侵土耳其以前都会趑趄不前,要先考虑能否使用外交手段来至少达到一部分目的,或能否通过一种更间接的渠道来达到其他部分目的。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使它对强权政治极不信任,虽然他们准备以结盟的方式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他们还是煞费苦心地为自己保留了某种例外条款,以防万一今后出现因缔约而必须承担的义务同国家利益相抵触的事情。)

(在1939年冬天至1940年期间,土耳其政府首先关心的是试图加强巴尔干协约。在协约国年度会议上(1940年2月2—4日),萨拉若卢提议四个成员国的总参谋部应准备一个共同防务计划;但或许由于南斯拉夫的暧昧态度,此事毫无进展。

此外土耳其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改善,土耳其政府急欲避免卷入英、法计划对巴尔干半岛及对俄罗斯的高加索油田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土耳其参谋长就这方面问题向在1940年2月和3月前来参加英、法、土谈判的英国地中海总司令表达了他的意见,即土耳其主要关心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中立,并决心无论如何不受别国的‘管束和指挥’。

5月,德国的进攻突破盟国防线以后,土耳其首相于6月2日就对外政策发表了一项重要声明,但该声明只字不提同英、法的条约问题。

两天后,一年前被称为‘著名反意大利’的《黎明报》发表了一篇社论说,假如交战国意大利把它的战斗行动限制在法国边境,那么,巴尔干地区和东地中海(土耳其的“安全区”)则仍可能保持中立。只是在意大利对西欧盟国宣战后的第三天,土耳其报刊才开始对此客观而不作表态地加以评论。

6月13日,英、法大使按照约十天前接到的指示开始行事,他们拜访了萨拉若卢,要求他至少与意大利断交,给予盟国陆、海军以各种便利,并关闭海峡,禁止轴心国船只通行。但是,土耳其外交部长因已接到来自土耳其驻巴黎大使的情报(就在当天巴黎被宣布为开放城市),或许比英、法的来访者更清楚地掌握了这一时期在西方战场发生的灾难程度。

由于英、法两国政府实在无力供给土耳其以既能满足其需要又能符合其愿望的足够的军事装备,而目前土耳其若严格履行它对英、法承担的条约义务,那就将使它自己遭受轴心国经巴尔干进犯的风险。

依据1929年签署的土苏友好条约,土耳其政府不经苏联同意就不得与第三国达成政治协议,因此,他们就其采取的这一立场向俄国人征求意见;但是莫洛托夫的答复是那样‘否定的和实在咄咄逼人的’。

以致土耳其人决定以1939年10月英法土条约中的第二号议定书作护身符,俾使他们得免于采取可能与苏联树敌的行动并从而保持其非交战国地位。最后,当时的土耳其总理勒菲。萨伊达姆于6月26日宣布了这一政策;7月11日英国外交大臣在上院发表了一项声明,表明伦敦方面不会见怪土耳其拒绝参战的决定。)

(在德国对巴尔干地区作出举动的时候,希特勒向土耳其总统伊诺努发出一封私人信件,向他保证德国对土耳其没有侵略意图,并担保保加利亚境内的德军将与土耳其边界保持六十公里的距离。

伊诺努总统的复函坚定了希特勒这一信念,即他可以在开始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而不用提防土耳其。

结果,土耳其政府明确表示它无意进行干预,并且将它同希腊和巴尔干半岛联结起来的跨越在马里查河上的铁路桥梁炸毁,作为一项预防措施。)

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和武官察觉到了土耳其的立场随着德军的节节胜利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而在英军在埃及失败后,第三天一个自称是土耳其军方的代表的人便在一个晚上悄悄进入了德国驻土耳其大使馆。

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根据和土耳其军方的谈判结果开始设法说服土耳其外交部同德国缔给一项友好条约。土耳其政府觉得根据1921年土法协议条款,它不得不允许在地中海东部各国的法国维希当局为了支持‘伊拉克陆军同英国作战’而使用土耳其境内巴格达铁路的那一段运送军用物资。

