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9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到眼下几十万大军,飞机、重炮、坦克齐全,还拥有了几座大城市的这么一片的根据地的规模。别人认为他是好运气,一出山就捡了一个大洋落。又与苏联只有一江之隔,苏联人这好东西可没有少给。在很多人眼中发展起来正常,发展不起来才不正常。

    又有谁知道,这其中渗透了这个年轻人多少的心血。自己没有能力生产,单靠缴获的日军储备物资,又能维持多少时间?抗联如今能有眼下的规模,傻子都知道单靠缴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的确,抗联能走到今天,苏联人的援助功不可没。可这苏联人给的那些装备中每一支步枪、每一门火炮、每一辆坦克,有哪一样是白给的?这世界上没有白得的午餐,甚至每一粒子弹都是与苏联人经过无数遍的反复勾心斗角后才换来的?

    而北满的实际情况,又与关内的各大根据地无法相比。地广人稀不说,论起群众基础远远无法与关内相比。日军的统治,也要比关内严密的多。原本就不多的基层组织,在关东军以及伪组织的破坏之下,更是已经残缺不全,甚至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一片的空白。

    部队能在这种险恶的大环境之下,发展壮大到如此的地步,打下这么广大的一片天地,作为领头人杨震付出的心血无疑是巨大的。自己已经三十八岁,在这个岁数上有白头发不稀奇。可杨震今年才二十八岁不到,却已经是半头白发。而那半头白发,究竟是为什么白的,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这次去与苏联人谈判,杨震虽然表面上说的很轻松,是去敲竹杠。但李延平知道,这一去恐怕又是一番勾心斗角。与苏联人打过多少次交道的李延平知道,这帮家伙可是相当的难以搞定。

    而且杨震这次又是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人家储备在外蒙的几乎所有装备。恐怕没有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或是数天的讨价还价时间是根本就解决不了的。就算苏联人再心急,但是李延平对于杨震的想法也并不是太看好。

    拿这些蒙古军队的战俘,去换那么一大笔的装备。苏联人又不是傻子,哪能轻易的上套?想要吃到他们给的午餐,不付出相当的代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让李延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杨震去时间没有多长就回来了。

    杨震进屋的时候,李延平看了看表,这次谈判的时间连同前边两个人扯会淡的时间相加,也不到一个小时。从杨震的脸上的表情上来看,应该是解决了问题。这次谈判居然这么顺利,可是大出李延平的预料。

    看着神色有些兴奋的杨震,李延平笑道:“一号,不会是苏联人对你的条件都答应了吧?这些苏联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之前我们跟他们交涉的时候,都恨不得算到骨头里面去了。一向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今天答应的这么痛快,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听到李延平的调侃,杨震倒也爽快的道:“要说都答应了,这不可能。正像是你说的,这些苏联人可是很会算计的,对于让他们大出血的事情,可是轻易不会点头的。不过虽然没有全部达成,倒也弄来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两个家伙估计来的时候,从莫斯科那里得到什么指示了。虽说有些不心甘情愿,但也总算敲出来不少的东西。由驻蒙苏军在一个星期之内提供给我们两千万发七点六二毫米一九零八式莫辛纳干步枪弹,七百万发十二点五毫米高射机枪子弹,二百五十公斤、一百公斤和五十公斤高爆炸弹各一万枚,作为此次蒙古军队入侵给我们带来损失的补偿。”

    “有了这批弹药,我们这两种弹药的生产与储备可以轻松一些。至少生产上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也可以节省很大的一部分原材料,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航空高爆炸弹,可是我们眼下最急需的。

    “至于其他的,苏联方面同意有偿转让其储备在巴嘎班迪的所有装备。不过,在价钱方面可以先交货后付款。而且,我们只需要支付这批装备实际价值的四分之一价格就可以。但要求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释放所有的蒙古战俘以及被俘的苏军顾问。看来这次苏联人是真的急了。”

    “这批装备里面我看了一下,轻武器和t二六、bt五坦克虽然并不是我们急需的。但其中的一百五十二毫米和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以及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却是我们急需的。数量虽然不算太多,但总比没有强。而且其中的炮弹储备,也足够我们打两次去年那种会战了。”

    听完杨震的话,李延平却是摇了摇头道:“一号,按照我对苏联人的了解来看,我总感觉这次苏联人答应的这么痛快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说二十三师团还在蒙古境内的话,苏联人答应的这么痛快我还比较相信。形势逼人,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

    “可眼下这二十三师团已经撤出了蒙古境内,最紧急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万余名蒙古军队的战俘,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最急迫的事情。他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完全可以在组建、训练同样数量的蒙古军队。”

