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农场在非洲-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这两年,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受到林全在非洲发财了的刺激,舅妈心中就更加不好过了。

    林家原本是根本不走动的亲戚,在他们眼中是穷亲戚,是拖油瓶,他们根本不屑于来往的,居然在非洲那边发家了,这让舅妈的一颗心更加的嫉妒和不舒服了,只是在不舒服了之后,她就开始琢磨。

    既然林家的那个小子,一个毫无经验的毛头小子可以在非洲站稳脚跟,那他们家的男人为什么不行?

    他们家的男人除了身上的臭毛病多了一点之外,要本事要人脉都是不差的,当年的战友更是不少,这些人当众有很多人都是很有关系很有背景的,如果动用这些人的关系的话,他们在非洲那边未必不能站稳脚跟,而林全可以在非洲发家,他们自然也是可以的。

    “你打听过?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被舅妈这么一说,林全的舅舅也有些动心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现在跳槽离开了,要是万一在外面混不开的话,他现在的这个工作也就没了,虽然说现在的工作不咋地,但是胜在稳定,而且已经积累了十几年了,让他丢掉他是很可惜的。

    而如果真的按照自己婆姨说的那样,去了非洲不仅获得更高的工资,而且这边的工作也会被保留下来,那等于是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了。

    只是还有一点舅舅比较担心,那就是他的年龄。

    他已经四十岁了,人过不惑,自然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进退自如,他是要脸要皮的,没办法像年轻人那样那么吃苦耐劳,而且丝毫不在意上司的训斥和外面人的刁难,年轻人很能受气,比起吃苦的能力,那可是吊打他们这些老家伙,而他们脸皮薄,出去混往往不会受到老板的待见,除非是非常的有能力的人。

    不然的话老板绝对会任用年轻的,可塑性更强而且潜力更大的年轻人的。

    这样一想,舅舅又开始踌躇起来,他这个人的弱点就是有些优柔寡断,很难下定决心去干一件事情,甚至是前脚头脑一热,下定了决心,过了一会之后就又后悔起来,这么多年来他因为这个性格的关系,而错失了不知道多少的机会。

    舅妈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的心思了,对于自己的这个男人,她真的是太了解了,没办法,她只能继续开导了。

    ……

    ……

    北方,冬季度过了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三九四九过后,北方的气温变已经开始缓慢的上升了。

    只是,一场沙尘暴袭来之后,整个北方,从蒙古草原上吹来的黄沙,使得燕山脚下的大部分城市都遭了殃,整个沙尘暴波及的范围甚至是到了河北和山东地区。

    京城的沙尘天气,持续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元代的时候,有气象记录以来,就有黄沙肆虐的记录。

    北方的草原因为过度放牧而退化,草场退化之后,裸露的土地经过北风一吹,很容易就形成黄沙,而内蒙的库布齐沙漠,是距离首都最近的一大沙漠,北风的大部分沙尘天气,都是因为这个沙漠的沙尘被南下的北风带过来的。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这种面积的沙漠在中东基本上不值一提,但是,中东的那些国家数千年来一直都是沙漠,他们的人口密度很低,根本比不了中国,所以库布齐沙漠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却非常大,从张家口一直到天津,整个北方的十几个城市都要受到它的影响,受到影响的人口超过一亿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注意治理这个沙漠了,只是,人类想要战胜大自然,那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建国初期中国一穷二白,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只有人力比较丰富,所以只能用人往里面填了。

    但是这样的效率比较低,这种治理虽然控制了一部分沙漠,使得其不至于进一步的扩大,要知道库布齐沙漠60%都是流动沙漠,想要阻挡其南进,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那些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防沙治沙人,愣是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一步。

    他们的工作是采用草方格设置沙障,再种植灌木,定时灌溉,其后,被固定的流沙表面形成生物土壤结皮,并随时间演替发育。这之后就不再不要太多人工管理,演替就能自然进行。但受沙漠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是水分的限制,能承载的植被数量有限,整个系统只能发育到苔藓结皮间杂灌木草本的状态,离所谓的绿洲比较遥远,但沙丘是被固定了,并且不会再进一步侵蚀其他地区,而这个工作想要达到最终的结果,需要不停的重复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草方格要不断的巩固和加强,还要经常灌溉,使得这些种植在草方格里面的灌木能够存活。

