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阳接过来一瞧,心头一跳。竹简差点掉,入眼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个字。这八个字,影响深远。后世赞扬的人有之。骂的人有之,可以说毁誉参半了。

不管是骂的也好,赞扬的也好,不得不承论一点,这八个字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太大太大。要是汉武帝当年没有用这八个字,今天中国会是另外一个样儿。

“皇上以为,此策可用吗?”周阳忍着心惊问道。

“观此人之策,虽是儒生,却不是儒家之道,是法家之术。”景帝并没有马上回答能不能用,而是点评起来:“法家霸术太过霸道,虽然实用,能治国,能强国,却是**裸。毫不掩饰。若是有儒家这个外衣。给包裹起来,让人无法指责,岂

景帝这话切中了要害,法家霸术能治国,很实用,可是,毫不掩饰其霸道,为后人指责。美丽的言辞,总是用来掩饰卑鄙的目的,若是有儒家这个外衣来点缀,张口仁义,闭口圣人之道,要人想指责都没辙,的确是一个好

法。

董仲舒虽是被尊为六大儒宗之一。却有不少人把他归入法家,说他是法家之士,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董仲舒的学术,完全不同于儒家,后人点评他的学术是“阳儒阴法。”表面上是儒家,其实是法家。

汉武帝当年之所以采纳他这一建议,就到了这一说法的好处。扯一杆大旗。张口仁政,闭口圣贤之道,要人无法反对。暗地里。汉武帝大行法家之道,杀伐决断。无所不为。

汉武帝虽是把儒家供得高高的。他的所作所为,又有多少儒家的影子呢?可以说,他做皇帝数十年间,是法家大行其道。

对这点,汉宣帝说得最是直白。汉宣帝的太子。也就是汉元帝,特别喜欢儒术,好纯儒之学,反对宣帝的一些政令。对此事,宣帝很恼火,一度想废了他。可是,念及宣帝之母与他是结发夫妻,不忍废,才有后来的政衰之事。

汉宣帝的出身很具有传奇色彩。还在襁褓中,因为“戾太子谋反事件”而给扔进了大狱,要给杀死。要不是给张汤的儿子所救。他早就给杀死了。虽然给救了。却流落民间。与寻常百姓没什么两样。

汉昭帝二十二岁病逝,没有儿子。霍光他们妾昌邑王为帝,昌邑王胡作非为,毫无当皇帝的样儿,霍光联合大臣把他给废了。最后议立谁为帝,张安世力主立宣帝。这才有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汉宣帝。

汉元帝的母亲就是汉宣帝流落民间的结发夫妻。夫妻感情很好,是以宣帝才没有废元帝。

汉宣帝刮斥元帝说“汉家自有道,王霸杂用”这话道出了汉朝用的其实是法家的霸术。而非读书人嘴里说的儒家之学。

汉元帝没听进去,当上皇帝后,用韦玄成这些纯儒。这些所谓的纯儒,只会空谈,毫无治世之具。汉宣帝开创的大好局面从此不复存在。曾经创造无数辉煌与传奇的大汉帝国,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听景帝的话,大有采纳之意,周阳不得不心惊了。作为现代人,深知这一策的危害有多大。尽管董仲舒的本意不是真的要用儒家之学来治国,可是,后人却是误以为他是真心要用儒家之学来治理国家,却是贻害无穷。

“皇上,董仲舒的策议虽好,可是,有一点皇上有没有想过?”周阳念头一转,立时有了主意。

“哦!”景帝大感兴趣:“哪一点?”

“皇上能保大汉皇帝人人贤明吗?”周阳问道。

“呵呵!”景帝一笑:“始皇想万世为君,可是,后人之贤与不肖。谁能保证?公子扶苏贤明,胡亥却昏昧,一父所生皆如是,联也不敢保证呀。”

大丈夫难保妻贤子孝,这种事谁敢保证呢?景帝这是大实话。

“皇上所言极是。”周阳接着道:“若大汉皇帝人人贤明,即使行法家之道,他也知道如何掩盖。何必要儒家这外衣呢?若是大汉皇帝有不明之人,若一时不察,误以为儒术真集治国,儒家之术大行,大汉岂不危殆?”

汉元帝就是这种不明之人,把好好一个强大的汉帝国治理得衰败,让无数后人叹息。

象汉元帝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把儒家那一套当作了经典。一用再用,却是一误再误。

纵观历史,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明明把儒家供得很高。可是。他们又有哪一个使用了儒家之术呢?

他们供儒家,不过是扯一杆夫旗,给他们遮羞罢了,用来掩盖霸术。

景帝猛然醒悟,一拍额头,道:“幸得周阳提醒,要不然,联几误矣!可是,若是没有儒家这个外衣来掩盖,岂不为人所指责?”

