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利用‘红色清真寺’的阿齐兹兄弟将伊斯兰堡搞得鸡犬不宁,让穆沙拉夫和巴基斯坦国内的宗派势力和部落武装走向决裂。逼这个强人不得不选择与自己曾经的敌人—政客们合作,以保证自己可以继续掌握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度过巴基斯坦的大选之年。”面对着自己这个几乎不知疲倦的上司,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霍华德。泰勒不得不苦笑着回答。

“无论是贝娜齐尔。布托还是谢里夫都不可能仅仅满足于与穆沙拉夫分享权力。最终穆沙拉夫的让步只会让他将自己逼进死角。”对于穆沙拉夫此刻的困境,迈克。李总统显然洞若观火。无论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作为一名总统,穆沙拉夫都十分出色。但是他却也有着自己最为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无法平衡自己在军人和政治家之间的角色。尽管贝娜齐尔。布托和谢里夫两人在他们的任期之内,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乏善可呈,在巴基斯坦国内甚至出现了一派萧条的景象。但是这显然并不影响他们高举起民主、自由的旗帜以穆沙拉夫的军人身份为突破口一再展开恶毒的攻击。

而且与流亡前相比,这两位前总理可以说早已是名声再外。贝娜齐尔。布托曾辗转流亡于美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西班牙和瑞士等多个国家。而谢里夫则在流亡沙特期间成为国王阿卜杜拉的桌上客。此刻这两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足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抗议的声浪。而这股声浪最终所指向的还是穆沙拉夫的军人身份。这无疑是民主人士百试不爽的伎俩。无论你治国的水准如何,只要你仍是一名军人。那么你的政府便永远会被打上军人独裁的烙印。

第五十九章:席卷千军(三)下

“我就要走了!”午夜的新德里,这座已经统治了南亚次大陆超过4个世纪的古老城市,此刻正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黑暗之中。而在位于这座城市西南的一座普通的印度军官公寓内一对夫妻正在依依惜别。这样的场景在今夜的新德里似乎已经太过于频繁的上演了。以至于并没有过多的浪漫来点缀这生离死别的感人画卷。或许唯一与众不同的仅是这一幕是由印度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北印度的实际统治者—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来出演而已。

“请多加珍重!”当那娇嫩的双唇在满是胡茬的脸上抹过最后一丝温存,已是一身戎装的乔京德尔不得不撇开早已泪流满面的妻子,重新昂起自己高傲的头颅,大步走出自己这并不宽敞和豪华的居所,作为印度军队最后的支撑,此刻他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软弱和沮丧。毕竟印度已经走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尽管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集群还没有将包括新德里在内的印度中部城市列入第一阶段的打击名单之中,但是新德里的城防司令部仍然在今夜下达了灯火管制和宵禁的命令。此刻通往新德里总统府的每一条街道之上,到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印度陆军士兵组成的警戒线,已经刚从仓库里擦拭一新,拉上第一线部署的小口径高炮。

“我们只能选择投降?不,印度绝不会向任何敌人卑躬屈膝。即便是他们掌握着整个世界。”在拔除印度核牙齿,削弱印度战争潜力的同时,中、美两国并没有忘记古老的战争规则—“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新德里占地400英亩的总统府内,各种各样的信息正通过各种外交渠道传递到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的面前。这些信息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却表达了同一个宗旨—印度必须放下武器,向中、美两国及其盟国投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中国空军和二炮部队的联合开始的那一刹那中、美两国及其盟友便开始频繁的向新德里政府展开政治攻势。

如果说中印两国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之后在北京所签署的《中印马六甲及印度洋地区和平协议》对于印度来说将迎来的是一场无法接受的“屈辱和平”的话,那么此刻相信大多数印度人会在中、美两国严苛的条件下听到在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头上空的磨刀霍霍。显然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华盛顿眼中,印度都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统一国家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了。

“我们必须战斗下去,即便没有了核武器、没有了空军、没有了所有现代化的装备,印度人也要战斗下去。”如此疯狂的话语似乎并不应该从一位理性的学者、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口中说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清楚的知道这样力量悬殊的对抗最终必然展现的结局。已经伤痕累累的印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中、美、英、巴这四个国家组成的强大联盟。

