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血-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犯,清将尚善遣军迎击,并命水师前来会战,于洞庭湖败叛军,杜辉败走。八月,尚善卒于军。清廷命贝勒察尼代安远靖寇大将军,准备进攻岳州。察尼制定方略:舟师入湖,断敌饷道,于岳州城四周,围以木筏,立木桩,列火炮,用小船巡警,长久围困。十二月中,吴军来援,势盛,见水陆戒严,不能飞渡,败回。岳州城内叛军饥馑日甚。十八年正月十八日,吴应麒总兵王度冲、将军陈珀等各以其舟师降。吴应麒收残卒,溃围奔长沙,清军遂收复岳州。
  原来当年岳州一战,清军大败吴三桂收复岳州后,吴应麒溃逃长沙,这些笨重的大炮、火铳等物都遗留在了岳州。吴应麒不想这些火器被清军所用,但仓促间又不能尽毁,只好埋藏在府库的最下一层,上面以石木覆盖,希望又朝一日复克岳州时,吴军还能启出来复用。
  清军入城后,贝勒察尼只接收了上层府库的东西,跟着派兵追杀吴应麒,并未深究其他。后来吴应麒兵败自杀,以致这些大炮就成了百年藏品。
  洪韵儿和罗大纲、唐正财等人到了府库查看之后,洪韵儿命人挖地三尺,总算找到了这些大炮、火器,其实洪韵儿也不知道具体埋藏的地点,她只是想当年吴应麒仓促撤退,最可能的就是把这些大炮深埋,就想着碰碰运气在吴三桂大军用作仓库的地方挖挖看,没想到还真被她找到了。
  被启出来的大炮、火器用粗布、油纸包裹数重,保护得还不错,种类也挺多。有吴三桂仿红夷大炮而造的三千斤神武大将军铁炮二十门,炮身铸有准星、照门,中部有炮耳,与其他大炮相比,口径较大,管壁加厚,并且从炮口至炮尾逐渐增厚,能承受较大膛压,算是明末清初威力最大的火炮。虽然已经过了一百七十多年,但清廷的火器、大炮没有太大的发展,这些大炮也算能用的利器。
  除了红夷大炮外,还有五十门佛朗机样式的五百斤火炮,均为铜质,有两种类型:一种名为“流星搏”,腹部为方形;另一种“胜”字号火炮,腹部为圆柱形。其余佛朗机铳、样子怪异的虎蹲炮等等各有数十门,火绳枪、鸟枪、三眼铳等等火器更是有数千支。
  更加难得的是,大炮旁还有不少炮弹、地雷放置,虽然内里的红药已经变质不能用,但太平军的火器匠人们发现其中有些炮弹不一样,拆开一看后发现里面用竹管包着红药,这些炮弹竟然是吴三桂仿制明朝的开花弹。
  洪韵儿看了之后轻叹一声道:“后世左宗棠出征新疆之时,曾在陕西一处明朝遗留城楼内发现了两百多年前明人所用的开花弹后叹息,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索一解人不得也。”
  一旁萧云贵一愣问道:“老左有这么说过么?”
  洪韵儿扁扁嘴道:“《左宗棠全集·书信二》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说的,尝叹泰西开花炮子及大炮之入中国,自明已然。现在凤翔府城楼尚存有开花孢子二百馀枚,平凉府西城现有大洋炮,上镌万历及总制胡等字,馀皆剥蚀,然则利器之入中土三百馀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索一解人不得也。”
  萧云贵哦了一声,转身问了几个匠人几句话后,回身对洪韵儿摇头道:“是开花弹无疑,但匠人们说这些开花弹威力应该不大,我想也是这样,它里面装的都是黑火药,而且只有四、五寸,也就是只有十一厘米左右,重不过两公斤,若炮弹实心该有五公斤有余,照此计算炮弹内只能容纳不到一公斤的红药,炸不出多少弹片来,甚至一炸两半都有可能,比不上英国人的开花弹。”
  洪韵儿哼了一声道:“这些我不大会算,照你说只有提高火药的威力,才能让这种开花弹威力变大咯?”
  萧云贵点点头道:“那是当然,口径不便的情况下,内装的火药威力越大,自然爆炸效果约好,杀伤力越大了,一公斤的黑火药和一公斤的TNT,你说谁威力大?”
  洪韵儿哦了一声道:“要是能有研究火器的行家里手就好了,军中的这些匠人还是粗浅了些。”
  萧云贵摸着下巴道:“我们贵溪银矿的老兄弟中,熟悉火药的人已经比我们两都要厉害了,你可不能强求,不过要是你知道这时代还有什么厉害的玩火器高手,不烦推荐一下,我可以派人去请啊。”
  洪韵儿皱眉道:“我只知道写了《演炮图说》的丁拱辰,又名君轸,字淑原,号星南,福建晋江人,家住晋江县海滨的陈埭乡岸兜村。始祖赛典赤·瞻思丁,系阿拉伯贵族,入仕元朝,官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之职,丁拱辰是瞻思丁的第十八代孙。据史料记载,他在去年应该受赛尚阿之邀,到广西为清军造炮对付太平军呢。眼下赛尚阿被清廷革职拿问,也不知道他的境况。”
  萧云贵哼了一声说道:“这家伙有什么了不起的?”