美人穿着好看的衣衫才是美人。若是脱得赤条条的,就失去了美感。若是没有儒家这件外衣,还真是不好办,主父偃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皇上,这有何难办呢?。周阳却是一点也不在意:“皇上,只需要皇上下旨,把这些读书人招拢起来。好吃好喝供起来,要他们为皇上写赞颂之文,要他们做御用文人便可。”

儒生虽是自我标榜,有多清高,不把王侯放在眼里。可是,真耍有好处给他们了,他们就象绿头苍蝇遇到臭鸡蛋一般,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其嘴脸显露无疑。

这种事,史不绝书,太多了。

“好计!”主父偃大是赞成:“天下的舆情,跟着为数不多的笔杆子转,只要控制住了笔杆子,舆情也就撑握在朝廷手里。”

“老三不就是招纳笔杆子,沽名钓誉吗?这些文人,没骨头,就这么办”。景帝大是赞成:“为联说好话,联给他们好吃好喝,要是,哼!”

景帝眼里光芒一闪,冷哼一声。

董仲舒的策议,除了这条外。其他的没什么大的问题,只是,有些东西给他弄得神乎其神,借用什么天道天命来说事,总体说来,还是可用。要是再加以修改一下。就更加完美了。

…江样,董仲舒的千古策就给搁胃了,儒家不会被独耸心叮口不会有一言堂。

回到养心殿,景帝把策论分给周阳他们观瞧。

不得不说,这次的人才很不错,还真出了不少实用的主意。

申公在策论中说“圣人与时推移而为功”不再提什么“法先王法后王”主张汉朝的政令军略,要合乎时宜。

这总纲一完,他接下来就提措施。建议景帝大量卞练军队,改革军制。招纳人才,兴办官学。

在这些措施中他重点论证了改革军制的重要性。军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防政策”这是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的基石。

强汉大军当年之所以能够纵横无敌,就在于汉武帝改革了军制,这是一支军队强大的保证。有了良好的军制,强汉大军纵横无敌,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更让周阳想不到的是,申公竟然要求景帝借鉴秦朝的军制。改革汉朝现有的军制。申公的理由很充足。与匈奴大战在即。若不改革军制。大军难有作为。

申公这策论说到耍害了,景帝当场拍板,要改革军制。

秦朝大军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掀起一股黑色风暴,就在于秦朝的军制非常好,秦国百姓是“闻战则喜”一听说要打仗了,好象吃肉喝酒一般,让人欢喜。

而山东六国的军制败坏,有功不的赏。有过不罚,小人横行,上下相欺,哪里打得过秦军。打不过秦国,山东六国就骂秦国是残暴不仁,虎狼之师。

申公作为名闻天下的大儒,竟然推荐秦国的军制,绝对让人想不到。可是,这就是人才,他知道哪里好。哪里坏,哪些东西适用,哪些东西不能用。

真要诺起来。他可以满口仁义道德,说得天花乱坠。做起来,又是非常适用的办法,这就是人才!

因为他懂得什么东西该挂在嘴上说。什么异西该做不能说!

“周阳,过来!”景革把脑袋从策论上抬起来,冲周阳一招手。

周阳放下策论,快步过去。景帝把一策论递给周阳:“你不是说要给军队找个练手的敌人吗?你瞧瞧,这有人给你找好了,百越!”

“哦!”周阳有些惊奇。

百越和东胡都可以作为练手的对象,若单从军事角度考虑,周阳更倾向于东胡。因为东胡的地形气侯民风与匈奴相近,找东胡练手,这对破击匈奴大有好处。

可是,这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更涉及到汉朝的战略,要全面考虑。

竟然有人说服了景帝,周阳要不奇都不行。接过策论一瞧,竟是朱买臣的策论。

周阳一瞧。只见朱买臣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上面越事。主张对百越动武,把百越重新收归版图。

这点没说的,周阳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周阳却没有朱买臣了解百越。朱买臣在策论里详细列举了百越的优劣。包括地理山”粮食物产、风土人情,一一道来,条分缕析。清楚明白。

朱买臣指出,吕嘉有不臣之心。赵伤年老,南越伏无穷祸患,一旦其国内有乱,汉朝正好乘机进兵。

至于闽越,朱买臣的看法是,只要南越一收,闽越王郜那必然坐不住了,早晚会有悖逆之举,汉朝要收闽越轻而易举。

至于东晓,朱买臣的结论就更简单了,南越和闽越不复存在了,东欧岂能独存?只需一介之使,持天子之诏就可收复。

周阳把朱买臣的策论一看再看,不得不承认,此人对百越之事极为了解。他的剖析非常有道理。

这还是那个可以做楼夫祖宗的人吗?周阳有些难以置信,抚着额头。不得不感叹“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真是千古至理!

以貌取人,差矣!

“皇上,臣还缺一个军中主落,把此人给臣。”周阳向景帝要人了。

“行!”景帝欣然同意:“耍收百越,就要有熟悉越事的人才。周阳,你忙着练兵,没时间研究越事,有朱买臣帮你,这事就好办多了。等收了百越,联再好好赏他。升他的官,晋他的爵!”

有了朱买臣这个了解越事的主簿,周阳可以省很多事:“谢皇上。”

“说起熟悉越事,朝中还有一人,联一并给你。”景帝看着周阳道。

“请问皇上,是何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