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以全与她的山盟海誓之志,对家人只说因异梦自宫。”说到此处已经四十多岁月刘若愚已经泪如雨下。想着她的容颜不由的吟了起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唉,真正的爱情都是悲剧收场,没想到刘掌印也是个至情至xìng之人,好叫朕佩服。”听了如此凄迷悲惨的故事,和苏东坡的《江城子》朱由校一阵感慨,眼角也有些湿润,古往今来往往都是少年的爱情才是最纯、最真的,也只有悲剧的爱情才最让人感动。中国有‘梁祝’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主人翁年龄都不大,结果也都是悲剧。而刘若愚当然也是小小的年龄,竟然为爱自残受苦终身,也算是一个悲剧了。所以朱由校不由想到后世的早恋问题到底对还是不对?家长是该管还是不该管。扯的有点远,被这故事闹的。
    “圣上,奴才无状了,还请恕罪。”彼此沉默了一会,刘若愚反应过来,擦了几把眼泪对朱由校说。
    “真情流露何罪之有,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刘掌印的故事的确让人感动。倒是朕没来由的招惹了你的伤心事,好吧,无论明rì皇庄上有何罪过,只要你不是恶首,朕都不会怪罪与你,刘掌印放心吧。”
    “奴才谢万岁隆恩。”刘若愚也不知道是表演的到位还是心情起落所致,脸上挂着眼泪又满是笑容,这表情还真不容易。刘若愚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一辈子不容易啊!做人难,做男人更难,而做一个没**的男人更更难!十几岁就进宫了,完全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不断的打拼,但宫里的竞争实在是太激励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现在的天启帝还好一些,宫里立山头的并不多,神宗的时候那才叫个乱啊!自己没有别的依靠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升上了太监走到了司礼监监丞的位置---这个宦官的天堂,没有一个朝代有如此专为宦官而设的机构,就算是太监中的榜样郑和,也没有进入这座神殿。凭着自己的学识,总算可以大展拳脚了,但事与愿违,最后还是被赶了出来。就这样还有可能被莫名其妙皇庄事件连累,但也不能说什么无辜的,自己毕竟受贿了。这下总算把心放肚里了。
    朱由校想着王体乾被发配了,这司礼监掌印的位置就空了下来,老魏已经提出来了,朱由校当时就糊弄过去了,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如果所托非人的话,不知要搞出什么乱子,要再搞一个王体乾那样的废物,要了又有什么用?宫里的太监们都是一伙一伙的,不选边站队的真的不多,虽然自己从浣衣局招来了许多的宦官,但不要说太监了,连个少监都很少,如果能力强本领大的,也不会被人扔到那边去了。人才太少太少,所以这事就只能这样拖着,而刚刚听到刘若愚话里有着一股不平,显然是针对老魏的,历史上朱由校死后也是受老魏的连累被关进监狱的,写的《酌中志》里也是拼命的说自己和魏忠贤不是一国的,还受他的连累云云。而且他的文笔真的相当的好,这一点通过他写的书和一些历史的记载也是可以看出来的。就是不知他是哪一伙的,如果是郑贵妃或者信王朱由检那边的,那真可是引狼入室了。朱由校现在需要的是单独对他忠心的人,也就是孤臣那种,而不是有任何不明朗背景的,只恨自己读的历史少了一些,什么事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让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决。
    “皇上,周堪赓他们回来了。”正巧这时宋小奇走过来回禀。
    “快传。”一听这个朱由校连忙放下刘若愚的小秘密,“刘伴,你也过来见见这个宋应星,他可是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栋梁之材。”
    “奴才谢陛下。”刘若愚当然知道皇上这是找个事来打断他的悲伤,连忙的又擦了擦脸上的泪说。
    “臣宋应升(宋应星)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氏两兄弟虽然没有中进士,但已经有了官身,可以称臣。来是来了,但这也太让人莫名其妙了,平白无故的就得了皇上的召见,两兄弟在接了传召的圣旨后一点都不知道原因何在,看到周堪赓带人来的,当然以为是他的推荐,心里嘴里都不断的感谢着,但路上却被周堪赓说糊涂了,因为周堪赓可是看到皇上听到宋氏兄弟的名字后的表现的,当然的以为这兄弟两的背景不是一般的深,哪里还会说是他推荐的,皇上本来就认识他们,还需要自己推荐吗?这要是穿帮了,岂不成了画蛇添足,空落一个小人的名声?只是实事求是的说了一遍,结果弄的更显得云山雾罩的让人不明白。就这样三个人都不知所以然的来到了上林苑。
    “宋爱卿免礼平身。”朱由校一看两兄弟都来了,也很高兴,但却不知谁是宋应星,剩下那个宋应升他还真没有多大的兴趣。
    “谢陛下。”
    “两位爱卿你们自己介绍一下吧。”朱由校以前只听过宋应星,还真没听说过他还有兄弟之说。现在两人一起来,也不知道哪个是宋应星,所以让他们介绍一下。
    各位衣食父母,看的爽了请赏票票,养个小宠物还得给食呢?你赏脸,给个票票。

第四十六章宋氏兄弟
    “微臣宋应升是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北乡人。与弟应星同中万历乙卯举人,并登魁选,”宋应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还专门把自己举人第一名的成绩说了一下,举人中的状员也是相当骄傲的事。但说实话,能中举不一定能在接下来的会试中可以脱颖而出得中进士,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不宋氏兄弟已经会试了三场,都没中,而历史上,宋应星一共会试了五遍,结果都是名落孙山。
    而这时候主角宋应星还能说什么,家乡大哥说完了,哪年中举也说完了,成绩也没法再说什么了,相当的郁闷,这可是绝对的撞衫,只能默默的说了一句废话:“微臣宋应星。”可不废话吗?两人的姓名皇上都知道,现在一个报完名了,另一个再说自己的名字,唉,有个哥也不一定是好事啊!
