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歌神-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部在上个位面2001年,由寰亚出品,香港女导演张婉婷执导,舒淇、吴彦祖、耿乐主演的摇滚电影,外界评论褒贬不一,但由罗大佑担任音乐总监,使得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品质很高。

电影中大部分的原创音乐都来自子曰乐队。

那时杜星河听到电影中的摇滚歌曲,当真是一惊。

在当时来说,他对国内摇滚的认识,还局限于崔健的凝重硬朗、唐朝的洒脱磅礴,而子曰乐队的音乐,相比之前的摇滚乐,完全就是个异数。

第一次听子曰的音乐,对杜星河来说完全是一种颠覆性的体验,因为子曰的音乐完全破坏了摇滚音乐一直给他的那种或激情飞扬、或沉重辽远的印象,对于这个风格独树一帜的乐队,他只能是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后来仔细品味一番后,他才发现这个乐队的独特魅力,他们平淡古雅的配曲,朴实戏谑的歌词,都让人耳目一新,原来摇滚乐也可以这样做。

他们清新流畅、古朴婉约的编曲,有别于一般摇滚乐队在节奏强度和旋律份量上的煅铸,反而很注重音乐氛围的营造,在平淡无华自如流畅之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却偏又在这朴实中,跳脱出更深层次更具张力的音乐个性,更理性更人文化的音乐偏偏能反馈出音乐本身的敏感情绪化特质,子曰乐队的功底可见一斑。

在种种注重乐手个性的写意、工于音乐激情的创造的风格各异的摇滚乐队之中,子曰工笔白描式的音乐手法,就显得那么的卓尔不群。

子曰的吉他手文霖,是个醉心于布鲁斯的吉他好手,他轻灵缤纷的吉他演奏,加上秋野酩酊浑厚张弛有度的贝司,还有陆勋稳而不悍的鼓和张越大巧若拙的打击乐,就构成了子曰乐队严肃立体、轻快淋漓的人文化摇滚音乐的特色。

后来子曰又增加了一个键盘手周飞,要继续在音乐氛围和整体性上大下工夫,再加上众多民乐乐器的参与,使得他们越来越摆脱掉西方摇滚音乐模式,而在带有鲜明京味文化意味的奇异音乐之路上走得更加深邃遥远。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子曰主唱秋野那现代但并不晦涩,戏谑但并不滑稽,诙谐之中有些微微苦涩,调侃背后有些淡淡悲哀的唱腔和歌词,他讲述的依旧是大家身边的、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我们早已熟悉,但却被我们忽略,我们能够感知,但却刻意要淡忘,秋野凝重地将其轻取过来,而后又复杂地将其淡然发挥,看似飘忽,实则萧瑟。

他的作品中没有绝望,没有批判,有的却是漠然的漫长和快意的永恒,音乐中更大的空间和思索被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听者。

杜星河后来看过子曰的现场演出,子曰的现场是难以形容的,他们对音乐演绎水准的到位和对现场气氛的把握能力,出类拔萃的音乐加上秋野幽默轻快的表演风格,使得现场永远充满着掌声和笑声、欣赏和赞叹。

老崔说过:“现场是摇滚的灵魂。”

子曰对现场音乐的驾驭和完成能力正是一流的。

他们的现场有别于专辑中为了保证效果而透出的几份严谨密集,反而显得更加轻快丰满,一干乐手完美自如的演奏和秋野直白浓郁的吟唱,再加上他不时轻松欢快的讲解说笑,使人无法不被感染而融入其中。

第444章《北…京乐与路》

说起子曰,就不得不说说帮杜星河揭开地下摇滚世界背后面纱的这部《北…京乐与路》。

杜星河曾问过身边玩摇滚的朋友,真实的地下摇滚世界是不是像《北…京乐与路》拍的那样的。

有不少朋友说扯淡,北…京地下的摇滚生活根本就不是那样的,那导演就是个骗子,那部片子也是部大烂片。

但在杜星河看来,《北…京乐与路》却不像身边朋友说的那么烂。

这部片子的导演张婉婷,在上个位面是位比女强人许鞍华更具女性特征的香港导演,曾执导过发哥的《秋天的童话》,《八…两…金》,《宋家皇朝(宋氏三姐妹)》等经典港片。

比较近的由任达华和吴君如主演的《岁月神偷》,是张婉婷参与编剧并监制的作品,《岁月神偷》的导演罗启锐,是张婉婷的丈夫。

为纪念电影百年献上音乐舞剧《电影之歌》正是出自这对夫妇之手。

《北…京乐与路》,也是由这对香港夫妇合作编创的。

《北…京乐与路》和以往张婉婷执导的片子有很大不同,这部影片中,不再有《秋天的童话》中令人心旷神怡的无剪辑效果和行云流水般的运镜,不再有《宋家皇朝》里史诗般的厚重笔触,张婉婷一改往时作品中所流露的女性细腻,告别唯美和精致,毫不犹豫地举起dv,记录青春的沸腾、记录时代的喧嚣。于是《北京乐与路》中的一切都变得粗糙而真实。

