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国的士大夫们还怀疑威妥玛等人的动机。他们认为,威妥玛和赫德都是英国人,威妥玛还是英国的外交官,他们策划的建议,能不首先为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宗法**制度下的狭隘心理,让乾国士大夫们对他们的建议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便是合乎情理的了。

    乾国士大夫们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了解的是,其实西方国家与乾国社会进步其实有不少利益重合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要扩展世界市场,东方各国如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过于腐朽,社会动荡不安,双方的贸易就会落空。而在经济上,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必要的适应世界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和原料、能源生产等设施,双方的贸易也不能持续地发展。

    作为一个有经济学常识的现代人,林逸青知道,除了少量利益直接冲突的生产项目,通常商品经济越发达,国家间相互的贸易量越大!

    威妥玛当时便不讳言,他在《新议论略》里提的这些建议同样有利于西方,“一则中取前项新法,商局未免大受其益。二则内地从此容易治平,外国民人来往通商,常行居往,易得保全,各国亦可无虑;其最为欣悦者在此。”但总的说来,“外国虽受其益,乾国受益尤多。”这些话是符合实际的。例如,消除他们指摘的**现象,乾国不是受益尤多吗?又如,他们建议的建议铁道、电报、五金、煤炭各厂,制造轮车电机、工织器具、改革金融和邮政等等,又有哪一样利于西方而不利于乾国呢?乾国士林把威妥玛的建议看作“有利于列强扩大侵略之事业”,无疑失之偏颇(惜乎此等看法,在后世仍是“主流”)!

    由于当时的乾国还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的大众传播煤介,赫德、威妥玛的建议由清廷下发朝臣和地方大臣讨论,对这些大臣可以说是一次有力的震动,而这些建议和奏议的传抄,也令乾国的忧国之士更为关注洋务。就在今年,《万国公报》又重新发表了这两篇建议,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说《局外旁观论》、《新议论略》对洋务思潮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就一些具体内容看,后来的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一直没有超出他们建议涉及的范围,有些反对者后来成了积极的推行者。甚至洋务运动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争辩主要也是围绕建议涉及的具体项目——要不要举办铁路、轮船等等进行的。有识之士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如西方的本末和政制等问题,在洋务运动期间一直没有成为激烈争辩的论题。后者或是被目为异端邪说,“以言贾祸”被顽固派利用权势予以压制;或是被当作海外奇谈而不予理睬。赫德他们的建议显然有一些重大的缺陷。主要是没有提出重大制度改革的意见。如只建议办一些专门学馆,却不敢触及科举制度,以及逐步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揭露了官场的**,却没提议建立现代国家机关。这是由于见识所限,以及策略方面的考虑。他们是西方现代文明培育出来的能吏,而不是能洞察社会变革过程的思想家。尽管如此,也不可否定他们的意见是适时的忠告,相对地说较易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理解,而且更有助于洋务思潮的形成。(未完待续。。)

    ps:高中那会有时梦见上学迟到,醒来发现已经坐在教室里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五百四十章 明确计划

    ( ),!

    尽管一开始就存在着保守顽固势力的巨大阻碍,但乾国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带领下,还是艰难的开始了变革之路。…≦,只是所取得的成果,比起日本来,要差得太远!

    而现在更为不利的是,曾经是洋务派中流砥柱的中枢重臣文博川和地方疆臣之首曾伯函以及锋头最劲的洋务派新锐人物林义哲都已经故去,洋务派实力大损,在应对顽固守旧势力的反扑时,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敬亲王和洋务派中林义哲一系的官员们,会这样的盼望自己归国,为洋务运动带来新的转机。

    而自己要怎样打开局面呢?

    他研究过林义哲的办法,林义哲开局的办法很是巧妙,是将船政和“园工”捆绑在了一起,借园工之名为船政开路,将洋务运动的诸项事务都带进来,以此取得皇太后的支持,使洋务运动得以发展起来。

    时人曾用“风自三海起,雨从清绮来”这句诗来隐喻“园工”,自显凤十年英法联军入侵京师,逼得文宗皇帝避走热河后,大乾的朝局就一直围绕着两件绝大政治而动荡不休。

    其一自然是洋务,自彤郅三年四月敬亲王以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身份,率文博川等一干军机重臣上《筹办夷务折》,明确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新国策后,大乾国上下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而在洋务事业的光环之外,大乾帝国的政局中却始终有另一件不足以外人道。但却能让上自敬亲王、下至李绍泉等一干洋务领袖头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的大政治——园工!!