    “既然有了这个前提,他们又何必为这些已经不重要的士兵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完全不符合常理的。要知道他们储备在巴嘎班迪的那批装备,足够在装备比着多出一倍的蒙古军队来。也许他们不知道,二十三师团已经从蒙古境内撤退。如果知道的话,恐怕要反悔的。”

    “即便是已经签了协议,但是以这帮家伙翻脸犹如翻书一样的为人来看,撕毁我们与他们的协议,也就是分分钟钟的事情。一号,对于和这些人打交道你可一定要小心。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更没有咱们中国一诺千金的传统。”

 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

    对于李延平的担心,让杨震微微一笑道:“老李,你说的这些我也想过。不过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再说能让一向小气的他们这次如此的大出血,恐怕还有别的原因。二十三师团虽然已经撤出蒙古地区,可不代表着这帮家伙离开所谓的满苏边境太远。”

    “相对于关东军的其他师团,与苏军在诺门罕交过手的二十三师团,是与苏军最熟悉的一个师团。这个师团无论放在哪里,对于蒙古始终就是一个威胁。如今驻扎在蒙古境内的苏军已经大部调离,剩下的根本就无力支撑整个蒙古防御。只要我们在兴安以西诸省保持强大的兵力,日军就轻易不敢在进入蒙古境内。”

    “而且老李,不管苏联人的目的是什么,但眼下对我们却是最为有利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那里的轻装备虽然不是我们需要的,但是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的一二二和一五二榴弹炮却正是我们急需的。”

    “至于那些轻装备,按照苏联人在巴嘎班迪储备的武器数量来看,我们用那批武器和弹药可以按照我们的编制,武装关内部队的两个师。就算关内部队暂时也先用不到,我们也可以作为储备吗。”

    “没有人会嫌装备咬手的。这些零八式莫辛纳干步枪,还有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双轮式马克沁重机枪,威力和可靠性,至少比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轻机枪要强的太多了。留着作为储备也算是不错的,虽然都是他妈的二手货,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太多了。”

    “这批装备都先储备起来,等打通与关内的陆路联系后,全部移交给中央。至于我们要抓紧时间熟悉苏制大口径榴弹炮的使用方法,以便在下一步的作战之中能够派上用场。这些苏制榴弹炮虽说有些太笨重了,但他的威力和射程可比日式榴弹炮强的太多了。”

    杨震猜测的结果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至少猜中了大部分。的确日军已经撤离蒙古,但二十三师团却并没有远调,就驻扎在林西至鲁北一线。以便随时可西进蒙古,北上海拉尔。

    当然科瓦廖夫在签订这个协议的时候,还不知道日军已经全部撤离了蒙古。但事后,苏联人非但没有追究这两位,反倒是在原有答应的轻武器供应数量上翻了两番。七点六二毫米子弹几乎达到了上亿发。

    而且都是按照抗联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交付的。交接的时候,倒是把去接收的军区后勤部的一位副部长给弄愣了。装备的数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对抗联的油料供应却痛快的多了。不在像以前那样,能拖就拖。整个五月份以及六月上旬的油料供应量,几乎比去年十一月份到四月份的总体数量还要多。

    接到军区后勤部的汇报,杨震倒是笑了笑没有在意。他知道目前已经进入对苏作战最后准备的德军对苏联西部地区的侦察越来越频繁。虽说德军尽力隐蔽自己的侦察行动,但是这种侦察行动不可能一点都不暴露。最起码航空越境侦察是无法隐瞒的。

    尽管那位苏联领袖依旧不相信德军会在今年进攻苏联,甚至为了避免给德国人找借口,就连越境的德军飞机都不准击落。但苏德边境的火药味是个人都能闻的出来。在眼下这个时候,东部边境的稳定与否,对于苏联人是相当重要的。

    在杨震看来,这批装备只是苏军为了保证东部所有战线的安全,而付出的一些收买费用而已。因为如果说抗联之中的别人不清楚,但杨震却知道苏德边境此时的火药味已经有多浓烈了。

    而相对西部边境上的麻烦来说,在所谓的蒙古与满洲日军控制区接下来出乎苏军总参部甚至杨震意料的麻烦,让杨震对这批超额交付的弹药和物资,拿的更加心安理得。所以对于后勤部的请示,杨震只批了一句话:“给多少要多少,拿的要心安理得。”

    就在这批弹药的交接过程之中,相对于火药味已经很浓的西部战场来说,实际上对苏联人来说东部边境眼下也出现了不小的麻烦。日军二十三师团虽然撤出了蒙古境内,但是依旧驻扎在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