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咒-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与辛格博士的一次秘密会谈后,小巴顿悲哀的发现在这场世界大战的背后军人的意志是微不足道的,真正操纵战争的幕后之手是那些远在华盛顿的金融家、军火商、政客以及所谓的精英们,他们目的不是一场干净利索,零伤亡的胜利,而是创造战争红利,消耗多余“垃圾”人口负担。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小巴顿自信自己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最富战略远见的统帅,但是在政治领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一个未毕业的小学生。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他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场战争,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只能被迫接受现实,去制定一个能够让华盛顿各方势力都“满意”的地面作战方案,至于这个作战方案要死多少美国孩子,这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自越战之后,美国的总统们在没有确定的目标和十足把握的情况下,都不愿意将美国士兵派往外国领土上作战,但在经历了科索沃、阿富汗等几次快速和低伤亡的海外军事行动后,这种感觉开始逐渐消退。第二次海湾战争和第二次朝鲜战争更是为远距离打击敌方目标提供了实战证明,极大地降低了参战人员的危险。对于没有经历过残酷越战、朝鲜战争的美国新生代,战争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一场网络游戏,而胜者总是可以得到最好的奖赏。但深知战争史小巴顿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29万美国士兵阵亡,其中仅突出部战役(Battleofthe 

Bulge)一役,就有1。9万美国士兵丧命,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为争夺一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小岛而战死6000多海军陆战队员。越战中美军的战斗和非战斗阵亡总数也达到了5。8万。这些血淋淋的数字让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不是虚拟世界中的网络游戏,尤其是在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发动地面战,巨大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他只能祈求上帝希望自己的计划能够减少这个伤亡数字。 

但是战争不是一厢情愿的,面对美军的入侵,中国方面的反击刚烈而迅猛,仅在“五日核战”里美军在东北战区的伤亡即高达3万多人,不过这个数字和美军在全球各军事基地的死亡人数相比则又小巫见大巫,中国二炮集团军对关岛、冲绳美军基地战略核打击,让这两个岛屿永久性地沉入大洋深处,随之陪葬的有100多万平民和军人。面对如此高昂的死亡人数,即使是在军界以强硬派著称的小巴顿不禁潸然泪下,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硬下心肠继续指挥军队作战,他无视部下们再三恳求停战和谈的建议,坚持将一个又一个空降部队投向那块死亡之地,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不能心软,入侵中国本土是华盛顿方面既定方针,是不容违抗的,作为一名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材生,他所接受的教育信条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必须无条件执行,没有任何借口。 

所以,核战虽然停止了,但战争惨烈依旧,在美军的疯狂进攻下,东北军区陷入苦战之中,美军在这次对中国本土的地面入侵战争中除了依靠强的的空中打击力量控制了东北的制空权,另外动用了许多秘密的“杀手锏”武器,让东北军民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其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声波弹。 

声波弹是美军为了对付令他们头疼不已的城市巷战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武器,美军开发的声波武器主要包括次声武器、强声武器、超声武器、噪声武器等等。通常美军在每一次攻城时首先会发射噪音弹,迫使城市的居民逃离家园,然后使用次声波弹对守城军队进行硬杀伤。次声波弹是一种由高能放大器驱动特制扬声器发射大功率20赫以下的低频声波即次声波的武器装置,一般由次声波发生器、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次声波弹之所以能具有致命杀伤力,是因为在自然界里,人耳能听到每秒振动频率在20~2万赫之间的声音。超声波高于两万赫,次声波低于20赫。而人体各器官、部位的固有频率在0.01~20赫之间,与次声频率相似。如果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10赫,就能引起人体组织的共振。轻者头昏、呕吐、呼吸困难,重则致人昏迷、瘫痪,甚至五脏六腑破裂而死亡。美军的次声波武器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而研制的。 

美军在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的次声波弹主要有两类:一是神经型次声波弹,它的振荡频率同人类大脑的阿尔法节律(8~12赫)极为相近,产生共振时能强烈刺激大脑,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另一类是内脏器官型次声波弹,其振荡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振荡频率相近,可使人的五脏六腑产生强烈共振,破坏人的平衡感和方向感,使人恶心、呕吐及剧烈不适而失去战斗力。由于次声波具有渗透性强的特点,因此即使人躲在工事和装甲车辆内,也不能幸免。当人体与声波发生共振时,轻则会造成人员不适,如头痛、恶心、晕眩等;稍重一些,会造成人员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神经错乱;再严重一些,会造成人员脱水、休克、血管破裂、内脏损坏,最后导致死亡。 

