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就是太平洋-第9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美日的房价也是差不多的,再加上全球食物最初成本相近,全球成本差不多。
  但油费国内比国外高出一大截,过桥、过路,有些地方甚至过隧道都要再收费,国内许多东西的物价就比发达国家还高。
  而法定工资水准,单位时间大概是发达国家八分之一,所以收入也更少。
  那为什么各个公司不多开一些工资呢?其实公司本身也是商品的消费者,大公司各种采购、建设也是得依托厂房价格的,消费水准也在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之上,本身就开不出太多的工资。
  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全在土地、厂房、商品房、住宅、公路、油价,总共六个方面。
  唐海以前是著名香蕉人,就是他说美国鲤鱼是完全达到了欧美食用级标准,反倒是国内水污染极其严重。
  就这样被骂了。
  不过唐海在和人联名曝光了一些事后,《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立刻出台,接着是市、县标准出现,环保局权力倍增……
  再接着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国家开放环保市场。
  一系列下来看似未卜先知,又或者是走得够多,实际上他是看了中央公开文件才说的话。
  包括这一次和罗女士说房价要撑不住了,也并不是因为某些地区数月内销量、均价连跌,更不是《全国50所鬼城排行》之类的东西出现,而是很基础的《人民日报》,他已经追踪看了数年,全国房贷大爆发,一年涨了过去10年的量,明显有人在做空……
  人民日报最新放话,有人表示“住房是用来给人住的”。
  这只是一句话,但肯定是某个大人物的态度了。
  最终能不能再炒起来,其实还是要看居民购买力。
  欧洲是没有超级大城市的,美国严格来说也没有,中国模式的一省之力打造省会,然后一省精英买了房,炒起来后卖给第二批,拉高了房价再来,这种事在其余所有国家都是做不到的。包括德国那么发达,也只有4个城市人口过百万。
  慢慢的在做空、博傻之后,就是莫斯科、东京、美国之后,全球第四个房产大雪崩,就和堵不如疏的道理一样,堆得越高的堤坝决堤越可怕。
  当然也有人认为永远跌不下来……
  一个地区人均收入需要30到70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住宅,房价不跌,人口就会老龄化加速,最终甚至出现年龄断层。
  房价和人口二选一,这是很容易的一道选择题。
  包括现在干部年龄断层、基层人员年龄断层、务农人员年龄断层、建筑工人年龄断层、高校教师年龄断层、渔业赶海人年龄断层甚至富豪都出现年龄断层……
  其实就是房子压制了人口再生!计划生育都是放屁,只要让人们买不起房结不了婚,生了没户口读不了书,人口最终肯定会减少……
  连唐海都反应了过来了为什么,领导不可能反应不过来!
  唐海现在什么都不看,就看人民日报,包括人民日报天天拿他的滚滚来吸粉他都没说话……
  不止是唐海盯着等楼市泡沫破裂去捡便宜,盯着的人太多了。
  唐海的话,很可能促进泡沫加速破裂……
  现在国内很多大市场没能形成,就是人民币流动不起来,都在填房贷。
  勉强刚需的也是买来住的,肯定考虑到了这一天,炒房来做投资的,也该想过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亚洲级发达国家的首都,如韩国首尔(没列入但能达到发达标准)、日本东京(超越当初的发达标准),用人均标准,大概工作1年能买5到8个平米。
  欧美发达国家美国,只算人均来买,就买大城市普通豪宅,不买中心区,加州大概1年是12个平米。能达到人均的就算是高收入。
  欧洲超级福利级国家和地区,爱尔兰、瑞士、葡萄牙,达到人均收入一般一年就是15到20平。
  中国,拿首都级别的两都来举例,人均不吃不喝一年可以买2到4平。
  将来的8大超级城市区域,帝都、魔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山城、成都,福利打韩国还是可以的,韩国住房是稍稍便宜,但饮食成本太高。
  到打日本东京圈难度就大了。
  到时候不是收入不够,而是房价和房价的增殖价格,把人们的收入给吸血了。
  要想减缓压力,就必须解除房贷大山。
  甚至于唐海认为这是必经之路,城建、基建、道路,都是增加基础设施和国家财政的方式,而房产泡沫则相当于再来一次杀富济贫以及藏富于民。
  房价泡沫一破,首先是GDP会下降,人们开始不用背着压力打多份工了,一部分人会开始存钱,但房价那部分钱最终肯定有大部分转向医疗、教育、服装、饮食、旅游……等等方面。
  泡沫不破裂,工资涨1千,房价涨1万,物价跟着涨,这是逼人移民和帮国外打开中国海关、市场,不可能持久的。
  小康不小康唐海从不认为是看收入,也不是看GDP,而是看生活得轻松不轻松。
  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是否可以不把爱疯当名牌,不觉得宝马是什么不敢碰的豪车,不觉得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把金枪鱼列为学校免费午餐有什么了不起……
  不是赚的钱不够,而是房地产在吸血。
  唐海看似在提醒罗女士,自己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强势杀回,实际上则是给吃了地产福利的同行们打招呼……
  你们有贷款和不良资产吗?
