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大家也没有什么异议了,祖大寿接着说:“至于山海关内的三万人马,我想凭着一万没上过战场的锦衣卫还是无法对付的即便是加上这二万人,只能是打个平手而已。而今rì袁的离开,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俗语说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吩咐下去做好战斗准备,防备着袁崇焕最后再来个大翻盘,主动的杀一场再离开。”
    校场,袁崇焕把圣旨一宣,祖大寿很大度的对袁崇焕他们表示了欢送,双方最后在和平友好同时又怀戒备之心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谈。
    袁崇焕带着二万非辽籍军马离开了宁远,现在的宁远可不是后方,而是绝对的前线,与建奴在野外浪战,那实在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情,所以带领的二万军马,基本上以最快的速度往山海关赶。
    而在岱海,卢象升陪同着皇上详细的检查着,各个防区,一点不敢大意。已经有信息传来明rì,就是蒙古各部集结出发岱海的rì子。若因一个点被冲击了,那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而一起陪着卢象升前来的闫应元,在营地外湖边找了个地方,练习山地弩,他对这东西实在是太迷恋了,这shè速,简直太逆天了,反正在军营里也没他什么事,借了一个山地弩练了起来。
    当朱由校和卢象升巡查到这里的时候,卢象升不由的对着朱由校介绍起来。
    “闫应元?!”明未如果争论一下谁是忠臣良将,那肯定是众说分云,什么袁崇焕、孙承宗、毛文龙等等不一。但如果说谁是抗清第一人,那就没有任何争议了。肯定是闫应元无疑了,‘自古有投降将军,无投降典吏!’此言说的是铁骨铮铮掷地有声。
    但朱由校真的不知道此人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江yīn典吏,听到名字,再听卢象升以鬼才称之,不由的也有些期许,想试试他到底是不是抗清第一牛人。
    叫了过来,倒把这位草根英雄给震的不行,没想到自己一个草民,也能有陪君伴驾的一天,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急忙的撩袍上前开始三呼万岁,三跪九叩。
    朱由校哪里有时间等他进行这些程序。直接让卢象升把所有的防御体系和兵力、武器配比,以及优缺点并把蒙古人可能出现什么大盾、投石机以及人马数量,都给闫应元说了一遍,结果听的已经是激动不已的闫应元是大吃一惊,怀疑的看着卢象升,有这样不负责的国家、不负责的大臣吗?就这样也放心把皇上扔草原上。这皇上不是大明亲生的吧?

第284章 应元论战
        本来想看看闫应元有什么惊人的言论,但朱由校很快失望了,闫应元基本上除了激动的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外,基本上是没什么言语。在卢象升逼问之下才说:“回皇上,卢大人,草民只能在具体的地方,才能想出办法,这样干巴巴的说,草民说不出来。”
    倒也有理,朱由校退了几步铁丝网后面的指着壕沟说:“这是第一道防线,由天仇军持你手里的山地弩,以及简单的面盾进行阻敌,就是那边现在训练的。”说着朱由校指着右边不远处正在抵住面盾正在训练的天仇军说。
    “后面十丈是第二道壕沟防线,你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朱由校直截了当的问。
    “回皇上,改进倒是不敢,不过既然费了这么大的劲,完全可以把壕沟挖的再宽一些,这样不足战马跳跃,敌人想要攻击下来,这样一下一爬,必然速度有所下降,依神弩和山地弩的shè速,必然又能杀敌无数。”闫应元慢慢的也平静下来激动不已的心情,开始发挥起来。
    “嗯,有理,这个倒是可以照办,接着说。”朱由校想想,目前挖的的确是窄了一点,人是一步就能越过来,而用马的话,当然更是不在话下了。
    “回皇上,其实后面这十丈的范围如果有铁丝网的话,也是可以铺陈在地上的,并不是只有十五丈外的敌人冲击需要速度,越近越需要。如果铁丝网的功效如此之大的话。那这十丈的距离同样也可以让蒙古军寸步难行。”闫应元接着指了出来这平坦的十丈距离。
    朱由校和卢象升相视一笑,这一点。是卢象升刚刚指出的,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嗯,很好,再说下去,汝就不一定是草民了,接着说,朕很高兴。”
    “谢圣上夸奖,草民认为。阵地战其实打的是你争我夺,并不是你占着了就一定是你的,也不是我先设的阵地,那就不能让敌人霸占了去。而是现在在我手里,一会敌人来了,我可以放弃了,让给敌人。然后,我再夺回来,重新占领,这样的阵地战,才能给敌人带来更为巨大的伤亡。既然皇上布置了二位壕沟,那完全可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把第一条壕沟当成拉锯一样的阵地,让敌人看到胜利的希望,然后再痛苦的失去。”
    闫应元此话一说,倒是把朱由校震的不行,这条纵向的壕沟连接着第一、第二道防线。其实就是交通壕。而第一道第二道就是环型壕,这些坑道。都是以前看电影时记住的。目的就是构建、障碍与火力结合起来这种纵深较浅的野战阵地防御。而阵地上堑壕和交通壕,就形成了绵亘的、有一定纵深的堑壕体系。但反复争夺战他还真没想到,认为一旦失去了阵地,也就失去了,自己是在打阵地战,是被动的。
    反复的争夺,没想到闫应元竟然能如此对阵地解释,闻名之下无虚士啊,古人诚不欺我。于是对闫应元说:“那计将安出?”
