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4,帝星升沉-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吴三桂见状,又领兵回头杀来。这班宁远兵本久经战阵,马上功夫了得,他们在马上用硬弓强弩向大顺军猛射,大顺军立刻人仰马翻,郝摇旗营副将祖光先臂上中了一箭,竟一下跌下马来,立刻被追上来的吴军砍死。

刘宗敏见状,知道自己的诱敌之计没用上,反吃了吴三桂诱敌之计的亏,不由大怒,乃亲率中军主力冲过来,这里吴军的箭矢已射完,不由丢下手中的弓,拔出了腰间的剑或刀矛,迎了上来,至此,短兵相接,一场真正的白刃格斗开始了。

双方各拿出手段,拚死上前,李自成在高阜亲自擂鼓助威,鼓声一响,大顺军顿时欢声雷动,因双方人马已成胶着状态,红衣大炮也不能施放了,阵地上,只听见刀剑戈矛的撞击声,和大声的喊杀声,煞时之间,白刃交错,飞尘蔽日,刀光闪处,血花飞溅。

相持达一个时辰之久。

论势力,大顺军人数近吴军三倍,且是久经战阵之兵,经验丰富,这以前他们是穷光蛋一个,有的甚至是孤身一人,无家无产,无任何可供留恋的东西,自投了李自成,更抱定一个信念:若是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若是不死,便可改变命运。所以,他们一上战场便不要命,这“不要命”便是他们以往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但今非昔比了。眼下的大顺军,已见过大世面了,有了活的欲望,生的依恋,腰间有了银子,身后还有女人,这些都在无形中对他们的行动产生束缚。故此,他们的皇上虽是孤注一掷,志在必得,但士兵却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命,就是指挥官也已隐隐看出,手下远远不像以前那样敢打敢冲、不要命了。

而吴军却非等闲之辈。这以前,他们素有铁军之称,体质强健,训练有素,久戍边关,身经百战;眼下更是被形势逼到了绝境,背城借一,故能敌忾同仇,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能沉着稳定,从容不迫。

这一场大战,以质量对抗数量,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个时辰之后,强弱还是见分晓了——吴军虽然精锐,毕竟人数大大地少于对方,所以,他们虽拚死抵挡,但杀到后来,未免寡不敌众,纷纷退了下来,大顺军则欢呼着冲向前。

吴三桂见状,乃下令收缩兵力,把人马集结在西北边,依山背城,成一个方阵,顽强地抵抗着大顺军。刘宗敏见状,手一挥,红旗一展,李锦率领左路军,高一功带着右路军,从左右两个方向包抄过来,凭借两军距离太近,城上大炮不能发挥作用这一优势,终于又一次直薄北城。

这时,守候在东罗城的副总兵高第终于耐不住了。就在大顺军向西北运动时,突然,东罗城城门大开,由高第率领的一万余步兵,乘机冲向大顺军的侧翼,一时箭矢如飞蝗。大顺军不提防有援兵从右边杀过来,从侧翼攻击他们,一时中箭落马的不少,死伤惨重,右翼终于退了下来。

李自成在高阜见此情形,这才明白,这吴三桂果然不可小看,这宁远兵也确实有顽强的战斗力,看来,尽管人数上占了优势,但一战还是不能轻易取胜,他生怕影响士气,乃下旨鸣金收兵。

 7 走投无路

吴三桂回到城内,心急如焚。

一天的战斗,虽然双方伤亡大致相等,但因为人数悬殊,吴军的比例就大于大顺军了。他想,眼下全军上下都十分疲惫,受伤的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阵亡的也不能掩埋,若再等不到援兵,后果真不堪设想。

黄昏已近,他仍茶饭无心,只一个劲地在营中踱方步,就是高第、冯有威、郭云龙等战将,也一个个寻思无计,陪在一边长吁短叹。

掌灯时分,守关的将士报上来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大顺军已穿过长城,绕道从东北面向山海关实施包围,但到明日,山海关便会四面受敌,前后都须设防了。

第161节:7  走投无路(2)

得此消息,吴三桂更是着急,乃亲自跑到西关,向西北方张望,果见大队火把如一条火龙,从北山蜿蜒盘旋而过,在向西北一带集结。但因天黑,无法估计准确的人数。

吴三桂想,明天这场恶战,肯定比今天更惨烈,该死的多尔衮,怎么还不见踪影呢?就在这时,只听关前响起了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吴三桂不由一喜,说:

“莫不是杨坤赶回来了?”

果然,关下传来杨坤的叫关声,他赶紧下令打开关门,放杨坤进来。

风尘仆仆的杨坤,一听主将等在关上,水也没喝一口,便赶来见他,开口便说:“爵爷,大清兵终于到达宁远城了,距此也就是一天路程。”

吴三桂一听,不由诧异,于是连连追问道:

“说详细些,到达宁远共有多少人马到达,你见到多尔衮吗?”

