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末日之门-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一列客车即将开出,他站在两列车的中间,像是为究竟该上哪趟车拿不走主意。直到开车铃响过第二遍,开往慕尼黑的“欧陆快车”已经松开轮闸,乘务小姐就要关上车门时,他才停止了犹豫似的,一步跨到车门边,把旅行包递给乘务小姐,跟着徐徐启动的列车小跑了几步,一纵身,轻捷地跳了上来。

“怪人。”施特拉塞夫人自言自语。

一分钟后,这位“怪人”出现在她的面前。

“对不起,女士,”他说,声音很优雅,“您坐在了我的座位上。”

“是吗?奥,我的座位在对面,很抱歉,先生:““没关系,我坐对面吧。”

他放好旅行包,在施特拉塞夫人的对面坐下来。尽管不到四十岁却已蠕居五年的施特拉塞夫人时常出门旅行,但和一个来自东方的陌生男子同乘一个包厢,还是头一回。她不禁好奇地打量了几眼自己的旅伴。按亚洲人的身量,他属于中等偏上。三十五六岁年纪。面部轮廓不及欧美人线条分明,但黑发黑眼的衬托,再加上挺直的鼻梁和一张时时紧抿着的嘴,使这张脸上透出一股与欧美人迥异的英气。

“中国人?”施特拉塞夫人轻声问了一句。

那人丛车窗外收回视线;这是到法兰克福后第一个没把他认做是日本人的德国人。所以他在答话时表现得特别的认真。

“是的,女士,中国人。”

“第一次来德国?”

“是的,第一次。”

“公务,还是旅行?”

“哦,旅行。”

这种一问一答的交谈真无趣。施特拉塞夫人想,于是她不再问了,他也好像免去了作答之累,从旅行包里掏出一本书翻看起来。施特拉塞夫人扫了一眼那本书的封面,是英文版的《魔山》。

托马斯·曼的。现在在德国已经没有多少人读过这本二十世纪的名著了。甚至连托马斯·曼的名字也变得很生疏。可是,一个中国人居然在法兰克福开往慕尼黑的列车上奇網网收集整理读托马斯·曼!这使施特拉塞夫人重新产生了对这位旅伴的兴趣。不过,她只是从旁观察,不再去打断他的专心致志。他阅读的速度很快,当列车开进纽伦堡车站又因故不得不在这里做晚点停靠时,他已经看完了全书的四分之一。

乘务小姐推着一辆小车从过道上走来,车上放着一部移动电话。

“对不起,先生,对不起,太太,”小姐彬彬有礼,“列车因故晚点,耽误您的时间了,非常抱歉。如果您需要给您的亲友打电话通知他们,你尽可以使用这部电话;我们提供免费电话服务。”

施特拉塞夫人看了一眼自己的旅伴,他没有要打电话的意思,她便从小姐手中接过电话拨了起来。她给慕尼黑的家中打了个电话,通知她的老管家火车晚点,让他先把到车站接她的司机召回去,不要再接她。我会叫出租车回家,她说。

又是管家又是司机,看来这女人是个富婆。李汉正走着神,乘务小姐把电话递到他的眼前:

“先生,您不打个电话吗?”

“我?不;我在德国没人好打电话。”他微笑起来,“如果可能,我倒想给勃劳恩总理挂个电话。告诉他你们的列车服务真不错,几乎无可挑剔。”

“您过奖了,先生。”小姐说这话时,正好与男乘客目光相遇,她的脸一下就红了。

“唯一的美中不足,”男乘客顿了一下,“是列车在站台上停靠的时间长了一些,我说得对吗?小姐?”

“是的,先生。我认为这话真该让勃劳思总理听到。”

“那就请小姐您代我转告吧。”

“好的,先生,”小姐乐呵呵地推车走了,快走到车厢尽头时,施特拉塞夫人发现她还朝这边回望了一眼。

看来这男人真挺吸引人呢,施特拉塞夫人想,而且还蛮幽默的,不像她原先以为的那样,东方人个个一本正经,呆板得要死。有时候一次经历能改变人一辈子的印象,再次开车以后,车厢里的空气流动得畅快多了,施特拉塞夫人和她的旅伴在交谈中结束了后半程旅行。列车抵达慕尼黑时,乘务小姐有些醋意地发现,他们已经互相以你相称,看上去就像一对无话不说的密友。

“瞧,我们谈了一路,”施待拉塞夫人对她的旅伴说,“彼此还不知对方是谁,。我是冯。

施特技塞·索菲,人们都叫我施特拉塞夫人,你可以叫我索菲,你呢?”

