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大师-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听到的是什么,就叫它什么”。
  黄得文给它起的名字,叫“时间的尽头”,而陆然看到的故事,正是黄得文心中的故事。
  在这首曲子里,旁观者听出的是一丝忧伤,和对死亡的思考。
  而投入其中的人,和弹奏者一样心情忧郁的人,从旋律里听出的是一份感同身受的伤感,彷徨,然后是更深一层的忧郁,最后是对死亡,对时间的尽头的向往……
  陆然忽然间明白了什么。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演奏前,黄得文坚持声称陆然不是他的听众,陆然不需要他的帮助。
  因为,陆然不是那种投入其中的听众,他并不急于想要寻求生命的解脱,他没有真正的困惑,黄得文也不需要用音乐来作回答。


第二百六十四章 没有证据
  对于黄得文而言,他的音乐,只是演奏给他认为,有需要的人。
  需要寻求内心平静,需要寻求生活的解脱,需要寻求生命答案的人。
  而在陆然之前,听过这首曲子的人,黄得文的钢琴教师和程芳,想必都属于这种投入其中的听众。
  可以想象,他们在曲子的前半部分,听到了那震动人心的惨淡和悲痛之后,心里的焦虑和绝望,情绪上得到了强烈的共鸣。
  而到了曲子的后半部分,旋律忽然放空,空灵的按键,仿佛这首曲子已经停止,又好似仍旧继续,世界变得平静而安宁。
  所有的悲痛化作了心中对于宁静的渴望,渴望一切就此停止,安详而温暖,不再醒来。
  陆然几乎可以想象,当程芳在听完这首曲子时,她仍旧闭着眼睛,或许,她也见到了她的母亲。
  或许,这首曲子,在她的心中,至今仍未结束。
  死亡,成为了黄得文心中的答案,也成为了他提供给听众的一个答案。
  死亡,在黄得文的眼里,不是可怕、黑暗、和逃避的话题。
  相反,在他的曲子里,有了另外一种辩证的认识。
  比起生的苦痛黑暗,死,或许才是光明的归宿。
  在时间的尽头,时间是静止的,而我们终于可以在自己最眷恋的地方,安稳地睡去。
  黄得文为他心中的安宁,勾勒出了一幅祥和美好的画面。
  为他的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选择。
  在陆然看来,毋庸置疑地,他也为听众提供了一种危险。
  他的音乐,他的想法和感受,或许是让人迷醉的,但也是绝对危险的。
  抛开这首曲子的艺术价值不谈,单单是它能调动人的负面情绪和与之共鸣的强大能力,就已经很危险。
  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在绝境中,苦痛挣扎,呼救无门的人,这首曲子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一剂吗啡,一个催眠。
  彻底清醒过来了的陆然,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先前的那两个人,听了黄得文的钢琴曲以后,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自杀的举动。
  事实上,并不是黄得文的曲子,有多么可怕的魔力,也并不是所有人在听了这首曲子以后,就一定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而是听到这首曲子的人,潜意识里,本来就有结束生命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或许从未对任何人透露过,甚至自己也未曾觉察。
  但是,在和黄得文一番交谈之后,再加上他弹奏的极富煽动力的钢琴曲。
  心里那个想要安宁、想要结束现实生活的渴望,就被激活了。
  人的某个想法一旦被激活了,就很难消散。
  只要他们在生活中,再次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境,这个想法,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这个选择,一直在他们的身边,就像一把放在口袋里的手枪,如此的便捷。只要他们摸摸口袋,就会提醒自己,他还有最后一种选择。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程芳在来到了黄得文的家里,听过了那首曲子之后,并没有马上开枪自杀。
  这首曲子,只是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而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她的坚强和脆弱,仍然在对抗和打架。
  直到那次出警的任务过后,她的精神再一次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才最后触发了她绝望的举动。
  另一位,黄得文的钢琴老师,具体是什么情况,陆然不清楚,但是很有可能,也有相似的处境和心境。
  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黄得文的音乐之所以能成为杀人音乐的道理,和催眠,有着相似的原理,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被催眠,也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听过了他的音乐之后,都会有自杀的念头。
  这和被催眠者本身的特征有关。
  比如,被催眠者是否是一个受暗示性较强的人;被催眠者原本的心境如何;被催眠者的潜意识里,是否有过这个倾向?这些,都和这个人最后是否会被成功地催眠,从而做出某个行为有关。