“没错,印度必须战斗下去。虽然这样的战斗并不可能获取传统意义上的胜利,我们没有能力占领敌国的全境,没有能力摧毁敌人的战争。甚至没有能力抵挡住敌人的铁蹄。但是印度的男人们必须要用自己的鲜血来证明,我们并不是一个懦弱的民族—比起放弃武器苟活下去,我们更愿意战斗到最后一息。”此刻面对着以乔京德尔为首的最后忠于自己的军官团,阿卜杜勒。卡拉姆用并不高昂的声线吼出了印度最后的咆哮。是的,如果新德里在此刻选择的放弃,那么在整个21世纪印度都将生活在屈辱的阴影之中,便如他们在18世纪被英国人征服那样。惟有奋力一击才能让印度人不屈的意志得以延续下去。

“总统先生,请您放心。虽然局势的恶化诚如您刚才所说。但是我们仍有辽阔的战略纵深和充裕的兵力资源。只要我们不放弃,印度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成为吞没入侵者的泥潭。”与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一样,乔京德尔也还没有放弃。虽然南方各邦宣布了独立,虽然印度苦心经营多年的战略打击体系已经被中、美两国摧毁。但是印度政府和印度军队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印度陆军仍能一战。

“先生们,我知道此刻不应该泼冷水。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在目前的局势之下,我们缺乏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工业支持。”与军人的斗志昂扬相比,作为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印度经济学家贾达夫博士此刻不得不站出来提醒大家正面新德里所面临的问题—在新德里目前可以控制的区域内他们无法组织起支撑战争进行下去的工业体系。

由于英国对印度的长达两个世纪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印度的工业分布极不合理,工业高度集中在几个沿海的大城市。沿海地区的孟买、加尔各答、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的工业产值便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印度政府的极力纠正之下,印度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工业分布日趋于归于合理。但是印度工业布局的不合理依旧积重难返。

尽管在目前的印度南北政治力量的版图之上,新德里依旧掌握着印度五大工业区中的两个。光从纸面上来看南北双方的力量似乎还保持着一定的均衡。但实际上新德里所控制的加尔各答工业区,虽然是印度形成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区。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尔各答工业区的发展便极度的缓慢,其工业产值在印度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现在,加尔各答工业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印度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虽然依旧拥有一定的机械制造能力,但是由于恒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黄麻产地,加尔各答是印度的工业体系中更担任着麻纺织工业中心的角色。

而新德里所控制的另一个工业区域—阿默达巴德—巴罗达工业区则由于靠近印度棉花、油料的产地,由于发达的农业为业提供丰富的工业原料,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因此阿默达巴德工业区一直也传统工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是棉纺织工业和油脂工业。

无论是被称为印度“鲁尔”区的那格浦尔工业区,还是被喻为印度“硅谷”和“南亚西雅图”的马德拉斯—班加罗尔工业区,以及印度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孟买一浦那工业区此刻都在印度南方各邦自治邦联的手中。如果排除外界的影响,仅以印度南北双方单独较量的话,恐怕新德里方面不得不以棉花和黄麻来对抗南方各邦所生产的钢铁和芯片了。而此刻面对环伺周遍的中、美、英、巴四国。缺少了位于印度南部各邦工业基地的支持。恐怕印度陆军的战车还没有启动便已经瘫痪了。

“没错!我们的首要目标并是击退入侵的敌人,而是首先要将全印度的战力统一起来。”对于贾达夫博士所提出来的问题,实际上乔京德尔也早已察觉了。而他的应对之策则更为简单直接—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南。在新德里面前所处的四面受敌的情况之下。他选择了在东、西、北三个方向采取收缩和防御的态势,而集中己方可以调用的所有机动力量向南发起突击。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南方各邦的分裂企图扼杀在摇篮之中。

“目前我的平叛部队已经完成集结,只要一声令下我们的装甲部队可以立即横扫南方的那些叛徒。”负责指挥南下平叛作战的是印度陆军西部军区副司令—南德拉乔格中将,这位印度陆军中首屈一指的机械化部队指挥官将指挥印度陆军野战能力最强的4个集团军,组成宣泄新德里愤怒的铁流,从今夜开始向南涌去。这4个集团军分别是驻守印度旁遮普邦的巴廷达地区和贾拉帕哈尔地区的第10、第11集团军,驻守拉贾斯坦邦的乔德普尔地区的第12集团军以及前期从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纳格罗塔撤回的第16集团军。由于长期这些部队长期以来均部署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第一线,所以战备级别一直都比较高。而且自乔京德尔通过政变夺取新德里的政权以来,这几个集团军更一直处于临战状态。所以在南方各邦的异动发生以来,这4个集团军便火速开拔进入针对南方各邦的集结地域。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将士可以轻易的将那些该死的叛国者从他们的狗窝里揪出来,然后塞进马桶里。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