    这真的让朱由校奇怪,哥俩一看就不是同龄人,一个七0后一个八0后,整整十年的差距,能不大吗?但历史上只看过宋应星,还真不知道宋应升这个哥哥,哥俩还同时中的举,哥哥还来个第一名,这可真是怪事。本来想重用宋应星的,但把这哥哥扔一边去也不合适,不过好在看这个宋老大的行为举止还象个有本事的人。其实朱由校不知道的是,这宋氏兄弟都是一个大大的忠臣,不象那些不要脸的官员一见李自成进京或者清兵入关,就投降了。宋老大初(1631年)授浙江桐乡县令,补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旋升高凉郡丞(同知),再升广州知府。所至多惠政,有乃祖宋景宋尚书之风。旧志载,公于崇祯甲申(1644年)闻〔国〕难,悲愤即病,眩三年(1646年)因题二绝以见志,后卒以仰药(服毒药自杀),时年六十有九,其从容就义。而宋应星则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并让自己的子孙世代不做清朝的官。两兄弟都是大明忠臣、英烈。
    “两位爱卿,朕现在有一些难题,这么晚把你们召来了,就是想探讨一番农政,对了,你们没吃饭吧。”朱由校突然想到自己是吃饱了,但这哥俩和周堪赓他们都着急赶路,还没吃呢,虽然在一般的皇上看来应该是小事,但朱由校可真不好意思让人家饿着肚子探讨问题,“刚才朕用膳的时候就想到了,给你们留饭了,刘伴快带几位爱卿用了膳再回来。”
    朱由校这一番话说完,周堪赓倒还好一点,中午的时候就是在野外就是和皇上一齐吃的,但差点没把宋家兄弟感动哭了。两人只是举人,如果真正说起来的话,只是官员的预备役,有了实缺了给了你才能称为官员,没有缺,你就只能在家里闲等着,有钱做你的乡绅,没钱照样挨饿,这头次面君得见天颜不说,还赐了膳,这个恩赐还了的?虽然没有什么实体的,但人也不能老讲利益不是,都活的和中世纪的人一样现实也没有了什么乐趣?赶紧的谢了恩,这边刘若愚才带他们下去。
    “怎么会搞成这种局面,怎么安排这宋老大?”等他们走后,朱由校忍不住的想着这个问题,本来今天想和宋应星谈谈上林苑经济发展问题,明天后天找两个比较近点的皇庄,再让宋应星说点专业的意见,但宋应升倒不好安排了,人家大老远来了,你能直接把人家支开了,说其实我只想找你弟弟?说实话,这好说不好听的,朱由校还真张不这嘴。
    来明朝这四五天了,朱由校还真没和那个文官正式接触过,当然刘志选除外。他始终觉得让他们继承一下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绝对是好的,特别是现在这时候什么玩鸟的、放鹰的、玩虫的,玩古玩的,玩字画的、善长吃、jīng于画、长于唱等等东西,比后世的八旗那玩的可jīng的多了,讲究的也更全,而这些在后世的革命中都没有了,搞的中国的文化基本上出了一个断层。这些东西要两面的看,他们是腐朽的不错,但也是人们业余生活的一个最高追求,人各有一好,何必强求呢,这些高消费也不是没有一点的积极意义,总比天天没事了混社会强吧。你指望着全民都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那也不现实。所以对这时候的文人朱由校就是抱着不打不罚听之任之的样子,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变着法的去引导消费,创造流行趋势。其实只要国家有本事抵住外侮,把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这就是完整安定的中国。
    知道宋应星是个科学家,知识面广,是对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的人才,但他哥哥是什么样的人,别一看皇上不谈政治,在这里持筹握算的搞农场经营,再一上脾气把自己骂一通,那自己才叫个比窦娥姐姐还冤呢。而自己瞧宋应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