  洪韵儿笑道:“人家在道光十一年就出洋谋生,最远到过阿拉伯半岛,学习过很多西洋科技,最早系统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构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国火器。在中国首先进行了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模型制造。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蒸汽机、机车和轮船的著作,你说他牛不牛?”
  萧云贵张大了嘴巴,半晌才道:“这种人就算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让他在清军那边造炮!我要派人打探他的消息,找到后绑也要绑过来。”
  花了三天时间,太平军才把埋藏的大炮、火器启出,同时启出的炮弹、地雷、火药虽然已经受潮变质,但内里结构给太平军的典匠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萧云贵下令军中典匠开始按着样式研制自己的地雷、开花弹。
  现场清理完毕之后,萧云贵贪得无厌,让太平军兵卒们再仔细搜寻现场,就怕遗漏什么,正是萧云贵这种贪心的性格让他发了大财。几个细心的太平军兵卒又发现埋藏地点之下,似乎还有夹层,在挖下去之后,众人发现了一个地下石室,打开石室的石门,秽气散尽之后,萧云贵派了心腹唐二牛带着几个胆大的兵卒点起火把下去。
  到了石室之内,只见里面放了十余口铁箱子,唐二牛和几个兵卒上前斩开箱子上生锈的铁锁打开一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口箱子里内竟然堆满了金银珠宝!
  当石室洞口外面的萧云贵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马上看了看身边的人,还好只有洪韵儿和自己的亲卫参护在场,罗大纲、唐正财等人都忙着把大炮等火器搬走,已经离开了此处。
  萧云贵一时间只觉得唇干舌燥,一颗心几欲跳出腔子,他急忙喝命刚刚伤愈归来的李左车召集西殿所有亲卫牌刀手守住此处,任何人不许靠近,跟着和洪韵儿一起下到石室内察看。
  只见这石室内不过十丈见方,十口大箱子全都打开来,一大箱满满的都是玉石、珍珠,又开一箱,却是玛瑙、翡翠之属,没一件不是价值巨万的珍物。洪韵儿俏脸涨得通红,不由得脸上变色,又惊又喜之下,就连呼吸都开始变得急促起来。萧云贵强自镇定,伸手抄到箱子底下,却见下半箱叠满了金砖或银锭,十箱皆是如此。
  洪韵儿抓住萧云贵的手臂,有些语无伦次的颤声道:“这、这是所罗门王的宝藏吗?还是我们穿越到了金银岛?还是天父上帝给我们的恩赐?”
  萧云贵打了洪韵儿脑门一个爆栗,低声笑骂道:“镇定点,这是吴三桂当年来不及带走留下来的宝藏,现在归我们了,别像个乡巴佬一样,惹人笑话。”
  洪韵儿深吸一口气,狠狠的掐了萧云贵腰间一下,瘪瘪嘴道:“你要是镇定,手发什么抖啊?”
  其实任谁看到这么大一笔宝藏都很难镇定下来的,萧云贵也是深吸一口气,缓缓低声在洪韵儿耳边说道:“韵儿,有了这笔三桂宝藏,咱们就发达了,可以做很多事了。”
  洪韵儿也出神的说道:“是啊,有钱能使鬼推磨啊,我们能做很多事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人意料
  经过一阵惊喜之后,萧云贵慢慢冷静了下来,他那暴发户兼腹黑少爷的禀性又作用起来,猛然想到一句话,叫财不可露白。他低声向洪韵儿迟疑的问道:“四眼妹,这些东西要不要充入圣库?”
  洪韵儿回过神来,看了萧云贵一眼,已经明白他的意思。眼下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库为圣库,亦称圣库制度。圣库制度肇始于起义之初,起义开始时,拜上帝会信徒多携老扶幼,举家参加。他们变卖了田产,各将所有奉献于公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公库开支。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粮食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食肉、布帛、其他日用品供给,天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不是每天供给。又有买菜钱、礼拜钱系作为买办供物祭告天父之用,兼作零用,数量各有等差,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来源多少而有不同。
  圣库制度的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它保障了将士及其家属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贫穷的人民参加。但事实上,圣库制度并没有严格实行。随着军事胜利,克复城市乡镇日多,财货来源丰富,将士们各有自己的私财,所谓法不责众,人无私财的原则日益不能坚持,所以又规定私藏不得超过五两银。高级将领生活日奢,任意取用于公库,供给配额渐失去实际意义。太平天国后期,名义上仍继续实行圣库制度,由圣库供给各王、各将领和士兵以各自份额的食物、钱、衣服,但由于他们大多都有私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