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成顾毓铮就很好理解,到了后世,饰品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只高不低,就是最简单的红薯做成红薯干都能提上几倍收入,要不然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提倡产品深加工?
  一天都不到,30个头花,利润最少也有3元钱,自己一个月工资才40呢,如果多做一些,多找几个摊子一起卖……那么……
  要不人都说“虎父无犬子”呢,反过来,这“有其女必有其母”啊,顾毓铮的脑子好使,耿霜泠的脑子也不笨啊。
  这时候的她还没被婆家的糟心事给弄得萎靡不振,对生活还是很有追求的。
  如果可以,单位的班照上,私底下再搞一份兼职,那家里的经济情况就完全大变样了啊。
  那是不是可以多做点……
  设计图在笔记本上还记了一大堆呢,现在也用不太着,光是那众多的蝴蝶结造型就能暂时满足市场了。
  算下材料,黑皮筋和黑发夹去百货公司买上几盒,布头嘛,暂时先去裁缝店里收,先把这第一批货赶出来再说。
  对了,还不能忘了表舅家,闺女说是表舅同意的,这自己还是要亲自去问问比较保险。
  这事情一件件算下来,要做的还真不少。
  顾毓铮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原来这才是妈妈的真面目啊,自己还想着怎样既不暴露自己又能说服妈妈答应自己擅自给谈下的生意呢,结果完全不用多费口舌,耿霜泠自己就先想到前面去了。
  果然,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有些人只要被点拨那么一下,就是一个改变的契机。
  第二天还要上班,这天早上起得格外的早,耿霜泠带着女儿先去了秦振国家里,匆匆交谈一番得到确认的消息才终于定下心去了单位。
  下午下班后,她推着借来的自行车往城关区内的裁缝店而去。
  城关镇内两家专做缝补活的摊子就不用去了,能真正裁剪缝衣的也就两家,现在天日也长了,动作快一点,今天应该能把这两家都跑完。
  作者有话要说:  顾毓铮:累死我了,总算把事情都移交给老妈了。
  作者:谁让你还是个小豆丁,我想个符合逻辑的项目有多难……

☆、第13章 扩大规模

  第一家裁缝店的拜访很顺利,耿霜泠以3毛一斤的价格将店里的碎布存货几乎搬空。
  没想到在第二家店里遇上了麻烦。
  裁缝店主王桂香是个心思活络的年轻女人,四年前从乡下嫁到城里,因为找不到工作就东拼西凑找门路买了台缝纫机,在家里开起了裁缝店。
  也不需要什么门面房,就在家门口挂了个“裁缝店”的硬纸牌子就算开张了。
  她的手艺算不上精湛,好在之前大家穿的衣服差不多,要求也不高,多做几次后,那几个款式也就熟练了,这几年下来生意一直比较稳定。
  去年初开始,人们穿的衣服忽然就多了很多变化,不少人来店里询问新款的服装。
  什么上海的,广州的,她一个没出过于水市的乡下女人一下子手忙脚乱起来,还没等她多学会几款新衣服的剪裁,大街上又有了新的衣服摊子。
  这两年物资逐渐充足,做新衣服的人多了,但因为受到成衣生意的冲击,买布去店里裁衣的人却是反倒越来越少,即使少的不多,敏锐的她还是从中嗅到了危机,必须想办法,找点新的进项。
  当耿霜泠上门来表示想要收购店里的库存碎布头的时候,王桂香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
  “我这里布头倒是不少,平时缝缝补补的也要用一些,你买这么多,拿去是做什么用的呀?”她翻捡着墙角的布头,装作随意地探听消息。
  “这点大的料子也就做点边角小东西。”耿霜泠也随口回答。
  小东西?王桂香抬头正好看到跟在后面的顾毓铮,头上戴的头花可不正是昨天就听人在说的“很好看的头花,卖得可快了,好容易抢到一朵呢。”
  当时她就在琢磨了,这东西用自己店里的碎布头也能做呢,是不是也做几个来卖卖看,这么一想,碎布头她就有点不太想卖了。
  看到王桂香神色有变,耿霜泠就知道对方在动心思了,不过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头花又不是能藏得住的东西,对方真要不愿意卖也就算了,总归不过是十几斤的碎布头,重新找路子就是了。
  顾毓铮看着母亲那一副可有可无的淡定样子,有些无奈,这可不是十几斤碎布头的事,看来还是要自己上。
  装出好奇的样子发问:“阿姨,这些布头你还卖吗?还是留着也想做东西来卖?能给我看看你做的东西什么样吗?好不好卖?哦,不对,我应该猜错了,你店里的布头好像也不是很多,要是真做东西卖,哪里够用哦。”
  一连串的问话敲醒了正在犹豫的王桂香。
  在场的两个女人都不是笨的,小孩子或许是随口一问,大人们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王桂香想到,如果自己学着做,就像那些新款式的衣服一样,能不能做好看了另说,自己店里的客人里,小姑娘可不多,想要赚钱就只能自己出去摆摊子,可店还要人守着呢。再一个,店里这点库存做完以后,怎么找布料也是个问题。
  既然这样,那就换个方式。
  短短一分钟,王桂香心念电转间就有了主意。
  “大妹子,我知道你买这些东西肯定是要做什么来卖的,我也不是想和你抢生意,大家都是讨口饭吃,你看我当裁缝也有些年头了,手艺算凑合,我跟着你一起做怎么样?”
