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端是何等样的聪明人,赵桓的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旁人尚且懵懵懂懂的听不明白,曲端已经是尽数了然于胸。

赵桓与合不勒相约是真,不过此次派人前去,一没有申明利益,划清将来两国灭金后的地盘,二没有许给好处,以金银相诱,结果只是派了一个武臣为使,对方居然就这么爽快答应,其中含意不言自明。

合不勒是蒙古人中难得的政治家,眼光长远,富有手腕,当年赵桓落魄,他便鼎力相助,见赵桓重新执掌大权,且大宋强盛,便以前约为准,将以举国大兵相助。好处不要,地盘不谈,金银亦是不取,如此屈已奉迎,已经很是反常。

反常即妖,如果对方不拘泥沉迷于些许好处,便是期待着更大地回报,赵桓话语中若有若无,已经将这几点说的清楚明白,曲端心领神会,已经是白。

文心手打组zoom手打,仅供试阅,转载请注明,同时请支持正版。

当即答道:“河北大战在即,王师必定大胜,宗弼不是神仙,此时他便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扳不回败局,金兵精锐全失,纵是临时从上京等地抽调部落精壮,汇聚成军,也还需要时日方可。所以河北胜后,王师尽可全师北上,夺取燕京各地,甚至是直捣黄龙。如此这般,蒙古军是直入上京,还是攻打金国后方,需得早日确定下来方可。臣以为,陛下当再派使臣,或是交由前方将领临机与蒙古人相商,这样方能万全。”

赵桓见他明白,当真是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见曲端还是跪在地下,不由得亲手将他扶起,然后方笑道:“朕今日方知卿大才可用。”

见曲端面露喜色,赵桓又意味深长的笑道:“然则太刚易折,适才朕说的考语,仍然算数。若是卿执意不改,则日后相见甚难了。”

他说曲端大才可用,却又坚持之前的考语,再加上最后一句,便是明白清楚地告诉对方,起复在即,而且是大用,只是若仍然积习难改,便再也不会加以任用。

曲端听的明白,当下肃容拱手,向着赵桓道:“臣被陛下点醒,这数月来亦是经常自省,刚则易折,陛下且请放心,臣必定一改往日脾气,不负陛下今日点拔之恩。”

“好,如此最好不过。”

赵桓临机出来闲逛,却无意间将出征大军的主帅一事定了下来,心中大是高兴,当下连声称好,又与曲端讨论了一会河北战事的细节,见对方对答如流,对河北诸城地利兵备情形也极是熟悉,显然是之前用过苦功,心中更加高兴,虽然没有明说,不过座中诸人心中已经明白,招讨河北行军总管一职,非曲端莫属。

折彦适肃立一旁伺候,因见天色已晚,又见赵桓语意将尽,便上前躬身笑道:“陛下说地开心,不过这时候天色太晚,再不回去,只怕行宫中或是各位枢相不能放心,要派人出来寻找,到时候大张旗鼓的闹腾开来,反而不好,不如今日且回,明天再说军务也好。”

赵桓原本也无甚话再说,当下一笑起身,又勉慰曲端几句,便即下得酒楼,诸侍卫立刻围拢上来,簇拥着他往行宫方向而去。曲端等人恭送赵桓一行出门之后,并不能放心让皇帝自行回去,暗中又提调了自己的近卫相随,眼看着赵桓一行人到得行宫附近,宫中班直侍卫远远迎将过来,将赵桓拥入宫内,这才四散回去。

折彦适见赵桓虽是面色得意,眉眼间却带有倦意,知道他因为议政因乏,出来散心,谁料又谈了一晚军务,精神已经极是疲惫,当即便安排宫中仆役人等,烧水熏香,准备床褥,让赵桓前去安歇。

赵桓心中高兴,却并不急着上床,自己在寝宫之外负手而立,此时虽是盛夏,河东却是地势极高,天气也较其余地方清凉,时近子夜,清风徐来,此处又是阁楼林立,晚上四处穿梭,吹打在人身上时啪啪做响,更令得他觉得神清气爽。

这几年来,每每居于长安宫中,为了竖立起圣明天子的形象,根本不能游玩做乐,宫中又有太后,需得晨昏定省,做出孝顺模样,再加上后宫嫔妃之间勾心斗角,争夺宠幸,身为帝王,享乐其实还不如一个平常富商,反而到了太原,孤家寡人,落了个自由自在。而大臣侍立左右,近卫林立身边,城内外数十万大军等候命令,整装待发,既又帝王之威严权势,又少了不少束缚,委实令得他身心愉悦,如笼鸟乍得自由。一时兴起之下,伫立在这阁下阶前,竟是想着自己提数十万大军直入幽燕,消灭外夷,将来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只是想到诸事齐备,前方诸多大臣将领准备了很久,并没有让自己亲征的打算,一时兴起,却又要教不少人人仰马翻,只得叹一口气,只索作罢。

折彦适见他神情,知道一时还不得睡,便只得起一个话头,向赵桓问道:“陛下,看今日情形,必要拜曲端为帅?”