    显凤十年英法联军入寇。不但逼得圣驾北狩,还将京西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及清绮园、绮春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纵火给焚了。

    大乾朝的历代皇帝每逢酷暑便一定要到京郊的三山五园中避暑听政。所谓“天子家事即国事”——既然如今三山五园都被烧了(其实毁坏程度并非如外界传闻的严重,英法联军撤走后经朝廷派员查看,很多地方都完好无损,严重损毁的地方并不是很多),那重修京郊园林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件重要性几乎不啻于洋务的绝大国政。

    仁曦太后很早便有了修园子的念头,彤郅六年曾首次向军机处咨询重修圆明园的工程和费用情况。她的这一打算随即遭到了以敬亲王领衔,包括御前大臣和全部军机大臣的联名抵制——理由极为简单,就国库里这点家底,修了园工,便办不了洋务,而如果办不了洋务,大乾就有倾覆之危!

    当时经过计算,仅“三海”工程一项,最少也需银200万两!而大乾帝国的国库,当时窘迫得是根本拿不出来的。

    仁曦见到自己的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同时也知道国库没钱,是以没有坚持。这事便不了了之。但事实上,这个念头在她的心里,是一天也没有断过的。

    而林义哲却在这件事上敏锐的抓住了机会,把“园工”和“洋务”这看起来相互矛盾的难题给捆绑在了一起,他先是为给海外侨商回国发展铺路为名,鼓动海外侨商捐资“报效”修园,解决了园工的资金来源问题——“不费国帑一文”,由于修园子花的不是国库的钱,而是海外商人讨好皇室捐的钱,这就堵住了清流言官们的嘴,让他们难以找到反对的理由。

    在资金问题解决后,为了加快园工进度,林义哲又说动内务府引入西洋机械,配合传统技术建造园林建筑,而为了从台湾采办修筑皇家宫室最重要的建筑材料——金丝楠木(台楠),并从海路运往天津,林义哲又在船政项下发展起了运输船队,而为了给运木船护航,防止海盗劫夺,原本由各省协款惨淡经营的船政水师得到了新的资金来源,用来建造新式战舰,结果乾国第一支近代全蒸汽军舰组成的舰队就此建立起来。

    而为了将木料快速从天津运至北京,铁路也跟着办了起来。

    以“园工”促“洋务”,可以说是林义哲的绝妙手笔。

    而借着园工的机会,林义哲也修复了敬亲王和仁曦太后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敬亲王重新获得了仁曦太后的信任,能够放手办事。

    对于敬亲王宜欣和仁曦太后之间昔年的恩恩怨怨,现在林逸青也知道得非常清楚。

    事实上,仁曦对敬亲王的打压,从诛杀海德盛事件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仁曦太后在“辛酉政变”中和敬亲王宜欣结成同盟,一直相处得很好,但随着敬亲王地位的不断升高和名望权力越来越大,他又引起了仁曦太后的不安。于是仁曦太后开始对他进行打击,限制他的权力。彤郅四年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敬亲王,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仁曦太后随即命令查办,七天后就以“目无君上”的理由,免去他议政王和其它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仁曦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议政王职务始终没有恢复。彤郅八年奕忻支持彤郅皇帝,从慈安太后那里请旨杀掉骄横贪婪的仁曦太后亲信太监海德盛,则让仁曦忌恨之余,也知道自己的权力并不稳固。仁泰虽然平时不管事,但有着很高的威望,她和敬亲王一联手,便能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压力。是以在海德盛事件之后,仁曦一直极其注意巩固自己的权力,因而对敬亲王则一直是相当警惕和防备的。而敬亲王一再反对仁曦修园,更加剧了她的这种情绪。

    事实上,仁曦太后自己也知道。全部重修园明园工程浩大。是当时的国力难以承担的。她一心想要修的。仅仅是她当年的“发祥地”——“永庆长春”,以便归政后有个养老安息的地方。这项工程的花费其实算起来并不是太多。林义哲明白,作为洋务运动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敬亲王如果能在这件事上变通一下,弥合同仁曦太后因安德海事件而产生的裂痕,于已于国都有大利,是以他通过设法帮助仁曦太后圆了这个“永庆长春”的梦,取得了这位掌握国政的女主支持。来实现自己心中的强国之梦,当然也由此招来了清流们的忌恨,让林义哲背上了“佞幸”之名。

    现在的朝局,是敬亲王主持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纯亲王主持海军衙门,虽然作为当朝皇帝的实际生父,纯亲王为了儿子,一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