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烟尽处-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嗽敢獠辉敢饨邮苷庵直嗯牛倒适碌娜瞬换峥悸牵凑约翰皇堑谝桓稣饷唇驳娜耍幢闳朐屏救颂搅耍参薹ㄗ肪浚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既然故事里边有了英雄,英雄的身边就得有绿叶作为陪衬和点缀,正如杨家将无论哪一代男主角,身边肯定要有一个姓孟的和一个姓焦的追随,岳元帅每次领兵出征,身边也一定少不了牛皋和张宪,轮到入云龙,身边则是黑脸悍匪周强和白面书生张玄策,前者被讲故事的人毫不犹豫描绘成了孟良、牛皋的同类,经常闯祸但对主角忠心耿耿的福将,后一个,则被说故事的人加工成了陆文龙、罗成和诸葛亮的综合体,非但武艺高强,并且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果决个姓,风头直追主角之后,远远地将其他配角或反派角色甩了开去,
    至于传说中的大反派,第一个当然非小王爷白音莫属,在说故事者的口中,他不但是垂涎斯琴的美色,试图强迫对方嫁给他,并且勾结了曰本鬼子,白俄马贼,黄胡子匪帮,对整个乌旗叶特右旗虎视眈眈,甚至连斯琴的父亲的死因,也被编排到了白音头上,是他这个外甥借着给舅父祝寿之机,在饭菜里下了一种从曰本人手里高价买回來的毒药,无色无味,且发作时间缓慢,右旗老王爷毫无防备,在寿宴过了一个月之后暴病身亡,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银幕上流行红色经典,这个传说又被进一步加工整理成了四十集连续剧,随着有线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且大受欢迎,只是在故事中,已经完全找不到赵天龙、周黑子、张松龄三人的影子,甚至连里边的大反派,小王爷白音,也与其本人的真实人生经历相差了足足十万八千余里,这个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张松龄本人第一眼看到电视里头的张玄策之后,压根儿都洠б馐兜酱巳耸且宰约何侗荆钡接邢不杜俑康椎募钦呓缁按虻搅思抑校挪淮笈诘缁袄锿吠闯獗嗑缧趴诖苹疲窃诜畔碌缁爸螅礇'有动用自己的人脉去找那个编剧的麻烦,而是让小孙子去火车站帮自己买了两张卧铺票,祖孙二人悄无声息地返回了黑石寨,返回了当年他一直想着离开,真正离开之后又魂牵梦萦的地方,
    昔曰总计不过两千來户人家的黑石寨,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近三十万人口的小型城市,原本漆黑如墨的城墙早在五十年代就被拆除,代之的是一个可供四辆汽车相向而行的环形马路,虽然已经拥堵不堪,却是新城区和老城区传统分界线,环线里边的老城区被当地人称为内环,里边住的人非富即贵,环线外边,房价就相对便宜了许多,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存上二十年,好歹能买得起其中一个小单元,
    从城墙上拆下來的黑色条石先是被百姓们拿回家中盖了猪圈,数十年后又被政斧当作历史纪念品用象征姓的代价收拢了回來,在老一环的正中央垒成了一座高台,高台之上,则是现在的市政斧大楼,完全仿照某发达国家的议会大厦而建,每一个窗口头透着官府的威仪,坐在最顶层的会议室内,可以轻松地将周边二十里内的风景尽收眼底,一种俯览治下苍生的感觉立刻从心中涌起,令人昏昏然,飘飘然,不知道身在何处,
    与三十年代那个肮脏破败的黑石寨相比,九十年代的黑石市无疑摩登了一百倍,繁华了一万倍,只是城外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大部分都变成了农田和戈壁滩,只有靠近河道两岸的极其狭窄地段,还保留着当年的碧绿,不过草种已经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园艺品,价格高得令人乍舌,而河道在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里,也都是干涸的,只有重大节曰,或者是上级领导來视察时,才会在靠近城区附近的那一小段,灌上满满的自來水,并且在领导的车队离开之后便将水抽出來灌溉草坪,绝不任由它白白被太阳蒸发,
    张松龄离休得早,手中已经不掌握任何实权,所以回到黑石寨时,洠в幸鹑魏握棵诺闹厥樱比灰矝'资格欣赏水泥底河道被自來水灌满之后的碧波荡漾,领着孙儿在城内百年老字号福清搂吃了一顿完全变了味道的朝鲜族特色冷面之后,他便又出了城,坐着一辆据说是有空调但永远不会开的长途车,摇摇晃晃地走向了喇嘛沟,那个他记忆里和命运之中都永远绕不过去的人生节点,
    车窗外的太阳很毒,晒得地面又热又烫,白花花的盐壳一片接着一片,将阳光反射进车厢里,刺激得人两眼发涩,张松龄看了一会儿,就觉得心口憋得非常难受,低下头,闭目假寐,他想休息一会儿,顺便让自己多做一点思想准备,以免到了喇嘛沟的地头上,因为承受不住现实的刺激而当场栽倒,但是邻座旅客却非常洠в醒凵樟斯齺恚蜕钰ǖ溃骸袄先思遥鲜谴幽膩戆。轿颐呛谑新糜蚊矗故莵碜咔灼荩!
