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士-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知县,也胜过在终老于此”他吞了一口口水,郑重地说:“愿为陈后娘娘效命。”

对张璁的投靠,孙淡却好象不以为然的样子:“你又错了。”

张璁好不容易拉下脸卖身投靠,却被孙淡拒绝,觉得自己受了极大侮辱,一张脸变成紫色,怒道:“静远此话何?”

孙淡:“秉用兄你误会了,娘娘的意思是不用张兄你做她幕僚的,实际上,以张兄的大才,怎么可能做别人的僚属。陈后说了,她愿意在宫中替张大人说些话。张大人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用顾虑其他。日后若有机会,还她一个人情就可以了。”

张璁心中突然对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皇后充满了感激,喃喃道:“真是一个圣明的皇后娘娘啊!说吧,究竟要张璁做什么,无不应允。”

孙淡也不再废话,走到案桌前,指着桌子上的文房四宝道:“张兄你只需要写一份奏折就可以了,我念,你写。”

张璁有些疑惑:“静远,张璁不过是一个吏部小官吏,没有写奏折的权利。就算写了交上去,部堂那一关就先得被驳下来。就算吏部这里过来,奏折交到内阁,一样被扔到一边。”

按照明朝制度,有转折上奏权利的大臣都要在四品以上。也就是说,只有那种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官员,才能写奏折。

当然,像孙淡这种近臣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孙淡和陆炳这种低品级的和皇帝有特殊关系的人有写密折的权力,乃是特例。

按照规矩,四品官员的奏折在写毕之后需要交给部堂的给事中审核,然后给锦衣卫和东厂在部中坐班的人员审核,才交给内阁。当然,这道手续也就是走走形式。可像张璁这种是四品的官员写的折子,这一道关卡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

孙淡笑道:“张年兄,既然部堂这里交不上去,你不可以直接去大内呈到陛下那里吗?”

张璁悚然而惊:“直接去皇宫?”

“对,直接去闯宫。”孙淡肯定地点了点头:“就看张兄愿不愿意去冒这个险了?”

张璁的身体直直地站在那里,半天也没有动。

闯宫可是重罪,一个不好,只怕会锦衣卫直接庭杖致死。就算没被打死,也会被革除功名,这个官也做不成了。

张璁的顾虑孙淡也能理解,他也不着急。

就像一个魔鬼一样,孙淡一步一步诱惑着张璁。他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秉用,我也不逼你。要不这样,这份奏折我念,你写。你若觉得值得冒这个险,就交上去,至于如何交,也由得你。你若不能交,可立即撕掉。今日就当孙淡没来过这里,日后,张兄是死是活,也与孙淡没有任何关系。你看这样可好。”

张璁还是木木地站在那里。

孙淡有喊了一声:“秉用。”

“啊!”张璁这才回过神来,机械地走到案前,提起笔:“什么?”

孙淡轻笑:“秉用你可听真了,我马上念。”

说完,他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朗声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陛下嗣登大宝,即议追尊圣考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诚大孝也。廷议执汉定陶、宋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

张璁先还机械地提着笔随着孙淡的话一字一句写着,他虽然神情恍惚,可一拿起笔却清醒过来,字也写得端庄工整。可刚听到这里,他笔一歪,却在纸上杵了一个黑点,字迹也潦草起来。

“其为人后着为之子。”张璁失惊地叫出声来,孙淡在他身后看得明白,只见张璁的脖子后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有几根头发竖了起来。

张璁突然用极快的速度转过身来,狠狠地盯着孙淡,两个瞳孔中闪着寒光,就像里面藏了两把刀子:“皇考,你是想让我议大礼?”

孙淡也不同他说话,继续念道:“《记》曰:‘礼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汉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其为人后之义甚明。故师丹、司马光之论行于彼一时则可。今武宗无嗣,大臣遵祖训,以陛下伦序当立而迎立之。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未尝著为人后之义。”

张璁张大嘴巴,想叫,却怎么也叫不出声来。

孙淡停了一下,好象有些不高兴:“秉用是不想写还是……你若要写,再这么发呆,可记不住我刚才所说的了。要不,我再念一遍。”

张璁:“过耳不忘乃是读书人应有的本事,静远不用担心,我都记住了。”话刚一说出口,那声音却异常沙哑。

索性也不再说话,张璁提起笔将孙淡刚才所说的那段话一字不漏地写了下来,字迹依旧工整,但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从头到尾,张璁的手都在颤个不停。