杨坤望了主将一眼,说:“标下是昨天傍晚随清兵的摄政王爷赶到宁远的,十余万精兵近只要诸事顺利,大军明天便可直薄关下,不过,摄政王让标下传话,借兵之说,请勿提起,他们也不愿从中协、西协入关,而是非走山海关不可。标下还听他们的豫王说,只怕爵爷心不诚,是哄他们上当的,为此,标下可是说干了嘴唇,摄政王爷才勉强相信,并同意拔营西行。”

吴三桂听杨坤如此一说,不由沉吟不语。这时,随后赶来的高第与郭云龙听了杨坤的叙述,都把眼来望主将。吴三桂见此情形,只好下令先将祖大寿放出来。祖大寿于途中已听说杨坤回来的消息,一见外甥忙说:

“长伯,眼下将士们都在等你一句话,崇祯已死,明朝已亡,还有谁会为了那已不存在的明朝出力呢?这是谁也不愿干的傻事,你可要想清楚,处此情形之下,是矜于个人名节,还是保关保命?”

事实确如祖大寿所说,除非降清,借兵是断不可能的。明朝虽然亡了,崇祯虽然死了,可清国是夷狄,自己是汉人,自读书之日起,天天都听先生讲严夷夏之大防,再说,自己这些年统兵边关,与清兵浴血苦战,与他们已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若降清,人家会怎么看我?他们会怎么对我?

他只觉头绪纷繁,一时难以条理。

这时,高第、冯有威、郭云龙、杨坤等人围在身边,都不说话。他们体谅主帅的心情,这么些年,他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彼此之间,都明白对方的志向与追求,都明白汉奸这顶帽子的份量,就是面前这个祖大寿,不被逼到粮尽援绝,能走到这一步吗?他们何尝不想借来清兵,帮他们剿灭流寇,可多尔衮是何等精明之人,能干替他人火中取栗的蠢事吗?眼下,他们处在两难的境地中,若拒多尔衮,必亡于流寇;若从多尔衮,必背上千古骂名。名节相关,性命相关。也难怪主帅一时难以决断……

天空渐渐明朗了,这是一个黄沙天,北山顶上,乌云翻滚,海面上则雾罩云遮,突然,关前响起一片喧哗声,才朦胧入睡的吴三桂一跃而起,几步便跑上西关城头,这时高第、冯有威、杨坤、郭云龙等将士都在关上,他们一见吴三桂,个个显出惊惶失措的样子,说话也结结巴巴的,一齐把手指向关外。

吴三桂顺着他们的手指向关外遥遥一望,只见大顺军不待日出,已抢先沿石河西岸布阵,那里距关有七八里之遥,北边层峦叠嶂,南面为一片大海,都是大兵团难以展开且不易依托的狭窄地带,而东方则为石河,枯水季节,守军难为屏障,客军则可肆意舒展,大有回旋余地。刘宗敏记起昨天的教训,将兵力重新作了调整,眼下大军自北山至海岸数十里地带一字排开,左翼由李锦负责,自己亲掌右翼,从左右向吴军的营盘包围。

吴三桂见此情形,知今天这一战将比昨天更险恶,他将高第、杨坤、郭云龙等人唤在一边,千叮咛万嘱咐,小心谨慎。说完就要下令,牵马操刀,带队出关。

不想就在这时,忽见大顺军这边,突然走出一队金甲骑兵,拥着一顶黄罗伞,伞下一人骑在乌驳马上,向这边指手画脚说什么,几个小卒跑到关前散开,手作喇叭状,高声叫道:

第162节:7  走投无路(3)

“叫吴三桂出来说话。”

吴三桂明白,那个黄罗伞下、骑乌驳马的必是李自成,但不知他单挑自己说什么?于是,他站了起来,把半截身子明显地露出在城碟上。这边的大顺军中,有人认识露出身子的是吴三桂,便高叫道:

“皇上有旨,限吴三桂马上献关投降,如若不然,立即将吴襄斩首。”

说完,又有一伙人跑过来了,他们挟持一人,推推搡搡,终于来到关前,吴三桂远远地便认出是父亲吴襄,他被五花大绑,上身裸露,头插亡命旗,像是即将被处决的犯人。

望着白发皤然的父亲,吴三桂霎时方寸全乱,心急如焚;城下吴襄也仰面望着城楼上的儿子,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露出一副可怜而又无告的哭相。

吴三桂心一紧,泪珠立刻在眼眶滚动起来,就连关上的人也都屏住了呼吸。一边的冯有威见状,说:

“爵爷,千万要沉住气啊,流寇这是在用激将法,我们可不能中计上当。”

可此时的吴三桂却像个木头人,呆呆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大顺军连喊三遍,关上仍是寂然无声。李自成火了,一声令下,吴襄身边两个大顺军战士立刻甩动手中鞭子,朝着吴襄劈头盖脸地狠抽起来,亡命旗被打掉了,吴襄身上立时显现了几道血印,最后终于倒地,连连滚动,那哀叫声,声声传到关上。

吴三桂见状,大叫一声,甩脱冯有威与郭云龙的扶持,抢了一杆大刀,就要出关拚命。一边的冯有威和郭去龙赶紧将他强行按住,郭云龙苦苦劝谏道:

“爵爷,千万不要忍耐啊!”

吴三桂被他二人挟住,挣扎了片刻,一声恸哭,竟昏晕过去。

待吴三桂醒来,抬眼去看父亲时,父亲的身影不见了,关内关外,已是炮声震天,喊杀声一阵盖过一阵了。他立即翻身站起,探身关外向前方眺望,只见大顺军的进攻已开始了,他们依仗着优势兵力,成一字长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