  房价福利吃了多少?还扛得住吗?
  老李、老王、老柳、老麦、老沃都逃了,你们怕不怕?
  到这时候了找得到接盘侠吗?
  山城几乎是房产压力最小的大城市,市长都决定取缔1500家房地产公司,其余带泡沫的地方一堆高利贷建楼能活得了?
  唐海是以阳谋出击,顺势而行,毕竟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猜中了大势他当然可以强杀回去。
  猜不中这一局就是他输,可能会失去某个定鼎天下的机会。
  这盘棋可能一下就是十年,结果谁也不知道……
  但唐海既然说了,ZD和TW之流就不可能不重视……
  重视了,就是心理战的开始……
  ……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新生力量
  征达集团和同维集团肯定很快就明白了唐海的意图,不管他们接下来会是什么动作,那都由不得他们了。
  唐海的出击是渔业餐饮,但本质却不是看国内餐饮的强弱,而是看国内房价的高低再决定出手不出手,这也是一个奇葩的原因了……
  但事实就是这样。
  国内买了店面来做餐饮的,哪怕做的菜难吃得吓人,不管什么风险他们都扛得住。反倒是租店来做的,不管是水准高超,还是物美价廉,又或者是有什么神奇的经营理念,靠美女老板娘吸引顾客等等,都没什么大意义。
  这可以普及到几乎每一个行业。
  美国这边当然也不是没什么严重拖后腿的弊端,比如美国第三产业GDP一般都接近80%,其中医疗居然是大头……
  什么是第三产业呢,不停的拔牙算,股票不停左右倒腾的也算,各种不停的打官司也算,或者是各项体育撑起来的NBA之类的也算。差不多就是由法律大军和会计师军团,哦,还有科研大军等等组成的GDP大军。
  要是不经常惹到官司的,不热爱点什么体育运动的,身体很棒不知道生病是什么的,没兴趣买高尖端科技产品的,倒是可以过得超级轻松。
  这些严格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而中国不需要买房的各大一二线城市本地人,其实也轻松,但城镇化是这些年才说的,所以大家就都不轻松了,都是被房子给拖累。
  毕业季,应该过了三个月了,上一届的大丽菊厨师培训学生毕业,应该也有三个月了……
  美国有一个名校薪资排行榜,就是各大名校一出校门,大伙薪水来个平均,卡内基梅隆的计算机学院继续蝉联榜首,今年已经突破了10万美金一年,吊打了全球……
  华大UW是大丽菊定向合作学校,今年到了3万5年薪,不知道有没有挤进前250位,但大家都是很满足的了……
  一般看一个地区的人好不好混,人均那是不能拿来做标准的,新出校园的年轻人能达到人均的75%,那叫做出类拔萃了,如果有望在10年内升到人均的2倍,许多人就不挑了。
  但要看他过得好不好,还得看他是不是本地人。在国内地区就是划分人们阶级的方式,所以各种地域黑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美国则是有职业黑、学校黑等等,从什么学校出来,是干什么的,基本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几十年后的情况。
  在美国中餐厨师是稀缺技术工种,大丽菊里有个和新东方合作的培训中心,唐海已经很少去了,但却有不少中餐界的高手来镀金,都是小有名气的那种,所以大丽菊在餐饮上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而美国也不是几十年前的那种情况了……
  几十年前,在美国只要是能呼吸的活人,资本家们就恨不得拉他们去工作。
  而今机械化渐渐取代了人力,世界经济下行,虽说生产力提升,很多人饿不死,但也就是饿不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丽菊的厨师学校在招生方面,就可以提高门槛,再出师后也只有顶尖的人才,才可以直接进入大丽菊的餐饮集团。
  法国餐饮界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有着一群可以装比的底层,明明是一些爱装的人碰都不碰的低级餐馆,打中国国内那些单人200人民币一顿的,厨力可以打得对方生活不能自理,而国内200一位的算是小资情调……
  金字塔慢慢的堆积,底层越厚实,顶层位置就越高不可测。
  三大菜系里,土耳其就算了,法菜其实在两年前早已经被三大菜系之外的日料击败,哪怕是米其林评三星,也是日本最多……
  而中餐呢?
  唐海疯狂的宣传中餐,搞厨师大赛,终于,中国大陆迎来了米其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