灰色天空下的鸽子、楼群,多元混杂的人流车流、三轮车、糖葫芦、华灯和霓虹、路边的剃头摊、风筝老头、秧歌老太、集贸市场、大小胡同,五花八门的符号堆砌之后,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一个清晰而平民化的北…京。

影片以耿乐饰演的男主角平路演唱子曰乐队经典歌曲《磁器》为开篇,逐渐拉开了一个灰色的故事。

杜星河第一次接触子曰的音乐,就是从这首《磁器》开始的。

磁器,也作“瓷器”,在北京方言里是“铁哥们儿,好兄弟”的意思。

瓷器翻译成英文,也正是china的意思。

在这首歌里有一语双关的意思。

特别是这首歌中还有一段独白的口音很像“校长”。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杜星河就生出了一种很不一般的感觉。

这首歌当时一下子就抓住了杜星河,后面男主人公——耿乐饰演的平路,祝酒时说的“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骚货”更是说出了很多豪情万丈的摇滚人的心声。

这片子的故事讲的并不复杂。却很悲情。

男主角“平路”,一个地下摇滚乐队的主唱,他短短的一生。仅仅代表了北…京摇滚的一个很虚幻的侧面,但在影片中却无端地显得很真实。

他十八岁在北…京站跳离了父亲的火车,也从此跳离了父亲对他寄予的希望——火车司机,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乐与路。

他自认为很叛逆,认为所谓摇滚精神就是反叛,所以很暴躁,很没耐性,浑不吝,然而却在一个唱片公司那里受到了空前的羞辱。那个人很轻蔑地对他说:“年轻人,今天我心情好,就免费教教你:能红起来的乐队,都是在外面反叛、里面听话的。”他愤而离去。

这个时候,影片突然响起了鲍家街43号时代的汪峰那首著名的《晚安,北…京》,画面则切换到了颓废的平路和那个酒吧女疯狂地做爱。

跟着,一个人坐在破败的城墙边,从不流泪的他,哭了;

再跟着,他在一个小站邂逅了自己开火车的父亲,上演了类似朱自清先生《背影》那感人的一幕;

跟着,几近崩溃的他在倒在一棵大树下发出了这样的宣泄:

我到这傻b地方来干什么啊我~

我唱着垃圾歌给谁听~

我本来是想好好搞音乐的~

结果给音乐搞了~

……

作为一个追求叛逆摇滚精神的摇滚青年,当时给平路的只有两条路可走: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拉大棚,不被认可;听从包装,在外边叛逆,回到经济公司老实的像条狗,然后唱片大卖,出名。

这就是摇滚乐的悖论,几乎也是艺术的悖论,当你贫困潦倒前途无望时,创造力最旺盛,所谓痛苦是艺术的根源,这时却得不到承认,拼命想挤进主流的殿堂,而你终于被承认,却丧失了最初因为愤怒和叛逆产生的创作动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路最终选择了继续游离。

最后,他也不可避免的死掉了,车祸。

他倒在满地的玉米棒子中,长发飘飘。

伴随着子曰的声音: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他的墓志铭是这样镌刻着的:路也有疲倦的时候。

……

故事悲情残酷,却也不乏很多轻松的桥段和对白。

就像有一段,讲舒淇打伤卖羊肉串的观众,被带到分局,警…察叔叔拿尺子量那道口子:三公分半,差半公分不用去分局。

还有吴彦祖和人民商店老板的对话也颇为轻松,同时让人觉得意味深长。(注:人民商场是街边的一个小杂货铺,以零嘴儿和盗版碟为主)

吴彦祖:“有没有墨西哥跳豆?”

老板:“我这儿有油豆,乌豆,麻辣豆儿,没那零嘴儿”

吴彦祖:“不是零嘴儿,是乐队”

老板:“没这零嘴儿乐队”

吴彦祖:“在香港很红的”

老板:“我跟你说,这红不红可不是自个儿说了算,看见没?我这人民商店有卖他翻版的那叫红,没他翻版的,谁说红也不红,人民当家作主!”

当时老板卖的盗版碟有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谢霆锋的《边走边爱》……这就是摇滚的现实。

杜星河看过不下五遍这部片子,只因为这部片子的配乐着实精彩。

崔健、郑钧、秦勇、秋野、张楚、何勇、戴秦、吴彤、汪峰、张浅潜、子曰、黑豹、唐朝、瘦人、轮回、木马、扭转的机器、夜叉、舌头……这样的一份名单会让所有喜欢摇滚音乐的人们为之而疯狂。

这部电影的光亮,绝不是台前的那些演员,而是这些隐在幕后的摇滚音乐人。

影片以《磁器》开篇后,后面又出现了多首经典的配乐,与影片的光影搭配都堪称完美。

像是子曰乐队的《光的深处》,就是平路在阴暗的房间里,和窗户依稀的阳光交汇中,汗流满身地嘶吼出来的。

里面还收录了唐朝乐队的《国际歌》,豪迈爽朗。杜星河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香港的红墸浅≈泄」鍪屏Φ膙cd里面,在影片中再听一遍,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而当影片第二次出现《光的深处》时,一个失望的父亲和砸场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父亲特写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

改编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则是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