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明-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恨我不是武职,不能从战场谋个封侯。”
  这样的文臣油盐不进,即使把刀架上脖子,他也不会皱眉头。
  吴三桂不怕夏允彝,他在思考翟哲派这样一个人来汉中是什么意思。
  收复汉中后,他确实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念头。如果左若在陕西战败,南北对峙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他还有积蓄实力浑水摸鱼的机会。但现在,观望的时间显然已经结束了。郑芝龙的顺从,对他的心理是个巨大的打击,虽然他从未想过与郑芝龙共谋大事。
  他试探口风问道:“不知朝廷何时出兵北伐?”
  夏允彝道:“大军准备好了自然就北伐,眼下请王爷先取下郧阳府,做好与湖广军夹击河南的态势。”
  吴三桂默默点头,清廷在郧阳府没有留多少兵马,先攻下郧阳走一步算一步。
  宣旨只是开始,随后的几日,夏允彝的行为让吴三桂大伤脑筋。
  他随行只带了五十名随从,但在汉中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公然打着朝廷的旗号在汉中各地巡视。
  吴三桂派士卒陪着,同时监视夏允彝的一举一动。
  四日后,夏允彝把汉中的情形了解的差不多了,前往府衙拜见吴三桂。
  吴三桂这几日调集兵马,已经做好攻入郧阳的态势,不管实际效果怎么样,至少在表面功夫已经给足了夏允彝,或者说大明朝廷面子。
  夏允彝一入府衙,在吴三桂面前坐定,连茶水也没喝一口,道:“我这几日看了,王爷把汉中经营的不错啊!”
  吴三桂不明其意,但汉中的繁荣确实少不了他的功劳。
  夏允彝随后一句话差点没让吴三桂把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汉中府属于陕西,朝廷二十天前公告天下,免除陕西、河南、山西和山东四省田赋,王爷听说了吗?”
  “这个……”吴三桂怒气快压不住了。
  夏允彝话风转的极快,道:“我这几日在田间走动时想到了这一节,但考虑到王爷大军出战需要粮草,我准备向朝廷上书汉中免于此策。”
  吴三桂脸色阴沉盯着夏允彝。
  夏允彝正气凛然。


第702章 兵起(二)
  钱谦益踏上归途,在南京城中逗留五日,他到底没有勇气回家乡常熟一看。
  客船沿运河北行,船舱中很是沉闷,钱谦益命随从打开船舱的窗户,看运河两侧的风景。
  客船前后挂着朝廷旗帜运粮的漕运木船不计其数。河中不光有运粮船,还有运兵船。南直隶各府县的府兵都在运河两侧集结,走水路前往高邮州。
  逢勤在高邮州经营两年,原本的小土城现在已被修的固若金汤。高邮州二十里外设有明军的大营,与城内守军相互呼应,这一年击败数十次清虏骑兵骚扰。
  只看运河中的木船调配的物资,钱谦益便能预估出明军的强大。
  想起北京城的乱局,他心中暗自感慨:“看来满清真是穷途末路了。”
  一步错,步步错,他当初要是不急于投降满清,哪怕是跟随马士英逃往浙东,今日大明朝堂上少不了他一个侍郎的职位,位居尚书也不是不可能。张国维以前算什么?就是陈子龙见到他也需执弟子礼。
  运河的繁荣到高邮州为止,高邮州以北河面也有些木船,不过那些都是战船。这半年淮扬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但斥候之战永无停息。
  双方为了控制运河的河面,甚至某一个村落的控制权,死伤数十人都是常事。
  明军水师护送钱谦益出高邮州三十里水路返回,前面是清兵的控制区。往北水路安全,淮扬共集结了满清和大明二十多万的大军,运河中水寇早已无藏身之处。
  钱谦益没有在淮安府逗留,他甚至没有下船,只是命随从购置了一些补给,径直经山东北上返回京师。
  走水路免了陆地上的颠簸,但速度比不了快马加鞭的骑士。
  钱谦益乘坐的客船到达京郊通州时,下船买食物的小厮返回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战争开始了。”
  骄阳似火。
  一队整齐的兵马沿着河道边的长堤往北进军,他们来自扬州城。
  沿途遇见的村落都冷冷清清,孙之敬一路上已经查探过十几个村庄,里面没有一个人,连老弱妇孺也没见到。
  虽然明军北伐的消息秘而不宣,但老百姓比坐在朝堂上的人想象中要敏锐的多。
  两边的水田里布满的才抽出穗子的水稻,郁郁葱葱。孙之敬胯下骑了一匹黑马,黑马垂着脑袋行走,看上去有些蔫吧。
  如果让许义阳见到,一定会嘲笑一镇总兵也会骑这等劣马。不过孙之敬不在乎,他不喜欢骑马。他自幼习武,但他家在宁波府,出门多乘船,在起兵之前从未骑过马。
  如果不是大将军府的军令,他连战马的缰绳也不会碰一下。
  他偶尔抬起千里镜远眺,茂盛的树木挡住了视线。根据斥候的送来的情报,清兵应该还守在盱眙城内。
  盱眙,是北伐的第一个目标。
  盱眙是洪泽湖畔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境内水道多,稻田多,不利于清兵骑兵作战。洪泽湖在淮安上游,凤阳城的下游,明军攻取盱眙是为了割裂淮安清兵与凤阳府之间的联系。
  大军行走三日,盱眙城就在前面。斥候没有发现出城阻击的明军,孙之敬心中有些打鼓。
  “不应该啊!”
