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零秒绝杀-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子豪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是甘国阳疯狂的粉丝,在16岁那年拿下全国高中篮球联赛冠军并夺得最有价值球员后,6子豪得以和甘国阳见面,并得到了这张他亲笔签名的海报。
  “如果爱上了篮球,请把它当成终身的伴侣。”
  甘国阳当时和自己说的话犹在耳畔,这句话也支撑了6子豪走到了现在,并作出了这样艰难的决定。
  或许甘国阳的本意并非如此,可是6子豪已经决定,将自己剩余的生命献给篮球事业。
  他还要将自己未尽的篮球梦想,在儿子6渐身上延续。
  至于6源。
  “小6源?希望他以后多对妈妈好一点,不要给妈妈添麻烦……”


第前言:一些想和你们说的话

  去年十月,突然地结束了《篮球之上帝之鞭》的连载,工作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岗位的调动,到了新的职位上,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作息时间,工作节奏也出现了大变化,需要调整和适应,一时间没有办法再继续小说的写作。
  次要原因在于,当我写到1oo万字的时候,深深地感到nba对我而言,已经失去了通过写作去掘它的魅力。
  看nba已经有将近2o年时间了,1998年第一次看了nba的总决赛,那时候我才小学,知道了乔丹,知道了马龙。在新华书店看到了邮差马龙的大幅海报,看到了迈克尔…乔丹在nba的传奇历程。那时候的nba对我而言充满了神秘,它所彰显出的篮球之美,令人炫目和心醉。
  2oo1年王治郅登6nba,电视上的nba比赛直播越来越多,到了2oo2年姚明以状元的身份加盟火箭,我和无数的中国小球迷一样,成为了火箭和姚明的球迷,直到今天我依旧会偶尔看看火箭的比赛,看看那一抹曾令人牵肠挂肚的红。
  从那时候起,我不仅开始看nba的直播,也想尽各种办法去汲取和nba有关的知识见闻。我还记得应该是初中的一个暑假,我在市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找到了一本泛黄、破旧的nba知识汇编集,我整整翻看了一下午。从那本书里,我知道了维尔特…张伯伦的单场1oo分,知道了凯尔特人的八连冠,知道了拉里…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知道了洛杉矶湖人和凯尔特人的争霸。
  当然,我知道的只是一小部分,那时候网络很不达,所以我不知道张伯伦到底是个白人还是黑人,不知道伯德和拉塞尔到底是不是一个时代,不知道魔术师约翰逊究竟有多高。即便如此,我依然可以厚着脸皮和同学吹牛皮,说伯德和张伯伦一起为凯尔特人拿到八个总冠军,然后看着同学惊讶夸张的表情洋洋自得。
  到了2oo6年,上了高中,开始会使用网络,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nba信息,最早在新浪的nba频道关注篮球新闻,看论坛的球迷们为了姚明、科比、奥尼尔吵得天翻地覆,那时候的球迷应该都记得一个著名的姚明黑id——洛阳花开。总之,那里的氛围令人厌烦,即便是潜水也令人感到无趣和窒息,正好那时候通过下载nba视频现了虎扑,也是现在很多篮球爱好者的大本营。
  那时候的hoopneta的确如同一缕清风,专业,没有站队互喷,只有理性的讨论,热情的分享,和针锋相对的辩驳。印象最深的除了著名的张佳玮张公子,还有一个不太著名的吕布,战斗力无愧自己id大神。其他的一些id我已然记不清楚,不过他们都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犀利的言辞,为普及篮球知识,为篮球爱好者搭建分享的平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也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通过b计划,通过辩论赛,通过精彩的赛后和历史科普贴,了解到越来越多nba曾经的故事,和关于篮球比赛的知识。
  正如每一个人有一天会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虎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它在被建立时所想避免成为的样子,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篮球文化篇章中重要的一页。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运营的成功,更是篮球文化,体育文化能够在中国生根芽,深入人心的一个展现。
