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叶企孙教授也听熊大缜说起过,杨震曾经在北平读书过,但是却是北平大学的毕业生,却并未在清华学习过,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算的上他的老师。如果说敬重,那么这个明显是谢师礼的举动,实在是有些不太恰当。

    尽管这位中国物理学的泰斗、宗师不知道眼前这位年纪轻轻,便身为几十万大军统帅的年轻人,是因为什么对自己如此尊重。但无疑杨震的这个举动和态度,赢得了这位宗师的相当的好感。

    在恭恭敬敬的邀请叶企孙教授坐下后,杨震笑道:“叶教授是名满天下的大教授,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也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大家。就是时隔多年还记不记得我这个三五年的时候,经常跑到清华噌您课的那个北平大学的青年学生?”

    “您还曾经因为这个东北流亡学生囊中羞涩,中午吃不起午饭,经常饿着肚子在您那一听就是一天的课。而特地交待清华理学院的食堂,免费给这个学生提供午餐,所有的费用,月底从您的薪水里面扣除。为了维护这个学生那点可怜的尊严,还再三的交待别人就说这顿免费午餐是清华为东北流亡学生免费提供的。”

    “虽然您不是我直接的授业恩师,我也只在您那听了一年的课程。但是正是那一年清华的旁听生活,却是我终生难忘的。您广阔的胸襟,让我受益良多。只是自从参加革命后,就一直没有时机在见到您,但是今天我真的要和您说一句谢谢您。不仅那一年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很多的现代科学知识,您的为人也影响了我很多。”

    杨震也不是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些自己来之前的事情,会知道如此的清楚。在面对当初在北平求学的时候,给“自己”很大帮助的这位老教授的时候,这些事情不用去想就很是朗朗上口,而且无半点阻碍。说的好像这些事情,“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

    只不过在他看来,既然现在这些东西不由自主的涌到脑海之中,那就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也用不到刻意的去回避。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还有什么差别吗?不仅是在现在,很多的时候杨震都有些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只是偶尔无人时,或是与李慧兰相会勾起在后世一些不太愉快的回忆时,杨震也经常的自嘲现在的自己,已经混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后世来人,还是原本就存在这个时代的。两个时代的回忆,很多时候会同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就像此刻的自己一样。

    见到这位后世闻名已久的物理大家,杨震激动归激动,但也只是像见到偶像那样激动而已。但是等这位叶企孙教授坐下的时候,很多原本他并未经历的往事,犹如电影一样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考虑张嘴就来。

    这位此时正值风华正茂时期的教授,记忆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杨震这么一提,他略微一沉思,就想起来眼前的这个人多少有些似曾相识的人,的确和那个人很相似。如果在胖一点的话,脸色在红润一些,书生气再重一些的话,可以说就是一个人。

    只是他总感觉与当年那个文文弱弱,身为北平大学的学生,却是总是跑到清华噌课的那个沉默不语的青年人相比。眼前这个人虽然外貌相似,但是却是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让人觉察不到的差别。

    两个人长相相同,但却气质上浑然不同。一个是书生气十足,除了学习之外沉默寡言的瘦弱青年。一个却是满脸英气,身上甚至还略带着一些隐隐的血腥气,浑身上下透露着那股子杀伐果断气质的大军统帅。

 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贤若渴

    面貌一样,但气势却是浑然不同的两个人,让叶企孙先生明显有些疑惑。只是打量了杨震良久之后才的道:“想倒是想了起来,只是你不是叫杨继善吗?什么时候改的名字?如果你不提,我肯定想不出来了。”

    “虽然是一个人,但是这两者之间的气势相差太大,实在是有些不敢认了。过去那个杨继善身上是一股子浓浓的书生气,可现在的杨震却满身的杀伐气息。虽说面貌大致相同,但从气势上谁也不敢说你们是同一个人。”

    “我当初还好奇,你当初这个北平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放着本专业的课程不学,却是非要跑到清华理学院去旁听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到物理专业。只是当初几次询问你,你也不说。”

    “当时见你衣衫褴褛,即便冬季也穿的单薄,但环境如此艰苦,却并未放弃求学欲望。实属难得连午饭都无钱吃,却保持着上进心和求知欲。在加上知道你是东北流亡学生出身,家国沦陷。我虽能力有限,但尽可能的照顾。只是当初能力有限,连为你争取一个转学的名额,以及减免学费,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都无法做到。”