“这奏折,这奏折分明就是替皇帝找到给他父亲正名的理由。可是……孙淡为什么不自己写……对,如果这份奏折往上一递,无论是谁,都会站在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这事情,我张璁做得吗?”张璁心中有一个声音越来越大。

可孙淡并不给张璁以思考的时间,等张璁将上面那段话录完,继续大声道:“则陛下之兴,实所以承祖宗之统,与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议者谓孝庙德泽在人,不可无后。假令圣考尚存,嗣位今日,恐弟亦无后兄之义。且迎养圣母,以母之亲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礼》‘长子不得为人后’,圣考止生陛下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其父母之义。故在陛下谓入继祖后,而得不废其尊亲则可;谓为人后,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承惠帝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帝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乎?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立圣考庙于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圣考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

至此,这份奏折总算写完了。

当然,这个折子在真实的历史上本就是张璁自己写的,孙淡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照实一字不变地念出来就可以了,连修改都不用。

张璁的脑袋里已经乱成一团糨糊:“做还是不做,做还是不做?”心中虽然乱,可手下却还是下意识地照抄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字。就好象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抓住他的笔杆子,让他一笔一划地在纸上龙飞凤舞一般。

等到最后一个字写毕,张璁心中突然有些畏惧,面上也是一片惨白。

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知道这份奏折就是个火药桶,一旦交上去,立即就会爆炸。不是将别人炸死,就是让自己粉身碎骨。

因为皇考问题关系到封建伦理,乃是治天下,正民心的根本,千万乱不得。在天下人看来,皇帝帝位得自武宗,而武宗的皇未传承自孝宗。也就是说,皇帝的帝王乃是从孝宗那里得来的,要喊也只能喊孝宗为父亲。至于皇帝生父亲兴王,皇帝却只能喊叔父。

这也是天下读书人和朝中大臣达成的共事识,在他们看来,这才合乎天理人伦。若有人胆敢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君子们的公敌,自然是万众一心讨伐之。

对于皇考问题,张璁自有自己的看法。同所有读书人一样,他也是读同一课本出身的人,又是有名的大名士,对于天理人伦一事看得极重。在他看来,皇帝本就该过继给孝宗皇帝,喊他的生父为叔父,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可是,孙淡让他所写的这份奏折却同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事能做吗?

若做了,我张璁岂不要受世人鄙夷,岂不成了千夫所指的奸贼?

张璁这才回过神来,将笔使劲往桌子上一拍,从牙缝里吐出一句:“歪理邪说!”

张璁的反应倒在孙淡的预料之中,孙淡也没生气,只道:“这么说来,秉用是不想将这份奏折交上去了?”

张璁用肯定的语气说:“此事断不可为。”

孙淡笑道:“要不,你再考虑一下。”

张璁摇头:“不用考虑了,张璁不是这样的人。”

孙淡缓缓地收起笑容,静静地看着张璁,只说了一句:“佩服。”

张璁心中有些得意,抚摩着长长的胡须,道:“君子有所为,又所不为。”

孙淡却道:“可君子也有从权的时候,也有有所必为的时候。秉用,老实同你说吧,这份奏折我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了。你若不干,有的是人干。对了,今科的进士、赐进士和同进士起码有好几百人吧,我看了一下,分派得最好的也不过是进翰林院观政。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是人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寒窗十年,多少人熬白了头,若再在部堂和地方上熬资格,又有多少春秋可守。对了,还有落榜的那个平秋里,他可是一门心思想上位的。他一向特例独行,为了前程,可不怕背负骂名。你不干,他可愿意得很。”

张璁怒道:“别把我同平某人联系在一起。”

孙淡缓缓道:“我知道张兄当年和平某人闹得不愉快,张妃可是看好平秋里的。对了,黄锦也是,他好象不大看得上秉用。平某人若拿了这份奏折,又有黄、张二人协力,未必不得居高位。到时候,那批人可要看张兄的笑话了。”

一提到黄锦他们,又想起自己在他们那里受到的屈辱,张璁面色大变,两眼中全是怨愤。

仇恨就像一条毒蛇在嘶咬着他的内心,张璁有点失去理智了。

他沉声问:“静远,若我将这份奏折递上去,会怎么样?”

孙淡见张璁动心,打铁趁热,道:“还能怎么样,最大的可能是张兄要被天下读书人骂死。可是,你却替陛下涨了志气,为陛下说了一句公道话。你说,天子会忘记你的恩情吗?首先,陛下肯定会将你从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调走,调到一个更能发挥你才华的职位上。然后再历练几年,入阁为相也不是梦想。张兄,这事关系到你的前程。孙淡也不敢肯定,将来究竟会怎么样。可人生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