  淮扬这么大点的地方堆积了二十多万大军,淮安清兵不可能不知道明军出扬州城,清虏的优势在野战,难道不派骑兵前来阻击吗?
  淮扬军的统帅是逢勤,作战计划难免受到他谨慎性子的影响,未言胜先言败。
  孙之敬军原本计划路上要与清虏阻击的骑兵遭遇,没想到顺顺当当到了盱眙城外。
  先锋两千明军直扑到盱眙城外,县城大门紧闭,县城外几座大集镇中各留了数百人留守。明军先在南城门外列阵,领头的游击将军另派小股兵马绕城先去封锁四城城门。
  孙之敬率中军随后赶到,一边命随军府兵把铁炮拉上来,一边让人到周边几座集镇中把本地的乡老请出来。
  明军此番出师,确有王师之相。摄政王与逢勤三番两次强调,沿途不得扰民,若有违禁者拿各镇总兵问罪。
  那几个乡镇里可没什么乡老,稍有身份的人早就不知逃到哪里去了。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淮扬百姓宁愿相信自己的双腿,不相信朝廷兵马的军纪。
  兵丁押了七八个说话稍有些条理的人过来。
  府兵在盱眙南城门外从马车上拖下铁炮,架设炮兵阵地。正兵在四周砍伐树木,修建营寨。
  那几个百姓被带入兵营时,恰巧外面炮兵试炮。三四声炮响后,几个百姓吓的缩着脖子,斥候营的游击将军审问了半天没问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见那几人话都说不清楚的模样,若是往日,斥候营的游击早就几鞭子下去了。但此次出兵之前,各营总兵专门向军中协同守备以上传达命令,扰民者定斩不饶,这些人的骄横之气被压制住了。
  明军试炮后,盱眙城头有清兵指指点点观望,有人开炮还击。
  孙之敬站在炮兵营后三四百步拿千里镜往盱眙城方向看了一会,见清兵阵容整齐,城头有女真人压阵。
  按照逢勤的军令,他每到一地先要扎好营寨,用武钢车和木栅栏做好外围防御,以防清虏骑兵袭营。去年鳌拜率军奔袭千里,斩杀袁宗第,给明军留下了血的教训。
  孙之敬看西边天空的太阳,未时已经过半。他估计盱眙城不那么好打,决定今日先做准备,明日再行攻城。没有高邮州送来的确切军情,他也怕清虏骑兵突然出现在盱眙城下。
  两个时辰后,守军见城外明军不像是就要攻城的样子,城头密集的人头慢慢变得稀疏。
  孙之敬在四处巡逻,监督士卒扎营。
  这些来自浙东的山民好勇斗狠,又在战场磨练了五六年,每到出征之时,想到杀鞑子就充满了干劲。
  夕阳西下时,大营初见雏形。士卒们放下手中活,先集结吃晚饭。只要战斗不是如火烧眉毛般紧急,每日早中晚各三遍军歌是免不了的。
  孙之敬用完膳刚要回营歇息,外围斥候来报,郑遵谦领着一队百人骑兵到了七八里之外。
  浙东两位总兵,孙之敬和郑遵谦都一样是书香望族出来的,两人不是兄弟,胜过兄弟。


第703章 兵起(三)
  郑遵谦的兵马在孙之敬的右翼行进。
  从浙东起兵时起,他们便一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收复江南、攻取扬州,他们每一战几乎都在一起。
  “郑总兵来了?”孙之敬稍有些惊诧。因为如果没有军令,郑遵谦擅自离军来他这里是死罪。
  念头一闪而过,他很快不再费神想郑遵谦来这里的原因,一切等见了面便知晓。
  “他留下大队兵马,率轻骑疾驰过来,想来一定有急事。”孙之敬心思甚细,传令道:“让伙夫再做两百人的饭,再炒几个精致的小菜送到我帐中来。”
  郑遵谦性如烈火,骑术精良,从接到消息等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出现在兵营门口。
  孙之敬在十字道口迎接。
  郑遵谦一下马,火急火燎的冲上来,也没有二话,粗声粗气的问:“还有饭吗,奔了一天,我这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他家是绍兴望族,父亲曾经官至布政司,但他是个异类,自幼就是这个粗暴的脾气,不爱读书,只爱刀剑。他父亲去杭州剃发,他在绍兴起兵。
  能在剃发令时揭竿而起的,都是血性男儿。
  孙之敬笑道:“早给你准备了!”他命副将给郑遵谦随行的骑兵安排驻地,两人并肩走入中军大帐。
  厨子早把菜炒好了,亲兵眼力很足,见客人到了立刻吩咐端酒饭上来。
  孙之敬与郑遵谦走入大帐时,里面的方桌上摆好了八个的油丝小菜。郑遵谦一屁股坐上去,摘下腰刀放在身边,嚷嚷道:“快给我盛饭,饿死我了。”
  孙之敬心思细致,一直等到郑遵谦风卷残云吞了两碗饭,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