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末魏武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与秦斥候兵相遇,发生冲突,秦斥候兵斩赵裨将(裨将,武职)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都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白起前331—前257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白起名声太大,未免赵军有所防备,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8226;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8226;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白起一生领兵作仗无数,共歼灭六**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

四大名将之首,当之无愧。

李牧

李牧生年不详,据推算当生于赵武灵王后期。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强秦为主,曾两次大破秦军。

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推行“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屡败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惠文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赵武灵王时虽筑了长城抵御匈奴,但赵国还常常遭到匈奴的入侵,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孝成王时,派李牧为将,镇守北边,帅府驻在代雁门郡(现在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一带)。

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李牧即表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了有利于战备,李牧首先争取到赵王同意,自己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针对赵军和匈奴军的特点,他深思熟虑后采取了系列的军事经济措施。

他将边防线的烽火台加以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同时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完善情报网,及早预警。在这一点上,当今的新罗马帝国很有心得,效仿得卓有成就。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李牧密切官兵关系,厚遇士卒,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让精练骑马射箭战术,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针对剽悍的匈奴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军需全靠抢掠的特点,为使窜扰的敌骑兵徒劳无功,他命令坚壁清野,并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为此,严明军纪:“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

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赵国边兵们亦在下面窃窃私议,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有的愤愤不平。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李牧老谋深算,意欲放长线钓大鱼,也不作解释,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企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

赵王听说李牧仍然一味防守,认为他胆怯无能,灭了自已威风,很生气,立即将李牧召回,派另外一员将领来替代。

新将领一到任,每逢匈奴入侵,即下令军队出战,几次都失利,人员伤亡很大,而且边境不安,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和放牧。

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复职,李牧闭门不出,坚称有病,不肯就任。赵王不得已,只得下令强令李牧出山。李牧对赵王说:“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只好答应了。

李牧又来到雁门,坚持按既定方针办,下令坚守。几年内匈奴多次入侵,都一无所获,但总以为李牧胆小避战。其实李牧早已经定下诱敌深入,设伏包歼的计谋,对种种屈辱骂名置之不理,而边庭将士因为天天得到犒赏,却没有出力的机会,都希望能在战场上效力。李牧看条件成熟了,于是经过严格挑选战车1300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3000匹,勇敢善战的士兵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训练。公元前244年的春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不久,情报员来报告,有小股匈奴到了离边境不远的地方。李牧派了一支小部队出战,详败于匈奴兵,丢弃下几千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