    “回皇上,草民认为,既然要争,就必须有争的准备,皇上有如此多的纵向道,当然是要用上的,这些纵道一方面要有利于撤退,更要有利于进攻,而把它暴露在外面,倒不如直接弄成地道,这样伤害只能来自直线的一个方向,凭着皇上的神弩坚盾,首先就可在地道之路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只有一个方向只能下马步行的敌人,那里是绝对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若敌人持盾利用掩护物前冲,或者用皇上刚才说的汽油弹,或者在第二道防线出口处,设一机关门户,卡死地道。再则若皇上不怕工事浩大,还可以在这纵向地道内再设地道分层,犹如楼梯一样可以上下。”
    一听到这已经把朱由校惊的不行了,这都说的是什么啊,地道战?这也太超越时代了吧,那不是抗rì战争时期才有的吗?
    “嗯,闫兄把北宋的地道战也应用到此,的确是相当有道理啊。”卢象升听的也是大点其头,虽然闫应元说的条理xìng不强,但意思的表达还是让他听出来了。而且在这岱海之地,如此应用,必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地道路是北宋的?”朱由校不由的一愣,怎么北宋时就有了这项专利了?
    “回皇上,是的,现在在河北地区仍然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那是防范辽国所用。”卢象升回答道。
    “哦,原来如此。”朱由校一听现在还有实物,那看来是自己错了。但想想如果真的搞成那种复合式的地道,恐怕费时不少,明天蒙古联军就要来了,依他们的行军速度,后天中午就能到这里,二天半的时间,用原始的工具,真不一定能搞成什么样子。再说了这里是湖边,渗水的问题也是有的,抽水都成问题,就挖这些浅的壕沟都有积水。还是别搞这么大了。扩大一点也就可以了,地道这条建意还是算了吧。
    倒是反复争夺阵地这一条是必须用上的,这些个安排下一步让闫应元来做吧。于是说:“关于地道,的确是个绝妙的好主意,但工程量太大了,而且这里是湖边,挖深一点水就漫上来了,所以这条就算了,但反复争夺阵地这条说的相当好,以后这两条环形壕沟就交给闫爱卿吧,爱卿暂时先做一下参谋一职,待回京之后,再做打算吧。”
    “谢皇上隆恩!”这一下一步登天了,闫应元没想到自己随意xìng的发挥一下,还能弄个一官半职的,这也太幸运了。“回皇上,草民,哦,不,微臣还有话说,不知当讲否?”
    “但说无防,在朕的这边无须有什么顾虑。但凡是对大明有利的,只管讲来就是。”朱由校从一见面就对这个非主流的抗清英雄相当的感兴趣。所以鼓励的说。
    “谢皇上不罪之恩,微臣是想,既然是做这个阵地,能否把这个阵地做的再大一些,把反复争夺往大了做?”闫应元试探着说,毕竟刚才皇上否定了他一条多层地道的想法。理由就是太深了工程大和上水,但他的想法工程量也不算小。
    “哦,闫爱卿还有什么想法。一起说出来吧。”朱由校也不是不能容他们的建议,只要合理的,对战局有利的,当然会采纳,既让进言之人有成就感,又能多多杀敌,何乐而不为呢。
    “回皇上。微臣想,既然目前已经有了两条壕沟,为什么不多做两条或者三条呢?”闫应元不无紧张的说,因为是环五个营盘所挖的壕沟,所以越往外挖,这个环形壕沟的长度就会越长。工程量肯定也是越大。所以皇上能否狠下心来干这事,却是关键中的关键。
    “说说理由”,朱由校当然了解这个工程量的问题,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是必须要权衡的。
    一旁的卢象升也是捉摸闫应元提出的这条的用意。
    “回皇上。归化部做战所持的,当然就是骑shè。现在皇上的竖盾,以及在壕沟中所设计的那种面盾,这个shè就无须担心了。而骑字上,如果有了这两条壕沟,那就更是被破去了,没有了速度,他们的冲阵也只是个笑话而已,靠着步兵的速度,根本就无法突破皇上的神弩阵。而且,归化部和皇上的净军几次交战,相信不会单纯的盲目冲阵,所以还是把准备做足一些,而这种壕沟工程虽然简单,但是却可以有效对付各种进攻手段,进行有效的防守,而皇上目前的方法却只是对付常规的冲阵方法,所以臣肯请皇上,不要怕准备的烦琐,若爱惜军士的体力,大可把正在铺路的那些蒙古战俘调回使用。”闫应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