但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却继续将其与冯。巴本的谈判内容通知了英国大使,并尽力抵制了里宾特洛甫的威胁利诱,要他们从拟议的土德条约中将有关他们对英国承担的现有条约义务部分删去。里宾特洛甫虽很恼火,但最终只得暂时放弃这一点。

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也很快通过在土耳其政府的内线知道了土耳其政府将他与土耳其政府商谈的内容通报给了英国政府,他气恨恨的将自己头上戴着的帽子用力甩在桌子上,大骂土耳其政府官员都是一群没有信义的突厥混蛋。

但是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随着美国的影响力在大西洋上的扩张,德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美国和英国吸引。而在埃及的德国军队虽然重创了英国军队,但是损失也是比较大的,暂时没有能力对土耳其施加军事压力。

不过随着德国在大西洋上取得了暂时的军事胜利后,然后希特勒准备对苏联进行战争。土耳其的立场又一次被提了上来。而土耳其在莫洛托夫一萨拉若卢于1939年秋的会谈结果,这个结果重新提醒了土耳其对苏联凯觎土耳其海峡和外高加索的野心的疑虑,而这种疑虑以后一直没有减轻过。

莫洛托夫对土耳其的态度以及不久后苏联对芬兰的入侵都是俄罗斯帝国扩张主义复活的征兆,土耳其敏感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这种扩张主义奥斯曼帝国已领教过达两个多世纪之久,直到1921年在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各自国内的革命而国力齐被削弱之后,土耳其共和国和苏联才共同携起手来,互相支持,以对付英、法帝国。

而在这个时候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不失时机的拿出了德国外交部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谈判中关于土耳其部分领土的内容以及苏联对黑海和地中海的态度之后,土耳其政府终于答应开始讨论他们现在和德国政府的关系。

而在此时,德国政府开始将在埃及休整的隆美尔指挥的北非装甲集群开始调过了苏伊士运河,开始以援助伊拉克新政府的名义向北前进,同时调回地中海的部分德国大洋舰队南分队的舰只也开始向土耳其海峡运动。目的就是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军事压力。

东方战线 苏联的慌乱

在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时候,由于在5月23日晚上一名德国军队司务长越过德苏边境,向抓获他的苏联边防军报告了德国即将发动的进攻。

由于抓到该德国军队司务长的苏联边防军属于基辅军区,因此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报告总参谋长朱可夫,一名德军司务长向苏军投降,说德军已经进入出发地域,24日凌晨将发起进攻。

总参谋长朱可夫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说:“你和国防人民委员们一起到克里姆林宫来吧。”

朱可夫以为,这次斯大林真的要下决心了,于是马上起草了一份命令,与铁木辛哥及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一起赶往克里姆林宫。一路上,三人计议着,这次一定要作出让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并准备反击的决定。

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等着朱可夫等人,显然,他也被这些接二连三的消息搞得心神不宁。毕竟,他面对的不是像芬兰、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而是一个已经武装到牙齿、征服了半个欧洲的德国。万一战争真的爆发,而苏联没有任何准备,他势必成为千古罪人。

斯大林问:“这个投诚者会不会是德军为了挑起冲突有意派来的?”

他心中还存在一份侥幸心理,在他的心目中,希特勒发动战争前一定会进行挑衅,寻找战争借口,这个念头已经是根深蒂固,动摇不得。但是,铁木辛哥和未可夫都作了否定的回答。

室内一片寂静,其他接到通知的政治局委员也走进了克里姆林宫,来到斯大林身边。

“我们应该怎么办?”其中一个政治局委员问道。

“应该命令所有边境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铁木辛哥建议道。随后,朱可夫读了一遍他们刚才起草的命令。

斯大林说:“现在下这样的命令为时尚早,也许问题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决。命令要简短,指出德军可能以挑衅的方式发起突然袭击,但所有边境部队不应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使事情复杂化。”

朱可夫和瓦杜丁立即按斯大林的意思重新起革命令。全文如下:

“1.1941年5月22至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