    “等三六年,我与清华理学院的几位教授想向学校保举让你直接插入物理系第三学年就读,并为你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作为补助生活的时候,你却已经毕业离开北平,当时我还感觉到很惋惜。”

    “就在来东北之前,吴有训先生闲暇时候还与我谈起过当时的你。那时候对那个衣衫褴褛,却仍旧孜孜不倦,仅仅是一年听旁听课,其水平已经达到了本专业三年级水平的年轻人,印象好的可不仅仅是我一个。包括吴有训教授在内,很多人都对你是印象深刻。当年狄拉克先生到清华做访问,在上示范课的时候,也是吴有训先生坚持让你旁听的。”

    “他说过你当初报考北平大学若是学工科倒也罢了,只是去学法有些可惜了。你的物理学上的天赋,即便是在清华也是少见的。如果你当初报考的是清华,现在恐怕早就考上了美国或是英国的官费留学生了。”

    “只不过我们两个即便是抵达东北的时候,可还不清楚眼下这个在东北打得日本人头破血流的那个青年将领,居然是当初那个整天跑去清华蹭课的人。不过你随有物理天赋,如果留在科学界,会有很大的前途。但这样一来,中国固然是又得了一个理科的天才,但却少了一位在危难之时独撑大局的赫赫有名的抗战英雄了。”

    “不过你现在的变化可是很大,当初身上那股子书生气可是变的很少、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身的杀伐之气。如果你不说,我可是一点也想不起来,如今赫赫有名的抗联总司令,是当年那个在北平大学读书,却整天来清华旁听的沉默寡言的青年学生。”

    听到叶企孙先生现在还有些好奇的话,杨震哈哈一笑道:“我是东北进关的流亡学生,说实在的很珍惜当时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当时心中怀揣科技兴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清华与唐山、北平交通大学是我的第一志愿。”

    “叶先生我当时的梦想是做像您或是吴有训先生的那样人,所以才选择了报考清华物理系。只是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清华的考试,未能拜到叶先生和吴先生的门下听课、学习,所以一直很遗憾。”

    “虽说后来考到了北平大学,但是因为机遇的原因却是进了法学院。您也知道,当时正值乱世时期,国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老爷们、这个那个总司令,有几个遵守法律的?这玩意安邦虽有用,但是即不能救国,也不能让中国便的强大起来。”

    “尤其是在目睹了当时中国的所有机械设备,无论是铁路、汽车,还是电报、电话都是外国进口,无一样为中国人自行制造。东北工业当时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是那些工业设备,甚至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自己生产和制造的。而日本之所以能侵占我东北,更是倚仗其多年以来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基础。”

    “所以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是很坚定是要学理或是学工的。先生所在的清华的理学院,是我当时的第一选择。那里不仅有先生,还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教授。如吴有训先生、熊庆来先生、萨本栋先生、张子高先生等一大批国内名师。能在诸位教授门下学习,是我一生的梦想。”

    “心揣科技报国的我,一心想要的就是报考国内水平最高的清华理学院,期待能在诸位先生门下学习。只可惜时运不济,一场大病让我错过了清华的招生考试,还有北京大学理学院的招生考试。只能报考招生略微晚一些的北平大学法学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只是当时收容东北流亡学生的学校制度,在关内的流亡学生一旦考取某一大学,便不能在继续在原有的中学读书,也就不能再取得资助。所以尽管一心想要在先生门下学习,但是实在囊中羞涩,无力重新报考。”

    “当年的进关的东北学生,只要有书读就已经是难得了,哪里还能挑三拣四?能考上一个大学,就已经是不错了。只是可惜当年一场大病错过了清华招生考试,否则我恐怕早就已经是叶教授的弟子了。”

    “当时虽然未能拜倒叶教授门下,但心中那点遗憾中希望得到一些弥补。所以就在当时在清华读书的一个东北同学的帮助之下,只要有空就去您那里蹭课听。自己的专业课程,反倒是没有读多少,几乎差一点未能毕业。”

    说到这里,杨震神色多少有些自嘲道:“当年我是学文不成,学理也是稀里糊涂。即没有因为自己大学的专业成为一名大律师,或是像我的那些同学一样,进入国民政府那个部门去当一个小官僚。也没有能成为一名教授,反倒是成了一名军人。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志向,整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叶教授此次能来东北,虽然因为时局的关系,不能在继续在叶教授门下学习,但也足以弥补当初的遗憾。只是不知道叶教授能否屈居东北,为东北全境的解放事业,为今后中国的发展,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尽一份绵力?”

    “叶教授,作为一名军人,我真诚的希望您能够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