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9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关键的是,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为美英背这个沉重的压力。老总,天灾不是持续的。只要我们咬着牙渡过这个难关,我想未来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决心下的时候,尤其是打这种倾巢出动的战役一定要慎重。”

    “如果可以,我想我们暂时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还是采取挤压的办法。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为依靠,不断的派出小股兵力重新向冀中平原渗透。同时我们调往晋察冀一部分装甲集群,给他们不定时的来一场平原穿插掏心战术。”

    “对于冀中平原的争夺战,我想还是采取挤压和蚕食的办法。利用日军战线延伸过长,无法保持足够的兵力,对乡村控制薄弱,利用温水煮青蛙的战术,一点点的蚕食并将其挤出冀中平原地带。”

    “其实如果不是顾虑日军可能会调动的后续兵员,以及抽调南方日军回援华北。而我军持续作战能力不足,后继乏力的情况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其实以我的想法,在冀中平原这种平原地形作战,倒是很符合我的意图。”

    “平原地形之下作战,很有利于发挥我军目前正在全力建设的装甲兵优势。集中大量的坦克集群,在冀中平原上打一场坦克突破战,利用装甲集群的优势,以及日军反坦克火力薄弱的固有弱点,将冀中平原变成日军的绞肉机。”

    “但是我军持续作战能力弱,战略补给能力差的缺点,却限制了我军的作战半径。去年的会战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警醒。在我军缺乏有效的战略补给能力之下,这战役该怎么打,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老总,我明白中央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从整体上的战略要求出发的。尽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对于中央的通盘考虑,我杨震是坚决支持的。只要中央下命令,我保证坚决的服从。但是中央要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此战对我军有生力量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这场战役该怎么打,我们需要坐下来仔细研究才行。毕竟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前狼后虎,在东北局面没有彻底的稳定之前,我们不可能在华北投入太多的力量。”

    “如果中央坚持要打,我提出三点希望。一,希望能够在华北部队完成整训,以及换装之后在打。并立即着手对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实施整训和整训,以便做好第二梯队的准备。”

    “第二,希望中央能够提前调整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兵役政策,对青壮年做好动员,以及完成基础的军事训练,组建第三线的预备梯队。以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随时的快速补充进部队,保持参战部队的元气。”

    “我说的这些预备兵员,并不是根据地的那些民兵,而是完成新兵全部基础的训练的后备兵员。老总,这并不是我讨价换价。我们如果想要收复冀中,就是必要在华北与日军打一场决战,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我们现在就深入冀中平原,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空前规模的血战。不管是抗联,还是华北各个根据地,要准备好付出十几万的伤亡代价。如果没有及时、可靠的补充兵员,我们很难保证持续的作战能力。即便拿下了冀中,那么在日军后续部队的反扑之下,也很难站住脚。”

    “各个根据地,至少要准备十万可以随时补充进部队的后备兵员。一旦前方部队伤亡过大,可以随时将这些后备兵员补充进部队。至少可以替换需要升级、拉走的地方武装,做好根据地的内防御。”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各个根据地战前要完成储备保证三到五个月的粮食。我军的战略运输手段有限,一旦在华北全线展开,那么有限的后勤力量,势必要以弹药和油料为主。”

    “粮食的问题,只能靠华北各个根据地解决。虽然全部都依靠华北解决,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希望华北至少也能够提供一部分的补充,以缓解我们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前方作战弹药,以及其他物资的供应。”

 第二十章 杨震的态度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之后道:“不过,即便面对再多的困难。但是如果中央坚持要打,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命令就是号令。只要中央下命令,我们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完成中央交给的战略任务。”

    “请老总回去上报中央,东北抗日联军以及我个人保证服从主席的命令。只要主席认为有必要,那么我们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服从命令上,抗联绝对没有任何的含糊。”

    听完杨震的这番话之后,老总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却没有发表任何的评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这样,你们拿出一份详细的报告。将今天你和我谈的这些东西,都要详细的写出来。在史迪威中将走后,你要做好回中央汇报的准备。”

    “如果按照中央的想法和思路,整个战局的变化很有可能会超出中央控制的范围,我想主席会做慎重考虑的。有些事情,最好还是你亲自返回中央汇报,比较能够清楚的将意图表达明确一些。”