  陆然相信,即便是广为流传的世界禁曲——那些传说中,听了就会让人产生死亡欲念的可怕旋律,比如已经失传的《黑色星期五》,也是相似的原理。
  每一首曲子,只能对于特定的人群,甚至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人群,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果。
  只是有一些曲子的感染力强烈一些,能够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而一些曲子的感染力则稍微弱一些。
  黄得文的钢琴曲可以算得上是极富感染力的,旋律跌宕而动人,绝望而凄美。
  即便陆然对于钢琴曲不是很有研究,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黄得文指尖的功力和作曲上的过人天赋,使得哪怕是像陆然这样一个内心阳光的人,在听到这首乐曲时,也有过一些迷失和沉痛的片刻。
  不过,脱下了杀人音乐的这层可怕外衣,陆然心里更加镇定了。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所有警官都锁定了黄得文和自杀事件有关时,他总是淡定否认。
  他甚至在上一次的审问中,大胆地对峙吴敏。
  因为,在黄得文的心里,他丝毫不认为是自己的音乐,导致了对方的自杀举动,而真正让他们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伤痛,是他们的生活本身。
  大概,在黄得文演奏乐曲之前,都会先和他们聊天,在确定了他们是真正需要自己音乐来拯救的对象,才会对着他们演奏出来。
  在黄得文看来,他不是在害他们,而是在他们糟糕的人生里,给予他们一种帮助,一种安慰。
  或许,在第一次他的老师自杀的时候,他也没想到,会产生这种后果。
  所以,黄得文可以理直气壮地直视警察的眼睛,直视陆然,直视每一个人,他或许还在心里暗暗指责:“是你们这些活着的人,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惨痛,而不是死亡。”
  是的,黄得文可以理直气壮。因为,陆然即便听完了整曲,想明白了个中道理,他也依然只能无奈地空手而归。
  沙发下面的那支录音笔,不能作为证据。
  他,没有证据。


第二百六十五章 培训课
  单纯的录音,是不能作为“黄得文的钢琴曲对程芳的自杀起到了直接作用”的证据的,也不可能作为黄得文量刑的依据。
  因为在法律上,这方面的案例几乎没有先例,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更重要的问题是,在技术上,国内尚没有一个专业的鉴定技术,能够明确的认定,音乐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多少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对听众产生了死亡意念的支配。
  还有就是,演奏者究竟是否出于故意,在明知自己的音乐有此种杀伤力的前提下,仍然对目标对象进行了演奏。
  以上种种,都不像是一把刀或一颗子弹那样,能够被清晰明确地作出认定。
  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太过隐晦,现在的科技和法律还没有能力对此作出规定。
  也是因为这个情况太过特殊了。
  事到如今,就连陆然也不能完全地分辨出,个中的原因成分,各占多少。
  黄得文也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的音乐,是在谋杀他们。
  他对死亡的理解就和常人不同。
  但是,这并不代表,陆然认为这首曲子可以任其传播,没有危害。
  很显然,黄得文的问题是,他把死亡美化了。
  “陆先生?”
  刚才陆然所有的思考,都是在黄得文的琴声停止之后的三分钟内想到的。
  他不经意地发了一会儿呆。
  就在第三分钟的时候,黄得文叫唤了他。
  “哦,你的音乐,非常好,我很喜欢。”陆然还没有想到方法可以解决黄得文的问题,如果当面指责他这是害人不浅的东西,或者否定他的音乐,他只会觉得陆然不懂他。
  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更何况,黄得文还是个孩子,处理不好,陆然很容易就会失去刚刚和他建立起来的亲近和信任。
  这个时候,陆然的电话响了。
  他把手机拿起来一看,是许浩的电话。
  陆然接通,向黄得文示意了一个抱歉的微笑,许浩的声音从听筒里传了过来:“陆医生,我们看到你的神情有些异常,你还好吗?”
  “嗯,好,我快回去了。”陆然没有直接回答许浩的问题,不过,许浩能够明白。
  “好,东西在第二个沙发垫下面。”
  确认了陆然没事,快出来了之后,许浩就打消了再次闯入黄得文家的打算。
  陆然很快地,伸手从他临近的沙发垫下取出了录音笔,随手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同时挂断了电话。
  “陆先生说,想要对我的音乐进行研究,那你听出了什么吗?”黄得文问。
  “你的音乐很动人,我想,他们对你这首曲子的评价,不完全地公平。”陆然斟酌着用词。
  黄得文看着陆然的眼神更为亲近了一些,“你是这样认为的?”
  “嗯,更多的,我想,我还需要再思考一番。总之,今天很荣幸能够聆听到你的演奏。”
  一番夸奖后,陆然和黄得文做了告别,并且答应他,会在自己写出研究纪录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