中美开战之初,由于缺乏对声波弹认识和防御手段,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还没有来得及看见进入城市的美军就死在这个无形的恶魔手中,致使巷战这一传统的防御方式失去了它的功效。而凭借着这一攻城的利器,美军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战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度,还降低了以往战争中城市攻坚战的巨大弹药损耗和人员死亡率,创造了高科技战争条件下的闪电战奇迹。4月18日,联接内地与东北地区的战略咽喉要地锦州,在一夜之间被美军占领主要就是靠它的功劳。 

在关闭东北与内地之间的大门后,小巴顿利用其空中运输和火力优势,对东北境内的中国军队展开了凌厉的战术分割,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一个个战略重地先后宣告陷落,大片国土相继沦丧。 

月华如水,将一抹清辉洒向大地,从素洁的天空往下看,大地上处是硝烟烈火,到处是厮杀呐喊,那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今夜无人能眠……

第十九章 慷慨赴死

意识像一个轻盈的水泡,奋力从混沌的旋涡中浮出表层,紧接着神经系统开始发挥功能,将各种疼痛的信号忠实地传递到大脑中枢,“啊……”一声低沉的呻吟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

当贺捷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让他毛骨悚然,排长赵鸣达口鼻流血,瞪大双眼盯着天花板,仿佛死不瞑目一样。在他的周围旁边十几个战友僵硬的身躯还保持临死前的痛苦状态,他们或立、或卧,有些人的双手紧紧扣住地板,有些人则将胸口抓裂,更多的人紧捂双耳蜷缩一团,仿佛在苦苦抵御某种看不见的恶魔。眼前一幕幕惨状,让贺捷慢慢回想起来了,的确是一个看不见的恶魔杀死了眼前的这些战友……

作为城市巷战部队,贺捷所在的尖刀连受命坚守这座城市繁华中心区的一座26层的商务写字楼,大战前大家虽然紧张,但还是谈笑风生,没把美国鬼子当一回事,连指导员还特意播放了一盘政治部发放的DVD光碟,那是一段伊拉克战争美军实战纪录片,当看到纪录片上那些美国大兵笨拙的巷战场面时,战士们都乐不可支,对未来的战争更是充满信心,凑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奚落美军的贪生怕死,美军的空中火力虽然很凶猛,可是论起打巷战,面对面肉搏,谁也没把美国那些少爷兵放在眼里。可贺捷却不以为然,他知道美国兵是怕死,可是谁又不怕死,起码自己就怕死怕得要命,在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勇者与懦夫,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当然,贺捷没敢把自己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说出来,他知道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是不合时宜的,虽然自己是个新兵,但在表面上还得装得跟老兵一样满不在乎,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的。

究竟是什么时候战争打响的?贺捷晃了晃脑袋,大脑还像要炸裂一样疼痛难忍,这有点影响他正常地思维……

一声声凄厉的空袭警报在城市上空响起,紧接着好像是美军空投了大量的炸弹,不过这些炸弹都没炸响,记得当时自己还对身边的战友开玩笑说,没想到美国也有假冒伪劣产品。可真正没想到的是自己,那些炸弹落下不久便发出刺耳的噪声,那声音真让人抓狂啊!好像要把你的五脏六腑从胸口振荡出来,一开始人们还想拼命捂上耳朵,可无孔不入的声浪还是透过指缝,锥刺每个人的大脑神经。大街上到处是掩耳奔跑的人群,忍受不了噪音刺激的人们安全的隐蔽所里被驱赶出来,就像被无形的鞭子抽打一样,拼命向前狂奔,希望能够逃离市中心。贺捷在昏迷前依稀记得,大厦里有几战士最后实在忍受不住这痛苦的煎熬跳楼了。想到这里, 

贺捷有些慌张了,他向窗口的方向看去,有几块玻璃被撞碎,寒风呼呼地从空洞的窗口灌进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窗外天空阴沉沉的,凄风呼啸,看了看手表,时间显示他已经昏迷了将近20个小时了。四处张望了一下,到处是战友临死前痛苦万状的惨景,好象只剩他一个人还活着,可他不死心,艰难地爬起来大声喊道:“还有活着的人吗?还有活着的人吗?”带着哭音的颤声在空荡的楼层中回响,却无一人应答……

贺捷强抑着自己潮水般的感情:沮丧、失望、痛苦和无能为力,一层一层地搜寻可能生还的人,可是他所见到的只有一具又一具冰冷的战友的遗体,每个人都是七窍流血,在痛苦万状地死去,他们的身边还整齐堆放着各种枪枝和弹药,没有任何激烈作战的迹象,整栋大楼闻不到一丝火药味,可全连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却无声无息地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不知过了多久,贺捷从大厦顶楼走到了底层大堂,如果说前面见到的情景让他觉得恐惧,那眼前的情景让他的精神濒临崩溃,只见宽敞的大堂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