  这倒是个新想法,耿霜泠一开始只想着利用点空余时间做出来后放到小摊子上寄卖,算是小打小闹,如果与人合作,那么情况就都不一样了。
  “你想怎么个做法?”
  “看你也是爽快人,我就直说了,我这就有个缝纫机和我这一身手艺,其他打样版、卖货和卖材料的事就靠你了。工钱嘛,你看着给。”
  耿霜泠比起一直在家做裁缝的王桂香确实是多了几分见识,这次也不用女儿暗示,马上想好了。
  她当机立断地先答应下来,至于是不是真能成,可以回家慢慢再想嘛。
  “我这都是小生意,赚的也少,你要一起做也可以,到时候,我出料子和花样子,你就照着做,做完了我再去找人卖,每做成一个给你2分钱,你看怎么样?”
  “成!”王桂香一口答应。
  啥也不用操心,一天随便都能做上百来个,2元的进项够多了。
  她心里也有一本帐,2毛钱的东西,别看材料本身好像不值钱,这中间除去卖货人的收入,剩下跑采购的、跑销路的、搞设计的、甚至是搬运上各个环节都要算进去,2分钱可就不少了,就这个价,估计还是看在她自带缝纫机的份上给的。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如果只是耿霜泠的单人作坊,那2分钱确实不太好看,现在是打算扩大规模,东西做多了势必要送到城关镇以外的地方卖,那就肯定还要请人的,中间哪个不是钱?
  这里面的道道,她还要回去仔细想想。
  谈好了初步的合作计划,那店里的碎布料也就先放着了,天色也不早了,两人约好第二天下午再继续商谈具体细节。
  晚上回家,她伺候着闺女吃完饭,就开始干活,答应老阿姨的货必须先赶出来。
  配色、选款、剪裁、缝纫,一道道工序下来速度不快也不慢,刚缝完一个,把缝纫机上的线头剪断,眼一瞟,旁边又推来一小堆剪裁好的布料,她抬头一看,哈,自家闺女真是人小鬼大。
  原来是顾毓铮趁母亲缝纫的时候,先一步把合适的布料挑出来,按着耿霜泠的图纸给剪裁好,轻轻地推到母亲手边。
  耿霜泠一检查,别看女儿年纪小,这做的还真是有模有样,有了女儿的帮助,自己只需要不停踩缝纫机就行了,速度快了不是一点半点。
  能不快吗?流水线作业的优势就在于此啊。
  我家闺女棒棒哒!
  没多久,活就干完了,耿霜泠收拾东西接着琢磨合作的事。
  转天一大早,耿霜泠把做好的30个头花给老阿姨送去,因为是周日,学校里是没人的,老阿姨就把摊子摆在了自家门口,离得也不远,就在学校边上。
  这次也不说什么寄卖了,老阿姨直接以1毛6分的价格结清,还一个劲表示下次要再多拿点。
  4块8毛钱到手,耿霜泠的心就更踏实了。
  摊主的态度积极,就说明东西确实受欢迎,既然这里受欢迎,那其他地方就也不会太差,这扩大规模的事就不是瞎想。
  她马不停蹄地又回了娘家征求意见。
  还正巧,到的时候家里人几乎都在,耿外婆、耿大舅、三舅、五舅和小舅还有从棋盘上被叫回来的耿外公一起去里屋开小会,顾毓铮作为随身的小尾巴也悄悄在角落占了个小板凳旁听。
  耿霜泠把事情一说,当然为了不让女儿挨训省略了顾毓铮在其中的作用,然后就眼巴巴的看着哥哥们,等着他们的意见。
  还别说,这表情和小毓铮的如出一辙。
  屋里先是静默了半分钟,之后耿大舅第一个发言,表示自己不打算发表意见。
  总觉得这事没什么不对,但又说不上来会不会有不好的后果。经历的事情多了,更多是从政治上考虑,谁知道什么时候又变天呢?可要真是个好事,也不能阻了妹妹的路。
  三舅在银行工作,是当时少有的懂经济的人才,他给出支持的态度:“小妹这事,我觉得没问题,目前国家政策是鼓励个体工商业的,就算是雇人,只要雇佣的人员不超过八个就不算剥削。”
  五舅是普通工人,性格实在,关注点又不一样:“国家政策同意那就没问题,不过小妹,你那东西真那么好卖?别到时候做了一堆卖不出去啊。”
  “应该不会。”三舅解释,“摊主的感受是最直观的,现在老百姓在衣服饰品这一块和以前可不一样了,没见有些人天天啃着馒头过日子也要拿一个多月的工资去买衣服嘛?那是真舍得。”
  顿了顿,三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