赵桓一伸懒腰,笑道:“不错,他地才干不在岳飞、韩世忠这下,只让他做一军地统领,太过屈才了。此人犯上傲上的毛病一改,成就不会在其余诸帅之下。”

第一百六十三章 赫赫之功

折了彦适默然点头,他出身折家,而折家原本就是西军系统诸将的资历和能力,都是知之甚详,赵桓对曲端能力和性格的分析,折彦适也极为赞同。

他原本要出声附合,却又临时转变,轻咳一声,向着赵桓问道:“陛下对虞枢相的才干能力,都极是信任,此次用兵河北,大军未至,虞相已经先期而至,谋画规算,用心费力之极,臣以为,以枢相为主帅,也是极好。”

折彦适身为近臣殿帅,提举皇城司,手中掌握着禁卫大权,况且又是少年时就跟随赵桓身边左右,御带军官,在任免大军主帅这样敏感的话题上,换了别人绝对不敢如他这般脱口而出,与皇帝商议人选。

赵桓回身看他一眼,已经了然于胸。折家在西军系统中根深蒂固,唯一能与折家相提并论的便是种家,现今种家衰落,唯一一个种极现下也不过是个副统制,而折家经历过折可求降金一事后,反而有很多子弟身任方面大员,或是皇帝近卫,除此之外,还出了一个皇后。只可惜现今在各处统兵的折家子弟,资历都是太浅,但只要稍加时日,比如折彦质现在以统制的身份,将来任大军总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身为折家子弟,自然不希望西军中有人太过坐大,虞允文虽然深得皇帝任重,到底是一个文臣,在军队中不可能有如这些世家大将般,真正掌握军权。若是以他领兵,将来折家子弟便会有更大的机会出头领兵。

赵桓是何等人,前世在政治官场中打滚,今世满眼看过去,全是权谋政治。勾心斗角,只略扫折彦适一眼,便已经知道对方用意。对方虽然出自私心,其实也无可指摘,这个时代家族地利益还在个人的利益之上,使用什么手段为家族谋利都无可厚非,况且只是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提议。虞允文虽然年轻,但才干谋略,已经明显远在其余的枢相之上,可以说。整个大宋的军事进程,战役谋画,都是此人一手控制进行,赵桓在政务上依赖很多人。比如赵开。李纲,甚至是很多平庸地官僚,在赵桓看来,政治这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人。不是所谓的政治家,而是制度。制度建设好了,一个平庸官僚就能做好所有的事。而军事则不同,它需要天赋,需要常人没有的敏锐直觉和分析判断的能力,所以一个军事天才,禾必要资历有多高!年纪有多大,霍去病十八岁时建立的功业。很多人五十八岁也做不到,便是此理。

赵桓明知如此。却向着折彦适笑道:“虞允文虽然长于军务,到底资历太浅,经验不足以统领大军。军中资历最为要紧,平时也罢了,战阵上部将对主帅稍有迟疑,便是不得了的大事。”

见对方面露失望之色,赵桓又笑道:“况且朕身边也离不得他,将来有的仗打,允文还有机会。”

皇帝话说到这份上,折彦适虽觉遗憾,却也没有什么话说,君臣二人仰望星空,只见月郎星稀,天空中一片纯净,令人惬意非常。

只是这行宫四周,却是人声嘈杂,皇帝到来的消息早就传遍诸军。宋朝自开国以来,先是河北禁军最为精锐,担负着对抗北辽地重责,谁知后来宋辽之间谈和成功,两国数十年间没有任何战事,河北禁军闲散无事,战力越来越弱,到得西夏崛起,精兵强将尽行入关陕备边,数十年间宋夏之间战争不断,西军方成为禁军最强悍的一支,至赵桓当政时,全国上下唯一能打的军队,便只有西军一支,种师道援开封,第一次开封之围被解,就是西军功劳,而太原防备近一年,种师中统兵十七万,数次与金兵野战,虽败犹荣,亦是西军。到得此时,岳飞所部出身河北禁军,这些年来部曲越打越强,兵力越来越雄厚,最近以来突入中原,连败金兵,阵斩名将,打的完颜宗弼灰头土脸,数十年精锐尽丧于中原大地,岳飞本人及其所部,一时间声名大振,全国上下皆传其名,而西军上下佩服友军战力地同时,却又是极不服气,甚至是大受刺激。

此时此刻,全军上下已经无需再加动员,从将军到普通部卒,皆是战意昂扬,就等着皇帝一声令下,然后全军挥师东进太行,直入河北大地,在河北平原上与敌人痛快厮杀一场,甚至将来直入幽燕,复百年失地,这样才能再将岳飞先拔头筹失掉地光彩,稍加挽回。有着这样的心理,士气又极是高昂,再加上知道皇帝一到,军事行动立刻就要开始,很多部队不等正式的命令,已经按着先期部署规划好的路线,调动军队,准备后勤工作,同时各部一起派遣先锋侦骑,立刻进入太行,为各部的主将提供第一手地情服。枢密院参军司虽然提供有大量的地图,行人司也有相应的情报,各部主将仍然如此行事,也是多年积习难改,同时经过讲武堂的学习,各部都深明战场情报预知的重要性,对地形,当地气候,民风的了解,更加有益于主将对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