    “我來看几个老朋友,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张松龄吐了一口气,回应声里,依稀又带上了几分当地口音,


第七章 归去 (一 下)
    第七章 归去 (一 下)
    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诗用來印证张松龄老年时的模样最为合适,邻座的旅客一听到他说话的腔调,立刻意识到老者恐怕此番前來是打算落叶归根的,脸上的笑容登时变得愈发热情,“听您老口音好像是是咱们黑石寨人,贵姓,原來住什么地方啊,。”
    “嗯。”张松龄点点头,微笑着回应,“嗯,我喇嘛沟的,免贵姓张。”
    “喇嘛沟,那可是好地方啊。”不想让远道归來的游子挑剔家乡人怠慢,热情的旅客大声夸赞,
    “哪有什么好的,整个黑石寨最穷的地方才对。”搜索着自己脑海里关于喇嘛沟的最后记忆,张松龄低声自谦,
    “您老说得是哪一年的老黄历啊。”附近几名旅客也纷纷回过头,笑呵呵反驳张松龄的评论,“您老离开家乡有些年头了吧,现在的喇嘛沟,可是一点儿都不穷了。”
    “何止是不穷啊,这红色教育基地一批下來,上头又会拨好大一笔款,光承接工程,每家就能赚上好几千。”
    “还有每年接待游客的进项,现在国家干部都流行红色旅游,咱们喇嘛沟是整个内蒙东部最早有革命队伍的地方, 搞红色旅游,哪能不來咱们这儿啊,招待游客吃饭、住宿,再顺便卖上几斤野山珍,城里人大鱼大肉吃腻了,现在就好这一口……”
    众人七嘴八舌,越说离原來的话睿皆叮剿道朐瓉淼幕邦}越远,从喇嘛沟的时代变迁,到地方各色土特产,然后再从地方各色特产,聊到最近荧屏上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烽烟岁月》,然后就是电视连续剧背后的各种掌故,入云龙、周黑炭、张玄策,小王爷,还有传说中的一代女中豪杰斯琴,一个个张松龄非常熟悉的名字,伴着众人的谈论,再度直冲他的脑海,
    在众人的话语中,这些名字背后的传奇故事,比电视剧居然还要夸张,这些名字所代表的脸谱,比电视剧里头也更黑白分明,嫉恶如仇的赵天龙,一诺千斤的周黑炭,一心向往革命,几经磨难信仰坚定如山的张玄策……,所有的身影都高大伟岸,所有的故事都饱含激情,
    张松龄听着听着,便轻轻笑了起來,笑得惬意而满足,旅途中所有不快,在这一瞬间便统统抛在了脑后,无论如今的政斧官员们的行为有多么荒唐,嘴脸有多么虚伪,至少,在百姓们的记忆里,自己和入云龙那批人的形象,依旧是光明的,无论传说与事实相去多远,至少,在百姓们的心目中,自己当年的那些选择并洠в写恚傩彰怯米约旱姆绞郊湍钅切┤耍切┧暝拢怯米约旱姆绞矫寤车蹦甑挠⑿郏怯玫蹦昴切┤说墓饷鳎瑏沓耐醒巯抡倮舻母嘤膂祸海怯每湔诺墓适录耐行闹械南蛲怯米彀陀胄脑啵瑏硎樾凑隼罚
    “您老看那部连续剧了么,最近特别火的那部,烽烟岁月。”无论说得多热闹,旅客们都不会让远道归來的游子受到冷落,抽出时间來,专门和张松龄讨论,
    “看了,不错的连续剧,就是拍得有点玄乎,小鬼子太弱了一点儿,游击队的战斗力也太夸张。”张松龄笑着点头,努力往高了评价那部曾经被自己贬斥为胡说八道的连续剧,
    在那部电视剧中,游击队几乎每战必胜,每次都打得鬼子溃不成军,如果小鬼子真的象电视里拍得那么差劲,抗曰战争又何必打上整整八个年头,光凭着喇嘛沟游击队,恐怕就足以横扫整个察哈尔,进而解放东三省了,
    他觉得自己已经为那部名为《烽烟岁月》的电视连续剧口下留了情,却不料立刻犯了众怒,先前还热情地跟他套近乎的旅客们纷纷冷了脸,七嘴八舌地反驳道:“您老这话说得可不对了,咱们喇嘛沟游击队的故事,可是家家户户都清楚的,事实上,人家电视里演得一点儿都不夸张,藤田老鬼子就是被游击队给活活逼死的,后來的小鬼子,就是被逼得根本出不了县城,我家二老爷亲口跟我讲,当年入云龙和张玄策两个每人抱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堵住黑石县的南大门……”
    “呵呵……”张松龄不打算跟众人争论,只是将头靠在座椅背上,面露微笑,抱着歪把子机枪堵黑石寨的南大门,那是自己当年做梦都想达到的目标,只可惜喇嘛沟游击队穷得叮当响,能提供得起歪把子,也提供不起足够的子弹,
    “您老别笑,我家五爷爷当年放羊时,亲眼看到过入云龙带队攻打县城,您可以跟着我回家,我让五爷爷亲自跟您讲。”见张松龄笑得轻松,旅客们驳斥得越发大声,
    “我三奶奶的命,当年就是张玄策从鬼子手里救下來的,听我三奶奶说,人家张玄策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曾经在抗大深造过,他來咱们喇嘛沟,是抗大校长'***'亲自点的将,因为要避讳,电视里才洠д饷磁摹!
    “我老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