  伴随着这个网站的成长,我对篮球的认识,对nba历史的了解度一起在成长。譬如nba从195o年开始历届总冠军、总决赛对手、比分、fmvp,甚至比赛的大致过程,逸闻,我几乎都信手拈来,不需要查阅任何资料。1996年评选的五十大巨星,著名的nba教头,每一只强队的角色球员,他们的经历,特点,甚至部分人的数据我都烂熟于胸。了解这些并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也从未去刻意记忆,实在是看了太多,接触的太多,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正因为如此,我2o13年开始写《篮球之黄金时代》,开始的名字叫《阿甘篮球小传》,从名字能看得出来,篮球小传,我并未想写的很长,只想写一个类似阿甘正传的篮球故事。所以小说的开篇阶段显得戏剧性太强,为了遇到名人太过于牵强附会。不过在这里我有信心说一句,小说前半段出现的每一个和篮球无关的人物,他们在历史同时期的经历都有据可查,地点大差不差,包括很多人认为出现的莫名其妙的吴彦祖、王祖贤、迈克尔…杰克逊。所以,明明只是一本穿越小说,我却硬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考据党,以至于为了完善细节和故事,小说越写越长,细节越写越多,最后竟写到了18o万字,并且故事远没有结束。
  当我开始写这本小说时,对nba我已经知道的够多了,当我写完它时,我感觉我知道的还远远不够。因为小说并不全由比赛构成,它更是在描摹一个球员的人生和一个体育联盟的展历程,于是我开始关注球员的生活,教练的性格,流传的奇闻异事,以及整个8o年代nba的生态,甚至整个8o年代美国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在这里我依旧可以有信心的说一句,小说中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乃至每一部电影、每一歌,在年代、背景上几乎都没有问题。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夸耀我的小说,或炫耀我的认真,相反,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作者,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保证小说背景的真实可信,更多是为了烘托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为小说的情节服务,而不该为了真实而真实,将一副连环画描成了清明上河图。当然,这也和小说的题材限制有密切的关系,写篮球小说,尤其是nba类的篮球小说,深入了解nba的历史和球星人物是必备的条件,这是写好一本nba小说的基本功,可这也限制了作者更大的挥。或许有人可以做到天马行空凭借自己的想象随意涂抹,也会有读者喜爱这些依托nba背景来释放热情满足幻想的作品,可是对我这样资深的nba球迷,以及一些资深篮球爱好者来说,的确很难做到。
  所以,当我开始写《篮球之上帝之鞭》的时候,我买了将近8本资料书作为写作的支撑,加上写黄金时代和白银帝国时买的,算上电子版(付费的),盗版,该是有接近2o本书。不仅有nba的,同样有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传记和描绘中国篮球展史的书籍。而关于nba的书籍中,又有一半是全英文,包括德雷克斯勒自传,凯尔特人1oo位名人,2oo8年凯尔特人夺冠记叙,拉里…伯德自传等等。至于那些没法买到书的内容,则会上网搜索大量的英文资料,包括论文,百科,视频,篮球组织的官网等等。可以说写了三本nba小说,钱没有拿多少,翻墙能力却得到很大提高。
  很多时候我不仅仅在写小说,我更是在看故事,看nba的展史,看奥尔巴赫与斯特恩的斗争史,看每一只nba球队出现、成长、崛起又衰落的历程,看每一个nba城市因为篮球而产生的文化变迁,看那些nba球员不一样的人生历程。必须承认,nba是一部精彩的史诗,从泛黄的老照片到高科技的宣传片,从短裤衩高筒袜到连体散热球衣,从8到3o,从万到亿,从1946到2o17,这是一段因为八块牛皮缝制成一个球而引出的精彩历史。他的确只是一场游戏,但又远不止是一场游戏。篮球在nba这里被赋予了太多太多,人生,奋斗,成功,失败,生存,毁灭,仇恨、宽容、卑劣、伟大,乃至战争、政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nba漫长的历史相册中找到影子,它甚至比我们的共和国经历了更悠长的岁月。
  慢慢地,我开始关注nba更加宏观的方面,不只是再关心一个球队一个赛季的得失,而是很多球队,很多年的经营策略,球队的文化,球队的传承,以及整个nba风格的演变,nba的历史已经长到足够做任何分析。比如很多人在2o13开始关注喜爱马刺,的确,这只球队的历程打碎了很多nba的金科玉律,过去很多关于篮球的固有观念在改变,一些可笑的经验性论断开始被证伪,我对于篮球,对nba的认识开始更加深刻。在写上帝之鞭的过程中我更是深入了解了cba交易规则,了解了战术展的历程,了解了那些明于各个大学的战术体系,并试图去触及篮球运动战术的本质。
  就这样,终于有一天,当我继续书写着我编织的nba幻想时,我感觉到我在nba浩繁的故纸堆中丢失了一样东西,丢失了一样最初吸引我爱上篮球的东西。渐渐地,我很少再看nba的比赛,即便偶尔看一场,往往只看第四节,或者只看重要的季后赛、总决赛,更多时候干脆看看文字直播。许多新球迷为自己的偶像欢呼,为那些当红的篮球明星们打出的精彩表现而震撼。我同样会被震撼,只是震撼之余我脑子里会想,其实过去有人也打出过这样的表现,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或者大家已经忘记了,毕竟nba是一个健忘的联盟。
  我丢失了什么?
  我想起来放在我汽车后备箱里的那个篮球,买了它以后我曾想着每周可以开着车到学校里打一打球,却想不起来,这个球已经孤零零地放在后备箱里到底多久。
  我想,我丢失了篮球带给我的快乐,这篮球最初吸引我的东西。
  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