    “不过,在中央批复之前你们还是要做好准备,拿出一个详细的计划。一旦中央真的下定决心,那么你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入关。如果有必要,你们驻扎在陕甘宁留守兵团的那两个旅,也随时可以东调。”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是主席让我私下和你交待,这件事情你要做到严格的保密。苏联方面已经决定全部解散共产国际,而且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所有的解散工作。此事在国内外势必要引起政治上的动荡,此事你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于参谋长的这番与其说是转达,还不如说是摸自己底子,让自己表态的话,杨震只是笑笑道:“老总,我们服从的是自己中央的命令,不是这个所谓国际的命令。共产国际,不过是苏联人搞出来的太上皇而已。共产国际解散与否,与我们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所谓的国际在,没有给我们提供过任何的帮助。我们所有从苏联搞到的物资和装备,都是一分钱不差的用真金白银交换来的。没有,对我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倒是少了一个整天指手画脚的太上皇。”

    “我们是中国人,当然只听中国党的。别说这个所谓的国际即将解散,就算不解散,与我们也没有半点关系。作为东北军区司令员,我只听主席的。至于美英方面,他们是利益至上者。只要我们能在战场上拖住日本人,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国际解散,改变对我们的态度。”

    “更何况苏联人在这个时候解散共产国际,无非也就在向美英表现出一个善意的态度而已。至于我看来共产国际,这个苏联人用来控制各国党的提线木偶还是早点解散为好。什么共产国际,不过是按照苏联人的指挥棒转而已。”

    “中国人闹革命,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跟他们有个屁关系。那个一切围着苏联人指挥棒转的东西,早解散早拉倒。中国人的事情,还得中国人自己来。独立自主,搞我们自己的事业。这个所谓的国际我看不是解散的早了,是解散的晚了。”

    “请老总转告主席,我杨震是中国人,只听延安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至于苏联人,我从来就没有在乎过他们的想法。共产国际的命令,过去我没有服从过,现在解散了更是跟我屁点关系都没有。”

    杨震这番话是实话,他与苏联人的关系搞的并不像是表面上这么融洽。很多原因之一,就是他对那个共产国际下达的命令,从来就没有搭理过。苏联人无数次的通过这个国际指手画脚,他都当做没有听到。

    别说共产国际的命令,就是斯大林的命令,对于杨震来说屁都不是一个。苏联人有段时间给杨震的压力很大,甚至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服过软。软磨硬抗的让苏联人,对这个始终不听话的家伙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尽管苏联人试图将杨震变成乔巴山一类人物的企图,最终没有得逞。甚至为东部边境的稳定,避免处于两面夹击的态势,还始终处在被动的配合之下。但是有些时间苏联人采取的各种手段,也让杨震苦不堪言。

    扛下来是扛下来了,但是那段心酸恐怕只有杨震自己知道。如今听到这个太上皇手中的指挥棒终于解散了,有些推到大腿上的裤子可以提上了,杨震心中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如果不是时间不太合适,他恐怕要起立鼓掌了。

    不过杨震这番话下来,让面前的军委参谋长这位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帅,也不禁目瞪口呆。虽说这件事情,苏联方面已经通知中国方面,但毕竟还是相对秘密的事情。对共产国际有意见的人不少,但是像眼前这位主这样直接干脆了事的说解散晚了的,还是第一位。

    这位年轻的将领,可真的是胆大包天。不过在想想他每次去延安开会,从来不去那位共产国际代表那里汇报工作,甚至见都不见,就好像延安没有这个人似的。那位代表几次要来东北视察工作,也被他直接拒绝的经历。对于他脸上如释重负的表情,老帅也就了然了。

    看着眼前这位老帅的神色变化,杨震笑了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而是对老帅道:“老总,您这个时候来,可正是来的是时候。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轰炸机,明天正式下线。正好您在东北,咱们一起去取个头彩?”

    “咱们自己生产的第一架战斗机,您是没有赶上,这次正好您该剪个彩。不过这架仿造的苏联伊尔四轰炸机的发动机,还是使用的美国货。咱们自己制造的发动机,还在测试之中。但整个机体和所有的机载设备,都是咱们自己制造的,而且完全达到了原产品的质量。”

    对于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