“李汉。”

“李——汉?,我记住了,这是我在慕尼黑的地址和电话,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你尽可以打电话给我。”

“谢谢,夫人。”

“索菲。”施特技塞夫人纠正道。

“谢谢,索菲。”

在出站口,他们分了手。李汉看着施特拉塞夫人钻进一辆出租车后,低头瞄了一眼她从记事簿上匆匆撕下塞到他手里的纸片:康诺里大街72号。再拾起头来时,他看到的是一双从车窗后向他射来的火辣辣的目光。他当然懂得这目光的含义,但他没有马上让自己的目光去和它撞击,而是越过出租车的车顶,望了一眼不远处正对着出站口的一面电视墙。现在正是晚间最新要闻的播放时间,无意中的一瞥,却把他的目光定在了巨大的屏幕上:

“今晚八点二十三分,从法兰克福飞往慕尼黑的‘空中巴士’0421号航班,中途坠毁在英格尔芬根的雅格斯特河附近。出事原因不明。据初步传回的消息说,由于飞机的残骸十分破碎,估计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 ”

播音员的声音和表情充满悲伤。

李汉的面色一下变得惨白。  第十五章

海参威 2000年2月33日

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叶罗申科上将站在他办公室的窗前,向下俯视着冰封雪冻的金角湾,冰面在西斜的阳光照射下发出蓝色的幽光,拒绝西伯利亚州州长——所谓阿穆尔共和国总统——阿纳托利发出的最后通碟已经整整两天了,陆续听到的消息是,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斯克、科尔萨科夫这些地方的驻军倒向了叛国者一边。连哈巴罗夫斯克的驻军司令也在电视上公开亮相宣布效忠阿穆尔新政府,真让人感到痛心。不过,他统辖的太平洋舰队却始终保持着沉默,既没有按鲍里诺夫斯基总统的命令派出军舰炮击那些落人叛军之手的港口城市,也没有按阿纳托利“总统”的要求归顺“新的祖国”。他只有一个想法,尽量拖延时间,最大限度地做好全舰队南下经太平洋、印度洋到大西洋返回俄罗斯本土的准备。

这个计划尽管目前还属严格保密,只有舰长以上的军官知晓,但全舰队的官兵却早已心照不宣。准备工作进行得机密又迅速。再有几天,顶多再有三天,到了气象预报说有大雪的那个时候,他的舰队就将在破冰船的前导下,从金角湾开拔了。

他久久凝视着停泊在港湾中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戈尔什科夫”号直升机母舰,回想着苏联海军昔日的强大和荣耀,不觉得心里一阵揪痛。

做为最珍视荣誉的军种的一员,一位海军上将,他当然为他所属的军种随着一个帝国的崩溃而处于如此惨境屈到痛心疾首,可也无能为力。现在,他能做到保全舰队就已实属不易,拉出去作战?他想都不愿去想,甚至不敢想。他的目光落在更远些的地方,那里停着导弹驱逐舰”决速”号,他曾在这艘舰上当过舰长,他当然不会愿意让它落到叛贼的手里。从“快速”号再望过去,是“潘捷列耶夫上将”号大型反潜舰,挨着它的,是油船“比奇卡”号,正是这三艘舰只,组成了一九九三年的访华编队,编队在中国海军隆重的欢迎式中徐徐进入旅顺港时;他正站在太平洋舰队第三副司令赫梅利诺夫中将的身边,军阶是少将。

当时他完全没有想到七年后统领整个舰队的责任落到他肩上时,面临的却是这样一种境况。

而此刻真正让他感到危急的,倒还不是阿纳托利的最后通碟,也不是倒向“阿穆尔共和国”一边的当地驻军。他们目前还不会马上就调转炮口枪口向他发起攻击,即便发起攻击,他的海军航空兵,他的陆战队再加上数百门舰炮和舰上的上千枚舰对岸导弹,也足可以抵挡—些时日,实在抵挡不住时,还可以升火起锚,一走了之。所以,他不担心这边。他担心的是来自南方的威胁。卫星监测和预警雷达发来的情报是:日本海军的两支“十。十”护卫队群合成的联合舰队,正向海参崴方问驶来,目前已越过日本海中心点。从昨天起,全舰队已处于最高一级戒备状态,战斗警报随时都可能拉响。问题是,日本舰队北上的真实意图还不清楚:是为声援叛变的西伯利亚当局,做出一番恐吓性姿态呢,还是不惜与太平洋舰队开战?

就他对各国海军现状的了解,论实力,他并不把这支日本舰队放在眼里,尽管它有宙斯盾级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还有FSX这类先进的战斗机护航,但它毕竟只有一艘轻型航空母舰。至于FSX,他相信他的米格一31和苏一27就能对付得了。不过,海战的胜败不能光看实力,指挥者的决策和运气,都是难以捉摸的致胜抑或致败的因素。

但愿命运女神不再像九十六年前那样偏护日本人。

他正悄声祈祷着,敲门声在他背后响了起来。这种绝对需要虐诚的时刻被人打断使他有些恼火,他头也不回粗声粗气地答道:

“进来!”

进来的是个年轻的中尉。中尉怯怯地走到上将身后,低声报告:

“海军中尉谢苗诺夫。米哈依诺维奇报告将军,刚刚接到卫星传回的情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越过北纬43度线,距金角湾约170海里。”

这是比当年南云中将的第一航母舰队向珍珠港发起攻击时更近的距离。

“战斗警报!”将军厉声下令。

“是,将军!”

梵蒂冈 3000年2月23日

叶罗申科海军上将在斜阳中俯瞰着他的舰队时,教皇约翰二十四世也正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俯瞰着朝阳沐浴下的圣。彼得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