    这里面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草方格的密度很大,所以需要的工作量非常的惊人,而且沙漠地区的工作环境是非常的恶劣的,扬沙、太阳的灼烧,缺水的环境等等,对工人在这里工作简直是一种折磨。

    而且,草方格建立起来之后,里面的灌木灌溉需要的水源也是一个问题。

    不是每一个沙漠下面都有地下水,而且不是每一个沙漠治理的时候都能开采地下水,如果地下水丰富的话那还好说,就像是撒哈拉沙漠,直接取用地下水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是像那些地下水不是很丰富的地区,如果直接取用地下水的话,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如果地下水水位下降了的话,种植的植物需要长时间的灌溉,直到他们的根系长得足够长,接触到地下水位之后,它们才能够拜托对人工灌溉的依赖。

    而这就带来了整个工期的不确定性和延长,工期延长了,人力消耗会更大,水资源消耗也会更大,而沙漠地区的降雨量很少,水分蒸发却很严重,等于是从地下开采的水越多,消耗的水越多,蒸发的水越多,流失的水也越多,地下水位也会更加下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从外地引水过来,库布齐沙漠的北边是黄河,虽然距离黄河大概还有十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这却并不算是很远,因为靠近水源,所以库不齐的治理才会有可能实现!


第四百一十九章 参观

    治沙防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数人默默无闻的在这里奉献了自己大半辈子的青春,但是普天之下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姓名,整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前进,就是因为有万万个这样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他们掌握不了舆论权,没有人给他们歌功颂德,没有一大票记者跟在后面报道花边新闻,也不会随随便便获得是上千万的片酬,就连国家科学技术奖也不过才500万,那还是顶级的荣誉,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获得。

    但是偏偏,这些很少露脸的人,是构筑这个国家的基石,国家如果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了今天的一切。

    “库布齐沙漠的形状比较的特殊,类似于鸡腿的形状,后面的骨头比较的长,走势也基本上是跟黄河差不多的,所以这边的治理稍稍的好一点,这里本来属于河套地区的朔方郡的,在汉代的时候,匈奴人跟汉朝军队在这里争斗了几十年,后来汉军击败了匈奴,夺得了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在这里迁徙人口,进行农耕,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河套地区的水土流失就开始加重了,到唐代的时候,陇右地区的戈壁滩已经非常大了,而水土流失终于扩散到了关中地区,这才使得秦汉时期富饶的关中地区不在适合充当首都,于是唐代以后,西北就彻底的荒凉了!”

    招待林全他们的是一个关中人,年约三十五岁,带着一副眼镜,因为长时间的暴晒在太阳底下,所以他的皮肤被晒得很黑,而且也很粗糙,但是看得出来,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给林全介绍情况的时候,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口气说了很多现在已经渐渐不使用的名词了!

    比如说关中,关中是指的今天陕西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在秦汉时期,这里是秦汉的统治核心区域,唐代也在此建都过,直到五代十国之后,中国的统治中心朝东迁移了,所以关中的地位大为下降,被人提及的次数也减少了不少,北宋的时候,因为甘肃宁夏一带出现了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所以北宋派出了种家在关中北部,延安一带建立了种家军,作为太原和京兆府的屏障,当时的京兆府已经不再是中国中心了。

    这种变化,有其历史原因,比如说五代十国之后,北部的游牧民族的崛起,对关中地区的巨大威胁,尤其是契丹人但是占据了阴山和河套地区的大部,使得汉人失去了养马之地,于是没有地方培养骑兵,没有骑兵自然不可能打得过北方的游牧民族,那样的话如果将首都放在关中,就等于是君子立于围墙,是大家所不取的事情。

    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唐代开始,关中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水土流失之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耕地面积下降,关中作为首都的话,自己的耕地养活不了这里的人,而运输粮食的话运费也不便宜,而且还耗时耗力,所以选择关东的东都自然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了。

    总的说来,库布齐沙漠的情况要比林全预计的要好不少,不过因为西边就是阿拉善沙漠,所以治理好了库不齐也不算是完事,这边还是会受到阿拉善沙漠的影响。

    负责治理库部齐沙漠的是亿利集团,正是他们二十几年的坚持和努力,使得库部齐沙漠的扩张脚步停了下来。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的有效控制,其中4500平方公里的沙漠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地表基本上已经绿化,只需要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进行巩固,相信就可以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